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章來源|中國人民大學

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話題。這也意味着「三農」工作的重心將全面轉向鄉村振興。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研究了一輩子的三農問題,有令人驚訝和欽佩的理論與實驗基礎,那麼,對於鄉村振興,這位學者有哪些重要觀點呢?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

1


鄉村振興是未來最重要的任務


進入新世紀以來,鄉村工作出現了幾個重要的節點。
首先是2002年黨的十六大正式確立三農問題,將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次是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也是這一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了5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工作方針。再一次就是今年,疫情影響下的全球化挑戰,更凸顯出鄉村振興是應對這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壓艙石。
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鄉村振興是未來整個社會最重要的任務,也是在全球化挑戰下,練好內功、強化發展動力的重要工作。在今天,振興鄉村是安全的發展方式,同時也是鞏固脫貧攻堅最好的方式,所以,不論是觀念上還是行動上,未來的工作,都要積極轉向鄉村振興。

2


鄉村振興是應對全球化挑戰的壓艙石


現在中國進入工業化的中期階段,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中國工業產品的總量就已經是世界第一了,所以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這就是農村發展成為國家重中之重的由來。
從這個過程看,進入1949年新中國建立以來的鄉村建設不是停止了,而是被國家承擔了。
新時期又開始重新強調推進鄉村建設行動,一方面是中國已經進入到工業化一個新的階段,不用再從農業提取積累了,還有更為重要的一方面:最近中央文件一再強調的去發展鄉村,向鄉村傾斜性投入各種各樣的政策和優惠。
這是應對全球化挑戰的壓艙石,練好內功,夯實基礎,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雙循環戰略,這個戰略的基礎是什麼?鄉村振興。

3


鄉村建設行動要以人為本


講鄉村建設行動的時候,有很多值得借鑑的百年鄉村建設的經驗,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以人為本。
鄉村建設最初源起於張謇的南通實驗,南通在地綜合發展的時候是村落主義。其中最值得高度關注的是如何把人的因素調動起來,把農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農民成為鄉村建設行動的受益者,農民才能成為參與的主體。
2021年寫在中央一號文件的內容,強調了如何改善農村基本建設的條件,如何改善農村的居住條件,如何推進生態環境的建設,如何宜居,提出了各種各樣建設的內容,以及縣域綜合發展。
百年鄉建,尋源上溯至十九世紀末,中國工業化起步,並且第一次遭遇到挫敗,那個時候恰恰是鄉村建設變成了一個應對洋務運動工業化挫敗危機的方式,開始了以村落主義的鄉村建設,以在地化的綜合發展來改變原有發展模式的努力。
這個努力歷經一百多年一直延續,我們應當認真地去做歸納總結、提煉出來,服務於正在開展的鄉村振興國家戰略,服務於即將推行的新的鄉村建設行動!

4


社會組織應該轉型為社會企業


我們強調農村應該形成更多的組織。因為農村中的村社聚落往往是跟資源、環境條件緊密結合的,農村資源的產權邊界往往是和村域的地緣邊界重合的。要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讓農民成為生態資源價值化的微觀主體。
村級的集體經濟組織無論如何都應該變成社會企業,社會組織也應該轉型為社會企業,跟村級的組織化程度提高相結合,把生態資源、環境,在空間正義的理念之下,完成生態資源價值化的實現形式,以使整個國家在金融資本全球化不斷形成的巨大危機的打擊之下,能夠以鄉村振興來作為壓艙石。
利用壓艙石來練好內功,夯實基礎,這樣社會組織的工作才能跟國家應對全球化挑戰打造壓艙石的戰略部署緊密結合在一起,我們工作的意義才能使宏觀微觀結合,它才能夠可持續。

5


鄉村振興需激活數百萬億元生態資源價值


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國家戰略已經被提到黨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但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之時,我們始終都要明晰:中國社會從來都是一個鄉土社會,而鄉土文化則是中國文化的本源,任何背離這一本源的作為都將註定失敗。無論是招商引資、像城市那樣發展工業,還是學習西方發展所謂大規模農業,這方面幾乎看不到成功的先例,但失敗的事例卻多如牛毛。
所以,我們必須走出新路,把沉默於鄉村的數以百萬億的生態資產價值激活出來,變成中國經濟未來的增長動力和保障,變成中國國內大循環的基本保障。
實踐表明,只有通過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實現生態資本深化,才能同時實現生態資源價值化。沿着這樣一個邏輯,我們就可以把生態文明戰略的經濟內涵體現出來。

