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人才培養需要從中長遠考慮,過早「普職分流」,特別是推行強制性比例的做法,不僅無法適應未來智能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還會造成社會階層固化等潛在的負面影響
文 |梁建章(現任攜程集團執行董事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
教育部在2021年下發的文件中,要求普職比例大體相當,這引發社會擔憂,即是否會實行 「強制普職分流「,限制一半年輕人上高中和大學的政策。事實上,隨着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教育觀念的改變,這兩年出現要求延遲「普職分流」的聲音,越來越多的學者加入呼籲。比如北大教授姚洋最近建議推行12年義務教育,如果目前國力有限,那麼可以從推行十年制義務教育開始,不要用中考過早分流學生。中國科學院的武向平院士最近也向全國政協建議,延長義務教育,推遲普職分流。
我們認同這些學者的觀點,我們也看到教育部官員的回應,認同延遲「普職分流」是一個規律,但是由於中國處於工業化發展階段,需要大量技術工人,有必要讓一部分學生初中畢業之後接受職業教育。我們認為,人才培養需要從中長遠考慮,過早「普職分流」,特別是推行強制性比例的做法,不僅無法適未來智能社會應對人才的需求,還會造成社會階層固化等潛在的負面影響。
中國雖然目前正處於智能社會的起步階段,但是在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部署上,已經逐漸向主要發達國家看齊。要推進智能社會的發展,需要大量具有學習能力並不斷推陳出新的就業人才。這意味着,職業教育不僅要承擔培養多樣化人才、促進就業創業的職能,還需要從長遠考慮,構建體現終身教育理念的系統。在智能和創新型社會下,很多職位的技能要求正在不斷升級,有些職位即使是現在不需要太高的學歷,如司機、快遞和服務員,但是隨着機器人的普及,這些職位未來可能被取代或者升級,也需要學生在年輕時就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所以職業教育將一半的年輕勞動人口局限為初中畢業後的技校教育已經不適宜,而是應該擴展為包括大專和本科的高等職業教育。
……
關注財新mini公眾號
享受更多閱讀樂趣
2021年8月9日起,苗棣歷史傳奇小說《黑煞》在財新mini連載
共四十章,每章分四節連載,也可閱讀整章。前四章免費閱讀,此後專供mini及財新通會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