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丨陳植
編 輯丨張星
圖 源丨新華社
隨着美聯儲大幅加息引發美股持續回落,海外資本紛紛開啟棄股投債模式。
當地時間5月16日,美國財政部發布最新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3月淨買入美國證券的海外資金達到1492億美元,但是,當月海外投資者共拋售美國公司股票943億美元,創下單月減持美股的最高規模,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3月海外投資者共買入488億美元美國國債、324億美元機構債與334億美元公司債。
一位華爾街對沖基金經理向記者分析說,海外投資者之所以紛紛棄股投債,一是今年以來美股大幅回調引發海外投資者對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加大的擔憂,紛紛將資金從美股轉入美債避險;二是美聯儲持續大幅加息令美債收益率持續飆漲,無形間呈現較高的配置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美國金融資產波動性加大,不同類型海外投資者對美國資產的配置興趣隨之分化。
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3月海外私人投資者資金淨增持1724億美元美國證券,但海外官方機構資金淨流出額達到233億美元,其中,兩大美債持有國——日本與中國在3月份分別環比減持739億美元與152億美元美國國債。
「究其原因,是兩者不同投資策略所致。」一位華爾街大型資管機構資產配置部主管向記者透露,海外央行與主權財富基金等海外官方資本主要採取持有美債到期的投資策略,如今美債收益率飆漲(債券價格下跌)令他們承受較高的外匯儲備估值下跌壓力,不得不適度減持避險;相比而言,海外私人投資者(尤其是利差交易資本)看中美債收益率與美元指數雙雙上漲所帶來的更高利差套利機會,紛紛借入日元兌換美元投資美債獲利。
「目前,我們正密切關注海外投資機構是否正將美國股債投資比重從原先的60/40,切換到40/60,因為這預示着海外投資機構是否認為美股已邁入熊市行情。」他指出。
一位華爾街宏觀經濟型對沖基金經理向記者直言,這種調倉背後,表明市場對美聯儲大幅加息引發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正在持續增加,最終會觸發眾多美國金融品種的估值大幅調整。目前他們已對逾85%美股持倉做好風險對沖,應對全球資本持續拋售美股所帶來的市場穩定性衝擊。

股債比例從「60/40」到「40/60」
事實上,3月道瓊斯指數與納斯達克指數分別回升2.3%與3.4%,但對海外資本而言,這反而成為他們逢高拋售美股的絕佳窗口期。
數據顯示,3月海外投資者共拋售美股943億美元,不但創下單月減持最高規模,還是2月美股拋售量(254億美元)的3.7倍。
「毫無疑問,由於今年一季度道瓊斯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分別下跌4.57%和9.1%,回吐去年四季度幾乎全部漲幅,令海外資本不再將美股視為理想的投資獲利熱土。」上述華爾街對沖基金經理指出,更重要的是,在美聯儲持續大幅加息預期升溫的影響下,越來越多海外投資者對美股持續回落的擔憂情緒遠遠超過美國本土機構投資者。
一位美股經紀商向記者透露,除了逢高減持美股,3月眾多海外投資者還大舉贖回美國共同基金份額,轉而將資金投向美國國債與機構債避險。
「如今,越來越多投資者認為相比美股,投資美債具有更高的投資收益風險比。」他指出。近期不少海外投資機構認為他們投資美股,是以50%本金損失風險追逐20%的回報;但投資美債,是以幾乎零損失風險(只要做好債券價格下跌風險對沖)獲取逾3%的回報。在金融市場日益擔憂美國經濟衰退引發高風險資產持續大跌的情況下,他們更需要優先考慮本金安全性與收益穩健性。
前述華爾街大型資管機構資產配置部主管向記者直言,3月海外資本棄股投債背後,還預示着他們未來資產配置結構或將出現大變化——相比去年底眾多海外資本還將股債比例從60/40調高70/30,如今越來越多海外資本都出現180度大轉彎,有些正將股債比例調整至40/60,有些則乾脆按30/70配置。
「這背後,是海外投資機構正在形成一種共識,即美聯儲大幅加息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有助於緩解美國高通脹,另一方面則提升美國經濟衰退與美國金融市場不穩定風險。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將資金從高風險資產轉向低風險資產,能有效緩解美元投資組合淨值波動性與回撤值。」他坦言。

美債市場「冰火兩重天」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海外資本紛紛湧入美債資產,但私人投資者與官方資本則呈現截然不同的交易策略。
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3月海外央行和主權財富基金等官方機構共計拋售324億美元美國國債,創下2020年3月以來的最大月度拋售規模,達到2月拋售額(162億美元)的2.1倍。
相比而言,3月海外私人投資者買入美國國債822億美元,略低於2月的919億美元買入額,保持相對較高的淨買入態勢。
「這種反差跡象並不令市場感到意外。」一位華爾街對沖基金債券交易員向記者分析說。究其原因,3月美國10年期基準國債收益率累計上漲逾50個基點(債券價格相應下跌),令採取持有到期策略的海外官方資本面臨較高的持倉估值損失風險,迫使他們不得不適度減持避險。
「通脹情況下,海外官方資本會對大部分美國國債持倉做風險對沖,但考慮到流動性管理需要,他們也會留出小部分風險敞口,如今他們減持的美國國債,可能來自這部分風險敞口。」他分析說。
與此形成反差的是,美聯儲持續大幅加息與持續飆漲的美債收益率則令全球私人資本看到更高的無風險套利收益。具體而言,他們通過借入日元再兌換成美元投資美債,可以收穫美元兌日元大幅升值與美債高收益率的雙重回報。
「此外,越來越多海外私人投資者也意識到,俄烏衝突與美聯儲大幅加息正令全球資本紛紛湧入美債避險,或將創造新的價差套利機會。」一位多策略對沖基金經理指出。
但是,海外私人資本是否持續追捧美國國債,卻是未知數。
貝萊德(BlackRock)全球固定收益首席投資官Rick Rieder認為,未來幾個月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觸及3.25%-3.5%的上限後,很可能會下跌。
「若美債收益率沖高回落,無疑將迫使海外私人資本迅速平倉利差交易,到時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加大或將引發資本流出風險。」這位多策略對沖基金經理認為。

本期編輯 黎雨桐實習生 林曦瑩
百萬讀者都在看
百果園緊急道歉:涉事門店停業整頓
最高溫度超60℃!南亞近百人喪生,數億人受影響!剛剛,印度宣布:立即禁止!
微軟突然宣布: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