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訂單情況:2次接近9億美金,2021年執行了3-4億人民幣,剩下的大部分在2022年執行完畢。為公司後續加速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現金流。2022-2023年都是客戶需求非常旺盛的情況,第三方信息,今年1.2億人份作為需求的排產,2023年是以2.3億人份作為需求的安排。盈利能力也是不錯的,沒有占太多產能,毛利率是比較高的。主要是生產中間體,2個GMP的1個起始物料,GMP占90%以上。產能匹配:去年宇陽和109車間(6月投入使用)同期是沒有的,500-600立方是純新增產能。現在很多產能做了騰挪。非GMP的是江西和湖北。長壽是GMP的。要始終保持新項目的CRO一部分產能,現有CMO業務確定不能丟單,輝瑞產能的占用,只給這麼多產能,提高周轉率和單位立方產出。新冠產能占全部產能的30%。其餘的70%產能都是可控範圍之內。跟產品的特點和價值相關的。新產能和外延產能都在規劃。J-star:投資6000萬美金擴建實驗室及中試車間。預計今年增速20-30%。CGT和製劑:去年博騰生物1.6億-2億人民幣,做了14-15個項目,主要是國內細胞治療藥物。今年加強歐美市場的基因治療布局,今年預計有突破性安排。製劑車間預計10月投入使用,製劑CDMO一方面服務創新藥,另外是DDS drug diliery system模式,原料藥+製劑內部代碼有40多個,未來有希望成為創新藥CDMO當中的有效補充。CGT+製劑21年一共並表虧損1億,22年目標CGT訂單翻倍,虧損不多於21年。CAPEX投入:不低於16億(不含外延安排)。301車間已經完成準備開始建設,2.7億左右160立方米,Q4到明年Q1投產,按109車間的標準建立自動化車間。江西博騰二期,安評環評已經都到位了,300立方,2023年Q1預計投入使用。湖北宇陽2期,和長壽108II期(API,已經在做地瑞那韋的原料藥)。小分子研發端,上海研發中心3億投入,今年10月投入使用。外延方面國內和歐洲也有管理層視線範圍之內的安排。10月產能落地較多,但是轉固壓力不大。組織建設:BD和marketing能力持續拓展。滬渝雙總部戰略逐步推進。已經發布了2021業績預告,收入利潤超預期。跟前三年畫了一個很好的逗號。2022年接了比較大的訂單,2.17+6.8億,接近9億美金的訂單,已經執行了3億多人民幣,剩下的合同是在今年大部分執行完畢。2022年-2024年是可以加速布局,大訂單提供了很好的現金流。從經營情況來看,能力建設和市場情況,市場在全力加速歐洲美國能力的布局,體現加強市場前端的業務布局,BD+marketing的能力加強,去年一直在新招BD人員,3-4月會新進一個意大利的BD一個丹麥的BD,加速歐洲的布局,歐洲一直做的很好,也是歐洲市場份額最大的一家公司。核心還是做大的製藥公司,歐洲中小公司這兩年跟進之後也是不可忽視的力量。歐洲接下來會加強布局,歐洲還會加marketing的力量。博騰在marketing端要全面加強。辦各種技術會,確認品牌。美國市場目前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獲得北美大企業的大訂單。大客戶和中小客戶加強cover。加強BD和營銷團隊。在波士頓和新澤西加強開發。在推進當中。美國營銷團隊剛offer了加拿大和美國團隊的能力建設。J-STAR的能力還要加強。投資6000萬美金擴建實驗室到中試車間。今年梳理清楚美國的service unit。現在還是用中國後台服務前端,今年確立在美國市場建立後台系統,生物製劑在美國鋪開。組織能力建設很重要。2020年就進行了集團和事業部的拆理。滬渝雙總部,戰略部營銷部後台系統都會到上海,上海自己的辦公區已經確立了在上海南站萬科中心。3年高速成長之後的最大挑戰就是接下來如何從30億走向100億,更多的是能力、團隊、系統。戰略落地,組織先行。歐美作戰組合,滬渝雙總部,組織成形,考核激勵方式發生了變化。博騰戰略3年前還是圍繞着全球領先的製藥服務平台。小分子+製劑+CGT,還在衍生其他的業務組合。製劑和生物還處於虧損的狀態,經過未來2-3年布局,有望成為第三增長曲線。當前全球產能都是供不應求的狀態,所有的concern都是圍繞capacity,中國和海外,國內有很多產能在布局,合格的,協同的產能,匹配現在行業技術周期和產品周期顯得還是不足的。這塊也是增強了信心,從博騰看到的情況也是這樣。