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有一天你跟我們一樣,站在廁所門口半小時,你就會發現很多有趣的事。
比如這樣:

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帶手機進廁所!
怎麼就把手機帶進廁所了!手機才是廁所的標配嗎!?😲
「手機帶進廁所」的田野調查
到底有多少人會把手機帶進廁所呢?我們認真做了一個調查。
地點:某辦公樓
時間:2022 年 1 月 18 日 15:00~16:00
調查方式:肉眼數數+記錄

結果,我們發現:
進廁所的人數 34 人,其中帶手機的高達 91.1%(也就是 31 人)!
我們友好地隨機採訪了帶手機進廁所的同事:

👆 老闆快看這裡 👆
當然也有一些意外的,我們還採訪到了其中一個沒帶手機的人,得到的回答竟然是:

不禁讓人發出這樣一句吶喊:
你們就不怕從廁所帶出點啥嗎?

圖片來源:giphy.com
帶進廁所的手機會帶出什麼東西?
為了進一步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弄來了二十個細菌培養皿,決定做一個小實驗!
已經放假流量充足的朋友可以點擊以下視頻看完整的實驗過程,還在上班摸魚努力工作的朋友可以繼續閱讀以下文字版本。
簡單來說,就是在進入廁所前製造相對無菌的狀態(包括手和手機),等從廁所出來之後,對手機進行(細菌培養)檢測確定「帶出來了什麼」。
嚴謹起見,我們在專家的指導下,完成了我們的整場實驗。
1消毒
2進前
取樣
3 進後
取樣
4 培養
參與者:蹲在廁所門口隨機抽取 4 人(2 男 2 女)
實驗過程:
➊ 實驗人員在廁所門口發放無菌手套,並對參與者的手機進行消毒;
➋ 消毒完成後用棉簽棒沾取手機正反面,取樣後在培養基上劃塗;
➌ 等待參與者上完廁所出來,收取參與者上完廁所後的手機,並用棉簽棒沾取手機正反面,取樣後在培養基上劃塗;
➍取樣後放進酸奶機 72 小時(製造恆溫環境 35 度左右)。
72 小時後……
我們發現:基本消毒完手機都是比較乾淨,當然也有意外的時候(4 號長出 1 個小菌落)。
總體而言還是比較乾淨的!

進廁所之後的現象,就大不相同了!3、4 號都帶出來了不少細菌。

按參與者的交代,他們蹲坑的時候一直在玩手機,而且 4 號還放到了台子上。
其中神奇的 1 號幾乎都沒有微生物!
她事後說她進去就揣兜里了,而且進去都是用紙巾碰把手,看來這還真是一個保護手機的好方法啊。(不過,那為什麼要帶手機進去呢?🤔️)
為了避免苛刻的同事說不嚴謹,我們還特別考慮到了一個問題:
會不會是整個辦公大樓的空氣就不乾淨,落到手機上了?
我們增加做了空白組,以證明手機上的細菌真的就是廁所裡帶出來的。
空白組培養皿:1 台手機放在座位上測辦公室環境,消毒完取樣,並在靜置 5 分鐘後取樣,都放進酸奶機 72 小時。
等等!意外發生了,在座位上的兩台手機居然出現了顯著的差異。

放在座位上的手機 5 分鐘後同樣長出了菌!
難道廁所更少微生物?難道是工位上的這個加濕器?難道是誰在這個期間做了 poop 的事?

直到 1 號參與者終於勇敢地站了出來!

原來是這個同事上完廁所(實驗)回來(帶着手套)之後又玩了一會手機。
也就是說:這些玩意兒來自於手?!
帶着最多髒東西的
可能是你的手!
可是這也不能隨便說說,為了搞清楚我們從廁所帶出更多東西的是手,還是手機,我們把目光投向了那堆沒用完的培養皿上...
先將手機消毒,讓兩位參與者帶無菌手套去廁所玩手機,然後給手套、手機取樣。我們還將一台手機還原當時的場景,靜置在辦公桌上 5 分鐘。
當然!這次我們絕對不允許再有意外發生!
我們再乖乖靜置 72 小時等待。
於是,我們得到了這樣的畫面:

👆 (右邊菌落數量和種類多於左邊)👆
手還真就是那個帶東西出來最多的傢伙!無論哪一個實驗者,手套上的細菌都比手機要更多一些。
想想也非常合理,手會碰到門把手、馬桶按鈕、還可能會在擦屁股時帶到一點……
並且假如你忘了洗手或者是洗手不認真,手還會把細菌帶到你的鍵盤上、你的手機上,你身邊的各個角落。

當然,這並不是一個完全嚴謹的實驗。
我們沒有在無菌環境真正保證實驗的準確。另外,我們也想一直強調我們活在有很多微生物的環境中,有細菌不代表就是有害的。
但廁所,的確是我們需要警惕的地方。
不少文獻已經發現,廁所能帶出的不僅有糞便中常帶的大腸桿菌、還有對人體有害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等。
一個有趣的數據:一克人類糞便——可能含有一萬億個細菌。
我們(研究經費有限只能)查閱了文獻發現,上廁所前後人的手上都會帶着大腸桿菌,而上完廁所沒洗手的話,手上檢測出大腸桿菌的人數陡增 6 倍,將近 1/4 的人手上檢測出了這種菌。
特別是想象一下,去到環境更為複雜的公共廁所之類的,從廁所里能帶出來多少髒東西。

所以我們勸你,能不帶就不帶吧,畢竟對痔瘡也有好處,上個廁所 3~5 分鐘就夠了。
如果實在戒不掉(帶薪拉屎)上廁所帶手機的習慣,那至少千萬一定:
上完廁所洗手呀!
洗夠 20 秒!
(也就是唱兩遍生日快樂的時間)
還沒結束,別走!
難得做回實驗我們還有很多料
彩蛋一
一小時觀察 34 人中居然只有 10個人洗夠了 20 秒,也就是 70% 的人根本沒洗乾淨手啊!
而且其中有 2 個人連手都沒洗(科普還不夠到位啊)小心!我們 👀 着你呢!說的就是你!
怎麼洗手的看這裡田太醫教你!
彩蛋二
馬桶按鍵上真的很多「小生物」

彩蛋三
還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細菌培養,比如沒消過毒的耳機:

趕緊轉給你那個愛帶手機上廁所還不好好洗手的朋友吧!
本文審核專家

韓 越
劍橋大學病毒助理研究員
參考文獻
[1] Faecal micro-organisms on the hands of carriers: Escherichia coli as model for Salmonella [1992]
Wit, J.C. de (Agricultural Univ., Wageningen (Netherlands). Dept.of Food Science);Rombouts, F.M.;
[2] https://www.bankmycell.com/blog/cell-phone-usage-in-toilet-survey#jump10
[3] Rico E, Pérez C, Belver A, et al. Norovirus detection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 in norovirus outbreaks in closed and semi-closed settings[J]. 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 2020, 105(1): 3-9.DOI:10.1016/j.jhin.2020.02.011
策劃製作
策劃:Murphy、阿官 | 監製:Feidi
排版:甲魚 | 插圖:自己拍的 & 站酷海洛
封面圖來源:自己拍的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丁香醫生 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