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初的構想里,「人文閱讀思想圖譜」只是一次出版建議收集嘗試——業界需要了解學界發現了哪些閃光的作品,學界也希望出版界能夠關注到他們發現的璞玉。於是在2021年的最後一個月,書評周刊集全編輯部之力,向與我們有聯繫的人文學者、創作者問出了如下三個問題:

  

您在2021年持續思考的問題;

您在2021年關注到哪部未引起足夠關注或未引進出版的作品;

您期待看到怎樣的中國原創作品。

最後我們獲得的遠遠超越了「建議」的層次。隨着新年的來臨,編輯部共收回了74份回答,總字數逾5萬字。情感與思辨密度兼具的文字織就一份呈現關聯傳統與現代、未來與當下的閱讀思想圖譜,他們以自身生活或研究為維度的閱讀與追問,記錄下了雖然蜿蜒動盪,但對真摯的愛、對重塑人與人的連接依然充滿渴望的2021。

本篇內容為馬凌、戴濰娜、張莉三位作家、學者對以上三個問題的回答。

往期文章:

74位人文學者,留給未來關於閱讀的回答 |2021新京報人文閱讀思想圖譜

王人博:我們需要發現行動的邏輯,而不僅是書面的規則 | 2021新京報人文閱讀思想圖譜

孫莉莉:繪本閱讀的重點在於「教育家長,解放兒童」丨2021新京報人文閱讀思想圖譜

朱自強:「成長」書寫是中國兒童文學藝術發展的「命脈」丨2021新京報人文閱讀思想圖譜

有分量的社科研究是稀缺的 丨2021新京報人文閱讀思想圖譜

「非虛構」體現的是直面現實的品格與回應現實的勇氣丨2021新京報人文閱讀思想圖譜

孫歌:我們需要培養形式感覺來認識問題的輪廓



01



持續思考的問題

馬凌,復旦大學教授,書評人

馬凌:我們失去了節制、邊界、適度。由於媒體和平台的快速發展,公與私的界限、大與小的界限、輕與重的界限、乃至時間與空間的界限,都被擠壓變形乃至一舉抹平。青年一代採取消極的對抗姿態,不是一種良性解決問題的方案。我們需要一種幸福哲學,一種更人性化的制度安排。

戴濰娜,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

戴濰娜:這一年裡,女性主義在各類社會問題探討中都發揮了獨特、及時且重要的參與。我們看到了女性主義充分釋放其跨學科的潛力——跨越各種界限,對諸多議題進行充滿流動性的嶄新描述,呈現出一種追求正義的「去中心化」的持續性社會變革力量,甚或重新改寫的衝動。

學界和輿論場對「性別暴力」「家庭勞工」「親密關係」等領域的關注不減,與此同時,今年還湧現出了更多與當下熱點相同步的性別視角觀察,比如:老齡人群流動性與家庭養老中的性別問題;青少年性別教育問題;性別與民粹主義;性別與疫情下的地緣政治;高校性別平等的制度建設等。這些豐富的議題,共同構造出一番「性別化」的現代性圖景。

一直以來,對女性主義最激烈最深刻最精準的批評,都來自女性主義內部。女性主義向來有眾多不同陣營和觀點的分化。據我觀察,今年出現了不同陣營趨於理解、日漸彌合的趨勢,女性主義理論主體、實踐主力和輿論主力軍之間開始逐步消解誤解,建立起即時而脆弱的同盟關係。

張莉,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張莉:疫情時代的女性生活是我近兩年來持續關注的問題,比如,我們該如何理解疫情時代里,為我們看孩子、做家務的女性長輩們的生活?以往,我們總是從社會角度去認識理解女性的價值,似乎只有參與社會性活動才能體現女性價值——如果我們把家庭生活也視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那麼,我們該如何衡量這些在家庭生活中默默照顧第三代的年老女性們的價值,乃至家庭主婦們的價值?她們其實是被我們忽視的。

具體到文學領域,作家們是否能看到這些女性,並給予她們深切的關注與書寫?這是我的興趣所在。給予那些低微的、沉默的人群以眷顧一直是中國現代女性文學寫作的優良傳統,這個傳統在今天需要繼承和發揚。


02



值得關注的圖書

馬凌:《隱谷路》,是一部調查性報告,走進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世界。這個「全美病得最厲害的精神病家庭」,十二個孩子中六個患病,也因此成為各醫學研究團隊的絕佳樣本,半個世紀中的精神病研究重大突破,幾乎都與他們相關。

作者以極大的共情能力,使精神病患者擺脫了被妖魔化和臉譜化的命運。書中的母親咪咪和最小的女兒琳賽真是了不起,像希臘英雄一般迎戰命運、照護他人。這是一本無與倫比的勇氣之作,對於讀者,亦然。

《隱谷路》,作者:(美)羅伯特·科爾克,譯者:黃琪,版本:新思文化|中信出版集團2021年10月

戴濰娜:《隨筆》《人文》這兩套Mook書,學術與文采齊飛。難能可貴的是,在這些學術含金量極高的隨筆中,常常能見到人文學者跳脫八股期刊桎梏的活潑文筆,和脫去德高望重道袍的真性情。學術文章竟也可以被允許寫得漂亮自由。此外,厚達九百頁的《銅座全集》猶如一座巨大的礦山,是漢語世界難得一見的真正的異質性寫作。《北京煙樹》中的老北京文化也是相當稀罕,津津有味。

《隨筆》雜誌封面

張莉:最近,我在讀英國學者安·奧克利的《看不見的女人:家庭事務社會學》,這本書是作者對40名家庭主婦進行訪談後所寫下的調查報告,傳統的社會學研究是將家務視為家庭中女性角色屬性的某一方面;而這本書將「家務勞動」作為「工作」進行研究。作者將女性置於社會學研究的主體地位去注視,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非常值得借鑑。

某種程度上,作者透過這樣的理解視角和研究方法,使我們對家務勞動的認知發生了「顛倒」,深具學術價值。老實說,我很喜歡讀調查報告中那些家庭主婦的回答,比如,她們如何理解自己的家務勞動、如何理解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夫妻關係等。這些回答很有趣,既有個人性也有普遍意義。雖然這本書寫於五十年前,但在今天,它依然有現實意義。

《看不見的女人》,作者:(英)安·奧克利,譯者:汪麗,版本:南京大學出版社·守望者 2020年9月

03



期待的原創作品

馬凌:很多年來,我們都是國外圖書模式的追隨者,從主題到形式。不少原創作品不過是國外模式的中國版本,在文化和歷史領域尤其如此。近幾年,年輕一代作者最先走出漫長的學徒期,文學界的表現也可圈可點。隨着我國總體出版政策向國內作品的傾斜,有希望湧現出一批真正的中國題材、中國體裁、中國美學的作品。

戴濰娜:中國台灣地區有《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韓國有《82年的金智英》,日本有《坡道上的家》,很期待我們也能湧現這樣代表性的女性主義文學原創作品。

張莉:中國女性地位發生了非常重要的變化,但是,在今天,真正鮮活表現出我們時代女性形象的文學作品並不多,這是令人遺憾的地方。我非常期待既有深刻思考能力、同時也深具女性精神和文學品質的本土原創作品出版。

本文為獨家原創內容。作者:馬凌、戴濰娜、張莉;編輯:徐悅東,張進;校對:薛京寧。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掃描二維碼,查看「新京報年度閱讀推薦」最終書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