大家好,我是初善君。
在分析廣州酒家的時候,我們淺嘗輒止的聊了凍品行業,其實研究速凍食品行業,我們有更好的標的,那就是知名的十倍股安井食品。
今天我們一起聊聊安井食品和速凍行業,看看十倍股有哪些啟示。
安井食品非常優秀,也是市場最喜歡的類型:成長性非常突出。2017年上市當年收入35億元,扣非歸母淨利潤1.79億元,2021年達到了93億元和5.6億元,複合增長率分別高達28%和33%。
複合增長率30%左右,市場給了極高的估值:2018年至2021年三年間安井食品跟着消費牛市漲了十倍。A股對消費股真是太友好了。
對比一下三全食品,三全食品營業收入2017年為53億元,2021年為69億元,複合增長率僅為7%,扣非淨利潤方面,2017年僅為0.43億元,雖然2020年、2021年淨利潤釋放較多,但是相對不穩定,不配納入成長股行列,所以股價漲幅和估值完全不能跟安井食品相比。
安井食品的成長離不開產能的擴張,2013年公司產量超過海欣食品和惠發食品,2021年超過三全食品成為行業第一,2021年產量約為74萬噸。從產量增長來看,安井食品遠超其他三家公司。
從未來產能來看,公司持續新增產能,預計新增產能76.25萬噸,基本上也就是再次翻倍,同時公司新增預製菜產能10.5萬噸。
突出的成長性帶動了股價的持續上漲,並且成就了兩年十倍的漲幅。那麼安井食品為什麼可以取得這麼優秀的業績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安井食品核心業務是速凍火鍋料製品,包括速凍魚糜製品和速凍肉製品,火鍋料製品包括包餡類、丸類、片類仿蟹類、油炸類、腸類、燒烤類等,這些是安井食品的核心業務。此外還有速凍面米製品和速凍菜餚製品(預製菜)。
從數據來看,2021年速凍魚糜製品、速凍肉製品、速凍面米製品和速凍菜餚製品實現營業收入34.78億元、21.42億元、14.29億元、20.54億元,營業收入占比分別為37.5%、23.1%、14.3%、20.5%,合計占比差不多為95%。
作為對比,三全食品2021年速凍面米製品營業收入60.32億元,占比87%,主要是湯圓、水餃、粽子等。可以看到,安井和三全產品差異很大,安井是從火鍋料速凍品起家,發展米麵製品業務,而三全是米麵製品的龍頭,其他業務占比較低。
所以雖然都是凍品行業,細分行業並不相同。根據Frost&Sullivan數據,2021年我國速凍火鍋料市場規模約520億元,2020年之前都維持着10%以上的增長,屬於增速非常優秀的賽道,屬於成長期的賽道。同時看未來的話,市場給的預期還是很高的,預計2021-2025年複合增速超過10%,當然,我覺得這個很難,大概率達不到這麼高的增速。
從市場競爭來看,安井食品市場份額約為9%,排名第一,海霸王市場份額為5%,海欣食品、惠發食品市場份額約為2%。可以看到這個行業競爭相對分散,龍頭市占率並不高,未來安井食品的空間依然很大。
對比速凍米麵市場,2021年市場規模高達782億元,但是過去五年增速較低,約為6%左右,是非常典型的成熟市場。
從競爭環境來看,三全、思念、灣仔碼頭位於前三,安井食品增速較快:2017年只有9億收入,2021年達到了21億,約為安井食品的三分之一。
速凍產業鏈很簡單,上游是農副食品加工業,包括米麵糧油、肉、魚等,中游就是我們分析的行業,下游就是銷售渠道,可以分為B端、C端,也可以分為線上、線下,但是不管怎麼分,最終都是被大家消費了。
同時,不管如何看,渠道對於消費行業非常重要。安井食品以經銷渠道為主,現在已經是全渠道了。從2022上半年來看,經銷商渠道、商超渠道、特通直營渠道、電商渠道營收占比分別為76.55%、9.92%、10.98%、2.55%。
分析來看,安井食品表現遠超三全的原因之一是速凍火鍋料市場成長性好於速凍米麵市場,同時在新增賽道上,包括預製菜和速凍米麵市場,安井食品的增長都非常迅速,遠超同行。
為什麼安井可以做的好,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是管理層。
從股東來看,公司第一大股東為國力民生,持股比例為30.69%,實際控制人為章高路。而管理層來看,董事長劉鳴鳴、總經理張清苗以及副總經理黃清松、黃建聯持股比例分別為5.28%、2.89%、1.02%、0.98%,均是公司的前十大股東,每個人身價都是好幾個億,打工人做到這份上,都是天選打工人。不過隨着這輪股價的調整,大股東和管理層均在減持,不減持才怪呢,這麼高的估值,不減持怎麼過年呢。
比較奇怪的一點是公司管理層沒有實際控制人相關的親屬,全部是職業經理人,這在我們的民企里是非常罕見的,所以有網友分析公司實際控制人是代持的,這一點我是比較信服的。
不管背後如何複雜,安井食品的管理層大量持有公司的股份,肯定是利好公司的發展,公司這些年優異的表現離不開管理層。
安井食品應該是預製菜里布局最早做的最好的公司之一了。
安井食品2018年切入預製菜領域,2020年成立凍品先生供應鏈公司,2021年提出「雙劍合璧、三路並進」戰略布局,將預製菜餚提升至重要戰略地位。
2021年、2022年上半年預製菜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4.29億元、13.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12%、185%,增速非常快。營業收入占比高達26%了。可以說,這第三條腿走的非常好。
從企業質量的角度來看,安井食品是典型的好企業,三全食品要差不少。
從券商一致預期來看,安井食品2022年至2024年歸母淨利潤為10億、13億和16億,分別同比增長48%、29%和25%,如果給較高的30倍PE,2024年目標市值480億元,目前公司市值455億元,空間太小了。
作為對比,三全食品2022年至2024年歸母淨利潤為7.8億、8.7億和9.8億,分別同比增長22%、11%和13%,如果給20倍PE,2024年目標市值接近200億,目前公司市值143億元,空間也不大。
當然,這種數據背後還是看企業的成長性,市場可能給出非常高的估值或者非常低的估值,從企業的角度,安井食品肯定是首選,前提是預期收益率沒那麼高了。
記得關注公眾號啊,才五千人關注,關注了就是原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