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誕生於江邊山城的重慶小面,如今早已擴散到了大江南北,而和它一起走入大眾舌尖的,還有豌雜麵、肥腸面、牛肉麵……

由於都在一家店裡售賣,很多食客奔着「重慶小面」的招牌進來,卻在長長的菜單面前挑花了眼——到底什麼才是重慶小面?重慶小面到底都有哪些面?

重慶小面是重慶人的日常 | flickr Tangqiu☺

想看更多川渝地區的美食嗎?關注下方公眾號,向吃貨研究所回復【川渝】,隔壁所長準備了更多相關內容~


01
重慶小面
/以調味取勝的素麵/

對於外地人來說,重慶小面是和重慶火鍋齊名的山城名片,而對於土生土長的重慶本地人來說,小面則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其實重慶小面並不難定義——它就是一碗沒有過多澆頭修飾,靠調味來取勝的素麵。小面的小,其實概括的就是它的簡樸與快捷:不加任何肉類的臊子,只有面、調料和青菜,因此價格低廉;製作速度快,幾分鐘就煮好端上桌,不會讓胃因等待而焦急。

小面是大道至簡的美味哲學|flickr Jingsi Chen

■ 小面的麵條
小面的麵條用的是鹼水面,這也是很多北方小夥伴到川渝地區吃麵,一開始總覺得有點不習慣的原因。

鹼水面|flickr an lee

制面時加入食用鹼,增加了麵條的韌性口感,而且下鍋久煮也不會渾湯。麵條的粗細、寬度,各家麵館會有些許差別,很多對麵條精益求精的老闆,還會專門到制面鋪子按自己的要求定製。

鹼水面更有韌性| 截自《早餐中國2》

川渝地區,吃麵按兩計算,小面也是如此。但這裡的「兩」,只是區分面的多少,並不是工工整整以50克為計量單位。大家可以把一兩、二兩、三兩,分別對應為小份、中份和大份。

■ 小面的佐料
調味,是小面的重頭戲。一家麵館的財富密碼,都牢牢拿捏在打佐料的那個人手裡。

在小面的調味里,除了鹽、味精、醬油、醋這些家常調料,最耀眼也最不可或缺的角色一定是熟油海椒(油炸辣子)。熟油海椒的加入,可以瞬間提香增味打開味蕾,辣椒的香氣和飽滿油潤的辣味,為一碗小面畫龍點睛。

佐料是小面的靈魂|截自《舌尖上的中國2》

2016年,重慶市餐飲行業協會曾起草過地方標準《重慶小面烹飪技術指南》,其中明確標註了小面的製作過程步驟,和調味時的具體調味料。但這份技術指南並不會限制住各家麵館老闆的發揮,在這個標準之上,不少麵館還會加入其它各種配料,把小面的麻、辣、鮮、香,發揮到極致。

佐料決定了小面的味道| flickrAlpha

■ 小面的配菜
既然小面是素麵,那麼默認的配菜自然也是素的,通常就是綠葉子菜。這個綠葉菜不是固定的,會根據季節時令而變化,我個人很喜歡加藤藤菜(空心菜)的小面,燙煮後也依舊保持着爽脆的口感。

加空心菜的小面|flickrispell D

如果你點了小面又想來點葷的,有的店是可以幫你加點臊子的。但一位土生土長的重慶朋友表示:在重慶大多數麵館里,點一份小面,就是純純粹粹沒有肉的素麵。

02
重慶小面都有哪些面?
/店裡賣的不都是小面/

前面詳細解釋了一大堆,但很多人還是很困惑:每次走進重慶小麵館,菜單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各種麵條的名字,豌雜麵、牛肉麵、肥腸面、雜醬面、雞雜麵……難道這些都不算小面?!

