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豆瓣,有這樣一套書,評分高達9.4!評論區里都是再版、重版的呼聲。滿屏五星,唯一四星理由是「太貴了!」它,就是由北大中文系教授陳貽焮撰寫、被學術界公認為「當代杜詩學中的一座豐碑」的《杜甫評傳》。
陳貽焮先生在北大朗潤園家中,攝於1991年1982到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分別出版了上卷和中下卷,如今已成絕版。2003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再版,近20年過去,也早已售罄。很多人為了欣賞、收藏這套巨作,不惜以高價尋覓舊本。為什麼這套書能夠如此雅俗共賞,既被讀者追着讀,又被學界奉為「教科書」?59年的人生,寫下1500多首詩,聞一多評價杜甫為「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大詩人」。魯迅說,「我總覺得陶潛站得稍稍遠一點,李白站得稍稍高一點,這也是時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還活在我們堆里似的。」年少風流,壯遊齊魯;青年壯志,偏困居長安。中年陷安史之亂,顛沛流離。年老只能倚着孤舟,漂泊江湖。他是撣不掉時代灰塵的小人物,卻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執着地熱愛它。圖 / Unsplash
他是那個聽見「遙遠哭聲」的人,寫下世人皆知的《三吏》《三別》,被後世封為「詩史」。少年愛李白,老來識杜意。蔣勛說:「你不管從什麼階段開始讀詩,從什麼人開始喜歡詩,最後在那裡等着你的,一定是杜甫。」只有人到中年,經歷人世變遷,才懂我們每個人一生必經的所有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最後都藏在了杜甫的詩里。當中國人感到苦悶無法消遣,總會讀讀杜甫;當中國人感覺人生無意義,也總會想起杜甫這位老友。他是詩聖,更是「情聖」。當自己還在掙扎於日常,卻還用至情至性,同情並深情着世人。自宋代至清代、民國乃至當今,千家注杜,萬家評杜。脫胎於詩話,取意於章回的陳貽焮版《杜甫評傳》卻仍被眾家列為首薦,數度絕版。全書以杜詩編年為經,以同時代歷史記述、後代杜詩註解為緯。把杜甫作為主人公,全景書寫大唐由盛轉衰的壯闊「史詩」。圖 / Unsplash
洋洋百萬字,讀下來卻像讀小說般跌宕起伏,引人入勝,不覺有讀學術著作的壓力。「章回」不僅是跌宕起伏的人生際遇的線性展開,更有巴爾扎克人間喜劇的雄心,欲以一人歌哭再現唐代政治人事思想宗教風土禮俗的面目;所謂「詩話」,則以詩人之眼,用白話翻譯串講,折合古賢時人,並參己見。」在《杜甫評傳》出版40年之際,三聯書店決定再版這套經典之作!現在開通/續費「三聯中讀·知識年卡」,我們還將這套《杜甫評傳》(布脊精裝全3冊)免費送給你!▼點擊下圖,了解詳情
豆瓣9.4,無數人苦等的絕版之作這次不要再錯過了陳貽焮作為北大中文系教授,中國詩學研究會副理事長,是難得的集小說家的文采、詩人的性靈、史學之嚴謹的杜詩學研究者。《杜甫評傳》更是融入了他一生研究唐詩之經驗,在他之後也難有超越者。「其於杜甫,愛之既深,便倍感親切,如話家常」,陳貽焮寫杜甫,就像記錄一位老友的一生,比如:在東都初遇李白,杜甫對他一見傾心。他寫《贈李白》:「李侯金閨彥,脫身事幽討。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瑤草」,說自己見到隱逸求仙的偶像,內心歸隱的志向更加強烈了。圖 /Unsplash
但陳先生就像聽見朋友說了「幼稚」的話似的,在後面補充說:「(杜甫)這哪裡算是什麼『志』,這只不過是初出茅廬、稍受挫折的人一時衝動罷了」。瞬間就把這時還沒見廟堂黑幕、宮闈穢聞,心中仍積極入仕的杜甫的「內心戲」點了出來!
