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消息,據路透社等外媒報道,芯片製造商博通(Boardcom)近日正就收購虛擬機巨頭VMware進行談判。消息顯示,這兩家公司正討論一項現金加股票的交易,但交易並非迫在眉睫,關於具體交易條款的情況也因此無法獲悉。目前,博通和VMware都沒有對此做出回應。
VMware的大名在IT界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從最早的服務器虛擬化、私有雲到數據中心虛擬化和混合雲,這家巨頭的業務側重點一直圍繞着虛擬化和雲計算打轉,由於近些年來SaaS概念的興起以及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爆發,VMware也從中賺取了不少利潤。
不過,這家公司近來的道路卻頗有些坎坷不平。
2016年,硬件巨頭戴爾董事長兼CEO邁克爾·戴爾(Michael Dell)做出了一個極其大膽的決定,那就是舉債收購VMware母公司EMC——算上此前公司私有化時累積的債務,戴爾的總負債甚至超過了700億美元,哪怕在AT&T這樣時常舉債擴張的巨頭看來,這也不是一個小數目;2018年,戴爾又通過一項90億美元交易借VMware重返資本市場。
戴爾一連串的資本操作讓卡爾·伊坎(Carl Icahn)和保羅·辛格(Paul Singer)這樣的華爾街對沖大佬都不禁感嘆其能力,但對於VMware的實際業務發展而言,被戴爾收購似乎並沒有為其帶來太多好處。
在VMware還是家獨立公司時,曾有分析人士猜測戴爾會依仗其硬件優勢,將VMware的軟件捆綁進行銷售,這可以大大提升VMware的市場占有率,就像微軟對Office和Teams所做的那樣。然而,戴爾收購VMware後並沒有採取這套方案,在組織架構上也相對獨立。也就是說,即便是和戴爾居於同一屋檐下,VMware仍然是單兵作戰。
一位行業人士指出,戴爾和VMware目前不是傳統的子母公司關係,因為後者還需要與戴爾之外的硬件搭配合作,所以戴爾沒有對VMware實施強行整合。誠然,這讓戴爾和VMware都能感到心安,但面對強勢的亞馬遜AWS和微軟,獨立作戰也讓它們難以集中突破。
另一方面,雖然VMware近些年有向混合雲轉型的趨勢,但它歸根結底仍是私有雲時代的產物,轉型進度並不快;此外,即使是它最拿手的虛擬化業務,也逐漸出現了一些開源工具作為替代品,例如dock。這種種因素,導致VMware的增長速度開始放緩。
這種情況下,賣掉VMware似乎是戴爾最好的選擇,畢竟這可以幫助它還掉一大筆債務。目前,VMware的股價約為400億美元,即便博通這樣的收購方以最低價格完成交易,也能有效彌補戴爾的債務窟窿。對於VMware來說,找個新東家則有可能助益其業務突破困境。
那麼,博通會不會成為一個比戴爾更優秀的買家呢?
提到博通,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半導體領域重要的供應商,但事實上,博通對於基礎設施軟件解決方案也同樣熱心,此前,它已經在企業服務領域進行過多次收購,包括2018年以189億美元收購CA Technologies,以及2019年以107億美元收購賽門鐵克的企業安全業務。
博通一直不認為半導體行業的繁榮時代將持續很久,其CEO陳福陽曾公開表示,如果有人以為半導體行業能夠長期以目前的速度增長,那一定是在「做夢」。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在他的帶領下,博通才開始緩慢地嘗試其他業務,比如軟件。
在業務方面,如果陳福陽的轉型計劃成功走下去,那麼博通勢必會大力發展軟件業務,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生態體系,也就意味着它會相當重視VMware的加入;另一方面,博通的半導體業務不像戴爾的硬件業務那樣可以作為軟件載體,這讓捆綁銷售變得不可能實現,但也讓VMware無需顧慮捆綁銷售會觸及其他客戶的利益,這很符合它中立的市場地位。
當然,這一切發生的前提是博通能夠成功談攏與戴爾的交易,之前它失敗的併購可不止一次了——例如2018年收購高通失敗,再比如收購軟件公司SAS的失敗,都值得我們關注。如果博通失敗,那麼這無疑將是它轉型之路上的又一次挫折。
*圖片來自Ya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