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專家簡要介紹情況

跨省區的通道是3交14直(在建的5個直流+9條規劃的直流),再加上國網境內的華北華東特高壓的交流,交流很多時候是點對點一段一段的工程,那麼他這裡面24交14直就是把這些都統計進來的,所以這個結果跟我們之前做規劃基本是吻合的。

十四五的電力規劃上個月底已經內部印發了,發給各個省相關的能源主管部門發改委能源局及各大央企,估計對外公開版本要到今年兩會之後才能對外發布,所以現在能看到的所有的工程,50萬及以上的包括跨省跨區通道特高壓工程全都是在十四五電力規劃里已經是納入國家規劃的,沒有超綱的和新增的。那要這麼看的話其實十四五的電力規劃在21年上半年大的工程就已經定型了,後續有個別加塞的也不多就一兩條,所以整體來說我們業內對十四五電力規劃的認知跟今天國網發的這個東西比認為沒有特別大的變化,只是外界的標準一直關心的是跨省跨區的特高壓通道,行業外了解的特高壓通道都是西北往中東部送電的這種跨省跨區通道,而對於本身華北華東和華中特高壓交流的建設關注的不太多,因為他是個環網沒有明確地起落點的話他可能不算個通道。

所以今天新聞出來後很多人在問24交14直是怎麼統計的,其實這個東西跟我們之前的認知沒有啥變化,比如華北要新加好幾條特高壓,那他兩個站點之間就算一個工程,他是這麼累計起來的。第三,十四五本來的電網投資就是超了十三五的電網年投資,因為之前我們也讓他們(南網、國網、內蒙三家)上報過,基本上當時估計的話是3萬億,現在看來肯定是是3萬億往上。

另外本來特高壓投資應該是在五年內投的,除了最後一年之外其他年份相對不會那麼趕那麼集中的,但是為什麼今年22年又這麼密集呢?因為高層現在有一個大的方向的改變就是我們對新能源的發展,之前可能一方面提倡的是分布式一方面是西部的集中式,那麼現在在搞分布式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而且分布式整個不管是從政策也好還是相關的補貼也好以及開發的成本也好都推進的不是很理想,對於我們雙碳的目標實現相對來說不是那麼可控,然後就把新能源開發的路徑轉到了集中式。那麼集中式就肯定就依賴於兩個,一個依賴於資源富集地在西部包括內蒙西北五省東北等地方,其次他與我們的負荷中心呈現除了地域分布的特點註定了是要通過跨省區特高壓往外送。所以這種情況下我們之前考慮的包括內蒙全境西北五省新疆等等都可以開發,後來高層又有一個新的變化,去年大家也都關注到了,習大大在雲南的生物多樣性大會上提了一個「以戈壁沙漠荒漠為重點的地形」已經有一個億的新能源開發了。後續還要按照基本上年均一個億的規模去增長,所以以後的通道起點基本大部分都是在隔壁沙漠,那麼隔壁沙漠的話就框死了在內蒙、寧夏、甘肅這些沙漠的地區往外送。那麼按照這種規模去做的話,通道的進度一定要跟得上,因為新能源的開發進度來說基本上半年一年新項目就能上馬了。但是我們的通道配套的交流電網工程基本上從前期工作到最後投運要一年半接近兩年的時間,所以今年會加快的通道去推進去配合新能源的開發,所以今年為什麼會有大量的基礎設施特別是電力的通道的建設的原因就在這裡。其次我們還是我們對於宏觀經濟的預期不是特別樂觀,一方面西方的疫情基本上已經呈開放的趨勢了,但是我們現在基本上還是處於嚴格風控的方式,我估計今年跟其他國家完全開放的機會不是特別大,所以很可能會影響到外貿出口,所以我們要提高自己內部的投資進度,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特高壓這一塊是在加速的而且是比之前預想的要更多的把規模往前提。

二、專家Q&A環節

1.十四五的規劃里直流和交流特高壓每條線路的投資強度有沒有變化?主要設備有沒有發生變化?