三年轉型初步成功,如果不是輝瑞的訂單,還是能保持前幾年的成長曲線。輝瑞訂單來了之後,保持可預見的狀態,輝瑞訂單,自己做下來之後選擇極端假設,全沒了的話看管線。提出的如果沒有了,這部分做gap的分析,都有一個時間換空間的反應周期。2022-2023年都是客戶需求非常旺盛的情況,第三方信息,今年1.2億人份作為需求的排產,2023年是以2.3億人份作為需求的安排,僅供參考。產能端、需求端、增長端,以時間換空間還是可以騰挪和遊刃有餘的。能夠展現的最客觀的局面是這樣。製藥服務平台裡面,大家也關心生物和製劑。21年合計報表虧損1億。今年希望減虧,不超出去年的虧損。內部每一分錢怎麼花都是有要求的。製劑業務和CGT業務都是要拿出方案,公司覺得可行才會加大資源,加大資源之後要縮短盈虧平衡的周期。蘇州CGT300人,CEO王博已經從美國回來開展工作了。今年博騰生物要完成桑田島建設,10月投入使用。去年博騰生物訂單是1.6億-2億人民幣,做了14-15個項目,主要是國內細胞治療藥物。藥明康德國內CGT同比增長87%。博騰生物作為專心做CGT業務的,是一個好消息。產能是迫切的。第二是加強歐美市場的布局,今年有突破性安排。博騰生物基因治療還沒有獲得更多突破性成果,客戶在海外。結合上述第二個任務,希望獲得新的成果。製劑CDMO3km之外,正在投車間,預計10月投入使用。製劑CDMO商業化車間投入使用的意義,原料藥客戶的製劑項目在談可能性。第二之前製劑主要是國內的,今年也在推進海外機會。最近看到博騰報了很多品種。製劑CDMO一方面服務創新藥,另外是DDS drug diliery system模式,支持品種,開發DS+DP管線,到一定時間點跟第三方合作。建立MAH 5億的基金。原料藥+製劑內部代碼有40多個,未來有希望成為創新藥CDMO當中的有效補充。讓好藥(並非只是新藥)惠及大眾。這塊也會成為博騰有利的戰略補充。除了前端系統能力之外,產能大家也很關心。今年立項的capex不低於16個億,不含外延的安排。自建+外延的方式推動。16個億分為小分子,301車間已經完成準備開始建設,2.7億左右160立方米,Q4-明年Q1投產。按109車間的標準建立自動化車間。江西博騰二期,安評環評已經都到位了,300立方,2023年Q1預計投入使用。湖北宇陽2期,和長壽108II期(API,已經在做地瑞那韋的原料藥)。小分子研發端,上海研發中心3億投入,今年10月投入使用。外延方面國內和歐洲也有管理層視線範圍之內的安排。忙碌且幸運。勢頭並不是一下就沒了,趨勢是擋不住的。輝瑞訂單進來之後,2000立方米產能,去年同時間沒有任何收入的是宇陽和109(618投入使用),500-600立方的產能,是個比較巨大的量。現在是把很多產能做了3個產能的騰挪,非GMP的是江西和湖北。長壽是GMP的。要始終保持新項目的CRO一部分產能,現有CMO業務確定不能丟單,輝瑞產能的占用,只給這麼多產能,提高周轉率和單位立方產出。江西博騰總經理,問能不能加大投料單次力度,第二能不能改工藝,主設備和輔設備重新調整,第三主設備和輔設備高效運作。第四反應出來的料能不能再蒸餾出來一些。問完之後原來每個月5噸,提升到了每個月12噸。另外一個每月供12噸提高到了25噸,這些只花了5萬塊錢。要求公司管理層按照這個方向去做。拿了訂單之後,已經排進去了,排進去之後不會拋棄其他訂單,但是弦崩的比較緊。新產能的騰挪在推進。緊急狀態下調動公司管理層積極性去做。新產能和外延產能在規劃。新冠產能占全部產能的30%。其餘的70%產能都是可控範圍之內。跟產品的特點和價值相關的。新產能投產:今年除了外延之外,能夠加快的就是301和江西博騰II期,看能不能投入使用,極限目標。要把CRO項目,CRO的收入和利潤要高速增長,沒有產能去外部找產能。接下來1-2個季度應該能看到產能其他的釋放。哪塊生意好,資金扎堆,MPP市場,遠期規劃大家都覺得是常態化。短期因為冬奧,供給有一些緊張,冬奧會結束之後應該會有很多立項,並不複雜。緩解供應鏈的情況。冬奧會之後價格不漲反到要降。博騰上游有十幾家。去年CAPEX 6-7億。最終數據沒出來還,接近7個億左右。今年提速比較明顯。16億也不是今年全部花完。前端供應鏈判斷是要降價。輝瑞對明年計劃比較樂觀,供應商體系會有重新梳理麼?對所有大公司,對他們商業化的產品來說,簽的合同一定有價格下降的安排。是基於標準的SOC去談。這個產品只要對於毛利率貢獻穩定就可以了。降價有約定,但是不大。輝瑞現在最大的問題是capacity,歐洲公司產能年底才能投入使用。網絡穩定性很重要,供應壓力不太存在。生意的本質是大家都有利可圖,開發更多供應商是無法阻止的,客戶供應鏈應該考慮這個問題。