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我們的身邊,有一群使用工具的高手。
他們是開發者,用代碼改變着互聯網生態;他們是博主,用影像分享生活中的點滴;他們熱愛露營,合理分配時間、高效出行;他們喜歡運動,一款手環、一雙球鞋,用汗水創造新的記錄。
今天,我們找到了「50 音起源」和「捧讀」的開發者 Kevin 周楷雯,一位全棧創作者。
2013 年開始創業,那時他還是個大二學生,一晃九年時間過去,他一直在與程序和內容打交道,對於文字、設計有着獨到的見解和觸覺,開發的應用也多與內容創作相關;
最新兩款軟件「50 音起源」和「捧讀」,在日語學習群體中收穫眾多好評;
因為有說不完的想法,於是他在敲代碼過程之餘,抽空在 2016 年出版了一本書《PRODUCTER》,從書名就能看出,那時的他已經迫切想要在產品路上,留下屬於自己的腳印;
在最近一年裡,Kevin 除了依舊努力迭代產品、研發新產品,也在嘗試連接更多創造欲旺盛的朋友,一起把產品更早地拉進現實。
以下是 Kevin 與 APPSO 團隊分享的內容,耐心看完,希望能幫助你解開近期遇到的一些疑惑。
編者註:兩款 app 先後上線 App Store,均為日語學習工具軟件:「50 音起源」現已有 9900+ 個評分,總評 4.9 分;「捧讀」已有 1700+ 個評分,總評 4.9 分。
產品和背後的創作者
發現問題,還要能「定義問題」。
APPSO:給大家打個招呼吧
大家好,我是周楷雯,社交網絡 ID 是 kevinzhow,現在生活在青島,是一名獨立開發者,目前主要的產品是「50 音起源」和通過語法分析輔助閱讀日語的「捧讀」。
近期的動態是《原神》抽到了萬葉。
APPSO:我用過「50 音起源」,坦白講當初吸引我的就是這簡潔大方 UI,那時在學日語,上 App Store 搜相關應用時,一眼相中,好奇你為什麼會選擇做這個類型的 app 呢?
那時候經常去日本玩,當時總想學兩句日語,盤算着可以去個女僕咖啡廳之類的,體驗下動漫里的場景。
當時把所有的日語學習軟件都嘗試了一遍,但 50 音的學習過程總是充滿了困惑和不理解,比如為什麼這些假名要這麼寫,起源是什麼,又為何有「平假名」「片假名」兩個分類。
於是便開發了這款軟件,解決自己所有學習上的困難。
除此之外,這款產品也調整了學習的節奏,讓 50 音的學習曲線更平滑,經常有用戶會評論說之前學了很久都沒學會,用這款不知怎麼的就記下來了。
APPSO:你認為發現問題和提出解決方案的能力,算是優秀開發者的共性嗎?
這兩個能力應該算是門檻,但一個優秀的開發者,最需要的能力,我認為是「深度認知」,換句話說,發現了問題後,需要能「定義問題」
就好比大家都會發現「肚子餓要吃飯」這個問題
如果認為問題是「人需要補充能量但吃飯時間成本太高」,那麼解決方案可能是「代餐」
如果認為問題是「飯是挺想吃,但出去吃飯中斷心流太難受」,那麼解決方案可能是「外賣」
如果認為問題是「這是一種生活方式,需要好好享受」那麼解決方案可能是「下廚」
諸如此類,因此我覺得優秀開發者,必然能從他的產品里感受到這種思考,甚至用他的產品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對這個問題有新的領悟。
APPSO:這種特質可以通過後天培養出來嗎?
如果本身是喜歡解決問題的人,那麼是會逐漸體現出這種特質的,後天如果有更好的交流氛圍,相互啟發,也會快速成長。
APPSO:在 App Store 上瀏覽過一些用戶評價,我感覺他們說的都很真誠,有提建議的,有表示感謝的,你在生活中遇到過哪些有趣的用戶呢?
幾乎每天都會收到一些意見反饋的郵件,每當用戶提出一些需求的時候,我都會問一問他的使用場景,很多都很有意思。
有高中日語老師,在教室用捧讀在多媒體屏幕上給學生講閱讀理解;也有是用「捧讀」玩日語遊戲的;而且還很 Geek 的做了個自動化的工作流,直接截圖遊戲畫面,然後 OCR 掃描取字,再發送到捧讀里做解析。
感覺真的很猛很肝,深受感動,我後來專門為他們優化了「捧讀」的橫屏、大屏體驗以及 OCR 掃描功能。