A:我們一般這種國家規劃的跨省區的通道對於不管是交流還是直流的,舉例來說 直流的話可能就是定一個送端定一個受端、從哪送到哪、電壓等級±800、就到這麼個程度不會更細了,甚至我們還會對一些直流通道,比如說浙江有一個外電入浙的通道,我們就寫了一個「外電入浙」的通道,連送端都沒有論證明確,因為規劃的過程中有時候就是這樣,很多的政策也在變,領導的想法也在變,可能最終的有一些在我們規劃發布的時間節點有一些大的宏觀政策都沒有定下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會把通道的具體信息說的特別細。

交流也是一樣的,我們在裡頭報了很多的交流通道,其實國網今天出的這個文里 面說的十四五期間的24交14直還有一些是我們之前在十三五的時候特別是 2018 年的時候發了一個70號文裡面明確的華中的環網,在那些文裡面我們只會 說某某站到某某站到某某站,一般是這麼個工程放在裡頭的,至於站點的選址最 後放在哪裡,站點與站點之間的線路長度有多少都不會在國家規劃中明確,這是 從國家規劃的角度來說的。

然後還有各個規劃的銜接,國家的規劃要跟各個省的規劃要跟各大央企的規劃銜 接,比如說國網或者南網他們在國家的規劃印發了以後他們有一個跟國網銜接的 過程,比如說某一個通道我們舉個例子從山西大同到河北懷來到天津這個通道,國網公司拿到國家規劃之後,他就要把這個通道去落實在具體的項目上,比如大同的項目站點具體在哪個位置,大同到懷來這個特高壓交流線路的長度有多少,這樣他就能明確到工程量了(變電容量是多少線路長度是多少),大概的投資估 算就出來了,這時候才能落在具體的工程量上。

2.為什麼 22 年開工的直流比較少?

A:交流電網他有兩大類,我們基本上遠距離用來送電的交流電網很少,之前有從 蒙東那一塊還有陝北那邊有兩回的送到華北區域的有遠距離送電的。大量的特高 壓交流電網都是比如說在華東五省他每個省有兩三個落點這樣連成一個環,他不 是用來送電的,他是把遠距離的特高壓直流送過來的電,因為你大量的電力送過 來之後你要把他送到各個省,各個負荷中心去,你不可能用 500kv 或者更低的電 壓等級的話的,他需要的線路特別多,那這個時候我們就建設交流特高壓,相當 於把送過來的電力疏散到各個地方去,所以要開發這麼多交流。而且這些交流工 程他相對來說在省內比如說在浙江、安徽、江蘇他省內就有好多個站點,基本上他所經的線路走廊,交流的變壓變電站所在的位置他是省內自己能夠核准批覆的,所 有的政策性文件他省內就可以辦的,不涉及到跟別的省的問題,這樣進度就會快 一點。

那麼特高壓的直流為什麼特別慢呢,以前傳統的來說直流技術不是問題,比如說前期剛核准的白鶴灘到江蘇的剛去年才開工,但是他2018年的時候就納入了國家規劃,按照道理來說18年就納入了國家規劃半年的時間做可研做初步設計就能夠申報核准,但是他到20年底才開始申報核准,因為從四川的白鶴灘到江蘇要經過重慶、湖北、安徽、江西最後才進入江蘇境內,別的不說他有兩個很重要的文件是要取得的,比如換流站的站址的使用以及沿途線路占的各個線路走廊的用地審批,還要經過生態紅線自然保護區特別是國家的自然保護區等,要取得很多相關性的文件。

