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爭會對資本市場造成短期衝擊,但長期影響並不大。
口述/ 吳曉波(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如果你翻開一本叫做《財富、戰爭與智慧》的書,會發現股民才是真正的「預言家」。
在這本書中,作者列出了美、英、德三國在二戰時的股市走勢。以英國為例,當法國投降,英法聯軍撤至敦刻爾克後,股市跌落到了百年最低點。
然而隨着首相丘吉爾在「至暗時刻」中的演講撥開迷霧、響徹雲霄,連交易所都被炸爛的英國股價在不列顛空戰期間逆勢上漲30%,此後一路高歌猛進。當德國進攻蘇聯、美國參戰的消息先後傳至交易所,股價又出現兩波暴漲。英國股民似乎比軍事家、政治家和歷史學家更準確地預判戰爭走勢。
截圖自《財富、戰爭與智慧》
而今天,戰爭又來到我們眼前。
就在2月24日俄羅斯空襲烏克蘭當天,俄羅斯股市開盤最高暴跌49%,香港恒生指數跌5%,中國A股三大股指一度跌超2%,歐洲各國股市也齊聲下跌。相對應地,與俄羅斯有關的天然氣、石油價格暴漲,避險資產黃金也出現大漲。
任何一名「預言家」都關心,這場俄烏戰爭對資本市場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有多深遠?關於這個問題,今天我們來梳理一下過去六場局部戰爭,以美股為錨點,窺探戰爭對資本市場的影響。
第一場戰爭是32年前1990年8月爆發的海灣戰爭。在戰爭初期,伊拉克出兵占領科威特後遭受經濟制裁,石油供應中斷,油價暴漲,美國股市遭遇短期衝擊,道瓊斯工業指數在隨後的兩個月內下跌15.93%。
但美國看到了機會,希望藉此戰一舉在中東樹立權威。隨着以美國為首的34國軍隊加入戰爭,伊拉克遭遇重大打擊,並很快簽署停戰協定。接着美股開始反彈。所以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美股呈先跌後漲的「U型」走勢。

第二場戰爭是1999年3月到6月的科索沃戰爭。科索沃戰爭被視為冷戰的延續,美國的主要目的是讓俄羅斯勢力在巴爾幹半島形成真空。由於持續時間較短,而且美國並沒有深度參與,所以戰爭對美股沒有產生明顯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中國A股而言,當年很多股民擔心轟炸南聯盟所導致的「導彈缺口」,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遭轟炸後,A股出現短暫暴跌。但隨後中國政府不斷釋放利好。結果是在科索沃戰爭期間,上證指數漲幅居然高達55%。
就北約轟炸駐南使館事件抗議遊行
第三場戰爭是持續長達20年的阿富汗戰爭,從2001年7月美國空襲阿富汗開始,到2021年8月美國撤軍結束。戰爭爆發後,美股受「9·11」和戰爭影響出現短期下挫,標準普爾500指數9月份大跌11%。然而隨着市場情緒逐漸消化,阿富汗戰爭對美國股市並沒有產生重大影響。
第四場是伊拉克戰爭,又稱「第二次海灣戰爭」。美國為打擊恐怖主義和維護美元霸權,在2003年3月向伊拉克發動大規模空襲和地面戰爭,僅僅花了一個月便結束,戰爭總耗費7460億美元。當時美股正值互聯網泡沫破滅後觸底反彈期,所以戰爭爆發後,美股儘管出現了短暫的下跌,但隨後經歷了四年上升期。
第五場是利比亞戰爭。這場戰爭在2011年2月拉開序幕,到10月以卡扎菲被殺為標誌基本結束。美國沒有直接參戰,而是通過北約參與了空襲。衝突爆發後,美股僅出現了一小波震盪。
第六場戰爭是敘利亞內戰。這場戰爭實質是俄羅斯和北約爭奪中東勢力範圍的博弈。在這場2011年3月15日爆發的內戰中,美軍在當地投入了數百士兵,並向政府軍發射數百枚導彈。衝突爆發一個月,標普500指數居然從1280點漲到1320點。
利比亞戰爭和敘利亞內戰發生在同一年,皆處於美國2009年至2020年的「十年牛市」中。從長期來看,「阿拉伯之春」對美股並沒有產生影響。
除了這六場和美國密切相關的局部戰爭,有必要補充一下俄羅斯-格魯吉亞戰爭(簡稱俄格戰爭)。
這場於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爆發的戰爭和今天的俄烏戰爭較為相似。
第一,都和北約東擴有關。格魯吉亞親美派上台後,積極推進加入北約進程,對俄羅斯形成安全威脅。第二,火藥桶都是關於地區獨立的歷史遺留問題。第三,戰爭時間極短。儘管格魯吉亞先發制人,但俄羅斯憑藉「閃電戰」在一天內扭轉局勢。俄格戰爭僅持續十天。