成為獨立開發者之後
沒有過程的通關是索然無味的,細細體會過程的滋味才是意義本身。
APPSO:當初如何成為獨立開發者,對這一身份又是如何定義的呢?
有天我在辦公室坐着,想到自己有很多想做的產品還沒有實現,回憶起了自己少年時的初心,想想還是不要留有遺憾,就重返了獨立開發者這條路。
我很喜歡從零開始創造一個產品的體驗,也希望重新開始再做一家純粹的公司。
「小記」是自省的產物,「50 音起源」和「捧讀」則是自己學習語言時的方法思考。
在我心中,獨立開發者對待自己的理想都很執着,並為之不斷付出,努力精進。若沒有這種理想主義,也便沒有了「獨立」二字的意義。
或者說,這種職業狀態充分具象了美好事物誕生前的狀態,就是「孤獨且不被理解」。
APPSO:一般人對獨立開發者的印象往往是:自由、不受約束、邊玩邊賺錢,你是如何看待這些標籤?
就我的體驗來說,這些都是有兩面性的,獨立開發者所謂的自由是在業務上選擇的自由,但人的心力總是有限的。
一個人同時能持續迭代的產品,估計也就 1 - 2 款,每一個選擇都有需要背負的責任,越選越不自由,除非他選擇不負責任。
APPSO:在做獨立開發者時,你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困難總是不斷在產生,這取決於你想解決的問題。
比如你在最開始,只是想做一款產品,這時候你需要面對的,只是管理好自己特定的幾個月的時間。
而在這之後,你又會想做新的產品,但此時就需要面臨「合理管理精力」的問題。
產品慢慢多起來,就需要考慮擴大團隊的問題,此時困難就變成了「如何找到合得來的人」。
當這些東西慢慢疊加之後,獨立開發者也就不那麼獨立了,此時的困難就變成了「如何找回初心」。
對我來說,通常導致焦慮的主要問題是「想迫切地達成結果」,但事實上,結果達成後並不代表着終點,我也總會給自己設定下一個目標、下一個挑戰。
也如同遊戲的通關一樣,沒有過程的通關是索然無味的,細細體會過程的滋味才是意義本身。
我也沒有什麼技巧,現在克服困難的主要方式,就是咀嚼困難。
APPSO:你剛才提到了團隊,對於管理團隊,你有哪些很想與人分享的經驗呢?
管理我覺得本質上是一種逆熵行為,消耗一個人的能量,來維持整體的積極性。
然而這對獨立開發者來說,絕對是最不想乾的活,獨立開發者之所以干獨立開發者,不就是因為誰都不想管嘛。
所以我認為最好的方法,是在「組建團隊」上下功夫,選擇有自驅力,有自我要求,不需要被管理的人來組建團隊。
這是對團隊中每個人都最負責任的做法,是行善,是積德。
APPSO:這麼久以來,你「創作」過最滿意的作品是什麼?
越小的產品越容易達成滿意度,比如「小記」。
如果說自己最喜歡的產品,應該是「捧讀」。
APPSO:最近在做什麼有趣的產品呢?
最近在做第三款日語產品,全是一些新的東西,如果做出來了,大家應該會蠻喜歡的。

