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戳藍字「九邊」關注我哦!

關於戈爾巴喬夫的文章看了不少,發現大部分人犯了一個共同的錯誤,也就是太抬舉他了,竟然覺得他能決定蘇聯的命運。

稍微了解點情況,就知道蘇聯有點像要撞上冰山的泰坦尼克號,而作為船長的戈爾巴喬夫,他上台的時候,巨輪已經進入了那個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結局的狀態了,這還不是最慘的,最慘的是整條船上聽他話的人就沒幾個。甚至一般研究蘇聯史的人都會告訴你,蘇聯亡國的禍根在斯大林,等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已經完全沒法收拾了。

如果強行比較,其實戈爾巴喬夫不像崇禎,崇禎的控制力還是有的,畢竟想殺誰殺誰,戈氏有點像清朝的隆裕太后,可能有小夥伴都沒聽過這人,其實也是個關鍵人物,慈禧死了之後,溥儀還小,就由隆裕太后執掌朝政,這個女人最大的問題就是沒啥威信,說話誰都不聽,各種瞎折騰,其實都是她說她的,下邊的人各干各的,最後局勢不可逆轉,只好簽發了遜位詔書。

戈氏也一樣,作為蘇共後期的「年輕人」(蘇聯後來是老人政治,都是老頭,他「年僅」54歲就擔任最高職務),也因為太年輕,沒啥根基和威望,一堆老頭子誰也不理他,

不過決定蘇聯命運的,看着是他們這些領導人物,其實是蘇聯老百姓,就跟大清一樣,看着是封疆大吏推翻了清朝,其實是老百姓已經不接受清朝這個不干人事的政權了,所有人都在順勢而為,用姜文的話說,「他們就開了一槍而已,咔一下,推翻了(滿清)」。

而葉利欽,就是蘇聯的袁世凱,他倆都給帝國的棺材上釘上了最後一顆釘子。

我看絕大部分人聊了半天,把蘇聯,美國,英國上層聊了個遍,唯獨沒提蘇聯老百姓,早就忘了這幫人的態度才能真正決定未來。

在當時,蘇聯最大的問題是,他們的老百姓已經受夠了。

大家很容易把1991年的那個蘇聯和最早由理想主義革命者建立的那個蘇聯放在一起,以為他們是一回事,其實完全不是一個東西,就好像一個充滿理想主義的陽光少年走向社會,幾十年後再見面,已經成了一個腦滿腸肥、肚子耷拉到膝蓋、滿腦子男盜女娼的油膩中年。蘇聯早就退化了,這也是為啥毛主席說它是「蘇修」,一點都沒冤枉它。

關於蘇聯,別的不說,最明顯的一點就是,這個國家越往後,階級對立比歐美還嚴重。

比如社會迅速分層且固化,上層成為特權階級,和廣大民眾分隔開來。蘇共的高級幹部,很快成為「新階級」,生活腐化墮落,作威作福,享有各種特權。更重要的是,蘇聯的新貴們和蘇聯民眾幾乎生活在兩個世界,既不是魚和水,也沒有血肉相連。

更可悲的事,跟所有帝國後期一樣,由於財政困難,上層揮霍無度的同時,下層卻痛苦不堪,無論是軍隊,政府部門,還是老百姓的生活都陷入了半癱瘓,整個基層都怨聲載道。政府部門經常虧欠大半年工資,老百姓的房子也分不下來,買麵包得排長隊,還不一定能買得到。這也是為啥有了那個著名的蘇聯笑話:

美術館裡有一幅描寫亞當和夏娃的畫。

一個英國人看了,說:「他們一定是英國人,男士有好吃的東西就和女士分享。」

一個法國人看了,說:「他們一定是法國人,情侶裸體散步。」

一個蘇聯人看了,說:「他們一定是蘇聯人,他們沒有衣服,吃得很少,卻還以為自己在天堂!「

當然了,也有不少人說蘇聯條件並不差。

其實這個問題相對複雜一些,主要是看跟誰比,當時蘇聯肯定比同時代的我們強了不是一點半點,跟全世界其他國家相比也還好,屬於中游,不過物資短缺確實是真的,買麵包排大隊也是真的,幾乎所有日用品都短缺。

蘇聯最大的問題,是宣傳過程中總跟美國和西歐日本比,這個就要命了,儘管他們過得不是特別離譜,但是跟歐美比起來,那就沒譜了,因為蘇聯解體前的西方是工人福利最足的時期,而且當時蘇聯並不是完全封閉,經常有人去西方出差,時間長了大家都知道對比起來啥情況,尤其柏林牆兩邊,肉眼可見的巨大差距,換誰也沒法熟視無睹。這種情況下,心態也崩了。

