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廣州、深圳「雙核聯動」下,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作為廣州東進融合的橋頭堡,已經成為廣州乃至粵港澳大灣區實體經濟主戰場、科技創新主陣地和區域經濟增長極。其用36年的時間,以占廣州6.5%的土地面積,創造了全市40%的工業產值、15%的GDP和17%的稅收收入,上市公司數量達到72家,總市值超過1.2萬億元,工業實力位列全國工業百強區第二,獲贊「企業和人才離成功最近的地方」、「中國企業家幸福感最強區」。

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的成功,在於挖掘產業內生增長力,打響新興產業集群品牌,成就工業「頂樑柱」。其不斷推動製造業的升維,通過打造內功,推動內源性產業加速集聚、內源性科技企業加速成長,同時強化金融賦能,借力資本市場,形成了企業從初創孵化到上市騰飛的良性生態圈,打響了汽車、電子、醫藥生物、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產業集群品牌。

十四五規劃開篇的2021年,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大力實施萬億製造、萬億國資、萬億固投、萬億商品「四個萬億」計劃,萬億製造目標在於衝刺「中國工業最強區」。對標國內外優秀產業園區,其正在推動產業升級、培育產業鏈龍頭知名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創新要素集聚等方面發力,力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2022年4月22-24日,在有「中國證券研究界奧斯卡」之稱的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評選中,最新獲獎的近30個研究領域的第一名分析師,將攜全新研究成果,與來自海內外的知名機構投資者將雲聚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走近企業和人才「離成功最近的地方」,通過剖析投資方向,鏈接最強資本市場資源,展示開發區建設最新風采,放大開發區投資價值,助力廣州開發區構築區域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科創引領,金融向善」,匯聚A股頂級投研圈層的新財富分析師年會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資本市場高端峰會,已震撼啟幕。

提起黃埔,黃埔軍校或最為人熟知。這個詞,如今通常被用來誇讚一個地區或機構培養優秀人才的能力。

事實上,直到今天,在其發源地黃埔區,這樣的故事依然在上演。

擁有深厚歷史積澱的黃埔,在新一輪經濟發展格局下,已蝶變出新的名片:廣州乃至粵港澳大灣區實體經濟主戰場、科技創新主引擎、改革開放主陣地、區域經濟增長極……處於大灣區核心位置的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成為熠熠生輝的「灣頂明珠」。

一系列閃亮的新名片背後,是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用不到40年的時間,以占廣州市6.5%的土地面積,創造了全市40%的工業產值、15%的GDP和17%的稅收收入,綜合發展水平位居全國經開區第二,地區生產總值、財稅總收入、實際使用外資、高新技術企業數、營商環境指數、科技創新能力等多項核心指標在全國219個國家級經開區中皆排名第一。

小鵬汽車(XPEV.N)、天賜材料(002709)、金域醫學(603882)、視源股份(002841)、達安基因(002030)、南網能源(003035)、藍月亮(06993.HK)、金髮科技(600143)、萬孚生物(300482)、百奧泰(688177)、方邦股份(688020)、潔特生物(688026)等一批知名公司在這裡紮根、成長、壯大,黃埔區被認定為首個「廣東省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營商環境指數位列全國經開區第一,獲評「中國營商環境改革創新最佳示範區」和「中國企業家幸福感最強區」,被企業和人才點讚為「離成功最近的地方」。

剖開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騰飛奧秘,總結區域發展的「黃埔經驗」,可資借鑑。

01

「灣頂明珠」跑出灣區加速度

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大灣區與京津冀、長三角並行成為三大國家級重大戰略城市群。

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突破12萬億元,與舊金山灣區、紐約灣區、東京灣區並駕齊驅。在世界四大灣區中,面積5.6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7800萬的粵港澳大灣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港口集裝箱和機場旅客吞吐量均位居第一;世界前100強大學有5所,世界500強企業達到25家,近年經濟增速一直保持在7%以上,遠超其他三大灣區。

其雄厚實力,得益於區內龍頭城市充沛的發展動能。在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中,深圳、廣州、香港的GDP均超過2萬億元,是大灣區的龍頭帶動城市(表1)。


這三大城市各擅勝場,廣州以商貿、香港以金融、深圳以科技成果轉化見長。十四五開局之年,三者的經濟融合、產業互通愈發緊密。其中,廣州和深圳,相距100公里的兩大明星城市,伴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科技創新和產業互利合作等合約落地,聯動發展進入新階段。廣東省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充分發揮廣州、深圳「雙核聯動、比翼雙飛」作用,共同打造全省發展核心引擎。

