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企業經營管理角度來講,你們有沒有發覺兩件事情:第一是公司越來越不好管了;第二是過去將近七八年時間裡面,全球管理學界都沒有出現一本經典的暢銷圖書。
為什麼?
真正把一個企業當成一個盈利組織進行管理,是二戰後不到100年的事情。
最早是1945年,德魯克研究通用汽車,寫了本書叫做《公司的概念》。這是第一本管理學的成型模型,研究了一個公司的治理模型以及公司和社區之間的關係。
企業是幹什麼的?企業家就干幾件事:第一做一個合格的產品;第二善待員工;第三提高效率;第四是跟社區,包括環境形成一個良好的關係。這就是一個好的企業。
我覺得德魯克寫得最好的一本書,叫《創新與企業家精神》。他把熊彼得對創新的理解又重新跟企業家精神進行了銜接。這本書還提到一個概念,叫企業家經濟,即國家治理不是由政治家來治理的,是由政治家和企業家共同來治理的。其中最重要的講到什麼?大量的中小企業成為社會就業和稅收的重要驅動力。在公共管理部門,比如政府、NGO組織,大量使用企業管理的方式,來進行政府部門的管理。
到了80年代,邁克爾·波特寫了《競爭三部曲》,把一個軍事方面的概念引進到了企業裡面。然後科特勒寫了《營銷管理》,我們講的怎麼建立營銷組織架構等,都是由他來定義的。
到了1980年代末的時候,日本人崛起了。日本的生產效率為什麼會超過美國呢?是因為激發了每個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所以企業變成了一個學習性組織,這是彼得·聖吉寫的《第五項修煉》。
之後湯姆·彼得斯寫了《追求卓越》,這個是全世界第一本發行量超過1000萬本的管理類圖書;裡面講了8條規律,研究了37個企業,你能夠由一個優秀的企業變成一個卓越的企業。
然後吉姆·柯林斯寫了《基業常青》。學完這些以後,我們就知道怎麼創業、怎麼管企業、怎麼做營銷、怎麼管一個組織。這是前互聯網時代的管理思想。
到了互聯網出來以後,突然間發生了很多的變化。這就是另外一個世界的書了。
掃碼關注吳曉波頻道視頻號
不錯過每一次直播與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