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計雅苑-會計審計資訊平台。 本文來自財政部,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16號
(徵求意見稿)
一、關於單項交易產生的資產和負債相關的遞延所得稅初始確認豁免的會計處理該問題主要涉及《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等準則。對於不是企業合併且交易發生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或可抵扣虧損)、並因單項交易產生的資產和負債導致等額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交易,如承租人在租賃期開始日初始確認租賃負債並計入使用權資產的租賃交易,以及固定資產因存在棄置義務而確認預計負債並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交易等,不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第十一條(二)、第十三條關於豁免初始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規定。企業對該交易因資產和負債的初始確認所產生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應當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的有關規定,在交易發生時分別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對於在首次施行本解釋的財務報表列報最早期間的期初至本解釋施行日之間發生的上述交易,企業應當按照本解釋的規定進行調整。對於在首次施行本解釋的財務報表列報最早期間的期初已存在且尚未完成的上述交易,企業應當按照本解釋和《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的規定,將累積影響數調整財務報表列報最早期間的期初留存收益及其他相關財務報表項目。本解釋內容允許企業自發布年度提前執行,若提前執行還應在財務報表附註中披露相關情況。二、關於發行方分類為權益工具的金融工具相關股利的所得稅影響的會計處理該問題主要涉及《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等準則。對於企業(指發行方,下同)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等規定分類為權益工具的金融工具(如分類為權益工具的永續債等),相關股利支出按照稅收政策相關規定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的,企業應當在確認應付股利時,確認與股利相關的所得稅影響。該股利的所得稅影響通常與過去產生可供分配利潤的交易或事項更為直接相關,企業應當按照與過去產生可供分配利潤的交易或事項時所採用的會計處理相一致的方式,將股利的所得稅影響計入當期損益或所有者權益項目。對於所分配的利潤來源於以前產生損益的交易或事項,該股利的所得稅影響應當計入當期損益(以應歸屬於該金融工具的金額為限);對於所分配的利潤來源於以前確認在所有者權益中的交易或事項,該股利的所得稅影響應當計入所有者權益項目。對於2022年1月1日至本解釋施行日新增的本解釋規定的上述交易,企業應當按照本解釋的規定進行調整。對於2022年1月1日之前發生且在2022年1月1日尚未完成的上述交易,涉及所得稅影響且未按照以上規定進行處理的,企業應當進行追溯調整。三、關於企業將以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修改為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的會計處理該問題主要涉及《企業會計準則第11號——股份支付》等準則。企業修改以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協議中的條款和條件,使其成為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的,在修改日,企業應當按照當日所授予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計量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將截至修改日已取得的服務計入資本公積,同時終止確認以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在修改日已確認的負債,兩者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如果由於修改延長或縮短了等待期,企業應當按照修改後的等待期進行上述會計處理。上述規定同樣適用於修改發生在等待期結束後的情形。如果企業在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中授予權益工具,並在授予日認定授予的權益工具是用來替代已取消的以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因未滿足可行權條件而被取消的除外)的,適用本解釋的上述規定。對於2022年1月1日至本解釋施行日新增的本解釋規定的上述交易,企業應當按照本解釋的規定進行調整。對於2022年1月1日之前發生的本解釋規定的上述交易,未按照以上規定進行處理的,企業可以進行追溯調整,將累積影響數調整2022年1月1日留存收益及其他相關財務報表項目,對可比期間信息不予調整。本解釋「關於單項交易產生的資產和負債相關的遞延所得稅初始確認豁免的會計處理」內容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關於發行方分類為權益工具的金融工具相關股利的所得稅影響的會計處理」、「關於企業將以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修改為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的會計處理」內容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附件2
《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16號(徵求意見稿)》起草說明為進一步規範有關業務的會計處理,切實解決我國企業相關會計實務問題,同時保持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持續趨同,我們研究起草了《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16號(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解釋第16號》)。有關情況說明如下:截至目前,《解釋第16號》的起草主要經歷了以下過程:一是啟動研究階段。項目組密切跟蹤國際趨同進展和我國會計實務發展,通過企業會計準則實施機制和企業會計準則閉環工作機制收集了解準則實施中需要進一步明確的問題,並研究確定擬通過準則解釋形式加以規範的內容,啟動了《解釋第16號》的研究起草工作。二是調研起草階段。今年以來,我們分別通過電話訪談、召開研討會等多種方式,向有關業務監管單位、企業、會計師事務所全面了解擬規範的問題涉及的業務操作和會計核算情況,並進行深入研究和討論,形成《解釋第16號》討論稿。三是修訂完善階段。充分發揮企業會計準則實施機製作用,就相關問題開展了多次研討,並就部分重點問題書面徵求有關專家意見,在匯總整理和深入分析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經過反覆修改完善,形成了《解釋第16號》的徵求意見稿。《解釋第16號》共包括三個方面內容,分別說明如下:(一)關於單項交易產生的資產和負債相關的遞延所得稅初始確認豁免的會計處理。2021年5月,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針對單項交易產生的資產和負債相關的遞延所得稅初始確認豁免的會計處理,發布了《單項交易產生的資產和負債相關的遞延所得稅》(對《國際會計準則第12號——所得稅》的修訂),自2023年1月1日起實施,該修訂縮小了遞延所得稅初始確認豁免的適用範圍,明確初始確認豁免不得適用於會產生金額相同且方向相反的暫時性差異的交易。