如今,廣州向東,深圳向西,兩座經濟體量超過兩萬億的城市牽手,正在跑出「雙核聯動」加速度。

位於廣州東部的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則是廣州東進的橋頭堡。

製造明珠,閃耀灣頂

廣州開發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84年4月。當時,其作為首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選址於黃埔區東部的「金三角」,助推了黃埔港新一輪的騰飛。2015年9月,新黃埔區正式掛牌,整合原黃埔和蘿崗兩區優勢資源,與廣州開發區深度融合發展,成為廣州新的東部中心。

開發區籌建之初,初始資金只有2萬元,占地只有9.6平方公里。這個當時人煙稀少的郊區,GDP占廣州市的比例僅約為2%。而不到40年後的2021年,黃埔區的GDP總量突破4000億元,占廣州市經濟總量的15%以上,複合年增長率超過23%。

從近5年的GDP增速來看,黃埔區一直領跑廣州,成為廣州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在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中,廣州歷來是穩健發展的代表。而黃埔區,則堪稱廣州內部的「速度選手」,自2018年以來,其GDP增速均高於廣州全市(圖1)。

數據來源:廣州市統計局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黃埔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8771億元,占全市38.9%;在2019年,黃埔區工業總產值占廣州市的比例一度突破40%,工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

黃埔不僅是廣州的「工業一哥」,也是領先全國的先進制造業高地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灣頂製造明珠」。2021年12月16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了「2021年中國工業100強區競爭力排名」,黃埔區僅次於深圳龍崗區,排名第二。位列榜單第三至第五名的區域也均來自廣東,包括佛山順德、深圳南山、佛山南海。

從人均GDP看,黃埔區表現更為優秀。2020年,黃埔區的人均GDP達到31.81萬元,不僅領跑廣州各轄區,即便放到全國範圍內,也能排進區(市)縣十強,是全國同期人均GDP的約3.4倍(圖2);從全世界來衡量,黃埔區的人均GDP也超過全球前30大經濟體,達到韓國、意大利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圖2:2020年廣州各轄區的人均GDP排名(單位:萬元)

數據來源:廣州市統計局

人均GDP是衡量一個地區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標。人均GDP水平高,既是地區經濟實力的展現,也會進一步帶來人口吸引力和產業實力的正循環。

據廣州市統計局公布的七普人口數據,黃埔區常住人口為126.4萬人,占全市人口的6.77%,較2010年提升0.22%。從年齡結構來看,黃埔區15-59歲人口占比達到76.15%,高於全市平均水平的74.72%,勞動人口充裕。從受教育程度來看,黃埔區內擁有大專以上學歷人群的比重達到29.9%,同樣高於全市平均水平2個多百分點,顯示一批年輕的高學歷人才已經紮根黃埔。

產隨人聚,業因人成,業成而城興,人口、產業、城市三者互促,共同締造了經濟發展的「黃埔速度」。那麼,其背後又有怎樣的「黃埔經驗」呢?

內源性生長,成就工業頂樑柱

回顧黃埔區的發展歷程,工業始終是其頂樑柱。

在20世紀80年代,作為廣州對外開放的橋頭堡,黃埔區即通過引進「三來一補」短平快項目,打下了製造業基礎;90年代,其開闢保稅區、東區、永和經濟區,工業年均增速超過50%;21世紀初啟動建設科學城、知識城、生物島等項目,開啟了自主創新階段,工業總產值超廣州1/4。

作為廣州乃至粵港澳大灣區實體經濟主戰場、科技創新主引擎,廣州開發區被譽為廣州「工業一哥」,打造了新型顯示、汽車、新材料3大兩千億級產業集群,及集成電路、綠色能源、生物安全、高端裝備、美妝大健康5大千億級產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超全市50%。

可以看到,30餘年時間,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的製造業經歷了產業持續升級的過程,從初創時期的勞動密集型外向經濟,提升到技術和資本密集階段,再躍升到高度知識密集、科技創新驅動的全新層級,並在此過程中打造出了一批實力極強的產業鏈集群。

總結來看,其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途徑,即是依託原有產業基礎,調整產業結構,打造支柱產業集群,通過內生培育,形成一批優勢特徵明顯的專業集聚區和特色產業功能區,進而實現產業升級與城市升級。

縱觀國內,產業集群仍是提升區域產業競爭力的關鍵。當「產業重塑城市」成為區域發展的共識時,可以看到,一些城市如合肥因「賭對產業」實現了高速發展。而黃埔區的經驗則在於修煉內功,推動內源性產業加速集聚和內源性科技企業加速增長。