用好工具,用好的工具
靠近偉大的產品,自然而然就會提高對自己的要求。
APPSO:作為一名獨立開發者,在工作中你會使用哪些工具?為什麼選了它們
Macbook Pro 14這是我寫代碼,一切創造力活動凝聚的地方,除了一切實用的角度之外,Apple 在我心中是有能量加成的,靠近偉大的產品,自然而然就會提高對自己的要求,也會增加自己的信心,撫慰傷痛。
AirPods Pro真無線耳機現在已經稀鬆平常了,甚至不到 100 塊錢就能買一個,但 AirPods 始終是其中最優秀的產品,輕便,耐聽,穩定,設計簡潔,佩戴舒適,Apple 設備都可以無縫切換。
NotionNotion 的美學可以提供一個專注思考的氛圍,是我用來寫產品文檔的地方。
Miro非常方便的協作白板,腦圖流程圖都很好用,體驗極佳,且基於 Web 跨平台,哪都能用
Mattermost一款開源的類 Slack 產品,支持自部署,是我用來團隊協作的 IM,最大的考量是數據安全。
Figma用來做產品設計圖的產品,基於 Web 跨平台的特性,使得寫作分享特別方便,除了不能離線使用,其他都很美好。
Discord最初是一款遊戲社區產品,但現在開源社區基本都到了這上面,社區氛圍很好,我經常混。
APPSO:在你的工作流中,是如何組合這些工具的?
Figma 上的設計稿,Miro 里的程圖,都會嵌入到 Notion 的產品文檔里。
這些更新最終可以同步到 Mattermost 的頻道里,和團隊開會的時候,都可以在這些稿件上實時修改,評論,體驗非常平滑。
APPSO:作為資深的獨立開發者,你既開發自己的軟件,也會用其他人的軟件,你能給我們的讀者推薦一兩款你最喜歡用的手機 app 麼?
VSCO 是我從 2014 年就開始使用的膠片濾鏡 app,處理的步驟足夠凝練,膠片選擇極為豐富,色調處理恰到好處。
ThunderSpace 用了很多年的雨聲白噪音 app,設計和交互都很出彩,每當睡不着的時候就聽這個。
APPSO:你如何規劃時間,可以分享下工作流程嗎?
我並不是很會規劃時間,通常是由着性子這陣子覺得對哪個部分很感興趣就努力推進哪部分。給自己設定必須做什麼,其實會不開心。
APPSO:遇到壓力時,你是用什麼工具緩解的?
嘗試完全忘記工作的事情,出去閒逛,喝奶茶,吃好吃的,休息一兩周讓身體修復一下。
副作用是之前做的事情忘地差不多了,需要重新熱身。
「遺忘」真是人類的好朋友。

開發者的閒逸時刻
順境中的努力是理所應當,逆境才是檢測熱愛與理想的試金石。
APPSO:你會在哪裡獲取創造靈感?
一般是基於自己的喜好,我不覺得做自己沒熱情的事情會做出什麼超乎常人的結果。
APPSO:可以推薦一些你常讀 / 常看 / 常聽的內容嗎?
最近看了動漫《夏日重現》,挺喜歡,連續玩了 46 天的原神,感覺劇情挺用心。
APPSO:還有什麼想對 APPSO 數百萬粉絲說的話,關於你的創作和發展?
祝福大家都可以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站着把錢掙了。
也歡迎大家去關注我的社交賬號,與我交流。
APPSO:在你心目中,誰可以被稱為「數字創作者」?他們身上的哪項特質是你最欣賞的。
「全網公敵」背後的位於青島的獨立遊戲團隊 Aluba Studio。
獨立遊戲在國內不可謂不艱難,堅持獨立遊戲這件事本身就充滿一種理想主義,更別說還克服萬難做出了優秀且成功的作品,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是對我的鼓勵和鞭策。
順境中的努力是理所應當,逆境才是檢測熱愛與理想的試金石。


點擊「在看」

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