同時,通過企業會計準則實施機制等渠道了解到,目前我國實務中,對於如果一項交易同時確認資產和負債、且產生等額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比如承租人在租賃期開始日初始確認租賃負債並計入使用權資產,固定資產因存在棄置義務而確認預計負債並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等,企業就該交易是否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中的「初始確認豁免」、即是否確認遞延所得稅的會計處理存在不一致,有關監管單位、企業、會計師事務所等普遍反映需要給予相關會計處理指導。為滿足國內實務需要,同時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保持持續趨同,我們對該項業務的會計處理進一步完善規範。《解釋第16號》對《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中遞延所得稅初始確認豁免的範圍進行了修訂,明確對於不是企業合併且交易發生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或可抵扣虧損)、並因單項交易產生的資產和負債導致等額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交易,不適用遞延所得稅初始確認豁免規定。企業對上述交易因資產和負債的初始確認所產生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在交易發生時分別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同時,從報表可比性和實務需要出發,《解釋第16號》對新舊銜接的會計處理進行了規範,生效日期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保持一致,並允許企業自本解釋發布年度(即2022年)提前執行。(二)關於發行方分類為權益工具的金融工具相關股利的所得稅影響的會計處理。2017年12月,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針對企業確認支付股利負債時應確認股利的所得稅影響,通過年度改進項目對《國際會計準則第12號——所得稅》作出了修訂,修訂的核心內容為,股利支出的所得稅影響與產生可供分配利潤的交易或事項更直接相關,因此應當採用與這些交易或事項的確認方式一致的原則確認為當期損益或權益。近年來,國內部分企業發行永續債等金融工具,部分永續債按照金融工具準則相關規定分類為權益工具;但按照現行稅收政策相關規定(如財政部、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64號《關於永續債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公告》),發行方在會計上分類為權益工具的永續債的利息支出,在滿足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對於上述發行方分類為權益工具的金融工具相關股利的所得稅影響計入損益還是權益,在實務中做法不一致,有關監管單位、企業、會計師事務所等普遍反映需要給予相關會計處理指導。為滿足國內實務需要,同時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保持持續趨同,我們對該項業務的會計處理進一步完善規範。《解釋第16號》明確了企業在確認某項交易或事項的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影響時,應當採用與該交易或事項的會計處理一致的方式,將相關所得稅影響分別計入當期損益或所有者權益。對於發行方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等規定分類為權益工具的金融工具(如分類為權益工具的永續債等),相關股利支出按照稅法規定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的,企業應當在確認應付股利時,按照上述原則確認與股利相關的所得稅影響,分別計入損益或所有者權益項目。同時,在新舊銜接和生效日期方面,考慮到實務需要,《解釋第16號》明確了對於2022年1月1日至本解釋施行日新增的本解釋規定的上述交易,企業應當按照本解釋的規定進行調整;對於2022年1月1日之前發生且在2022年1月1日尚未完成的上述交易,涉及所得稅影響且未按照以上規定進行處理的,企業應當進行追溯調整;本解釋內容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三)關於企業將以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修改為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的會計處理。2016年6月,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發布《股份支付交易的分類及計量》(對《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2號——股份支付》的修訂),自2018年1月1日起實施。該修訂對企業將以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修改為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的會計處理進行了規範。隨着國內有關業務的增加,企業和會計師事務所普遍反映需要給予相關會計處理指導。為滿足國內實務需要,同時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保持持續趨同,我們對該項業務的會計處理進一步完善規範。《解釋第16號》規範了企業修改以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協議中的條款和條件,使其成為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的相關會計處理。在修改日,企業應當按照當日所授予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計量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將截至修改日已取得的服務計入資本公積,同時終止確認以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在修改日已確認的負債,兩者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此外,明確了適用於上述會計處理的其他情形。同時,在新舊銜接和生效日期方面,《解釋第16號》明確了對於2022年1月1日至本解釋施行日新增的本解釋規定的上述交易,企業應當按照本解釋的規定進行調整。對於2022年1月1日之前發生的以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修改為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的交易,未按照以上規定進行處理的,企業可以進行追溯調整,將累積影響數調整2022年1月1日留存收益及其他相關財務報表項目,對可比期間信息不予調整,本解釋內容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是否同意徵求意見稿中關於單項交易產生的資產和負債相關的遞延所得稅初始確認豁免的會計處理相關規定?如果不同意,請說明理由,並對應當如何規定提出建議。2.是否同意徵求意見稿中關於發行方分類為權益工具的金融工具相關股利的所得稅影響的會計處理相關規定?如果不同意,請說明理由,並對應當如何規定提出建議。3.是否同意徵求意見稿關於企業將以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修改為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的會計處理相關規定?如果不同意,請說明理由,並對應當如何規定提出建議。4.是否同意徵求意見稿有關新舊銜接的相關規定?如果不同意,請說明理由,並對應當如何規定提出建議。5.對徵求意見稿有無其他意見和建議,請說明理由,並對應當如何規定提出建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