如今,黃埔區內源性產業集群已是根深葉茂,創新產業由內源型企業主導,並在細分領域形成了一批獨具優勢的科技型隱形冠軍,特別是在醫藥生物、新材料、智能裝備領域,金髮科技汽車用高性能環保聚丙烯材料關鍵技術,率先打破了國外壟斷;冠昊生物(300238)擁有全國最早的醫用植入器械工程實驗室;廣州數控年產銷數控系統連續多年全國第一。

02

科創黃埔,打造新興產業「黃埔軍校」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擁有強大製造業基礎的黃埔區,不僅積極布局,搶占新興產業制高點,其製造能級的不斷擴大,成為中小企業成長的沃土,也得益於高水平的科創投入。

深諳科技實力是決定未來關鍵的黃埔,已成為廣州科技投入最強區。2021年,廣州開發區研發投入強度超5.7%,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連續3年獲國務院督查激勵、國家級「傑出投資促進機構獎」,連續4年科技創新能力位居全國開發區第一,科技創新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力。

近年來,黃埔區的(R&D)投入一直位居廣州前列。R&D投入是科技活動中最核心、最具創造力的指標,R&D投入強度越大,說明區域科技實力、發展潛力與核心競爭力越強。在高研發投入之下,近年來,黃埔區科技創新能級大幅提升(表2)。

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擁有4個重大戰略型創新發展平台: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科學城、廣州國際生物島、黃埔臨港經濟區;並在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要承載區建設;科技創新平台不斷集聚,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科技創新前期投入大、周期長、見效慢,但後期回報大、增長快、收益高,可以帶動產業發展產生質的飛躍。黃埔區對科技創新,有堅韌的耐心。對外,其對標美國硅谷、日本筑波等國際知名科創中心;對內,其與深圳南山、北京中關村等科創高地競爭。在科技創新賽道上不斷破局的黃埔區,正助力廣州在新一輪城市科創競爭中贏得先機,並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引擎。

上市公司數量位居全國區縣前十

上市公司是一個地區經濟發達程度的縮影,代表了當地產業的創造力和競爭力。與工業實力雄厚對應的是,黃埔區的上市公司競爭力也位居國家級經開區第一,並進入全國所有區縣前十,僅次於北京海淀、深圳南山、上海浦東新區等經濟強區,可謂上市公司數量多,產業競爭實力強。

截至2022年4月15日,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的境內外上市公司累計已達72家,總市值超過1.2萬億元。上市公司數量占廣州市的比例超過1/3,總市值占比更超過40%

黃埔區的傳統產業基礎牢固,尤其是公用事業、交通運輸、傳媒、食品飲料等行業頗具亮點。相應地,上市公司也發展成為了各個行業細分領域的龍頭。南方航空(600029)在運輸飛機、航線網絡、年客運量方面均位於航空公司頭部水平;分眾傳媒(002027)是國內最大的城市生活圈媒體;南網能源是行業領先的電力公司;藍月亮也是知名度較高的家庭清潔護理公司。

值得關注的是,最近5年,黃埔區公司上市節奏顯著加快。從上市時間分布看,黃埔區近5年上市的企業數量超過區內上市公司總數的一半,足見近年其在培育產業發展、推進企業上市方面成績顯著(圖3)。值得一提的是,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的上市公司中,近70%為民營企業。

數據來源:Wind

戰略新興產業超六成,貼牢「科創」標籤

產業和科技加持之下,黃埔區科技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也頗為優秀。截至2022年4月15日,廣州市共有科創板公司14家,超過一半位於黃埔區。

黃埔區有8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且均處於醫藥生物、新材料、高端裝備等新興領域,其總市值超過400億元,「科創」黃埔的標籤已貼牢。

戰略型新興產業的發展,必定具有高風險特徵,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也充分認識到,只有選擇合適的領域,打響產業集群品牌,才能在新經濟格局中謀得一席之地。找准產業特色,依託原有基礎,實踐創新驅動模式,培育新興產業集群,是其發展的重要考量。

透過上市公司所屬的行業,可看出黃埔區優勢產業的分布和實力。黃埔區的上市公司廣泛分布在申萬的19個行業中,但主要集中在醫藥生物、化工、機械設備、通信、電子、計算機等行業。若將這幾大行業歸類為戰略新興的大類,黃埔區戰略新興產業上市公司占比超過六成。

千億電子產業,打造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第三極核心承載區

電子產業是黃埔區廣州開發區3個兩千億級產業集群之一,擁有一批包括計算機、通信、電子行業在內的上市公司。

在集成電路領域,黃埔區擁有粵港澳大灣區最完整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超120家、占廣州90%以上,初步奠定了由芯片設計、晶圓製造、芯片封裝和集成電路測試四個主要環節及支撐配套產業構成的格局。目前,黃埔區有粵芯半導體作為集成電路產業的「鏈主企業」,也擁有安凱微電子、興森快捷、泰斗微等細分領域的「小巨人」「單打冠軍」。同時,中新廣州知識城的集成電路製造材料片區正在建設中,將形成「研發設計-中試生產-封裝測試」全產業鏈。

