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 | substack.com
作者 | Jamin Ball
翻譯 |華爾街大事件
每周《最新SaaS趨勢》專欄都會提供雲軟件公司最新趨勢的更新。
01
數字轉型 vs Covid向前推進
在這個漫長的周末里,我們思考了數字轉型與雲軟件的推進——我認為我們在很大程度上看到了雲軟件受到Covid - 19影響的3種不同方式:
1)偽造TAM創作
2)一次向前
3)持久向前拉動
我認為沒有哪項業務真正不受影響。因此,在預測未來的增長前景時,了解每家公司屬於哪一類是很重要的。這既適用於公共企業,也適用於私人企業
第1部分: 偽造TAM創作
這裡描述的是那些獲得了本不可能成為Covid以外用戶的軟件用戶/買家的公司。新冠肺炎疫情後的人才流失非常嚴重。誰會堅持新的行為而不是恢復原狀?事後看來,更容易確定誰屬於這一類。
第2部分: 一次向前
我將這一領域定義為那些經歷了一次性衝擊,但只持續了1-2年的公司。讓我們假設一個有100名員工的公司,其中一半使用某種協作軟件。也許大家都明白,在接下來的1-2年裡,公司里的每個人都會成為用戶。但這並不急迫性,而且它的推出將是一個緩慢而穩定的1-2年。對於Covid,需要1-2年時間才能普及到所有人,而只需6個月。最終狀態是相同的- X用戶。但接觸到X用戶的時間要快得多。現在,這不只是應用於一個客戶,而是應用於協作軟件公司的整個客戶群。你通過Covid獲得了巨大的增長,然後隨着增長的正常化出現了「放緩」
第3部分:持久向前拉
這類公司的發展趨勢將持續5-10年以上。我曾經描述過一個需要1-2年才能達到的結束狀態。就這第1部分而言,我們正在經歷一個可能需要10年以上才能達到的最終狀態。向雲數據基礎設施的轉移就是一個例子。我認為這些雲遷移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他們需要花費超過1-2年的時間。它們將持續10多年。Covid的影響是什麼?幾乎不可能將如此大的趨勢提前1-2年。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變更管理/採購。雖然在過去的1-2年裡有明顯的向前推進,但問題是——這種情況會持續多久?
我的工作假設(就像第2部分)是向前拉將繼續,直到我們到達自然的終點狀態。對於耐久向前拉桶,這可能仍然需要許多年。與第2個階段發生在1-2年後不同,第3個階段將需要更長的時間。多久是一個關鍵問題。是否還有1年、2年、3年、4年或更長時間的「動力」在向前推進?啟發我思考這些問題的是AWS的增長。就在幾個季度前,AWS的增長率為28%。它現在以700億美元的運行速度增長了40%。
如果你停下來想一想,你會意識到這種加速是多麼瘋狂!!這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那樣的規模!必須有一個真正的推動因素才能導致軌跡的轉變。但同樣的,關鍵問題是這種情況會持續多久?就AWS目前的走勢而言,我不認為這只會持續幾年。市場太大了,不可能在幾年內接近「最終狀態」,無論前進的步伐如何。2年了。Datadog是我想到的另一個例子。他們在21年第一季度增長了51%他們在21年第四季度增長了84% !瘋了!
有很多公司都屬於第3類。然而,這一領域的所有公司向前推進的持續時間範圍是完全不同的。有些可能只會持續一年。其他的可能會再持續3-5年。有一個觀點是很重要的。最終我們會回到「平衡」。到那時,經濟增長將遵循更正常的減速曲線。
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市盈率將會下降。你要趕在那之前!看看極速的多次中期流行和現在的對比。當前推結束時,增長/倍數下降。
同樣,我們將不可避免地退出零利率政策環境,利率上升將拉低經濟增長倍數……但有多少人在這種轉變之前,即使它感覺是不可避免的?現在,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必要對公司是否屬於第2類或第3類發表看法。我認為已經很清楚誰是第一個桶(偽造TAM創造)。很難區分第2和第3個桶。如果不這樣做,就很難判斷過去的增長在多大程度上是未來增長的指標。
這對我個人來說也很難。看看C系列的公司,我必須有一個POV。讓我們假設一家公司的ARR增加了兩倍,達到2000萬美元。這種增長是真實的嗎?還是一次性向前拉?它們是在未來3-5年保持強勁增長的趨勢,還是在逐漸消失?考慮到現在私人市場的巨大估值,你不會錯的。現在是投資公共和私有雲軟件業務的最佳時機。
一般來說,我將應用軟件歸入第2類,雲基礎設施軟件歸入第3類。但它從來沒有那麼簡單/直接。凡事總有例外。正確識別業務是否屬於第2個領域(一次性向前推進)和第3個領域(持久向前推進),將成為誰能產生回報、誰不能產生回報之間的驅動函數。
季度報告總結
EV / NTM收入倍數前10名
每周十大股價變動
02
更新倍數
SaaS業務的估值是其收入的好幾倍——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未來12個月的預計收入。以下所示的倍數是根據企業價值(市值+債務-現金)/ NTM收入計算出來的。
總體統計數據:
總體平均:8.7 x
前5名中位數:31.3倍
3個月以來平均業績:11.3倍
1年累計平均:14.5倍
在以下幾個區間,我認為高增長>預計NTM增長30%,中增長15%-30%和低增長<15%
高增長中位數:14.0倍
中增長中位數:8.4倍
低增長中位數:3.3倍
增長與估值倍數的相關性如何?
EV / NTM轉速倍數與NTM轉速增長的散點圖
下圖顯示了EV / NTM收入除以NTM共識增長預期的倍數。這張圖的目的是顯示相對便宜/昂貴的股票是如何相對於他們的增長預期
增長調整EV / NTM Rev
03
操作指標
NTM增長率中位數:26%
長期資本增長率中位數:33%
毛利率中位數:75%
營業利潤率中位數(22%)
FCF保證金中位數:3%
平均淨留存率:120%
CAC回報率中位數:24個月
銷售收入中位數:45%
研發收入中位數:26%
一般與行政費用收入中位數:19%
04
效益產出
規則40表示長期資本增長率+長期資本遠期資本邊際。FCF計算方法為營運現金流量-資本支出
通用汽車調整收益的計算方法為:(上一季度的利潤)/(第一季度的淨新ARR x毛利率)x 12。它顯示了一個SaaS企業在毛利潤的基礎上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來償還其負擔沉重的CAC。大多數上市公司都不會報告淨新增ARR,所以我採用了一個隱含的ARR指標(季度訂閱收入× 4)。淨新增ARR就是當前季度的ARR減去上一季度的ARR。未披露認購變動的公司被排除在分析之外,並被列為NA。
本文和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僅為作者提出,不構成出售要約、建議購買、或徵求購買要約、任何證券,也不構成對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的建議。雖然本文件中所包含的某些信息已從據信可靠的來源獲得,但作者或其任何僱主或其關聯公司均未獨立核實該信息,因此不能保證其準確性和完整性。因此,不得對該信息的公平性、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陳述或保證。作者和所有僱主及其關聯人員對此信息不承擔任何責任,也沒有義務在未來更新其中包含的信息或分析。
END
美股研究社(meigushe)所發布文章不具有投資建議,請各位投資者自行判斷。
因為微信更改了推送規則,推文不再按照時間線顯示,如果不點『在看』或者沒有『星標』,可能會錯過我們的推送,從而錯過有關美股的重要新聞。如果不想錯過我們的精彩內容,請記得點擊進入「美股研究社」公眾號,選擇右上角「...」,點選「設為星標」。再次感謝您的持續關注!

聽說好看的人都點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