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來源:黑馬智庫

來源:本文摘編自《稻盛和夫如是說》機械工業出版社華章經管


資訊越發達,人越容易浮躁。稻盛和夫創辦過兩家世界500強企業,見證了日本戰後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他也曾遇到過這種情況,他是如何解決的?

獲機械工業出版社授權,我們將《稻盛和夫如是說》中的這部分內容分享給大家,其中包含稻盛和夫關於為人處世、企業管理、獲利之道以及社會風氣的獨特見解。看完之後,相信對你也會有所啟發。

01把心鎮住是人生大事我27歲時,在別人的幫助下成立了公司,到現在約40年了,真正是一頭扎進工作里,心無旁騖。今後剩餘的人生不會很長了,所以,我想在充實內心方面,再下些功夫。我經常說些本職工作之外的話,也許是這個原因,所以我才會這麼想吧。一個內心不成熟的傢伙,總講些豪言壯語,難免令人討厭。因此,我想進一步學習。

其中之一就是想學佛教,學佛教的教義,或佛教哲學。還有一點,就是親身體驗寺院的戒律,由此加深對教義或哲學的理解。

我和臨濟宗妙心寺派的圓福寺的西片擔雪老師關係親密,把想法告訴他時,還半開玩笑地問:「有沒有最簡單的方法當上和尚?」雖然我沒想把和尚當職業,但我覺得,既然要學的話,最好能取得僧侶的資格。

「據說,淨土真宗只要三天就能授予資格。」我這麼一說,老師就回答:「那可不行,不過可以適當考慮。」我一直就嚮往戒律嚴格的禪宗,想取得僧侶的資格。

老師今年70歲左右,一直單身,現在仍堅持素食,就連調味用的、含有鰹魚絲的食物都不吃。這一點讓我特別欽佩。現在他也只吃粥和鹹菜,嚴守戒律。

這時他說,「會長您要不就打一天坐吧」。因為談過這類話題,所以我才會有上面的發言,現在變成要出家、要隱遁了。

不過,坐禪也有危險之處。如果坐禪和冥想的方式不對,可能會精神錯亂,出現幻覺、幻聽的現象。印度的瑜伽同樣如此,如果沒有嚴格的看管和指導,可能會走火入魔。當事人說自己開悟了,實際是在幻覺、幻聽的世界裡,自以為開悟而已。用佛教語言來說,就是進入了「魔界」。非常危險。

我的目的是:把作為人應該遵循的規則,也就是把正確的為人之道,注入自己的知性和理性之中,用理性來掌控自己,儘可能用理性來抑制本能的抬頭。如果可能的話,希望能在晚年圓滿自己的人生。

這已經不是開悟了,完全屬於理性的範圍。宗教真正的奧義是進入開悟的境界,但開悟途中險山聳立,有可能踏入魔境,這是很可怕的。

我想出家,想要取得僧侶的資格 ,是因為我有一個願望。比如在讀經期間,哪怕一天一次,凝神靜氣的時間是絕對必要的。如果不把心鎮住,情緒就會浮躁,心靈就會粗糙,社會就會不和諧,判斷就容易失誤。

把心鎮住是人生大事。因此,我認為,無論是誰,都應該哪怕一天只花30分鐘,用來把心鎮住。這就是我想模仿僧侶的目的之一。

02採用京瓷模式沒有必要裁員

從經營者那裡發出指示和命令,工人的工作就是執行。我想,這就是歐美式,也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經營模式。這種使喚與被使喚的關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許效率很高。但其反面,員工們可能會失去對於工作意義和人生價值的感受。這很值得擔憂。

因此,我們就把組織劃小,讓員工持有參與意識。其實,在京瓷,業績好的話,那是「因為我這麼做了,所以業績才會好」。一萬幾千名員工都這麼想,這已經形成了一種氛圍。我認為,像這樣,能夠把員工的智慧和力量集結起來,是非常重要的。也因此,京瓷才能走到今天這一步。

因為大家都很努力,都做得不錯,所以我從不裁員或變相裁員(徵集所謂自願退職等)。因為大家都認真工作,所以公司穩健,業績優異,沒有必要裁員。大家都自覺努力,在平時就避免了人浮於事的現象,因此根本沒有必要裁員,沒有必要做出這種激烈的、令人痛苦的決定。

