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點擊藍字關注旺材鋰電




來源:電池中國

導讀:電池行業的高景氣發展,拉動上游材料需求大幅增長。當下,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鋰能、國軒高科、蜂巢能源、中創新航等電池企業都在加大擴產力度。根據民生證券統計,2021-2025年新增電池產能分別為144/227/245/340/474GWh,未來幾年將進一步持續拉動負極材料需求快速上升。

近期,負極材料產業掀起了新一輪的擴產「軍備競賽」。3月31日,四川金匯能(雅安)年產10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生產基地調試點火儀式,暨四川天全金亞能年產15萬噸石墨化、重慶金匯能年產10萬噸負極材料項目舉行簽約啟動儀式。3月30日,暉陽新能源與山西臨汾古縣開發區就年產3萬噸負極材料項目簽約。

3月28日,貴州省安龍縣「雲簽約」總投資達20億元的年產3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項目落地。3月25日,國民技術控股子公司內蒙古斯諾擬在湖北隨州投資建設「年產10萬噸新能源動力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3月12日,傑瑞股份全資子公司傑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年產10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項目開工。」

更早之前的2月份,江蘇鹽城舉行重大項目開工儀式,江蘇凱金鋰電池負極材料項目總投資60億元,計劃建設年產20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生產基地;山西華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6萬噸動力鋰電池負極材料項目竣工投產;昭通水富市年產10萬噸鋰離子電池石墨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開工。

今年1月份,山西聚能科技有限公司年產6000噸鋰電池負極材料項目在絳縣開工;廣西宸宇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15萬噸鋰離子電池用高性能負極材料項目在玉林開工;杉杉科技眉山年產20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基地開工;湖南鑫熵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牽頭的安鄉縣年產5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項目簽約。

行業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負極材料出貨量達到77.9萬噸,同比增長超過86%。在全球的負極材料出貨量方面,中國已多年穩居世界排名第一,2021年中國負極材料全球市占率更是進一步攀升至92%,在全球市場占據絕對主導地位。

從供應格局來看,目前負極材料市場已形成三大四小格局。頭部公司憑藉產品、客戶、產能和成本等優勢在行業發展中占據優勢地位,其中「三大」貝特瑞占比24%、璞泰來占比15%,杉杉股份占比15%,加上「四小」尚太科技、中科電氣、東莞凱金、翔豐華,這7家企業的負極材料市場占比總計達88%。

2021年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的刺激下,鋰電負極材料出現階段性供需錯位,疊加未來整個行業高景氣,未來想象空間巨大。在供不應求的當下,未來負極材料市場將是規模、資源和技術創新能力的比拼。業內預計2022年我國負極材料企業產量有望突破120萬噸大關。

此前,有業內機構預測,到2025年全球動力電池需求將達到1000GWh,到2030年將達到2600GWh。如果加上儲能市場,未來需求將更大。就目前全球主要電池廠商的規劃而言,很多看起來都非常激進,這反應出行業對未來市場需求極為樂觀的預期。那麼,未來行業對負極材料的需求也將是爆發式的增長。

中銀證券研報指出,負極材料壁壘較高,競爭格局較好,高石墨化自供比例和具備技術優勢企業盈利能力更強。預計未來幾年,一體化布局和石墨化新工藝仍是企業競逐焦點,在一體化和新工藝上有前瞻性布局的企業將進一步壓低成本,擴大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為適應更高能量密度的電池需求,硅基負極材料正在加快產業化進程。從技術上講,傳統石墨負極經過數十年發展,比容量已經達到360-365 mAh/g,十分接近理論比容量372mAh/g,提升空間有限。而硅基負極理論比容量高達4200 mAh/g,這意味着其容量天花板超過石墨負極的十倍。

當下,特斯拉、寧德時代、比亞迪、LG新能源等企業開始積極量產使用硅碳負極的動力電池產品,部分負極企業也開始投資建設硅碳負極產線,貝特瑞、杉杉股份、江西紫宸、深圳斯諾、中科電氣、江西正拓、硅寶科技、創亞動力、大連麗昌等都在積極推進硅碳負極的產業化。

據業內預計,2025年全球硅碳負極需求量有望達到20萬噸,較2020年約萬噸的需求將有明顯提升。考慮到消費用硅碳負極技術較成熟,預計至2025年滲透率有望達到50%,對應約7萬噸硅碳負極需求;而對於動力用硅碳負極,預計至2025年硅碳負極在圓柱動力電池、方形動力電池中的滲透率有望達到35%、20%,對應約13萬噸硅碳負極需求。

⇩⇩⇩點擊「閱讀原文」報名「2022第二屆中國國際固態電產業鏈大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