6


鄉村振興要重視在地化知識


鄉村振興一定要文化振興,關鍵是要把在地化知識變成鄉土教育。沒有把鄉土文化、在地知識開掘出來,就做不了農文旅,因為內涵不對。
「袁家村」作為全國鄉村振興的樣板之一,很多地方都學習效仿,然而效果卻不盡如意。據了解,某省曾想把袁家村模式複製,結果複製了84個,82個失敗了。為什麼袁家村能成,其他地方都失敗?溫鐵軍認為,袁家村的成功是因為在地文化。「袁家村最主要的做法就是把關中地區的那些作坊集中到一個小村裡面,其無外乎是把關中作坊文化變成餐飲業的內涵,所以很清楚,這兒賣的是文化。」
「如果真的想文化振興鄉村,一定先深入調查研究什麼叫做鄉土文化。文化振興鄉村要重視在地文化。」溫鐵軍認為,鄉土文化綿延萬年,至今仍然是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不中斷的主要基礎。在溫鐵軍看來,鄉土文化表面看起來是多種模式,但其實內涵是一致的,目前很多地方搞的農家樂、民宿、農文旅結合項目、鄉村文創已經過剩了。

7


鄉村振興不能只讓農民種地


為什麼不能只讓農民種地?民以食為天,農業發展仍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礎,而時代走到今天,農業更趨於以現代化方式發展,以現代科學技術作為發展的動力。
這當然提升了一個產業的發展效率,農民可以用更少的力氣種出更多的糧食,收益自然也會增多,可這並不意味着單單發展農業就是鄉村振興。
農業是第一產業,其發展度過了幾千年的歲月,已是生生不息,但就其發展活力與後勁而言,仍是落後於第二、第三產業的。
我國總體的現代農業水平和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但這種差距是由於非農業系統因素造成,而自家農村與農村之間相比,差距並不明顯。
即使現代農業的發展依靠於技術,但主要的區位因素還是自然條件,什麼樣的山和水,就養育什麼樣的農作物,要不怎麼說是「靠天吃飯」,這便是農業發展缺乏後勁的地方。再加上農村勞動力減少、土地荒廢、 農作物種子被外資控制這些值得我們關注的現象,農業的發展前景其實不容樂觀。

8


鄉村振興要發展社會化農業(城鄉融合)


社會化農業是農業生產要素的配置提供、日常的經營管理、前提的規劃設計、產品價值的實現應該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 優勢互補, 彌補個體經營的局限性或不足, 增強、優化農業發展的條件, 拓展農業的潛力與功能, 包括為農業生產提供更穩定的保障, 共擔農業發展的成本與風險, 共享收益與價值。
社會化農業可概括為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的活動,包括其產業鏈的延長與附加值的擴展需要社會的廣泛參與。在發展社會化農業的過程中需要合理健全的制度設計、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同時需要市民下鄉參與, 共同推進生態文明時代社會化農業的發展。
社會化農業, 不僅意味着人與自然複合的生態系統全面修復, 也是構建城鄉融合的共享經濟的新領域, 有利於形成多元社會群體互動的良性治理體系。

9


鄉村振興需要復興鄉土多樣性文化


越把鄉村搞成千篇一律,就越沒有被中產階層消費的可能。而恰恰是當前社會結構的變化,造成新興中產階層引領綠色消費潮流。這是農業綠色轉型面對的客觀需求。
比如我們借鑑歐洲市民下鄉發起的慢城、慢食、慢生活運動;再比如,城市小孩缺乏自然教育依託的本地農業教育,「不知稼穡之艱難」,鄉村可以做田間學校。孩子可以去體驗,糧食蔬菜是怎麼長的,雞鴨牲畜是怎麼長的。我們吃的東西不是超市里包裝的樣子。只有讓孩子對自然有敬畏之心,長大了才能自覺保護生態、珍惜糧食。你會發現,有過鄉村經歷的城市孩子,身心是比較健康的。
假如我們這一代沒有復興鄉土多樣性文化的努力,再怎麼強調消費拉動經濟,也是很難改變粗放數量型增長方式的。

10


鄉村振興要允許城鄉自由流動


憑什麼只有農村出來的人才應該回去,憑什麼只有農村的人才應該種地?這其實是不公平的。因此,農村空心化,沒有年輕人,某種程度上是人為的。
如果開通城鄉,允許城鄉自由流動,許多城裡人是願意下鄉的,特別是那些60歲以上的人。中國的老年人口現在已經有18%左右了,14億人里的18%是多少?這其中哪怕有1/3的人,仍然有勞動能力,仍然願意下鄉,這就是一個很大的群體。現在有很多案例證明,只要你回歸鄉土,回歸自然,很多疾病都可以避免。
很多人都說:現在主張鄉村振興,但是鄉村已經沒人了。我說:那是人為造成的,非不讓城裡人下鄉。我們現在只允許資本下鄉,給了很多優惠政策,但是沒有允許老百姓下鄉。
平台活動推薦