大家看過那個著名的電影《絕殺慕尼黑》吧,那是俄羅斯自己拍的,也承認當時很多蘇聯人有病在蘇聯治不了,老百姓都得湊美元去西方治,籃球隊去了西方也摳摳搜搜,對於美國那種繁華狀態心裡還是有情緒的,時間長了難免陷入自我懷疑。

而且當時有個東西叫「東德錯誤」,也就是宣傳西方不好的東西的時候,卻被老百姓發現自己的問題,比如東德拍過一個紀錄片,講的是西德失業老百姓排隊領救濟金,沒想到老百姓卻注意到失業群眾竟然穿那麼好,很快片子就被撤了。其他問題也差不多,每次想醜化下西方,卻發現小丑是自己。

客觀地講,蘇聯後期生活水平確實不太行,但是也沒到那種完全過不下去天天餓死人的地步,但是成天跟西方比,把老百姓心態比崩了,對政府意見特別大。

蘇聯解體前,曾經有個投票,說是有75%的人支持保留蘇聯。這個確實是真的,確實有這麼個投票,但是幾乎所有人,包括當時的普京,都不贊成保留當時的體制,要變革,跟富裕的西方保持一致,搞資本主義,當時的那種日子一天都過不下去了。

窮真是萬惡之源,你們想想啊,蘇聯要解放全人類,可是當時蘇聯老百姓已經知道了西歐,美國,日本什麼生活水平,也知道自己什麼生活水平,這種情況下,解放啥?讓所有人都跟自己一樣過這種窮得要死的生活?所以價值觀已經崩潰了,再也不想聽那些共產主義理想什麼的。

不過這個75%可能樣本有點問題,從後來的情況來看,波羅的海三國肯定不想待在蘇聯大家庭了,事實上他們從沒想過呆在蘇聯。蘇聯的主體俄羅斯也不想了,為啥呢?

有點像明朝後期江南地區貢獻着全天下大半的賦稅,他們心態有點不太好。蘇聯作為一個大家庭,是不是要支援邊疆地區?是不是得支援亞非拉比如越南朝鮮?是不是得花錢打阿富汗戰爭?還得維持東德駐軍?還有無數天天虧損的國有企業,這些企業的管理層使勁貪,下邊的工人卻越來越苦,到後來天然氣田這種印鈔機都會虧損你們敢想?

這些錢到底有多少錢是俄羅斯出的,這個沒有公論,但是肯定很多,誰要他們是主體民族呢。資金充裕的時候還好說,但當俄羅斯人站在寒風裡瑟瑟發抖地等麵包,還不一定能等上的時候,他們陷入自我懷疑是必然的,所以葉利欽為首的俄羅斯民族主義者們覺得自己嚴重受傷了,這也是為啥後來大家能看到葉利欽一直在鬧。

如果沒啥社會經驗,就會誤以為葉利欽是個壞B,就他一個壞人,他一個人坑了蘇聯。怎麼可能嘛,他從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背後就是最極端的俄羅斯民族主義者,他們堅決不過了。戈氏中間一度把葉利欽的官給免了,換了個閒職,沒想到一選舉,大家又把他給選回來了,有點像攝政王免了袁世凱,但是控制不住局面,過一段時間袁世凱又回來了,順手幹掉了大清。葉利欽正是有俄羅斯老百姓和上層的支持,所以肆無忌憚,逼着戈爾巴喬夫簽了蘇聯的死亡宣言。

這裡就有個問題,為啥要民主選舉呢?廢了不就行了?

主要也是那些年老百姓呼聲太高,壓不住了,而且蘇聯跟美國不一樣,美國一直主打的旗號是「自由」,蘇聯的旗號是「民主」,這就難搞了,不能自己挖自己的牆角、扇自己耳光吧。此外蘇聯還有個考慮,準備儘快跟西方接軌,好向他們貸款。這也是為啥好像蘇聯和後來的俄羅斯好像一直在討好西方,主要也是跟錢有關。不了解的人總嫌蘇聯後期太軟弱,錢是英雄膽,沒錢怎麼都強硬不起來。

