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來源:界面新聞

記者:辛圓

萬眾矚目的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於今日發布,和上年相比,穩就業被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能源政策比過去更加務實。此外,從報告透露的信息來看,今年數字經濟發展將駛入快車道,優化國有經濟布局是國企改革的主要任務。

穩就業被擺在突出位置

和去年相比,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着力穩定市場主體保就業」單獨列為工作任務之一併提出一系列政策舉措,凸顯穩就業工作的重要性。

具體指標方面,報告指出,2022年新增城鎮就業1100萬人以上,和2021年目標持平;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較2021的5.5%左右略有降低。

為實現上述目標,《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大力拓寬就業渠道,注重通過穩市場主體來穩就業,增強創業帶動就業作用。財稅、金融等政策都要圍繞就業優先實施,加大對企業穩崗擴崗的支持力度。各類專項促就業政策要強化優化,對就業創業的不合理限制要堅決清理取消。各地都要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

「今年政府提出的5.5%的經濟增長目標是比較高的,而這個較高增速的背後就是(考慮到)穩就業。」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中心副主任陶金對界面新聞說。

他指出,今年就業壓力和去年相比進一步加大。一是高校畢業生數量將創歷史新高,二是都市圈建設、城市化進程繼續推進,要解決進城農民就業問題,三是鞏固扶貧工作,意味着保障弱勢群體就業。因此,穩就業工作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表示,穩就業保民生已經成為國家當前最重要的政策取向之一,本次《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就業多達30餘次,可見對於就業的關注程度非常高。

「包括穩定市場,穩定創業等措施的提出代表當前國家已經認識到了就業穩定社會基本盤的關鍵作用,可以預計的是,今年會有一系列具體措施出台,給市場提供更多就業崗位。」他說。

能源政策更加務實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部分列出的預期目標是,能耗強度目標在 「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考核,並留有適當彈性。和去年報告提出的「下降3%左右」明顯不同。

當前,能耗「雙控」(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很大程度上是驅動中國能源轉型和低碳發展的指揮棒。去年一些地方為達目標出現「碳衝鋒」現象,導致拉閘限電情況頻發,給經濟發展和社會運行造成較大負面影響。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推動能源革命,確保能源供應,立足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後破、通盤謀劃,推進能源低碳轉型。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有序減量替代,推動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

陶金表示,穩增長仍然是今年的政策主線,在產業結構升級、環保減排技術水平提高的情況下,碳排放權很大程度上對應了發展權。經濟增速在短期內往往與碳排放呈正相關,因此,《政府工作報告》比較務實地提出統籌安排考核,較去年提高了能耗強度考核的彈性,也並未提出具體的能耗強度指標,以配合和保障穩增長政策的實施。

但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唐遙認為,不設具體指標主要原因並不是穩增長,而是對經濟、能源、環保等多方面因素的通盤考量,並提出了長期和短期的政策目標。

唐遙說,「先立後破」意味着要擴大新能源的產能,如果因為能耗指標卡了新能源建設,那麼能源低碳轉型就無法高效推進。「立足資源稟賦」,我國的國情決定了目前能源是以煤炭供應為主,降低煤炭要依靠其他低碳能源供給,因此在減煤上要留有餘地,應對不確定性,比如天然氣供給受到外部衝擊影響等等。

「當然,按照布局今年工作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面對新的下行壓力,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穩定的大要求也決定了能源政策要更加務實、有彈性。」他說。

數字經濟將駛入快車道

在談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時,《政府工作報告》將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大企業創新激勵力度、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並列為四大措施。

「和去年相比,今年是數字經濟首次專門落在一段,而不是零散的分散在各個不同部分內,重要性明顯提升。」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新經濟智庫首席研究員朱克力對界面新聞說,今年有望成為數字經濟的大年,經濟社會的數字化進程將進一步加速,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將進一步加深。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具體措施包括加強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建設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推進5G規模化應用,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智慧城市、數字鄉村;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培育壯大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數字產業,提升關鍵軟硬件技術創新和供給能力;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釋放數據要素潛力,更好賦能經濟發展、豐富人民生活。

朱克力指出,推進5G規模化應用和發展工業互聯網,意味着數字技術賦能產業將進一步以需求為牽引,持續探索新的應用場景,加快供需雙向迭代,確保應用場景與數據要素安全融合,不斷強化產業生態融通創新的倍增效應,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為高品質生活增添新色彩。

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所執行所長崔麗麗說,國家一直非常重視數字技術在帶動其他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的動能作用。過去幾年,我國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了較大的進展,新冠疫情發生後,更是將數字化轉型作為各行業、各領域升級發展的主要工作在推進。

她指出,當前,數字化在商業領域的滲透正在朝縱深發展,從原來的銷售端口向供應鏈端延伸,在服裝、家居等行業出現了多種柔性供應鏈的模式。以電商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在鄉村地區引領一二三產業融合,出現了曹縣等一系列農村電商典型樣本。

國企改革聚焦優化國有經濟布局

2022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政府工作報告》表示,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加強國有資產監管,促進國企聚焦主責主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支撐和帶動能力。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對界面新聞表示,今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改革任務的全面完成勢在必行。從實際進展情況看,截至去年底,已經完成了改革任務的70%,今年完成全部改革任務應該沒有問題。

「但剩下來都是相對較難的任務,完成的難度也不會小,混改、布局結構調整、監管模式完善優化等各方面的改革舉措,都必須提前謀劃,抓緊落實。」劉興國說。

他指出,《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促進國企聚焦主責主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支撐和帶動能力」,這意味着國企要在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與安全中發揮關鍵作用,不僅要系統謀劃部署產業鏈供應鏈,還要加快產業鏈關鍵技術攻關,推動產業鏈供應鏈水平提升,致力於成為產業鏈供應鏈的鏈主企業、領航企業,帶領全產業鏈協同發展。

國資改革專家、上海天強管理諮詢公司總經理祝波善表示,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是今年國企改革的重頭戲,這也是有現實原因的。

「一方面,這是適應產業革命、技術革命要求,需要國有企業在產業領域適應性調整;另一方面,國有經濟在我國社會中的特殊地位,需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既不能盲目擴張、也不能忽視一些重點領域的布局。」他說。


▲向上滑動


藍鯨財經記者工作平台


專為記者打造的平台

行業熱點丨傳媒大咖丨傳媒動態



微信勾搭小助理

lanjingzhuli商務合作

18511171696


長按右方二維碼

關注我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