作者手稿以評帶傳的形式,作者就像文物考古學家修復一個打碎了的古董花瓶般,千年前的杜甫被完整、細膩且活潑潑地考辨和呈現了出來。讀杜詩「十首以前較難入」。杜詩的文字深、典故多,讀者常常需要一定的文學修養和人生境遇才能解悟。普通的杜詩譯本,採用箋釋,既索然無味,也容易把詩意弄得支離破碎。陳貽焮先生《杜甫評傳》便將註解、典故、賞析、翻譯融為一體。「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揚……脫略小時輩,結交皆老蒼」,講到杜甫十四、五歲便在洛陽文與名流交往,作者便博引《唐科名記》《唐會要》《全唐詩》,考證崔、魏二人的年紀、官職、與少年杜甫的交往經歷等;杜甫詩「還傾四五酌,自詠《猛虎詞》」中的《猛虎詞》、李白尋范居士詩「風流自簸蕩,謔浪偏相宜」中的「謔浪」等等典故的出處,陳先生都做了詳細的注釋和解讀。
作者手稿用白話翻譯串講的形式,從前讀宋本、清本的古文註解覺得晦澀的地方,竟都恍然大悟!
相比普通的詩集譯作,用杜甫的一生串聯他1500多首詩,讓從前讀過的杜詩串點成線,除了能解詩中詞、句之涵義,詩歌背後作者所遭逢的生活際遇和人世悲歡,所裹挾的時代背景,也變得豁然開朗。除了能讀到杜甫,我們還能看見李白、高適、王維等唐朝明星的身影。李白交友干謁、隱逸求仙,竟是唐代文人們由隱入仕的「終南捷徑」?「開口詠鳳凰」的杜甫和寫出《大鵬賦》的李白,少年圖騰是怎樣預示了他們後來的「分手」?小到一首詩的解釋、創作背景,杜甫的生活際遇、性情面相,大到唐朝的盛衰興亡,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作為一位深得中國古典詩詞藝術真諦的詩人,陳貽焮也在《杜甫評傳》中,表現出對杜詩極具眼光的品評。「綠垂風折筍,紅綻雨肥梅」,這兩句詩正常的語序是:風折綠筍垂,雨肥紅梅綻。陳先生則說,這樣還原不僅平仄不調又出了韻,嚴重破壞了別致的藝術感。「綠垂」「紅綻」,筍和梅瞬息之間流動的美便乍現了出來,讓人親身感受到夏天裡風雨到多變、筍折梅熟的生趣和季節感。杜詩里的倒裝句,有意無意間追求意境意趣的高超和平仄韻律的和諧之美,讓掉進「倒裝陷阱」里的人美得心醉。
陳貽焮先生自作詞手跡《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二首》中寫:「竹深留客處,荷淨納涼時。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片雲頭上黑,應是雨催詩。」「竹深」、「荷淨」,讓人仿佛身處萬竹叢中,聞見蓮香浮動,深遠恬靜,滌盡煩暑。寫宮體詩卻不同流俗,眼角里滿是清新。在《杜甫評傳》里,你還能看到作者評杜甫「七歲詠鳳凰」,寫得不如駱賓王的《詠鵝》好;同樣寫尋范十隱居,杜甫敘事的真實、細節的生動、語言的幽默卻不及李白等少見於其他譯本的有趣賞析。讀完它,賞詩的眼光和品位大不同。陳貽焮版《杜甫評傳》集前人杜詩研究之大成,引錢謙益《錢注杜詩》、楊倫《杜詩鏡銓》、浦起龍《讀杜心解》及仇兆鰲《杜詩詳註》之精華,又結合了《唐書》等同時期歷史記述。對前人的註解,陳先生並不盲目引用,而是用今人眼光、多方考究,真實還原千年前杜甫的毛孔和血肉。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圖 / Unsplash
《杜詩鏡銓》里引蔣弱六的話說:「是白一生小像。公贈白詩最多,此詩最簡,而足以盡之。」「痛飲狂歌」、「飛揚跋扈」確實畫出了活生生的李白來,但對於促使李白加劇這種性格的內心痛苦和矛盾,杜甫卻缺乏深情的體察和諒解。杜甫眼中的李白,是於朝野間自由來去的瀟灑派。但真實的李白,是歷經三年供奉翰林,早已拋棄對朝廷幻想,帶着情緒離開的李白。如此集大成之作,難怪在茫茫的杜詩研究著作中,它仍被眾家列為首薦,被無數讀者追隨長達四十年。