03遵循天道,獲利乃是理所當然「用集體主義否認個體的獨立性,因此缺乏創造性;用單位時間附加值這一管理體系束縛員工,以保證經營的效率」——這樣的批判確實存在。但偏偏是說這話的人,他們既沒來京瓷看過,也沒有同我見過面。如果他們來京瓷看看,他們就能明白。

我創建京瓷時,精密陶瓷這一技術並沒有那麼了不起。電器廠商生產顯像管時,需要精密陶瓷做的零件,日本沒有企業能夠提供,我們做成了。京瓷就是從這裡開始,除此之外,當時幾乎一無所有。

在後來的技術開發中,也很難招到優秀人才,哪怕是就職困難的時期,願意來京瓷的大學生,也都是二三流大學出身。聘用這些人來搞技術開發,如果沒有一個充滿創造性的公司氛圍,做出好產品是不可能的。

所以,只要看看我們的產品就會明白,京瓷一路走來,做的都是別的公司做不成的產品。如果採取的管理手法是錯誤的,那麼,京瓷達到清水燒作坊那樣的規模,也就到頭了吧。

即使是現在,誰都做不了的產品還有很多。比如陶瓷菜刀、刀具等,雖然也有別的公司開始做了,但形成規模的只有我們。

再比如汽車領域,為保證尾氣排放符合規定,要控制燃油的噴射,為此要用到加熱器,全球各大汽車廠商都使用我們的產品。

所以,說我們消滅個性,說我們為了保證經營效率,就使用共同的價值觀,把員工當作奴隸一般驅使。發出這種批評聲音的人,應該是對極「左」的「全共斗時代」 戀戀不捨的人吧。

京瓷達成了高收益。但有人說:「如果不做點缺德事,怎麼可能達成高收益?」有人就是這麼想的。在這些人看來,不剝削勞動者,不強制他們勞動,企業的高收益是不可能實現的。善行產生利潤,做好事能使社會富裕。這樣的思想他們是不認同的。

「求利有道」。前段時間,和住友生命公司的新井正明顧問聊到了住友公司家訓中的這句話。正因為丟失了這種精神,為賺錢不擇手段,所以才會出現泡沫經濟,經濟界才會產生腐敗。

其實不做壞事,遵循天道,或者是遵循人道而行的話,獲利乃是理所當然,不出利潤反倒是不正常的。這和松下幸之助先生之前說的一句話如出一轍。他說:「服務客戶的成果便是利潤。這個利潤可以看作自己貢獻社會所得的褒獎。」

前段時間,我讀了內村鑒三在明治初期寫的《代表的日本人》這本書,書中提到二宮尊德這個人,他是一介農民,沒有任何學問,卻讓一個個貧窮的村子富裕了起來。對此,內村鑒三這樣描述他:「至誠所至,感天動地。」

他披星戴月,一把鋤頭、一把鐵鍬,在田間勞作。他督促並鼓勵村民,因為在二宮看來,「村落的荒廢等同於人心的荒蕪」。

所以,只要誠實地循天道而行,天地以及森羅萬象,一切都會來協助。也就是說,只要不偏離正道,自然就會獲利。不能獲利反倒顯得奇怪。不相信天道的人,本質上就錯了。因為遵循天道而行,所以我們才能生存至今。如果是為大眾做貢獻,企業也會興旺不衰。表面上是做同樣一件事,但如果脫離天道,或者說偏離了作為人應該遵守的規則,就會遭到外界的批判,事情進展也會磕磕絆絆,甚至搞得一團糟。我認為,應該這樣來觀察問題。

這正是所謂「求利有道」。我認為,在資本主義、自由經濟之中,是存在我們必須遵守的基礎的倫理觀的。正因為無視這種倫理觀,片面強調「自由競爭、資本主義、金錢的邏輯」等,所以企業才會岌岌可危,社會才會變得畸形。而這是不對的。

確實,弱肉強食是存在的,但在社會的根底處,支撐自由經濟與資本主義的倫理觀是儼然存在的。其實,作為人,構成人類社會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素質,是人人都有的。

