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2021年下半年以來,樓市進入寒冬期,行業內也出現了許多魔幻現象。
跟買房者最緊密的,過去或許是「投資」二字,現在似乎變成了「維權」二字。過去是「每逢交房之日,便是維權之時」,現在變成了「房子還在建,先派無人機去巡邏一番」。
深圳寶安區尖崗山壹號花園的900餘位業主就是如此,樓盤還未交付就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維權,派無人機去拍攝施工現場,結果還被擊落了。
業主的維權訴求很多,例如,樓盤宣傳圖顯示小區外牆為鋁板,但實際用的是貼片瓷磚。目前外牆已經出現不平整、大面積鼓包問題,還有瓷磚零星掉落,危及行人安全。此外,合同中還存在不合法和有失公平的霸王條款。


這個項目由深圳市尖崗山置業有限公司開發,於2020年11月獲批預售證,戶型面積約79—136平方米,單價在8.2萬—9.5萬元/平方米,總價在679萬—2075萬元/套,開盤當天就售罄。
千萬豪宅,難逃維權,令人頭疼。這僅是眾多維權案例中的一個。
騰訊房產發布的《2021年中國購房者消費調查報告》顯示,在購買新房時,67.73%購房者吐槽房企有虛假廣告宣傳的問題,在交房階段,超過65%的購房者發現小區的規劃以及配套與買房前房企宣傳的不一樣。
克而瑞發布的《中國房地產企業產品力白皮書》顯示,2021年搜集的百強房企全年全網的負面資訊中,與交付、維權、精裝修質量相關的有7.6萬條,同比上升37%。
維權潮新特徵——專業化、團隊化
「交房即維權」並不是今天才有,時間拉回到2018年,在那一年的博鰲房地產論壇上,綠城房地產建設管理集團公司董事長李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我一直勸我的同事們在這兩年不要買房,這兩年買到的房子可能是最差的,維權潮會在這幾年出現。」
有人笑稱,這位房企高管的話只說對了一半——確實,房子質量很差,但另一半「勸我的同事們這兩年不要買房」說錯了。
維權潮一直都有,但比起現在,2018年顯然是更好的買房時機。原因在於,2018年時,在一二線熱點城市,新房限價政策下,同一地段新房價格與二手房價格存在嚴重倒掛。
到了2021年,樓市盛況不再,新房依然限價,但與二手房之間的價差小了許多。其中,既有新房價格小幅上漲的原因,也有現在樓市趨冷二手房大幅跌價的原因。
城市研究專家、「陽光城市頻道」主編陽光分析:在2017—2019年乃至2020年,雖然新房的房子質量不怎麼樣,但買房者會有一種「買到就是賺到」的心理。即便維權,也是帶着微笑維權。到了2021年,新房增值的部分少了,買房者的需求基本集中在自住,對房子質量的要求更高,因此維權意識和動力更強。這種趨勢從2021年逐步開始,預計2022年/2023年也將如此。
維權的人更多了,個人力量薄弱,於是就團隊上。微博上有人曬出維權利器——業主群,群內兵分三路向開發商施壓。
一路走上層路線,一路負責聯繫媒體曝光,最後一路負責線上線下罵人。

對於這種現象,陽光概括性地說道:「與開發商忽悠專業化相對應,這年頭業主也達到了維權專業化的境界。」他所重點研究的南京地區,在這方面表現得尤其突出。
陽光告訴小巴,大約從2021年開始,業主維權呈現出幾個特徵:維權前置,以及專業化和團隊化。
所謂維權前置,就是「不等交付就維權」,因為等交付時再去維權已經晚了。剛買完房,業主就會向開發商、設計院等索取各種資料,然後去監督施工情況,一發現問題立馬就去維權。甚至出現「上午買房、下午就維權」的極端情況。
至於維權專業化和團隊化,業主維權各項任務的細分程度更是超乎想象。
1. 監督組:用無人機航拍監督施工質量和進度。
2. 媒體組:負責對接各家媒體,曝光各種資料。
3. 政府關係組,打市長熱線、信訪等,向上反映情況。
4. 跟開發商對話組:維持跟開發商之間的正常對話機制。
5. 內容製作組:負責輸出各種文字視頻材料,包括寫投訴報告,做亮點突出的PPT等。
6. 旅遊組:比如開發商總部在深圳,業主會組團去深圳總部「旅遊」,從而給本地開發商施加壓力。
陽光還告訴小巴,當維權變得細分和專業,必然有資金需求。這時候會有相應的維權資金跟上,比如,長三角一些豪宅小區在維權時,每家拿出幾百幾千,一個小區幾百戶業主,就有了幾十萬維權資金,專業分工、各項維權開支可以從中提取。
業主花了幾百萬買房,一邊等交房一邊準備維權,罪魁禍首自然是開發商的房子質量太差。不過,在這之前,我們先來從根源——商品房預售制,開始說起。