其中,視源股份市值一度突破800億元,其主營產品為液晶顯示主控板卡、工業電源、移動智能終端等,屬於光學光電子領域。作為區域內新型顯示產業的「鏈主企業」,其既承擔了拉動上下游中小企業快速成長的重擔,也致力於促進黃埔區打造「世界新型顯示之都」。

在通信領域,黃埔區也有高新興(300098)、廣哈通信(300711)和京信通信(2342.HK)等知名上市公司。

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銷售收入達到8848億元,平均增長率達到20%。根據芯思想研究院2020年中國大陸城市集成電路競爭力排行榜,前10強中,長三角地區占五席,分別是上海、無錫、合肥、南京、蘇州,珠三角地區僅深圳入圍。

2021年11月2日,第24屆中國集成電路製造年會暨供應鏈創新發展大會在黃埔區召開,顯示廣東正在加速開展「廣東強芯」工程,打造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第三極、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創新高地,而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已成為這一目標的核心承載區,其目標是,到2025年,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產值達到1000億元。

以新能源汽車為引擎,成就汽車產業強區

汽車也是黃埔區重點打造的3個兩千億級產業之一。近年,黃埔區圍繞「鏈主企業」,按照「主導產業引領、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生態支撐」的理念,以「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製造業基地」為發展路徑,從四個方面着手,打造汽車產業強區。

一是助推傳統汽車產業轉型升級。黃埔區擁有廣汽本田、本田中國、廣日專用車3家整車企業,並聚集各類汽車相關企業近160家,涵蓋底盤系統、車身系統、發動機系統、電子電氣系統等四個細分領域,包括日系、歐美系的東風本田發動機、加特可、斯坦雷電氣等,年產值約1400億元。通過因企施策、精準服務,幫扶廣汽本田等企業應對疫情影響,導入新車型,進一步擴充產能,解決產能瓶頸,並穩步推進各類電池、電機、動力系統等創新鏈上下游企業進駐和發展,黃埔區夯實了全產業鏈基礎。

二是打造新能源汽車新引擎。小鵬汽車作為造車新勢力,市值一度超過2000億元,汽車月交付量已經突破一萬台,交付量登頂中國新能源汽車第一。在中新廣州知識城,占地560畝的小鵬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智造基地已經動工,預計達產年產能達10萬輛。這一基地將拉動全區形成了涵蓋投融資總部、研發測試、生產銷售和智能出行為一體的全價值鏈產業閉環;已動工建設的寶能國際智能製造創新中心,包括寶能新能源汽車製造基地、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生產基地、汽車研究院三大項目,形成千億級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

三是打造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其引進的百度智能汽車生態基地以及自動駕駛運營基地項目,在車路協同、智能網聯、智慧交通、自動駕駛等領域,開展智慧城市數字交通運營服務;建設百度廣州ApolloPark項目,為百度Apollo華南最大的自動駕駛及車路協同應用示範基地;同時,黃埔區出台了促進5G產業化發展辦法,對新設立或新遷入的5G車聯網等5G新型行業終端企業或機構,按實繳註冊資本5%給予培育獎勵,最高獎勵達300萬元;引進文遠知行等一批具有核心技術與行業影響力的無人駕駛項目,以及有鵬出行、一汽出行、昕動出行、廣汽出行等智慧出行企業;開通全國首條全線路、全車隊、全運營時段5G公交線路,實現5G人車協同、4K高清直播和5G- WiFi高速上網應用。

四是構築汽車研發服務全鏈條。黃埔區聚集了一批從事汽車產品研發、認證檢測、標準制定等業務的國家級科研機構,如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廣州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為汽車產業進一步升級提供支持。其中引進的汽車認證檢測機構,包括威凱、中國機械、國機集團、萊茵認證等,集中度全市最高。

通過四個方面發力,黃埔區聚集了廣汽本田、加特可、艾帕克等一批整車及關鍵零部件企業,亦有小鵬汽車、文遠知行等新興造車勢力,並引進了百度的智能出行項目,區內大批國家級科研機構進一步築牢了汽車研發服務全鏈條實力。伴隨着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擴大,黃埔區在汽車產業鏈上的潛力更值得期待。

