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 | 哥吉拉
數據支持|勾股大數據(www.gogudata.com)

春節開市首日,市場高開高走,情緒高漲,不少股民都收到了春節的大紅包,但也又股民紅包沒拿到,還挨了打。

不少春節期間暴雷的股開盤批量跌停,其中就有血虧近190億的正邦科技。

業績爆雷,投資者直接用腳投票。正邦科技開盤即跌停,雖然早盤一度有資金翹板,但依舊難以阻擋空頭力量,一直封跌停至收盤。截至收盤,公司股價收7.97元,市值250億元,跌停成交將近1.5個億,而收盤封單額仍然有2.5億元。

有股民怒了:一個市值200多億公司在一個年度虧損了近200億元,這是個正常經營的企業嗎?

值得注意的是,新希望、天邦股份以及溫氏股份等豬企虧損大戶,雖爆出年度巨額虧損的預期,但今日股價並未大幅下挫,相反,溫氏股份還漲超2%。

作為20年養豬界的「黑馬」,正邦科技就這樣被資本拋棄了?


01

步子邁大了

2020年是豬周期大年,2018年6月第四輪豬周期開啟,彼時正處上輪周期底部,而環保政策收緊疊加非洲豬瘟大範圍爆發,國內能繁母豬存欄加速去化,豬價一路漲至2019年10月份的40元,成為歷史最強豬周期。

彼時,也成為了正邦科技的高光時刻。公司2020年度淨利潤約57.62億元,同比增加249.84%,一年賺的利潤超過好幾年的錢。

或許,正因為錢來得太快,正邦科技沉浸在賺錢的快感中,於是,公司不斷地擴大養豬產能。

2013年出欄還在115萬頭的正邦科技,2021年直接飆升至1493萬頭,成為豬企老二,年複合增速高達37.77%。增速最快的還是這輪豬周期,正邦從2019年的578萬頭增長至1493萬頭,3年擴張逾900萬頭。

實控人正邦集團董事長林印孫一度還喊出1億頭生豬布局的目標。

但正如網絡名句:步子邁太大了,容易扯着蛋。

自21年初開始,豬價從36元/kg的高位一路下跌至9月底的10元/kg,僅耗時8個月時間。新一輪豬價的大漲大跌不論是時間跨度還是豬價波動幅度都創下記錄。

豬肉賣了個白菜價又給豬企暴擊。2021年Q1主要豬企頭均盈利平均可達384元/頭,Q2平均頭均虧損達到503元,Q3平均頭均虧損高達1073元。

可以看到正邦科技2021年前三季度生豬出欄銷量突破1100萬頭,已經超過上年全年出欄量,但銷售價格卻是從30每公斤跌到11每公斤附近。

從三季度各豬價的成本上來看,牧原以15元/公斤的優勢明顯領先於其他企業,其次為新希望19元/公斤和正邦20元/公斤。

這意味着正邦科技從二季度的5月開始,就是越賣越虧損,按照三季度的成本價來看,儘管豬肉售價有所回暖,但每賣出一公斤還得虧損6元。

這也導致正邦科技增收不增利。

2021年前三季度,正邦科技營業收入為399億元,同比增長23%;而淨虧78億元,同比下降241%。

其中,第一季度還實現淨利潤2.24億元,第二和第三季度淨虧損分別為16億元、64億元。

四季度更是藏不住了,1月29日正邦科技披露2021年的業績預告,預計2021年虧損182億元〜197億元。


02

現金流緊張

眾所周知,養豬行業是一個重資產行業,在養豬領域,沒有源源不斷的資金,誰都扛不住。曾經,號稱「養豬第一股」的雛鷹就因為盲目擴張導致資金鍊斷裂,資本紛紛撤退,最後導致「退市而終」。

而正邦在這一超級賭局,也有資金鍊斷裂的巨大風險。

公司運營與存欄豬均要消耗大量現金流。三季度末,賬上現金60.7億元,受限40多億,可以自由周轉的現金只有10個多億。另外四季度豬價太低,無法覆蓋成本,賬上可自由支配現金可能所剩無幾。