04惡是不可能一帆風順的

估計一直到21世紀,管制緩和和行政改革將是兩大主要課題。這兩項必須得做。的確,弱肉強食的激烈的競爭必將到來,但其中嚴肅的原理依然存在。當我將此原理用「利他」二字來表達時,馬上就有人反駁道:「你這不是自由競爭,難道你要給敵人雪中送炭嗎?」

並非如此,請看看自然界吧。

自然界就是自由競爭的。去雜草生長的河道旁,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植物,它們在路旁任人踩踏,枯萎然後再發芽,它們都很努力。但是,並不是因為想要打倒對方才努力的,大家都不過是為求生而拼命努力。結果,在拼命求生的植物旁邊,也會有因為努力不夠而枯萎倒下的,不過,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不存在「要把對方搞垮」的心理,「自己要生存不容易,自然界就是如此嚴峻,自己必須拼命求生」。結果是,旁邊不夠努力的倒下了,這是自然界的法則。而正因為對不努力者幫忙過頭,所以社會才會扭曲。

抱着善意和關愛之心在嚴酷的社會中求生存,還是帶着惡意在嚴酷的社會中求生存,二者呈現的社會狀況迥然不同。一種是充滿殺機的社會,另一種是雖有弱肉強食的淘汰的一面,但依然有一種溫暖在流淌。

到了我這個年紀,無論是企業還是人物,看了二三十年就看明白了。以30年為一個區間來看的話,惡是不可能一帆風順的。有沒有脫離為社會奉獻的理念,決定了公司的業績。

用這一尺度去看的話,真相就會呈現,就能看清楚。「你自身也要反省,稍微改變一下品性如何」,這一點或許真的應該告誡相關的人士。

05承載道德的母體已經消失了

在經濟界的一些人,無論是引發泡沫經濟破裂的證券、金融還是不動產行業,他們的所作所為全都違背基本常識,讓人大跌眼鏡。並且,他們幾乎整齊劃一,同時喪失了道德觀、倫理觀。所以,作為人,要有最低限度,對於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事情,應該重新構築界限。不只是政府官員的問題,作為人,首先應該確立必須遵守的道德底線。

迄今為止承擔道德教育使命的宗教,人們已經不再相信了。因此很不幸,承載道德的母體已經消失了。

戰前,倫理、道德是有的,但是,國家和執政者為了自己的私利,濫用倫理道德,結果導致人們對倫理道德本身產生反感。正因為如此,在戰後50年的今天,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再次確立我們作為人,在最低限度上應該遵守的道德規範。在展開這方面工作的同時,推進行政改革、管制緩和,以及官僚機構的大變革。接下來就是政治改革。

另外,在我們經濟界總是講一些莫名其妙意見的人也該隱退了。至今為止,都是根據資歷和企業的級別來決定發言權,而我們對此也保持沉默。

但是今後,當那些沒有見識、沒有明確哲學的人,再用評論家的口氣大放厥詞時,年輕人能夠毫無顧忌地批評說:「你要是成了政界或商界的領袖,那就糟了。」我想,這樣的時代會到來,而且非到來不可。

百萬讀者都在讀

何佳:A 股為什麼是另類投資產品?

邱曉華內部演講:我們正迎來用資本市場代替房地產市場的時代

梁建章: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過度補課的難題

黃奇帆最新講話:能把豬吹起來的,往往不是正常的風

【悅享新年】FMBA奇妙書單(附鏈接)

2021,每個人都了不起

吳曉波:未來十年,我們所認為的能力將蕩然無存

中國宏觀展望:2021

史上最嚴退市新規正式落地

人間真實!北京,全國最早醒來的城市…

秦朔:創新何太急

這場病毒放大器

人最大的本事,就是靠譜

財政到底有多緊?

負利率時代的泡沫、掠奪和危機!

全球貨幣再寬鬆:一次無法降落的飛行

美國人眼中的中國崛起 | 哈佛教授TED演講

中國最賺錢的公司,要開始去庫存了!

成年人的崩潰,都是靜悄悄:你能挺過多少坎,就能成多大事

為什麼有的人年紀輕輕,思想深度卻遠高於常人?

槓桿的輪迴,眾生的焦慮

50句驚艷世人的電影台詞:請原諒我戳痛了你所有記憶

由FMBA歷屆校友推薦的文章集錦,版權屬於原作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