另外現在的特高壓通道跟我們以前的還會有差別,我剛說的這幾回比如金沙江水 電他是常規直流哈密到重慶他火電配的比較多,隴東也是搭配了火電比較多。所以整體來說我們用傳統的直流就沒問題。但是現在我們的外送也有一個新的思路,我們要高比例的外送新能源,但是新能源的波動很大。而且他的分布在電網末梢的地方,甚至在我們主網架延伸達不到的地區,那麼用柔性直流去匯,但是國家現在沒有±800 柔性直流純匯新能源外送的東西。我們現在有柔直的直流,第一個就是烏東德送廣東廣西,但是烏東德他送端是匯的水電用的是常規直流的方式只是受端的時候他是用柔直,多端的放在廣東、廣西各放了一個落點。所以這對我們送端匯集新能源用柔直沒有任何借鑑意義。另外一個我們搞了張北的一個柔直的示範工程,這個是多端的,他匯新能源是用純柔直的,但是他是±500kv遠遠不是我們現在的±800kv,所以為什麼別的直流不那麼超前是因為我們還有 一些技術儲備的東西還需要留一點時間包括我們的換流閥等設備需要研製,因為他是定製的,所以說沒有他不是今年一定要開工。

拿柔直來送純新能源的可能目前來說會在十四五規劃的通道裡面先做一個示範,不會一下子就大上。因為我們在十三五做了一個青海到河南的直流,那個是水電+新能源的方式,但是所以他那個瑪爾擋的水電是一個民營企業去弄的,但是民營企業最後破產了,水電沒有跟上直流。所以青海到河南那條當時號稱是純清潔能源直流,因為水電沒有配齊導致他 800萬的容量只能送 400 萬,所以也就是說 潛台詞告訴我們你純送新能源是送不出去的,所以後續再直流裡面其他通道常規 的來說還是要配煤電。

而抽水蓄能是調不了的,他是給系統調峰的,而不是給新能源調峰。因為新能源 的變化他基本上是分鐘級別的(特別是風電),而我們目前抽水蓄能基本上是一 天一抽一放(晚抽早放),不可能用按分鐘去調的,那樣太浪費了。我們一般是 用它來調用電午晚高峰期的。

電化學儲能來說,國家也委託我們去做送端配套電源的方案,我們也會配一定量

的電化學儲能(50萬到150萬),但是目前看他的能量密度要完全跟上新能源還 要跟上我們直流送出的話還是比較難的。我舉例子比如說如果兩天都下雨也沒有 風你這個直流還送什麼呢?這時候電化學儲能連存的電都沒有。所以風光+儲完全去送的這種方式對於我們整個的電力送出對於我們用電的可靠性還是存在很大風險的。

我們不是建立一個通道之後你送電用他電就就完事了,我們受端還要去談用電的價格,還要談用電曲線,你不能說7點到10點我要用電的時候你沒有電送給我然後後半夜有電,所以這裡是很複雜的。

3.柔直會拿一兩個線路做示範,核心點是因為元器件有限還是說下游的電網頻率 以及用電需求沒辦法去承受上游的風光的大波動性?

A:首先我們拿柔直去匯新能源的時候,他只是用 IGBT 做了一個從交流到直流的逆變過程,我們平常接完全純交流的新能源的話我就直接給你送出去就好了。但是用柔直不一樣,我要有一個穩定電源給我提供電壓的支撐,我能有一個穩定的量給你。現在這個東西我們用柔直之後我們匯的新能源說白了第一分鐘有下一分鐘沒有,我整個運行的策略包括運行層面的技術跟以前是完全不一樣的,沒有以前常規的那些東西給我頂了。

以前接火電機組,他能夠給我提供大量的無功電壓的支撐,對我的運行來說是很友好的。現在我匯了一個新能源之後,那他本身就是一個帶逆變的,完全沒有電壓支撐的,完全靠我柔直去頂這個東西。柔直現在有很多設備等技術難題要去突破。