醫藥生物重鎮,打造抗疫賽道的「黃埔鐵軍」

作為廣州生物醫藥產業重鎮,黃埔區醫藥生物企業超3000家,年產值占廣州市六成以上,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1485.91億元,同比增長14.8%。廣州開發區獲評中國生物醫藥最佳園區獎、中國生物醫藥園區創新藥物潛力指數十強園區,已經站立於國內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第一梯隊。

以上市公司作為樣本來觀察,黃埔區醫藥生物企業發展速度快,業績可期。2020年、2021年,黃埔區醫藥生物企業營收淨利增幅明顯。

其中,多家公司業績表現亮眼。達安基因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53.41億元,同比增長386.35%,淨利潤更達到24.49億元,同比增長2556.8%。2021年繼續保持高增長,營業收入達到76.64億元;萬孚生物2020年營業收入達到28.11億元,同比增長35.64%,淨利潤達到6.17億元,同比增長44.42%,連續九年實現營收淨利雙增長……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來,對許多行業造成重創,但刺激了醫藥生物產業的發展。得益於在體外診斷和第三方醫學實驗室上的積澱,黃埔區醫藥生物企業在疫情防控中也發揮了骨幹作用,其核酸檢測試劑盒供應量超全國4成,取得「三個全國第一」、「三個全國最大」戰略成果:達安基因是全國第一批研發出核酸檢測試劑盒、核酸快檢的企業,也是全國最大的核酸檢測試劑盒生產企業;萬孚生物是全國第一批研發出抗體快檢的企業,也是該類檢測產品最大的生產企業;金域醫學是全國最大的第三方核酸檢測服務機構。這批企業和科研機構,成為了抗疫賽道的「黃埔鐵軍」。

近年來,黃埔區通過聚焦國家平台,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已形成「兩城一島」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格局。

廣州科學城發揮國家級高新區核心園區優勢,側重中試和孵化,建設世界頂尖生物醫藥科技成果轉化中心。

中新廣州知識城發揮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優勢,高標準建設生物醫藥價值創新園區,集聚美國GE、瑞士龍沙、百濟神州等國內外知名生物醫藥項目,打造世界生物醫藥龍頭企業集聚區、國際一流生命科學研發協作示範區。

廣州國際生物島布局廣州實驗室、生物島實驗室等高端研發平台,集聚金域醫學等生物醫藥企業超過510家,對標美國波士頓、英國劍橋,創建國家生物醫藥政策創新試驗區及世界頂尖的生物醫藥和生物安全研發中心。生物島集聚了鍾南山院士等一批戰略科學家和高層次人才,成為廣州打造全球生物醫藥產業新高地的核心驅動。

伴隨百濟神州、諾誠健華、瑞士龍沙等醫藥龍頭企業陸續落地,作為十四五期間「黃埔製造萬億計劃」重點發展的產業,黃埔區的醫藥生物產業有望爆發更多能級,進一步向產業鏈上游的生物製藥等領域突破,誕生更多優質企業。

此外,黃埔也聚集了一批新材料領域的優秀公司,主要聚焦於新材料領域,在高性能、高分子材料領域優勢明顯,如金髮科技聚焦高性能材料,天賜材料致力於精細化工新材料,擁有日化材料及特種化學品、鋰離子電池材料、有機硅橡膠材料三大業務板塊,2021年5月21日登陸科創板的三孚新科(688359)專門從事表面工程化學品研發生產。另一家科創板公司潔特生物,致力於生物實驗室耗材的研發生產,其發展也是根植於黃埔區深厚的醫藥生物產業鏈基礎。伴隨區內企業不斷向新材料、高附加值的高端產品轉型,新材料也已成為黃埔區3大兩千億級產業集群之一。

「雙鏈制」,打造萬億產業生態圈

2021年1月,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首提「鏈長制」,加速全產業鏈升級。對此,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創建產業鏈「雙鏈制」,即產業鏈長制和產業鏈主制,實現「雙鏈」互動、「雙鏈」驅動。

「雙鏈制」即由一名區領導「掛帥」鏈長,協調產業鏈上下游各種矛盾和困難化解、企業幫扶、市場需求拉動、要素保障等。由一個龍頭企業擔任鏈主,加快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

同時,建立一個產業鏈聯盟,打通研發設計、生產製造、集成服務等產業鏈條,構建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全產業鏈生態;推出一張產業鏈架構圖,全程掌控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建立一個公共服務平台,最大降低企業研發成本負擔;出台一套扶持政策,圍繞產業鏈痛點堵點,出台「硬核」支持措施,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產業鏈政策體系。

例如,以視源股份為鏈主企業,打造世界新型顯示之都;以廣汽本田為鏈主企業,小鵬、寶能、文遠知行為重點企業,打造中國智能汽車之城;以廣納院為鏈主企業,打造中國新材料產業高地。