關於蘇聯將來走什麼路線,當時有兩條改革路線,一條是美英那種自由主義。

還有一條,當時中國在走,也就是漸進式改革,一步一步來,可是俄羅斯人,你們都懂,從來沒有沒準備學咱們,最後選來選去,選了當時最發達的美英的制度,也就是新自由主義。

然後蘇聯倒地,寡頭崛起。當然了,這當中還有個因素,依舊是財政,蘇聯實在是沒錢了,所以只好向美國求助,美國倒是願意給它援助,只是條件非常苛刻,這也是為啥蘇聯後期做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舉動,比如開放報禁什麼的。此外兩德統一蘇聯沒有干預,也和錢有關,因為德國人給了蘇聯大筆的馬克,想贖回東德,蘇聯不再想給東德花錢輸血,還能賣個好價錢,換你你也賣。

只有經歷過缺錢,才會明白什麼叫迫不得已,什麼叫身不由己,什麼叫世事不由人。

反正缺錢加上一系列激進折騰後,在俄羅斯民族主義者的背刺下,蘇聯沒了,計劃經濟直接過渡到了無政府主義,亂鬨鬨十幾年。

到現在你去俄羅斯問,發現對蘇聯的態度極其分裂,一小部分人覺得那是俄羅斯的巔峰,大部分無感,還有一小部分人把蘇聯貶得一無是處,至於普京,他明顯是不想回到蘇聯,那句「不懷念蘇聯的人沒有良心,想回到蘇聯的人沒有腦子」,就能說明問題。

多說一句,很多人以為普京代表的是蘇共,其實不是,當初蘇共在俄羅斯的形態叫「俄共」,俄共就是蘇共在莫斯科的支部直接轉變過來的,如今屬於第一大在野黨,跟普京是競爭關係。

現在俄共在俄羅斯杜馬有57個席位,總共有450,暫時成不了氣候。在全國差不多有10%的支持者,不過這些支持者當中,62%的人是60歲以上老年人,也就是說,年輕人普遍對蘇聯挺無感,老年人比較懷念。

蘇聯解體後很長時間裡,看我們並不太爽,當時俄羅斯對中國的態度,有點像現在他們看烏克蘭的態度,他們覺得正是因為當初中國倒向了美國,導致了蘇聯後來的悲劇,事實上曾經也跟中國大動干戈,差點打起來。

但是中美俄屬於戰略大三角,只能是老二和老三聯合起來對抗老大,不然老大弄死老二就會轉頭去弄老三。所以中國跟蘇聯在一起的時候,美國有些灰頭土臉,後來中國和蘇聯決裂了,然後又跟美國聯合,很快蘇聯就崩了。

蘇聯崩了後,戰略上中美就沒了合作的必要,反而中俄重新走在了一起,儘管俄國確實不太喜歡中國,依舊沒辦法,形勢比人強。

整體而言,蘇聯解體對中國絕對是好事,首先那貨死了後就不再威脅中國北方,中國基本上安全了,才能一心一意搞建設,而且它死了後,不僅不能威脅中國,還得跟中國搞好關係,因為俄羅斯的兵力都拉回歐洲去了,西伯利亞空虛到只能靠中國人自覺了,如果中國不自覺,能把西伯利亞所有可以種地的地方全給他種上菜,當然了,西伯利亞不一定能種菜,但是確實可以挖礦,挖猛獁象。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也看出來了,蘇聯問題的核心,其實就兩個:

人民的生活水平太差,真的是最重要的事,這也是為啥我國的社會主義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落後生產力的矛盾,把「物質文化需求」定位這麼高,一點也沒誇張,這就是根基,如果說蘇聯亡國有什麼最重要的啟示,就是一定要發展民生。

另一個,財政真的至關重要。

蘇聯就是死於沒錢,入不敷出,然後被嫌棄它的老百姓拋棄了,誰當領導人差別不會太大,你要是讓大家過上好日子,誰會拋棄你?天天寫詩讚美你還來不及。

當然了,蘇聯崩潰也跟他們那種很多國家組合在一起有關,其他民族國家一般沒這個問題。

至於戈爾巴喬夫,他嚴重被高估了,就跟隆裕太后一樣,看着位高權重,但是處處掣肘,說出來的話沒啥人聽,政策也被選擇性執行,外有列強環視,內有權臣尾大不掉,又沒錢,也沒啥權威,老百姓也根本不聽話,這咋玩?你說咋玩?

相比之下,我們的幸運之處就在於及時改革,比蘇聯早了二十年,在問題還沒到不可收拾的時候果斷變道,並且在改革過程中務實不激進,穩紮穩打,一步一步來,幾十年裡專心致力於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把這事當成頭號大事來做,再加上全民努力賺錢,才有了現在的狀態,啥叫國運,這就是國運。

全文完,如果覺得寫得不錯,那就點個讚或者「在看」吧,多謝閱讀。

如果轉載本文,文末務必註明:「轉自微信公眾號:九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