一家麵館的菜單|作者 拍攝

其實出現這種誤解,主要是重慶小面對外擴張時造成的。

在重慶本地,麵館的招牌一般是「XX麵館」,不會特意寫上「小面」。但走出重慶,很多店家會直接以「重慶小面」為關鍵詞來打招牌,賣小面的同時,也會售賣其它川渝的麵條,比如上面提到的豌雜、雜醬、牛肉、肥腸面等等。很多人便很容易將招牌上的「重慶小面」誤認為是一個大品類,而店裡賣的面都屬於這個大類。

豌雜麵|阿為 拍攝

但實際上,這種自帶澆頭的面和小面完完全全是兩回事。

拿肥腸和牛肉這兩種川渝地區常見的澆頭舉例:通常是在熬好的紅燒湯底中放入麵條,再放上牛肉/肥腸澆頭和蔬菜。而小面是單獨打好佐料再加麵湯製成湯底,部分麵館可以給小面「加肉」,但就算加的是牛肉/肥腸,都只能說是小面加了肉,和真正意義上的肥腸面/牛肉麵,是兩種概念。

上為牛肉麵,下為小面,湯底很不一樣|古麗田 拍攝


不過小面雖然本身比較純粹和簡單,但可也以來點個人定製,比如:
一般小面是帶湯的,也可以不要湯,這種叫做「干溜」;
愛吃辣的,可以要求多來點熟油辣椒;
麵條也可以選擇軟一點或者硬一點;
青菜的量也可以調整,可以要求多青(多來點青菜);
雖然本身沒有肉,但也可以加個煎蛋,豐富碗裡的內容。

干溜小面|flickrMr Utterly Wrong

加了煎蛋的小面|古麗田 拍攝

03
怎麼找好吃的小麵館?
/重慶人不存在這個問題/

小面誕生於街頭隨處可見的麵館里,最初以早餐形式出現,快捷、便宜、美味。每個重慶人愛去的麵館都不一樣,但都離自己的家、公司或學校不會太遠。熟悉的味道,讓他們放心把飢腸轆轆的胃交給小面,而二兩小面不到10元一碗的售價,也可以讓人不假思索就掏錢付款。

小面美味又便宜 |小葵 拍攝

如今有的麵館也會晚間開門做夜宵生意,有的全天營業提供三餐,但是很多老麵館,依然堅持着只賣早餐的習慣,中午時分就差不多收攤了。

重慶人不僅要吃,還要記錄對每家麵館的「吃後感」,大名鼎鼎的「重慶小面50強」榜單,就脫胎於食客整理的小面分享帖。最初只是一位網友上傳了自己多年吃小面的經歷,總結整理出了個人心中的「小面50強」榜單。引發轟動後,《重慶商報》在2009年舉辦了投票活動,讓大家選心中最美味的小面。

發展到如今,重慶小面50強的選拔,已交給了更專業的機構來執行,依據規範的小面職業標準、流程來做評判。能冠上50強這個頭銜,一方面代表了自家麵館不俗的水平,另一方面,在推廣時也是一個不錯的成績單。

重慶小面50強的評選現場|cq.cqnews.net

外地的朋友如果實在選擇困難,可以參考這個50強(只是參考哈)。而如果你問重慶本地人一般去哪家?他們大概率會回答:我家樓下那家。

重慶小面雖「小」,但吃起來有滋有味。無需葷菜點綴,僅用調料加上麵湯勾兌,就能調配出讓人回味無窮的滋味,面下鍋隨着滾水不斷翻騰,斷生後撈起放入碗中,再端到食客面前,一碗樸素但香氣撲鼻的小面就完成了。人多桌子不夠,端高矮兩個凳子,搭成簡易的桌子板凳,也能吃得很香。

充滿了煙火氣的小面|flickr Matt@CKG

食客一撥一撥來,又一撥一撥地走,重慶人用小面作為能量來源,在麵館吃飽喝足,把味蕾和胃妥帖安放好後,再奔向各自的崗位,正式開啟新的一天。

關注下方公眾號,向吃貨研究所回復【美食地圖】,隔壁所長準備了更多全國各地美食的內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