【會議時間】:2021年11月27—29日(為期3天,含實地項目考察)

【會議地點】:中國·海口

【參會對象】:政府機關、開發商、建設單位、運營商、規劃設計機構、投融資企業及相關產業鏈董事長、總經理等核心高管參加(大會150人規模)

【主辦單位】:北京壹方城智匯科技有限公司、壹方城特色小鎮產業聯盟

【峰會特色】:實操專家講解+案例分析+模塊總結+實地考察

【報名電話】:18101378200 秦老師





#板塊主題

「健康中國2030」「鄉村振興」雙重戰略下,鄉村振興土地政策、產業政策權威解讀



#重磅嘉賓



喬潤令

國家發改委城鎮中心原副主任、現城鎮中心副理事長、研究員,中國小城鎮及城鎮化研究專家



柳 俊

壹方城特色小鎮產業聯盟頂層設計專業委員會核心委員、壹方城旅遊文化聯合發起人、旗鑒旅業聯合創始人








#板塊主題

健康不動產與特色康養項目產業體系構建及康養標杆項目運營實踐解讀



#重磅嘉賓



鄂俊宇

北京安馨養老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創始人



廖 俊

旭輝太湖彩園總經理



張赫桐

博鰲一齡醫院管理集團董事




#圓桌對話

康養·文旅產業最新政策及當前產業發展遇到的核心問題探討及答疑








#板塊主題

健康不動產於特色康養項目產業體系構建及創新模式解讀



#重磅嘉賓



何小建

春雨醫生集團副總裁兼春筍醫療總經理、中房協養老地產與大健康專委會智庫專家、壹方城特色小鎮產業聯盟醫康養專業委員會執行主席



王 捷

重慶箱根溫泉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亞太(重慶)溫泉與氣候養生旅遊研究院院長、中國旅遊協會溫泉旅遊分會副會長兼專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召集人)








#板塊主題

金融助力鄉村振興、農業園區運營模式創新及鄉村振興項目實操案例解讀



#重磅嘉賓



袁英華

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副會長,國家開發銀行信貸管理局原局長



王 亮

浙江米果果生態農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張 博

博韜創略規劃諮詢機構創始人、特色小鎮(產業綜合體)操盤全程服務專家、藍城綠城小鎮頂層策劃規劃服務商








#板塊主題

文旅度假酒店、農文旅創新模式運營及標杆露營項目操盤解讀



#重磅嘉賓



張再平

開元酒店集團副總裁



唐國棟

自然與創始人CEO、大樂之野聯合創始人



孫建東

日光集團事長、露營天下創始人




#圓桌對話

當前康養·文旅小鎮頂層設計及落地運營過程中主要問題探討及答疑








#私董會主題

國家農教康旅項目獎勵資金申報要點全流程構建專題研討



#重磅嘉賓



陳 放

壹方城特色小鎮產業聯盟頂層設計專業委員會執行主席、國家文旅部十四五規劃諮詢專家、北京創意江山規劃設計院院長、中國鄉村振興示範村標準諮詢專家




#專家問診

文商旅與鄉村振興創新項目路演、專家團問診及需求對接【需提前提報審核】



#專家團隊



柳 俊、陳 放 等








#線路一



博鰲一齡生命養護中心

全球首家以「生命養護」命名的三級綜合醫療機構




#線路二



火山石斛園

生態、產業、鄉村人文、中醫養生文化等全面融合的全景式「火山石斛」健康產業園田園綜合體


備註:以上非最終議程,議程正在更新中,請以紙質版議程為準或者課程當日請與會場工作人員確認!


往屆峰會遊學展示

如何報名

1、電話報名:18101378200 秦老師

2、微信報名:掃一掃備註「企業名稱+姓名+聯繫方式」

(報名流程:領取報名申請表→填寫信息審核 → 辦理費用→開具發票)

特別提示:本次會議為商務性活動,會收取相關費用;另名額有限名滿截止,請及時諮詢報名!

壹方城簡介

作為中國文旅/特色小鎮全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台——壹方城,

打造集康養/文旅產業頂層設計、投融資、拿地、策劃、規劃、申報、產業導入、建設、招商、運營10大環節的全產業鏈一站式服務模式。












近期活動推薦一覽













報名請聯繫:18101378200(同微信)



敬/請/期/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