這一舉措,無疑有助於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增強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加快實現產業鏈集群化、供應鏈本土化、創新鏈自主化,打造萬億級產業最強集聚力。

03

優化營商環境,打造「企業和人才離成功最近的地方」

作為廣州乃至粵港澳大灣區實體經濟的主戰場,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不僅在產業規劃上謀篇布局,推動製造業不斷升維,更在營商環境優化上走在前面。這裡被企業和人才點讚為「離成功最近的地方」,並被認定為首個「廣東省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獲評「中國營商環境改革創新最佳示範區」和「中國企業家幸福感最強區」。

在21世紀經濟研究院發布的《全國經開區營商環境指數報告》中,廣州開發區營商環境指數在2019、2020年連續兩年位列第一,同時進入前十的還有崑山經開區、蘇州工業園區等。在軟環境、基礎設施、商務成本、生態環境、社會服務、市場容量六個指標中,廣州開發區在生態環境、軟環境和市場容量多個指標中均位居前列。2021年,廣州開發區再獲評國家級經開區營商環境便利度第一。

榮獲營商環境指數第一名,實屬不易又實至名歸。近年,黃埔區持續深化營商環境改革,以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營商環境為目標。

廣州開發區也全面對標國際一流、推動營商環境改革迭代升級,2018年2月、2019年7月、2020年3月分別實施營商環境改革1.0、2.0、3.0,並在2021年推出《深化改革創新全面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啟動營商環境改革4.0。相比前三版,營商環境改革4.0更加重視改革創新系統性、提升主場主體獲得感以及先行先試發揮示範作用,並聚焦知識產權、金融供給、人才發展等市場要素,給出一系列改革舉措。

營商環境也體現了對人才的重視,2017年以來,黃埔區相繼推出促進產業發展的四個「黃金10條」扶持政策以及人才和知識產權兩個「美玉10條」政策,形成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金鑲玉」政策體系,覆蓋引資引才引智的各個層面。「美玉10條」政策涵蓋了不同學術背景、不同專業領域人才的頭銜認定,並細化了人才的資助、津貼、獎勵以及可享受的優惠和待遇。

在此基礎之上,2020年5月,黃埔區又發布了升級版的《聚集「黃埔人才」實施辦法》,被稱為「人才10條」2.0版本。2.0版政策在增設的骨幹人才認定條款中,「不唯論文、不唯職稱、不唯學歷、不唯獎項」,而是採取市場化的評價方式,以企業支付薪金作為認定條件。

在此基礎上,黃埔區已引進鍾南山、張伯禮、施一公等戰略科學家91名,集聚各類高層次人才總量超過1000人,居全市第一。

而打造黃埔大學,也被視為吸引人才、科技強區的強力支撐。在十四五規劃中,黃埔區提到要加快籌建黃埔大學,進一步吸引國內雙一流和港澳高校在黃埔設立產學研深度融合的頂尖學院和重點實驗室。隨着黃埔大學的籌建,黃埔區的人才資源將更為充沛。

厚植「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的沃土

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已成為中小企業成長的「沃土」,而在區內的上市公司中,超過70%為民營的格局,正是得益於當地獨到的中小企業培育機制。

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州科學城,殷切囑託「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創新創造創業離不開中小企業」,並指示「要為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創造更好條件」。

3年來,黃埔區牢記囑託,在政策支持、審批籌建、知識產權、金融輸血等多方面用力,厚植「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的沃土,讓中小企業能心無旁騖做主業,集中精力搞創新,努力辦成更多大事。

通過不斷完善「創業-高企-瞪羚-獨角獸-百億級高企」梯次培育體系,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建立了一條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路徑。目前,開發區認定的瞪羚企業達到413家、獨角獸(潛在獨角獸)企業有2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32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有68家,這兩項指標分別占廣州市的47%和30%。

其中,小鵬汽車立足廣州開發區,以「科技」標籤構築核心競爭力,歷經7年時間,新能源汽車交付量已經登頂全國第一。造車新勢力曾經的「蔚小理」軍團,如今已變陣成為小鵬汽車領銜的「小理蔚」。

方邦股份作為國內電磁屏蔽膜行業龍頭,是全國首批科創板上市公司,其從2010年底成立,到推出拳頭產品,填補中國在高端電磁屏蔽膜領域的空白,再到登陸科創板,用時不足9年。方邦股份董事長兼總經理蘇陟感喟,方邦股份的每一步都獲得了省市區各級部門的支持。在選擇股票代碼時,蘇陟特意挑了688020,其中蘊含廣州市的區號020,就是為了表達對這片創新創業熱土的情感。