截止三季度末,正邦負債率已經高達75%以上,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累計質押融資的比例已經超過80%。公司目前幾乎沒有融資空間了。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3月至今控股股東出現多筆質押。至2021年11月30日公告顯示,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累計已質押12.66億股,按12月1日收盤價9.57元/股計算,已質押股票市值121.16億元。

此外,為解決自身債事項,控股股東正邦集團和江西永聯控股擬引入債轉股,合計規模不超過19.8億元。而在頻繁質押的三年裡,控股股東累計向公司「輸血」84.93億元。

隨着股價的大幅下挫,不排除前期在高位質押的股權有被強平的風險。

春節之前,網絡上流傳着正邦科技「養殖貸」的傳聞。網上流出一組疑似正邦科技內部會議的圖片,稱「臨近過年,為了在年前支付工程結算款防止豬場堵路,藉助員工名義(辦理養殖貸)可以快速獲取現金付款給供應商。」

同時,公司會「向參與的員工提供現金獎勵1萬-1.5萬,養殖貸辦理作為年終獎、配股票、調薪、晉升重要參考指標,約定9個月內償還。」

1月18日下午,正邦科技在深交所互動平台表示網傳內容與事實不符。但回應中並未明確提到「養殖貸」事項,而是介紹了正邦科技的「公司+育肥場+結算」模式。

可以看出,正邦現金流是真的緊張。


03

還能撐多久?

豬價持續低迷,正邦卻越賣越虧,何時能回血,是否能撐得住,還得看新一輪的豬周期何時到來。

能繁母豬在21年6月達到頂峰4564萬頭,7-8月份都保持在4500萬頭以上。按照豬的生長繁殖規律等,能繁母豬數量能顯著影響10個月後生豬的供應量,也就是在今年一季度到二季度之間左右是出肉量最多的時刻。

按照基本的供求關係原理,豬周期這個下降期時間節點大概還是在春季以後。2022年3月份之後,隨着生豬產能的去化,豬肉有逐步企穩的基本面支撐,但整體供應充足,上漲空間有限。

要是到豬價上行周期,按照目前能繁母豬產能的調減節奏推算,豬肉供需可能到2023年第一季度才會回到較為均衡的狀態。在豬肉總體供大於求的背景下,即使2022年下半年豬肉價格有所回升,也難以獲得較高的養殖利潤。

所以說,豬周期處於新一輪豬周期開始之前的底部位置,反轉還說不上。

如果按照12月每個月80萬的出欄量計算,今年上半年加上能繁母豬以及後備母豬將近600萬頭,每個月需要消耗飼料現金10億元,代養費每個月還有1億多元。此外,公司每個月固定三費支出將近5億元(按照去年前三季度平均來算)。而短期借款(1年之內需要還款)高達140億,平均每個月高達11.7億。這樣算下來,正邦每個月需要的現金至少需要27億元。而收入按照12月來看,只有12.9億元。

初略的算,沒有融資進來,正邦每個月現金缺口高達14億元以上。即便豬價在年中拐點向上,可能也跟正邦沒有關係了。

節前,正邦科技陸股通資金呈現持續賣出狀態,近5日北上資金累計淨賣出8699.35萬元,此外,從今日公司股價開盤就跌停的表現來看,資金壓根就不看好。


04

結語

養殖大戶的虧損與它們的「步子邁大了」不無關係,豬肉價格高漲之時大肆擴產,而如今面對持續低迷的豬價卻舉步維艱。

過去幾年,有超過1000家房企宣布轉型養豬,但均沒有形成氣候。因為養豬偏偏是一個需要不斷積累、不能在短時間大規模擴產的行業,需要在土地、大規模建設、引種、擴繁、育肥上持續投入。

賺快錢、玩資本,在養豬行業是行不通的。

面對殘酷的豬周期,雖然正邦科技一直對外表示致力於快速降本增效,但問題是能熬到豬周期上行階段嗎?

很顯然,留給正邦科技的時間不多了。


▍往期推薦

————
點讚、在看、轉發——送人「三連」,股票漲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