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3W互聯網深度精選

作者|摩登中產
來源|摩登中產(ID:modernstory)

用變化應對變數。


三年前,寶潔公司首席運營官形容世界形勢時,用了一個五角大樓的軍事術語:

烏卡。

烏卡源自四個單詞的首字母,分別為:

複雜性、波動性、模糊性和不確定性。

世界駛入烏卡時代,便再無先例可循。

最近一個例子是義烏產的聖誕樹。

我們歡度新年時,這些聖誕樹依舊飄蕩在太平洋的冷海上,到岸遙遙無期。

此刻的海運最能體現時代的無常。

港口隨時關閉,貨輪抵達無序,集裝箱價格一天一變,最高時價格翻了十倍。

美國西海岸的長港和洛杉磯港外,密集的大船如圍城的兵馬。

港口上,集裝箱高聳如山,卸運慢如螞蟻搬家。

全球港口擁堵,海運循環混亂,韓國造船廠的訂單一路排到2023年,但工廠主並無喜色。

烏卡時代,誰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

和海運一起崩壞的還有國際秩序,地球村連片的燈火正在熄滅。

英國脫鈎歐盟,歐盟呼籲製造業回流,韓國耗資5萬億期望經濟上擺脫日本,而日本出資2435億日元,號召日企搬出中國。

那些轉移到東南亞的部分訂單,最終因越南和印度疫情,又悄悄回流中國。

去年7月,東京奧運會開幕前三天,奧委會在百年未變的口號「更高、更快、更強」之後,加了一個「更團結」。

然而,這終歸只是期望,恰如開幕式所放的列儂老歌《想象》:

想象所有人,共享同一個世界,你可能會說我在做夢。

兩個月前,俄羅斯智庫發布報告,稱新冠大流行帶來的封鎖,導致了全球化終結。

作者傷感地說,地球村整齊劃一做的最後一件事,是同步關閉。

中國經濟學家何帆稱,全球化謝幕代表二十世紀真正終結,新世紀從今年開始,我們將迎來全球化之後的本土時代。

風雷隱隱,海霧重重,已習慣世界循環的人們,回身望向內陸。

如何應對這場循環,成為2022年最大懸念。

事實上,相似抉擇我們曾經親歷。

2008年,金融海嘯拍擊世界,國際循環阻斷,中國經濟也在驚濤中震盪,然而隨即走出V字型反轉。

破局之道便在內陸,4萬億經濟刺激雖然爭議不斷,但今日回首,卻發現其深刻改變了中國。

那次內需循環之前,中國只有北京到天津一百多公里高鐵,郵寄包裹還靠郵局,雖然滿街手機但大部分不支持上網,網吧還是年輕人根據地。

基建浪潮開啟後,橋樑飛跨長江,鐵軌爬過太行,京滬高鐵每天消耗的水泥超過4萬噸,每天參與工人超12萬。

在廣東韶關的小村落,巨大鋼管將從此延伸,一路渡長江,越黃河,穿越戈壁沙漠,一路到達天山,全長8704公里。

那幾年,重慶人說「三個月就要換一版地圖」,大同人說「一幢樓,昨天還在,今天就沒了,一年修的路比過往十年總數都多。」

在北京三里河邊,餐廳老闆至今仍回味那年生意的火爆。

進京審批項目的人,坐滿了大廳和包間,席間談論多是數十億的項目。

大廳人聲鼎沸,廚房爐火熊熊,煎炒烹炸,儘是滋味。


14年後,我們再將目光投向內陸,情形已然不同。

多年基建投入後,廣袤山川早已連成整體,中國高鐵通車裡程占世界三分之二,全球十大港口,國內擁有其七。

2019年,四川涼山州阿布洛哈村,成為全國最後一個通路的行政村。

阿布洛哈彝語意為「人跡罕至」。

修路時,動用了米-26直升機。

物理世界已無死角,虛擬世界覆蓋則更為廣袤。

2021年,中國網民10.11億,鄉鎮互聯網接通率超99%,即便在微山湖蘆葦深處的小島上,八旬老人也用上智能手機。

雙重連接之下,生活不斷進化,而城鎮化成為本輪循環機遇所在。

1988年,經濟學家王建提出「國際大循環」戰略,受中央認可。

去年受訪時他說,這次循環落點在城鎮化,新增的6億城市居民,才是潛力所在。

這些人,許多已在鄉鎮接通了大城生活。

小紅書上有農村博主,縣城能誕生知名主播,原來只能口碑傳播的特產,借短視頻能賣爆全國。

2019年,中國一年流轉的包裹,已超600億個。

去年夏天,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報告顯示,寧夏、雲南、貴州、青海和甘肅電商商家增速位列全國前五。