從股市來看,格魯吉亞進攻南奧塞梯後,俄羅斯MOEX指數當天暴跌5.25%。隨着俄軍的反擊,股價又迅速反彈。但是由於2008年金融危機的海嘯席捲全球,各國的股市都出現暴跌,加之能源價格下跌,俄羅斯股市在那一年跌掉了近70%。
我們復盤了1990年以來的「6+1」次局部戰爭,結果發現,戰爭會對資本市場造成短期衝擊,主要受戰爭局勢(預期)的影響,但長期影響並不大,股市表現仍然和經濟周期密切相關。這一規律和黃金走勢相似。在這六場和美國相關的戰爭中,黃金價格也是在開戰後持續走高,當局勢明朗後迅速下降。
再細分來看,如果戰爭與相關國家關係越緊密,受到的影響當然就越大;國家與參戰國金融或政治上聯繫緊密,亦會受到一定影響。比如美國直接或間接參與了六場戰爭,所以美股受到的影響最大,而美股又有傳導效應,像港股恒生指數基本上是亦步亦趨。
而中國的A股除了駐南聯盟大使館被炸後出現下跌,在俄格戰爭中,由於中國和俄羅斯的關係緊密,加之正好舉辦奧運開幕式,因此股價反應強烈。不過大體上A股因戰爭所受的影響比美股、歐洲股市乃至香港股市都輕得多,它在全球資本市場更像一個另類。
不過到了2022年的今天,情況可能正在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
第一,隨着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已經有了一定的成果,意味着資本市場受國外衝擊程度明顯加深。
比如在2月18日,境外離岸人民幣匯率創2018年以來最高值,很大原因是當天歐洲金融機構大舉買入中國國債避險。再根據SWIFT數據,人民幣在全球支付比重在1月突然飆升到3.2%。所以當我們享受金融國際化優越性的同時,也要警惕外資對中國資本市場的衝擊。

第二,俄烏戰爭影響全球石油價格的波動。中國的石油進口依賴度高達70%,俄羅斯又是全球第二大產油國、中國第二大原油來源國,其石油占中國原油進口總量的15.5%,僅次於沙特。而一旦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尤其在能源方面(不過美國已表示排除對俄能源制裁),很有可能導致能源危機,導致能源價格出現新一輪暴漲。
第三,今天中國是俄羅斯重要的經濟和政治夥伴,且關係越來越緊密。在2月發布的《中俄聯合聲明》中,俄方基本上認同中方包括「一帶一路」「台灣問題」「病毒溯源」等所有訴求,然而俄方的訴求只有兩點,就是共同反對北約東擴和安全問題。中俄正在做一場經濟與政治的博弈。比如日後中國會不會為俄羅斯高價原油「兜底」,進而影響到資本市場?這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因素。
所以正在爆發的這場俄烏戰爭,它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影響或帶有標誌性意義。不管怎樣,2022年開年,全球最大的一隻黑天鵝起飛了。
今天這篇文章改編自《每天聽見吳曉波》的音頻。【點擊此處,立即收聽】
吳老師還聊了聊以下兩個話題
點擊圖片,馬上收聽
▼
有人問我:「我們為什麼要讀書?你為什麼要讀書?」每個人的答案也許是不一樣的。有人為了娛樂,有人為了感知世界,有人為了逃避現實,有人為了社交……這個問題聽上去很簡單,但認真地回答好卻並不容易。
本期音頻,吳老師講了講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50年前的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關係開始正常化。如今回望整整半個世紀前尼克松和周恩來握手的那一瞬間,仍然感慨萬千……
本期音頻,吳老師講了講尼克松訪華50周年後的中美關係。

中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70%。2021年由於石油價格大漲,中國必須多花7000多億元人民幣購買石油。石油又是工業的基礎原料,所以多出來的7000多億元成本就分攤到了中國工業體系中,從而造成「輸入型通脹」……
本期音頻,吳老師講了講俄烏衝突對中國工業的影響。

當年蘋果手機幹掉行業老大諾基亞,憑藉三個創新點:滑屏技術、數字攝像頭和獨立的App生態。那麼當一台免費上網、不用充電、腦機交互的手機出現時,是否意味着15年來蘋果神話的終結?
本期音頻,吳老師講了講特斯拉手機的創新點。
加入《每天聽見吳曉波》
每天5分鐘,跟着吳老師一起學習
幫你提升商業認知、構建財商思維
點擊按鈕▼立即訂閱
音頻策劃|徐濤
音頻運營|常秀娟|主編|鄭媛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