第二點來說我們傳統的直流當時為什麼還要接火電是因為還要跟主電網去有一個強的聯繫,只有在短路比大於一個數值的時候這個直流方能正常運行。現在我們接的都是新能源,柔直雖然說他對短路比的要求比傳統直流要小一些,但是他不是沒有要求。因為現在大規模開發新能源的地方是在遠離我們的主電網,將來匯集的柔直的東西他可能跟主電網的聯繫比較弱,因為我們不會去再花很多錢去建設主網+電網去支撐這個柔直,那樣太貴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對於柔直的換流站的需求也比傳統直流要高得多,那這個時候不管是從設備也要還是運行層面也好(其實更多的是運行層面的東西)都需要有新的突破。

受端來說,我們以前的直流他是保證一定的運行曲線的,至少我們一天來說他大 量的時候給的是高低兩個台階,白天是一個曲線晚上是一個曲線。如果再複雜一 些就是三台階,比如說午高峰晚高峰是滿送,白天的其他時間和晚上送50%,他 是三台階的曲線。至少在小時級來說他可能在某幾個小時是一個直線送過去的,那我們受端完全可以接受。但如果說要考慮純新能源這種方式(因為儲能不可能把新能源配成一個穩定的曲線) 如果只是配一部分儲能那麼直流的送電曲線他也是一個分鐘級或者至少是半小時級別變化的曲線,不停地在變,你受端要騰出更多的調峰去給他。我電網在運行的時候要給他單獨的去做包括繼電保護第三道防線安全自動裝置的策略等等都要去做,目前我們運行商還沒有這麼做過,因此我們只能在實踐上去試一試能不能這麼匯,能不能這麼送,受端能不能這麼要,發現在運行上能過得去後續才會推廣。

4.主網和配網是怎麼個占比?

A:以前是主網多配網少,因為投資分了好幾塊:特高壓、交流主電網、配網、充 電樁等等。今年統計的口徑來說國網+南網是3萬億的總體規模,大概配網占了

50%。

5.這些規劃的交直流線路工期大概多久?22 年會投入多少?資金來源是哪裡?

A:跨省區直流或者交流他的工期會長點,因為其實大量的前期工作是不太確定,但是只要具備開工條件的,跨省區的通道直流(主要時間在送受兩端的換流站)一般在 18 個月(加快速度情況下)到 24 個月。交流這個不好說,因為他本身就 是一段一段的兩三百公里一段有一個站,你去卡這個變電站的時間就明白了,基 本上經濟發展比較好的省工期會慢一些因為涉及到很多用地的問題,工期 8 到 12 個月也差不多。資金來源是 20%的資本金+銀行貸款。

6.十四五規劃了24交14直,投資總額是3800億,那十三五的規模是什麼水平?

A:十三五的投資大概是在全國口徑 3000 多億,國網在 2700 多億。

7.西北地區總體建設的節奏如何?

A:我們不管是規劃本身也好還是最後實施落地也好,他受政策及行政干預比較多,今年的新能源併網並不比去年多,國家也比較急,特別是高層特別急,所以大量 的把通道的實施往前提,從而讓新能源的開發更快,還有就是對宏觀經濟的拉動。至於後續是否一定在十四五期間開工建成,如果按照正常的五年規劃的邏輯來說 我們一般是要求那麼如果25年開工的話當年是完不成的,所以基本上24年上半 年之前就得開工了,所以 22 和 23 年項目會排的比較多,到 24 年之後就會排一 些工期相對比較短的,這樣才能確保建成。

當然這也不好說,當年十三五也搞了好多規劃最後再十三五期間也沒有建成,因為我們納入規劃之後你只要在規劃期內開工就行,你要放在2025年開工也算是執行完了,所以後續要看我們對雙碳政策的執行的剛性有多大。因為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的變化特別大,特別是去年下半年9月底10月發生了限電讓高層對於煤電和新能源的看法有了一些變化。所以這還是有賴於高層的行政干預。

8.南網也是有一條支流的開工計劃?十四五南網特高壓是一個什麼體量?

