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綜述

近期,互聯網農民職業教育平台天天學農宣布完成C輪融資。天天學農CEO趙廣表示,融資將用於豐富課程產品線,提升產品體驗。天天學農將持續努力,讓每一位農民都能在平台上學習到所需的知識;也將繼續聯合科研機構和高校,推進「新農科」建設,實踐產教融合,從學生階段培養高素質農業人才。

融資新聞

中國農村的新變化:這一屆農民 需要學習也更愛學習

資本市場對農民職業教育領域的關注,讓農村這片互聯網創業荒漠登上舞台,來到聚光燈下,也讓行業內外人士重新審視農民這個群體。

正如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所言,農民不再是身份,而是一種職業。未來中國的農業從業者將是真正懂得農業技術的農場主、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農業種植生產將走規模化道路。

實際上,中國的農民早已不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老農民,返鄉入鄉的年輕一代,被稱為新型農民,他們懂知識、擅經營、會管理,對於知識有着強烈的渴求,學習意願和學習能力強烈,這些新型職業農民,是農業的中堅力量,正在悄然改變着中國的農業。

趙廣發現,現階段農村的種植結構、種植理念已然改變,很多作物都是規模化種植,從傳統小農經濟時代的自產自銷到農產品大面積商品化。農民們還會自發加入一些交流群,希望學習更多種植技術、化肥農藥使用等專業知識。

農民的職業教育市場是一個隱形的巨大市場。根據國家統計局和農業部的統計,截至2020年底,返鄉創業人群有1000萬左右。比上年增加160萬人,同比增長19%。加上之前的職業農民,整個職業農民人數在3000萬左右。根據各地媒體的報道,返鄉的創業者主要從事農產品電商、直播賣貨、種植業、農產品加工等。初步統計,3000萬的職業農民催生了千億的農民職業教育培訓市場。

2021 年一號文件聚焦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加快農業農村的現代化。2021 年 2 月 25 日,國家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標誌着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邁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新階段。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這意味着農村的重點不再是扶貧而是創富,創富需要專業人才:新型職業農民。

天天學農的獨特打法:練好內功 更懂農民

2017年,天天學農作為國內首家面向職業農民的在線教育平台成立。

傳統開展農民職業教育培訓的主要是農資廠商、零售商、基層農技站、培訓機構和科研院校等,總體呈現小而散的特徵。農資廠商和零售商主要目的是銷售農資,提供的農業技術和知識有限;科研院所則理論水平高,與農業實際操作脫離較遠。

趙廣認為,農業涉及的領域廣泛,投入產出周期長,具有較高的技術門檻,而且在產前、中、後期,農民對於知識的需求都不一樣。農民的技能培訓呈現需求多樣、實用性強、專業度高、課程形式需要接地氣,課程的非標屬性強。

經過四年多的探索和耕耘,天天學農探索出了一套獨特的打法。趙廣介紹,天天學農團隊由農業、互聯網、教育三個領域組成,農業專業的基礎,讓團隊能快速理解農民和農業生產的流程,在打造課程上有着深厚的專業基礎;互聯網團隊則有着豐富的運營經驗,打造更多適合農民的玩法;教育團隊則從教育的本質出發,鏈接更多的教育資源,讓平台的課程內容和體系變得豐富立體。天天學農課程包括農技小課、農業認證類、種植技術類等10大體系200多課程門類。根據農民的需求和特性,打造了視頻、圖文、直播互動等多種形式的課程,廣受農民歡迎。

目前,天天學農已累計合作專家1500多位,研發精品課程50000多節,課程視頻播放量超過10億次。累計服務農民500多萬,覆蓋200多地級市。

政企合作,開啟職業農民培訓新模式

天天學農還積極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在各地政府部門指導下,因地制宜,為各地農民打造了專業的課程。

2021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共同頒布《關於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要求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加強農村職業院校基礎能力建設,優先支持高水平農業高職院校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採取校企合作、政府劃撥、整合資源等方式建設一批實習實訓基地。

2021年3月,天天學農作為課程和技術提供方,與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共青團廣東省、廣東省婦女聯合會等聯合推出廣東精勤農民網絡培訓學院。邀請上百位農業專家,陸續上線3000多節優質課程,供農業從業者免費學習。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將授予完成相應課程學習的農業從業者「精勤農民」學位。農民下載指定線上學習平台「天天學農」APP,關注首頁動態,即可學習廣東精勤農民網絡培訓學院課程。

此外,天天學農還與中國郵政、工商銀行合作,「中郵惠農」、工銀「興農通」等App提供千節農業課程,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打造鄉村振興「生力軍」。

隨着國家政策的進一步出台和明確,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職業農民教育培訓的春天正在到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