在黃埔區這片熱土上「孵化-成長-壯大」的,不僅有小鵬汽車、方邦股份,還有文遠知行、億航智能等全球科技領域的新領頭羊。2021年11月15日,旨在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的北交所開市,紮根黃埔的永順生物(839729.BJ)作為首批上市企業,成為北交所「動物疫苗第一股」。

據統計,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集聚了中小企業近4萬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100家,數量同樣穩居全國經開區第一。一大批中小企業在黃埔區孵化、成長、壯大、騰飛,黃埔區廣州開發區8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均是中小企業,80%以上授權發明專利和技術創新成果來自中小企業。

強化金融賦能,體現有為擔當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源頭活水,唯有強化金融賦能,才能讓企業茁壯成長,特別是科技企業在種子期、初創期,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

深諳金融重要性的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搭建了多層次資本市場一站式全鏈條的綜合金融服務,着力構建良好的金融服務生態圈。

在政策端,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落地實施「風投10條」,搭建投資生態,強化上市資本支撐,包括打造「中國風險投資科學城大廈」,設立「風險投資一站式服務中心」,先後吸引百度風投、創新工場、IDG資本、韓國KIP韓投夥伴等一批知名風投機構落戶。目前,黃埔區風險投資機構累計超600家,管理資金規模超1400億元,逐步建成了覆蓋種子輪、VC、PE、IPO全鏈條的投資生態圈。

在市場端,黃埔區發揮政府引導基金的作用,成立了廣州開發區產業基金投資集團等,助力科技創新和區域升維。

自2017年7月成立以來,開發區基金集團累計投資新興產業項目超過200個,累計投資金額近200億元。投資項目中,24家企業已成功上市,總市值約2200億元,其中包括5家廣州開發區企業——方邦股份、潔特生物、安必平(688393)、邁普醫學(301033)、禾信儀器(688622)。開發區基金集團用4年的時間,已成功晉身為科技創投新勢力,成為開發區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支撐。

同時,黃埔區設立了規模為10億元的人才引導基金,撬動社會資本約60億元,引導基金參股設立的子基金累計投資156個項目,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創業企業提供股權融資超4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內的國有大型綜合性控股集團——廣州開發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廣開控股」),已經探索出了一條以「金融服務+戰略投資+價值園區」促進科技、產業良性循環,推動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特色之路。

其一,為了更好地幫助科創企業用好資本市場,廣開控股收購粵開證券,填補了廣州開發區總部級證券公司運營的空白,也為廣州開發區乃至廣州市金融力量的提升注入了新的動力。粵開證券以打造一流精品特色券商為目標,旨在為科技型創新型中小企業創造更優質的金融環境,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其二,通過整合科技產業資源,廣開控股聚焦IAB等高新技術產業,推動了一批高科技創新企業和項目落地,包括百濟神州、諾誠健華、綠葉疫苗等生物醫藥龍頭;通過股債結合40億元投資小鵬汽車,協助打造了小鵬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智造基地;並相繼投資了奧動新能源、重塑科技等頭部企業,依託產業上下游延伸效應,推動開發區新能源產業集群的進一步壯大。

其三,廣開控股運營了超400萬平方米的園區物業,吸引入駐企業超600家,大部分為IAB、NEM等高新技術企業,構建了華南規模最大的產業園區集群。這些園區不僅僅為高新技術企業入駐提供了物理載體,更重要的是,圍繞「苗圃(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的企業成長鏈條,可充分鏈接開發區控股的科技金融服務,打造「產業孵化+創新投資+科技服務+園區管理」四位一體的科技生態圈和完整的價值投資服務鏈條,幫助企業實現創新成果落地和長遠發展。

廣開控股通過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堅持金融服務科技創新、堅持以價值園區構建高新技術產業載體的三個堅持,在促進地區產業升級和提高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助力科技創新自強自立方面,展現了國企的擔當和作為。

借力資本市場,助中小企業長成大樹

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中小企業多,內生增長力強,如何培育它們長成大樹?通過搶抓北交所設立、科創板開板、創業板改革等歷史機遇,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借力資本市場,助力區內企業提升競爭力和高質量發展。

為此,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深度鏈接資本市場,探索出了「一體兩翼」的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新模式。「一體」即「多層次資本市場一站式全鏈條綜合金融服務」,「兩翼」即上市前的「上市苗圃培育工程」、上市後的「高質量發展研修實戰體系」,形成可持續的上市後備企業梯隊,使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整體質量顯著提高,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多層次資本市場一站式全鏈條綜合金融服務」着力構建良好的金融服務生態圈,搭建民營及中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和融資對接平台,強化金融服務超市功能,建立首貸續貸服務中心,打通貨幣信貸政策落地服務「最後一公里」,打造「中國風險投資大廈」,加快推動風投創投機構集聚發展,逐步建立一個覆蓋種子輪、VC、PE、IPO全鏈條的投資生態圈,打造「間接融資保障—直接融資支撐」的綜合金融服務體系,切實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綜合金融服務。