A:對,他是想開工,但是目前的前期工作來看比較難,他是從西藏那邊往外送的,因此還涉及到跟國網的關係,他們廣東那邊大灣區的是有好幾百萬電力缺口的,但是前期工作並沒有預期那麼順利。南網特高壓就給了一條通道,他們自己想搞兩條但是目前看難度較大。他沒有交流特高壓,所以總體特高壓投資偏少他不像國網。

9.據說南網比較迫切要建設背靠背直流?這些有沒有包含在十四五的項目里?

A:是的,不在這裡面。南網有兩個背靠背,他本來規劃三個,但是有一個是沒同 意還是已經開工了。如果你把南網看成以廣東為中心的通道的話,北邊中邊南邊 做了三個背靠背把廣東電網拆成了三個區域,他的背靠背投資也不大,還有就是 廣東和福建的聯網,貌似也快建成了。

10.今天披露的這個新聞有沒有包括海風的外送?

A:沒有包括海風外送的直流,目前我們國家沒有規劃海風外送的直流。

11.3 萬億是國網的十四五規劃還是國網+南網的規劃?

A:當時那個 3 萬億口徑是全國的口徑,國網+南網+內蒙電力口徑。

12.最新的規劃大概是什麼時候出?會比3萬億多嗎?

A:國網的規劃不會對外公布,這些都是商業機密,但是他會有新聞發布會,大概 會有一個投資的預期。另外他不只是企業自發的問題,還涉及到國家攤派任務的 問題,如果今年宏觀經濟的壓力比較大的話國家對央企的投資壓力就會大一些,那他就會讓這些央企多搞一些能源基礎建設去提振經濟,反之就不會這樣,而會追求高質量投資(講投資回報),所以這東西他不是一下就能夠完全說的特別準的,但是總體上的量基本上跟原來的差不多。

13.預期十四五期間特高壓直流大概會有18條,其中13條遠距離,5條背靠背,投資總額在3000億左右,這個數據符合常理嗎?跟今天的新聞對比是不是每條投資額低了很多?

A:不能這麼說,其實這個是一個統計口徑的問題,其實24交應該說是24段,比如武漢到長沙,長沙到南昌就算一個工程,那麼你這樣一段能有多少投資造價呢,直流18這個數我個人不太認可,好像沒有5條背靠背,整體的十四五規劃中應該是14條跨省區直流,有5條已經開工的。在十四五中建成的,他不一定是在十四五中納入規劃的。基本上目前來看除非距離特別遠的,一般的直流投資在250億左右(±800),特別長的300億元但是不多。那麼14條就是14×250億元。

除了廣東的 3 條之外,沒有其他的背靠背,一個背靠背也就 100 億左右。交流沒 有那麼貴,一個貴的交流站 20億,線路的話要看地方,因為他用地成本非常高 便宜的可能就700多萬/公里,貴的1800萬/公里。另外這24交還不知道切多細呢,可能一百多公里就算一段了。

現在國家不支持那種那麼長的了,基本上200億出頭的(1500km左右的)。

14.24 交 14 直區域內環網大概是多少?

A:因為我不知道這個24交它剖析的多細,是哪個點到哪個點的。我們目前來說十四五隻有3條跨省區的特高壓交流,如果按照最細的兩個站一段去剖析的話,那也最多就是6段的,其他的18段三華(華東 華中 華北)你都可以認為承接樞紐電網的工程。

15.配網側是不是要投1.5萬億?

A:兩個月前的統計口徑大概是這樣。

16.特高壓設備企業中標主要看的是哪些方面?

A:南網國網他們的可研初步設計都是統一在他們有一個招標平台掛網招標的, 看 技術實力報價綜合的,雖然線下有很多操作的但是線上的都是公平公正的招投標。

(調研紀要源於網絡信息平台,相關方如有異議可與本公眾號聯繫進行調整,如有不便,煩請諒解。感謝您的關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