這套由三聯書店重版的《杜甫評傳》(布脊精裝全3冊),氣質溫潤雅致。收藏傳家,經得起一次次的翻閱和歲月變遷。贈送給身邊的杜甫迷,更是眼光獨到,別具心意。已經熟悉三聯中讀的老朋友,肯定知道這樣的力度意味着什麼,可以直接下單購買,邀請親朋好友共享新知;對我們還沒有太多了解的新朋友,不妨繼續看下去——知識年卡為什麼值得入手?就拿【古詩詞】【唐宋文化】來說吧,我們有《唐宋詞的情感世界》《古文素養必修課》《我們為什麼愛唐朝》等知識課程,帶你細讀經典,沉浸古人的詞情畫卷。


我們領你進入古代文學、歷史的廊谷。
從《中國文學經典100講》《誰塑造了我們》,到《〈詩經〉密碼》《詳解〈金瓶梅〉》,原來中國傳統文學經典、哲學思想中,藏滿了對今人的啟示。

在一個秋風正好的下午,點開一門新上線的課程,聽來自各領域的大咖不疾不徐分享他們幾十年的積累與見解,你能重新獲得大學時期上備受歡迎的公開課的體驗——過道里坐滿了人,甚至走廊也都是拿着筆記本記錄的同學,但沒有一人不耐煩,每個人都迫切地汲取學術大家的智慧。有時可能老師分享的領域你不那麼熟悉,但你驚喜地發現,自己能從中獲得有關生活、有關人生的啟迪。
鄧小南、李零、許宏、韓昇、李山、康震、張大春、馬未都、馬伯庸……他們都和中讀在一起聽一聽心理學吧。來自北大、清華、港大、中科院的主講人,與你一同站在古希臘的德爾菲神廟前,「認識你自己」。了解弗洛伊德和他的精神分析,沿着自我探索的道路前行、思考;跟隨卡倫·霍尼,從現代人的社會焦慮中尋找成為自己的主人的路徑;走近喬·卡巴金,運用「正念減壓療法」意識到你當下的所在……大師課《這就是心理學》
看一看社會學吧。周飛舟、渠敬東、王銘銘、田耕等專家學者,帶你在社會學的視角下,看懂百年中國。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種渴望探索現代社會的生命意識被強烈地喚醒——社會學,就這樣誕生於工業革命和商品社會到來的劇變之中。探索新的生活軌跡、重新組建人與周遭事物的聯結,便是社會學天然的使命。大師課《社會學看中國》
讀一讀《紅樓夢》吧。如果你未曾深入了解過紅樓人物、未曾從其中咀嚼過世事人情,一定是遺憾。寶黛愛情,為何驚心動魄?元妃省親,從熱鬧中看衰亡的妙筆……聽來自北大的專家講紅樓,從「滿紙荒唐言」中,體會作者的「一把辛酸淚」。大師課《永遠的<紅樓夢>》
準備了許久的山海經精品課,即將在近日上線。如果你也對中國人遠古洪荒的想象頗感興趣,相信這門課能滿足你的需求。歷史文博、藝術美育、文學經典、音樂電影、社科哲思、親子教育、自然博物……在中讀,你能最大限度打開自己的五官五感,成為一個博學的「雜家」。對生活保持敏銳的機密,就在其中。「耳讀書而聰,目讀書而明」,聽,本就是接收信息的一大途徑。第五次打開但讀了兩頁讀不下去、無奈放下的書,通過「聽」,可以順暢地「讀」下去,體會到這部書的妙處後再來用眼睛讀,事半功倍。多年前已經讀過、放下許久的書,如今用聽的方式再次打開,可以在回憶中融入新的滋味,撒上閱歷的糖霜,細細品味。村上春樹的文學宇宙等你遨遊,譯文經典帶你觀摩文學的「復仇」,拿破崙、亞歷山大大帝、漢尼拔等人帶你領略征服的滋味……還有兒童專區,打開孩子的想象力。500+本有聲書無限暢聽,每周以1—2本的速度上新,聽覺的邊沿不斷延伸。現開通/續費,三聯中讀·知識年卡贈送《杜甫評傳》上中下3冊贈書《杜甫評傳》數量有限,千萬別錯過。
▼點擊下圖購知識年卡,限時送《杜甫評傳》
作者:陳荔枝編輯:君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