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必然性推理是行測考試的常客,是省考必考的題型。而「推理規則」是必然性推理的重要考點,要想相關題目順利拿分,考生們需要熟記以下兩點:一,敏感題干信息中的「關聯詞」,翻譯題干有效信息,寫出推出關係;二,運用「推理規則」判斷選項的對錯,解題得分。

針對現階段備考筆試的考生,中公教育特別研發《嚴選70+省考系統學習包》,這是一套能「講練測/考學記」的省考系統學習方案,僅需1元即可獲得14講直播、35+課時視頻課、21本學習資料。方案包含思路拆解、實用技能、素養積累等5個階段科學系統的學習,其中實用技能階段會專門對行測各類題型直播詳細講解,帶領各位考生學習題目的底層邏輯,實現高效解題的目標!

<今晚19點直播>帶你9式制勝邏輯判斷

點擊立即報名

今天以假言命題為例,給大家講講假言命題最常考的「關聯詞」和「推理規則」。

PART

扎牢基本功

(一)敏感「關聯詞」

當題干信息出現「如果A,那麼B。」的形式,將其翻譯成:A⇒B

比如:「如果我犯了罪,那麼一定是我神志不清。」

這句話應該翻譯成:我犯了罪⇒一定是我神志不清

考試時,為節約時間,可簡寫為:犯了罪⇒神志不清

還需注意的是:關聯詞不局限為「如果A,那麼B。」這一種形式,

還有多種形式:「如果A,就B。」

「如果A,則B。」

「只要A,那麼B。」

「只要A,就B。」

「若A,那麼B。」

「若A,則B。」

出現上述形式的「關聯詞」時,都把題干信息翻譯成:A⇒B(前⇒後)

比如:「如果天氣晴朗,小劉就去郊遊。」

這句話應該翻譯成:天氣晴朗⇒小劉去郊遊

(二)記牢「推理規則」

1.肯前必肯後,否後必否前(有效推理)

2.否前不確定,肯後不確定(無效推理)

當P⇒Q為真時,

①若P為真,由「肯前必肯後」可知:Q一定為真;

②若Q為假,由「否後必否前」可知:P一定為假;

③若P為假,由「否前不確定」可知:Q的真假性不確定;

④若Q為真,由「肯後不確定」可知:P的真假性不確定。

PART

實踐出真知

以這道題為例,給大家示範如何應用:

例題:研究表明,鍛煉對人類大腦有積極作用,如果堅持鍛煉,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病風險就會降低。

由此可以推出:

A.如果沒有降低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病風險,那一定是沒有堅持鍛煉

B.如果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病風險降低了,那麼就一定是堅持鍛煉的結果

C.人類大腦如果不進行鍛煉,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病風險就會進一步增加

D.是否堅持鍛煉,直接決定了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病風險能否得到降低

【題干分析】

題干信息出現了「如果A,就B」的形式,將其翻譯成:A⇒B。

如果堅持鍛煉,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病風險就會降低。

即:堅持鍛煉⇒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病風險會降低

簡寫成:堅持鍛煉⇒阿病風險降低

【題目解析】

1.敏感「關聯詞」,將題干信息翻譯成推出關係:

堅持鍛煉⇒阿病風險降低

2.逐個翻譯選項,與題干比對,運用「推理規則」判斷選項的對錯:

A項,推出關係:沒有降低阿病的發病風險⇒沒有堅持鍛煉,否定了題干推出關係的後件,可以推出否定的前件,可以由題干推出。

B項,推出關係:阿病的發病風險降低了⇒堅持鍛煉,肯定了題干推出關係的後件,不能進行有效推理,不能由題干推出。

C項,推出關係:不進行鍛煉⇒阿病的發病風險會增加,否定了題干推出關係的前件,不能進行有效推理,不能由題干推出。

D項,題干只說明堅持鍛煉可以降低阿病的發病風險,並未提及不堅持鍛煉與阿病的發病風險之間的聯繫,並且無法確定堅持鍛煉是否為決定性因素,不能由題干推出。

故本題選A。

「必然性推理之推理規則」這部分知識點比較固定,其本質就是「記牢規則」「套用規則」。正如初中語文課本中的賣油翁所說,「無他,惟手熟爾」。所以,如果想要在考場上「例無虛發」,就得在平時下苦功夫,做到兩點:敏感「關聯詞」,記牢「推理規則」!

更多行測解題技巧,請關注今晚19點講座【何聃帶你9式制勝邏輯判斷】

點擊立即報名

點擊諮詢人工客服更多課程

↓戳下方領取課程優惠↓



往期推薦

點擊購買2023省考專項題庫6本套

點擊購買2023國考圖書6本套

點擊購買2023公考新書

點擊閱讀原文,報名聽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