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奇遇
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未來世界的兩極,或許不僅論南北,更要講虛實。
一方面,元宇宙、5G的發展、區塊鏈技術、NFT、Web3……各種各樣的討論,折射出人們對預測下一個互聯網形態的狂熱,構成了「虛」的一極;
另一方面,當代用戶對便捷生活服務的需求,使得外賣、打車、同城物流等本地生活服務成為世界上交易頻次最高的業務之一。
這些領域每天默默為中國消費者提供着次數以千萬計的便捷服務,雖然沒有元宇宙等新概念耀眼,但也確實構成了不可或缺的「實」的一極。
然而,新事物的誕生難免要應對新情況、新問題,本地生活服務行業的發展過程,實際上也是不斷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隨着本地生活服務平台經濟規模不斷擴大,這些問題逐漸從商業層面擴展到社會責任層面,不只檢驗着平台本身的發展質量成色和社會責任意識,同樣考驗着有關部門統籌全局、精準施策的治理能力。
在這一過程中,企業的響應與政府的監管「同頻共振」,走出一條中國互聯網平台經濟獨特的進化之路。
「撒腿跑」的經濟
科技催生新的商業模式,新的商業模式催生新的職業,這是我們有目共睹的。
就比如,近年來平台經濟迅速發展,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依託互聯網平台就業的網約配送員、網約車駕駛員、貨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數量大幅增加。
據央視報道,依據人社部2021年8月的數據顯示,中國靈活就業人員規模達2億左右;
據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在全國已發放網約車駕駛員證394.8萬本,另未持證的網約車司機數量未有統計數據;

根據美團2021年第二季度財報,2021年上半年,美團日均活躍騎手超過100萬人。
無可否認,這些新就業形態發揮着穩就業的重要作用,已經從就業市場上前幾年的「變量」成為今天的「常量」。
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相對於經濟模式的迭代,規章制度的完善總是有一定的滯後性,這其中的時間差,就會導致許多新生市場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勞動權益問題備受關注。
以網上討論最多的騎手社保問題為例,作為每天奔波在路上的城市守護者,外賣騎手享有完善的社會保障固然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然而,由於我國社保體系與勞動關係綁定,而外賣行業因其特殊的發展環境,已經探索出一套不同於傳統勞動關係的用工模式,突破了原本通過勞動合同建立「勞動者+用人單位」模式,此時再用傳統社保制度去規範外賣行業的新就業形態,難免有方枘圓鑿的尷尬,這正是騎手社保問題的癥結所在。

如今,平台經濟規模如此巨大,靈活就業成為一個幾乎確定的長期趨勢,勞動權益問題牽一髮動全身,比起讓「身在此山中」的企業和勞動者自行磨合,國家力量從全局利益出發統籌布局、精準施策,企業貫徹落地、在規範中創新,或許才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看得見的手」
好在,「看得見的手」已經為企業的進化之路指明方向。

最近地方兩會陸續召開,其中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都提出了與外賣騎手有關的提案,全國兩會也將在3月召開。
在此節點上回望,不難發現,過去兩年的兩會提案,已然推動改善了不少騎手的權益保障問題。
比如全國人大代表許小英的提議:
建議針對靈活用工等新就業形態特點,通過制度創新,制定能夠切實保障勞動力權益的社保政策。研究調整社保政策的「有勞動關係才可以繳納社會保險」基本思路,確立沒有勞動關係也可以繳納工傷保險的規則。
這一提議,正是直擊騎手社保問題的痛點,從政策制定上提出社會保障與勞動關係解綁的思路,擱置有關勞動關係的爭議,率先為騎手提供最急需的工傷保險,不僅僅惠及一個職業保障的問題,而是為一系列靈活就業崗位的保障做好了鋪墊。
從後續來看,這個提議明顯得到了採納。騎手社保的問題,獲得了國家相關部門的明確答覆。
2021年8月,時任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游鈞在國務院例行政策吹風會上表示,人社部擬開展職業傷害保障試點,保障平台靈活就業人員權益。
其中明確了3點:
這3點充分表明,職業傷害保障將是一項兼顧穩健性和靈活性的制度創新,既有國家力量作為堅強後盾,又充分適配新就業形態,將成為撬動社保制度改革的關鍵支點,促進社會保障與勞動關係解綁,首次把廣大外賣騎手等靈活就業人員集體納入社會保障體系。從這一角度看,職業傷害保障在社保制度和勞動力市場發展史上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在1月28日的四川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省人社廳就透露,正按照國家統一部署,適時組織開展平台靈活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一旦外賣小哥等人員在工作中發生傷害事故,將會按照工傷保險相關規定得到相應補償。
作為職業傷害保障重要的相關方之一,此前,美團等外賣平台也明確表示正在有關部門指導下,積極對接職業傷害保障。
還有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提議來自全國人大代表喻春梅:
建議加強外賣騎手的職業,推動將「外賣騎手」納入人社部《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等工作。
令人欣喜的是,我們看到2021年12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正式發布了《網約配送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
其中將網約配送員職業分為5個等級,明確了各等級需掌握的工作內容、技能要求和相關知識,讓網約配送員擁有更加清晰的職業發展通道。
回頭看,2021年以來,保護靈活用工群體就業權益的文件密集出台:人社部等八部門印發了《關於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市場監管總局等七部門印發了《關於落實網絡餐飲平台責任切實維護外賣送餐員權益的指導意見》。