中國的預售制,在簽訂買房合同時,1%的定金交給開發商,最主要的是首付款,一般是三成起步,這些首付款直接放在了開發商在銀行開立的專用賬戶。
三成首付是起步,以小巴經歷過的2017年樓市火熱期為例,當時小巴所在的杭州,不少開發商提出「全款優先購房」,拿不出全款的就排隊慢慢等。
可想而知,首付款資金是巨大的。據東證期貨研報指出,在房地產開發資金結構中,自籌資金、定金及預收款為兩項主要的資金來源,比重均在33%左右。從近10年的走勢看,定金及預收款的占比是逐步提升的趨勢,可見開發商對買房者首付款的依賴度在上升。

對比英美,他們的開發商在交房之前,幾乎拿不到買房者的錢。而中國的預售制卻成了開發商融資的重要手段,幫助開發商提前回籠資金、減輕財務壓力、加大槓桿「圈地」擴張。
對買房者而言,不過是憑藉一張精美宣傳冊「紙上談房」,除了前期做好對開發商資質的評估,剩下的似乎只能交給運氣了。
這期間,買房者至少面臨兩大風險:第一大風險,交付的房子貨不對板;第二大風險,遇上爛尾樓,房財兩空。
南方都市報曾報道過一個爛尾五年的樓盤「別樣幸福城」四號地塊。2020年5月以來,一位單親媽媽背着4000元/月的房貸,在疫情之下租不起房子,成為第一個搬進這個爛尾樓的業主。此後陸續有30多戶業主住了進來。他們都是打拼多年,將畢生積蓄投入買房的普通人,而今迫於無奈,住進了沒有水電、雨淋日炙的爛尾樓。





這個爛尾樓盤經媒體報道引發各方關注,後續有了進展,2020年8月已經開始了復工續建。
雖說住爛尾樓的人不多見,但維權的人比比皆是。
房產律師、北京市道可特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劉甫告訴小巴,業主與開發商之間的糾紛,主要發生在兩個時間段:一個是樓盤建設未封頂前,最多的糾紛是開發商資金斷裂等原因導致的「爛尾樓」。另一個是開發商在售房時的種種「美麗」承諾,交房時往往差距很大。此外,開發商延遲交房和房產證遲遲辦不下來,也是常見糾紛。
劉甫說,業主維權最大的困難在於「取證難」,因為開發商前期一般都是口頭承諾,而且合同條款、銷售話術等經過精心設計,導致業主在維權時往往因「舉證不利」,而無法獲得正常的索賠。對此,他建議「多錄音」,與開發商經理、銷售、物業的前期溝通、後期維權談判等環節都儘量錄音取證,保障自己在法庭上的「證據優勢」。
說完了根源上的問題,再來說說開發商的毛病。
自2016年首提「房住不炒」以來,大環境已大不如前,尤其是2021年「三道紅線」政策壓力下,形象點說,有的開發商剛進醫院,有的已經進了手術室,有的已經在立墓碑了。
陽光介紹,有一個指標能衡量開發商的利潤——房地差,即實際銷售的房價與土地買價之間的差距。房地差越大,開發商利潤越高,反之,則利潤越低。
「當新房實施限價政策後,但土地價格並沒有降低,這導致房地差數值小了很多,逼得開發商像精算師那樣去計算。」陽光解釋,從整體看,房地差急劇縮小後,房子產品質量降低,是一種必然,但具體到不同開發商,又是不同情況。

這跟開發商的基因、綜合能力有關。比如,同樣2萬/平方米的價格拿地,限價3萬/平方米的售價,但有的開發商能賺錢,有的開發商利潤微薄,還有的開發商會虧錢,背後就跟開發商的操盤能力、集采能力等相關。
當然,也跟開發商的良知有關。同樣面對利潤和品質兩者之間的抉擇,有的開發商選擇了保良知,有的開發商選擇保利潤,這也是一種區別。
但總體上來說,開發商資金困難、利潤低,導致房子產品質量差,這個結論是成立的。但反過來,我們要問,難道房地產市場不景氣,開發商日子不好過,就代表我們只能住質量差的房子?
當然不是,也不應該如此。
陽光作為地產行業多年的資深觀察者,他告訴小巴一個趨勢,2021年以來,樓盤品質與口碑對於房價的意義,直線提升。
放在五年前,大部分買房者更注重的是地段,這意味着升值潛力,還有配套資源、學區等。而現在,大家買房越來越注重品質和口碑,願意為高品質和好口碑的樓盤支付一定溢價。
「大多數房子是用來住的,房價不漲了,房子就像汽車市場一樣,進入了一個成熟階段。未來,房子將越來越成為美好生活的載體,而不再是暴富的途徑。」陽光分析道。
如此一來,買房者對房子品質的挑剔,對於美好生活的高要求,將成為一種常態,這將倒逼開發商以更低的成本做出更高品質的房子。
長此以往,良幣驅逐劣幣。
作者|李夢清|當值編輯|楊帥
責任編輯|何夢飛|主編|鄭媛眉|圖源|VCG
加入《東西情報站 | 會員版》
每月2場超150分鐘閉門直播
聽人氣導師大白講解
樓市動態、股市復盤、宏觀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