對博騰而言,還是從生意本質出發,輝瑞跟我們關係也很緊密。博騰在這裡反應速度是超級快的。博騰還是更熟悉的。不方便講。訂單是2022年,產能訂單是可以調整的。沒有統計過,生產人員在工廠當中也是固定的,操作工,不是核心成本要素。不能披露。我們不是API,是中間體。所有中間體片段都有。做完發給海外,輝瑞愛爾蘭。暫時沒有,最賺錢的其實是中間體。API價格雖然高,但是成本也非常高,這是一個體系,並不是博騰做不到,輝瑞已經確定了幾個API供應商。API成本裡面大部分全是中間體。108車間產能相對也不是最好的時間段去take這個角色。國內有的友商做到原料藥,但是其實更喜歡中間體。2個是GMP的,1個是起始物料。GMP訂單規模更大,占90%。博騰目前還是比較小的,行業會關注影響力比較大的企業。海外都是去拓展市場。小分子設備採購不是從美國買的,都是國產反應釜,設備都是國產的。CDMO設備是定製的,很多年前去丹麥、愛爾蘭看他們的設備,工程團隊回來就實現國產化。沒有美國卡脖子的設備。CGT反應釜目前10個,買的設備主要來自於德國。美國在設備供應方面沒有太多的優勢。需求出發,歐洲和國產的,能夠滿足需求。現在進軍海外,美國和歐洲是要鋪市場。大的製藥企業把原有的業務spin off,並不是核心的商業和戰略模式。賽諾菲自己都認為沒有優勢跟專業的CDMO企業競爭。反應很慢。回流的行業基礎、團隊基礎都不太存在。大藥企原料藥剝離工廠產能,對於第二第三增長曲線,製劑CDMO海外有這方面計劃麼?製劑和基因相比哪個更快?製劑的態度一直比較保守,DS+DP是針對中國市場的戰略。DP大製藥公司對大的製劑外包是當地的,工廠要在當地。API還沒有走過來,海外製劑可以等等。純看CDMO的話,CGT更快,製劑DS+DP戰略是看好中國市場戰略轉型的機會,要做一些好藥。CGT這塊,細胞治療和基因治療更看好海外市場的基因治療。中國更好的還是細胞治療。DS+DP,做改良和高難度仿製藥。只做別人做不了的,要麼就是API複雜要麼就是製劑複雜。做成平台化的。希望藉助業務模式建立技術平台。看好專利即將到期的大品種,博騰有機會可能介入,工藝和視角有優勢。傳統仿製藥+創新藥突破的公司也在尋找一些新的業務模式。國內的創新藥公司,前十大公司覆蓋面非常低,看好市場變化,願意和行業中的人去構架藥這個層面的安排。經過一段時間的溝通,態度發生變化。仿製藥是重要的組合拳。MH基金,有持有人公司,公司立項立好之後給博騰做。第二個是客戶有項目,談判之後開發,收一部分服務費。第三種是博騰自己立項,2年周期,後期的時候再跟第三方談合作,賣出去或者共同商業化。最重要的因素是每年跟蹤全球pipeline數量,去年全球管線和研發投入增長達到10%以上。把新冠放進去,研發投入增長更多。無論走沒走到商業化,需求很大。新靶點和新技術崛起。藥物不斷幾何級增長。大藥企不新建產能,所以需求還是增長。Lonza2021年產能已經排到2023年底。純看數據沒多少,看到原來玩法裡面沒有新增產能,散布在歐洲美國的產能也沒有增長那麼快。I-III期的需求擺在這裡。受到新冠影響,反應不夠快的淘汰了,強者恆強。2020年產能無法保持持續性,受到了衝擊。跟考核方式掛鈎,BD只要負責把訂單拿進來。不負責考慮產能。BD最重要的是record,形成循環之後,concern會減少。合理的溝通解釋,出現一定延遲很重要,確保產能能夠做得出來就行。API也是公司重要的關注點,前幾年PV項目在滾動走,明確在這個場地生產。API也有比較大的項目,到2023-2024落地,歐洲大客戶的項目,強生的臨床II期結果很好,也在做前期準備,抗凝血產品。比較難拓展。日本這邊獲得了PMDA審核,武田等等也是我們的客戶。希望增長20-30%,去年只增長了十幾,沒有加人,沒有擴實驗室,人員從120增長到160-170人,匹配。毛利率35-37%。原材料外采,供應商有十幾家,涉及上市公司比較多,不方便講。還沒正式啟動,今年會有一次融資,博騰目前持有50.1%,後續原則還是確保控股權。考核虧損和訂單。大訂單加速了戰略周期的規劃。訂單希望再翻倍。收入和利潤目前還沒有明確,不要虧超過去年。PS:如若內容對您有所幫助,請記得點讚、在看、轉發,您的鼓勵是對我的肯定,也是我最大的動力源泉!本紀要來自於網絡,若紀要所屬機構認為不便傳播,請添加微信聯繫我刪除紀要!如若造成不便,請多包涵!風險提示:文中涉及的行業和個股觀點僅供參考,不做任何買賣依據,僅做邏輯參考,請注意風險!!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