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有許多女性朋友,說到找對象,第一個要求都是「年齡要比自己大」。
問她們為什麼,有些說不上來原因,有些直言比自己大的人才比較成熟,能照顧自己。
我有一個朋友,就特別喜歡「大叔型」男友,找的對象基本都比自己大個8歲10歲。
兩個人住在一起,家裡的大小事宜都不用她操心,同居3年,她連一次碗都不需要洗;
她熱愛美食,有時候半夜突然想吃什麼,男友都會起來給她買;
工作、感情、未來……她從來不用煩惱這些,有困惑了問男友,出現問題也有他去解決……
聽起來真的很甜蜜,可是,那些原本說會把她當女兒寵愛的男友,最後都離開了她。
都說愛情是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兩個人因為「互相吸引」而走到一起,也因為「互相支持」才能長遠走下去。
朋友在戀愛中專注於受寵、受照顧,她把需求通通丟給了男友,只等待對方滿足她。可是,男友的需求被看見了嗎?當他脆弱、難過、受傷時,她給到支持了嗎?
日久天長,再深的愛也會逐漸消磨。你都不成熟,如何談一場成熟的戀愛?
一個人是否成熟,不能簡單地以年齡來劃分,因為生理年齡並不能與他們行為、情感全然相符。
有的人生理上趨於成熟,行為卻很幼稚,做錯事老是喜歡找藉口;
有的人雖然還小,卻已諳熟這個世界的許多道理,處理難題得心應手;
有的人工作上看起來雷厲風行,感情上卻還像一個小孩子,什麼事都要依賴對方……
相對於生理年齡,每個人都有一個心理年齡,它才是標明你心靈、精神成熟的尺度,反映了你某個階段的心理狀況與水平。
看不清自己的心理年齡,會讓自己的行為出現偏差,甚至陷入莫名的困惑:
職場上,沒法和同事、領導處好關係,永遠與升遷加薪無緣;交際上,很難處到知心朋友,總是處於漂泊無依的狀態;
就像伊能靜,52歲離異、帶娃,和小10歲的秦昊相戀,她卻坦言自己才是「沒長大的那一個」。
事業成功,感情上卻很幼稚,因為她的內心始終沒有長大,把戀人視為救命良藥,拼命想讓對方「拯救」自己,到頭來感情破裂,婚姻失敗。
遇見秦昊,才讓她明白,成長需要痛和付出,除了自己,沒有人能做她的救命稻草,哭訴再多也換不來幸福。
「伊能靜的未來只有兩種可能,要麼找一個和她一樣不成熟的人,同病相憐。要麼找一個足夠成熟的人一起成長,脫離苦海。」
如果感情有所謂的幸福秘訣,那「成長」一定是必不可缺的關鍵。
然而,不了解自己的心理年齡,永遠無法實現「成長」。
大多數人總是關注自己今年多少歲了,卻很少去了解,你的心理年齡和現階段到底匹不匹配。
伊能靜是幸運的,能遇到秦昊,看穿她的問題並陪她「長大」;她也是不幸的,年過半百,遭受了無數苦難,才看清這個事實。
與其等待不知何時出現的「貴人」相助,不如依靠自己,覺察內心。
一份專業的心理測評量表,能夠透過生理年齡的表象,看見你的心理年齡。
帶你探索自己的不足,利用專門的心理學技巧修煉自我,讓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相匹配,成為一個心理成熟的人。
你的處事模式、心智模式,對你生活、社交有什麼影響?
本測評將依據合理化、幻想、退避等6個維度計算你的「心理年齡」,評估你的心理年齡是多大,及其對生活的影響,並提供一些改善建議,讓你面臨各種問題和挑戰時都能更加得心應手。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