「上市苗圃培育工程」着力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加強上市後備資源挖掘和儲備,形成「種子層」優質培育企業、「青苗層」優先輔導企業、「金穗層」重點推進企業的擬上市企業梯度。為此,其通過舉辦上市苗圃特訓營,推動企業家資本市場能力提升;持續舉辦苗圃企業專屬金融服務方案對接會,推廣苗圃助力貸、上市貸等特色產品,開展苗圃企業「投早投小」專項路演,加強上市融資支持;在「交易所直通車」溝通、申報保薦中介服務等方面給予工作保障,不斷提升上市苗圃培育工程的系統化、專業化服務能力。2021年7月,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發布了市場估值超過1000億元的200餘家首批苗圃企業,成為上市後備強力支撐。

「高質量發展研修實戰體系」着力促進上市公司提質增效,從內在質量和外在資源吸附能力兩個維度着手,促進上市公司規範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提升信息披露質量、鼓勵市場化併購重組、合理運用再融資工具、培育良好的投資者關係,推動上市公司借力資本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廣州開發區的「一體兩翼」服務模式中,新財富也深度參與。自2021年起,新財富旗下核心IP「新財富最佳分析師年會暨新財富最佳分析師頒獎典禮」連續6年落地廣州開發區,與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資本市場高端峰會深度融合,雙方將在深度鏈接國內外金融資源、鍛造灣區核心資產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以助力廣州開發區加快構建資本市場優質生態圈,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企業上市發展高地。

04

劍指「中國工業最強區」

廣州有「千年商都」美譽,一直是華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改革開放後,憑藉着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中國的商貿中心,每年廣交會萬商雲集。在粵港澳大灣區升級為國家發展戰略之下,廣州也迎來了新的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全面增強廣州作為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的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建設成為國際大都市。這要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在產業轉型升級、創新體系構建方面發揮引領作用。

邁進十四五新發展階段,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已在搶抓「雙區」建設、「雙城」聯動戰略發展機遇,大力實施萬億製造、萬億國資、萬億固投、萬億商品「四個萬億」計劃,奮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核心引擎,全力奔向「中國工業最強區」,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發展高地,到2025年,全區工業總產值突破1.4萬億元。

2021年5月27日,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正式對外發布《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衝刺萬億製造行動計劃》,推動該區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全面加速升維,從「製造大區」邁向「製造強區」。其目標包括:打造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主的1個三千億級,以汽車製造、新材料為主的2個兩千億級,以綠色能源、生物技術、高端裝備和健康食品為主的4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以大產業大項目為牽引,黃埔區已構建起支撐萬億製造的「四梁八柱」,包括強化空間資源、創新引領、數字轉型、品牌質量等四大體系建設,扛起萬億製造「大梁」;重點聚焦生物科技、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汽車製造、新材料、綠色能源、高端裝備、美妝健康等8大產業,建設萬億產業集群,築牢萬億製造「頂樑柱」;而十四五藍圖的實現,還有待其進一步發力。

2021年6月16日,賽迪顧問智能裝備產業研究中心在京發布了《先進制造業百強園區(2021)》榜單,中關村科技園區、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占據先進制造業百強園區前三席,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第四,進入百強園區第一梯隊。

其中,中關村科技園區在經濟規模、創新潛力以及數字化發展等方面存在獨特優勢;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緊隨其後,主要得益於研發投入強度大幅提升,集聚了各類創新要素;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緊抓技術研發,重在打響製造品牌。

對比這三大區域,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在經濟實力、知名度和研發投入上還有一定提升空間。

作為廣州工業第一強區、新興產業重點集聚區,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如果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加強創新資源集聚,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的能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將進一步成為推動廣州繼續騰飛的重要引擎,並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實現更大作為。

伴隨黃埔向全球企業和人才發出邀請,「到黃埔去,到離成功最近的地方去」,企業「初創孵化到上市騰飛」的故事還將繼續上演,未來黃埔的奇蹟更值得期待。

讓我們一起走進離成功最近的地方,與A股頂級投研圈層一起,共賞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的建設風采。

「科創引領 金融向善」,新財富分析師年會暨黃埔區 廣州開發區資本市場高端峰會的指導單位為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黃埔區人民政府、廣州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證券時報社、廣東上市公司協會,峰會由新財富與廣州開發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