冬天時,全國一夜有5萬場帶貨直播。

在浙江,扇子廠的聾啞女工,失業後直播賣貨。

安靜的夜晚,她們在手機前認真打出手勢。

除卻留在家鄉連通城市,也有年輕一代向大城遷徙。

只是這一次,他們不再選北上廣,而更青睞其他地區的明星城市。

合肥人口增長已超上海,長沙黃興步行街燈火不歇,鄭州2019年GDP已破萬億,重慶兩年蟬聯夜間經濟影響力榜首。

沿成都地鐵一號線一路向南,路兩側的大廈中,有BAT大廠支部,有投影儀當紅公司,還有天美工作室,《王者榮耀》誕生地。

去年1月至9月,成都新增上市公司13家,位列中西部第一,越來越多年輕人將成都列為首選城市。

跨年夜,羅振宇將「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地設在成都。

他說成都最能代表典型中國,有人間煙火,也有鬥志昂揚。

演講當夜,現場因疫情空場,但羅振宇仍從容而談。

會場外夜色如墨,蓄勢着新一輪經濟浪潮。

國貨的消費潛力,成為這輪循環的重心所在。

去年雙十一,鞋類銷售額第一名不再是耐克,而是安踏,而在增速前十名品牌中,八成為國貨。

連通天涯的物流,遍布鄉野的網絡,中西部崛起,新國貨浪潮……共同畫出本輪循環的橫豎棋局。

你我都是局中人。

義烏聖誕樹銷路不暢後,商家已將重心轉至年畫和春聯,銷量已占全國市場八成。

那些火紅的祝福,即將貼滿千家萬戶。


「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中,羅振宇說個體應對變數時代,適用的方法是騰挪。

這原本是圍棋術語,指面對重重包圍,不硬碰,開新局。

騰挪的要義是快速變化,找准自身的位置。

親歷過上一次內陸循環的人,記憶中是狂飆的經濟,激增的房價和互聯網電商的崛起。

那次循環主題是借勢,曲線上揚,人人只是搭車人。

而這一次循環,機遇換成縣域互聯網普及和消費浪潮。

個體需要騰挪尋位,沒有大勢可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曲線。

選擇城市時考慮中部崛起,選擇生意時考慮脫虛入實,選擇行業時考慮智能迭代,新年後,每一步都需仔細思量。

變數的時代,只有用變化應對。

沒有天子驕子和幸運兒,只有風雪中的尋路人。

騰挪同樣適用於企業,而且變化訴求更為迫切。

去年9月,華為數字員工數量已超8000個,軟件機器人已遍布生產、製造、人力、審計各領域。

年底時,萬科將最佳新人獎頒給了虛擬員工。

那個化名崔筱盼的員工,已在財務部悄悄工作了十個月。

所有行業都在變局中加速進化。

上海財經媒體的虛擬主播已24小時開播,衛浴企業庫房裡已用機器人搬工,浙江車企去年上線了黑燈工廠。

黑燈只是比喻,指工廠可無人智能運轉。

一切都在加速,而親歷節點的我們,如同1978眺望大洋的船主,如同2008年跋涉山川的工人,再次踏上路途。

去年9月,索羅斯的合伙人羅傑斯訪問中國,他堅信中國在這一輪循環中會有許多成功故事。

他的判斷,源起1984年第一次到中國的印象:

我親眼看到許多中國人,每天清晨便開始一天的工作,對待工作無怨無悔、盡心盡責。

那是一種為了生存、為了過上更好的日子而不惜一切代價的姿態。

而這樣的姿態,不可能不造就出一個民族光明的未來。

他說,如果你看過35年前的中國,就知道我在說些什麼。

這是應對這輪循環的底氣,或許也是變數時代的答案。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繫。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3W立場。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聯繫:
rxfu3868
請務必註明:
「姓名 + 公司 + 合作需求」


點個「在看」,2022年你有什麼規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