這一系列政策文件都為平台落實主體責任、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提供了清晰指引。
大方向逐步明確,平台企業在勞動者權益保障的路上也明顯提速。
循燈破局
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到,我們點外賣的「預估送達時間點」,變成了給騎手更多緩衝時間的「預估送達時間段」。
這其實就是一個小的切面,是外賣平台對於監管部門和社會各界「以算法對算法」、外賣配送「合理時間」等呼籲的回應。

此前有關部門在《關於落實網絡餐飲平台責任切實維護外賣送餐員權益的指導意見》提出了「算法取中」的概念,引導企業要在公平和效率之間取得平衡。
以美團為例,去年9月和11月,他們分別更新了兩篇文章《讓外賣配送算法更透明,讓更多聲音參與改變》和《讓更多聲音參與改變,美團外賣「訂單分配」算法公開》。
圖文並茂,讀來頗有生趣。
不難發現,從算法透明化,到推出人工補時到出餐後調度等算法改進,美團的這些措施正是在「算法取中」的精神指導下進行的。
其中,算法透明化的意義無疑是巨大的。一段時間以來,各大互聯網平台算法的公正性面臨質疑,歸根到底是沒有充分保障利益相關方的知情權。像美團這樣的外賣平台主動公開算法邏輯,實際上是將騎手、消費者、商家等各方從算法局外人轉化為規則制定的監督者,同時更加廣泛地聽取社會各界意見,群策群力,保證算法在應用和迭代過程中,始終有「社會價值」這根韁繩牢牢把控着前進方向。
除了美團,餓了麼方面也同樣在積極回應《指導意見》要求,在升級安全體系、優化規則設置、保障勞動報酬、完善健康關懷、暢通溝通機制、增加福利物資等方面進行了改進。
另一個「靈活就業者大戶」滴滴,從2021年7月以來,對於網約車司機的勞動時長保障、職業傷害保障、健康醫療、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收入獎勵與補償、福利關懷、公益幫扶等方面採取措施。
其中,在杭州、重慶、寧波三個城市試點上線「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計劃」,司機按照月流水的1%繳納保費,滴滴同等金額繳納,司機在60歲後可領取商業養老金。
在政策的指引和規範下,各大平台很快就找到了破局的方向,其成果也得到了認可。
前不久,人社部召開了一個行政指導會,就對美團、餓了麼等11個頭部平台企業貫徹落實《指導意見》的階段性成效表示了肯定,政企聯動、同頻共振的平台經濟發展新局面顯現雛形。

結語
外賣員和滴滴司機只是一部分縮影,科技的發展勢必催生更多新職業,也許我們還會遇到新的問題。
但這些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權益保障之路為我們提供了啟發。
無論何時何地,統籌全局、精準施策的國家力量,始終是中國互聯網平台經濟健康發展、持續進化的底氣所在。
企業不管影響力如何,都應直接惠及一個個鮮活的人。
相信在國家的推動下,為人,為每一個人,會成為更多企業的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