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脈管系統對於實體瘤的生長和轉移至關重要。血管阻斷劑(VDAs)可以快速和選擇性地破壞並關閉腫瘤血管,阻斷對腫瘤細胞的營養和氧氣支持,引起繼發性腫瘤壞死,對實體瘤生長有着顯着的抑制作用。具有抗血管功能的微管蛋白結合劑和類黃酮是研究最廣泛的兩種VDA。一些化合物,例如普那布林、康普瑞汀A4(CA4)和秋水仙鹼與微管蛋白結合,通過干擾微管蛋白成核過程破壞微管蛋白聚合/解聚的動態平衡,從而抑制微管的功能。DMXAA (ASA404, Vadimezan)屬於黃酮類化合物,據報道可引起血管塌陷和腫瘤出血性壞死。儘管有幾種小分子血管破壞劑已獲准用於臨床試驗,但均未成功上市,主要是由於藥物的劑量限制毒性或心血管毒性。在保持VDAs療效的同時降低VDAs的全身毒性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製備了一種自激活納米化普那布林(AzoP-NPs),它具有腫瘤選擇性生物分布、降低心血管毒性和與缺氧激活的TPZ協同治療效果。在機制上,AzoP-NPs可以在腫瘤中積累,通過腫瘤內在缺氧選擇性地活化為普那布林的氨基衍生物(AmP),破壞腫瘤血管並放大腫瘤缺氧,同時通過自我放大缺氧激活。然後AmP開始啟動下一個循環,即誘導缺氧並將AzoP-NPs激活為AmP,並選擇性地抑制腫瘤生長。此外,AzoP-NPs放大腫瘤缺氧,增加TPZ的腫瘤選擇性激活,最終協同TPZ的抗腫瘤作用。![](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drbanana.ml/img/68747470733a2f2f6d6d62697a2e717069632e636e2f6d6d62697a5f6a70672f4e763047555331744d63376f4b4a77614e7458565a70357754356a696352774364474c55506c6f66514f4f3164675a304a6b57424861414c50614b6c6f6e344a426c534951763969635a574c46495977747a5346686a50672f3634303f77785f666d743d6a706567.webp)
AzoP-NPs的合成和物理化學表徵。A,AzoP的合成路線。B,PLG-AmP的合成路線及其自組裝形成AzoP-NPs。AzoP的1H NMR(C)和ESI(D)表徵。E,PLG和PLG-AmP在的1H NMR表徵。F,PBS中AzoP-NPs的DLS粒徑和TEM圖。G,AzoP-NPs的粒徑穩定性。![](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drbanana.ml/img/68747470733a2f2f6d6d62697a2e717069632e636e2f6d6d62697a5f6a70672f4e763047555331744d63376f4b4a77614e7458565a70357754356a6963527743644d45505257626e517830596276764f696338686a6763656c71764b6764384a516b736e78356b575250696369613032566139316f4a6e3465412f3634303f77785f666d743d6a706567.webp)
AzoP-NPs的腫瘤抑制作用及其與TPZ在4T1腫瘤模型中的聯合抑瘤。A1-A4,AzoP-NPs的腫瘤抑制研究。B1-B4,AzoP-NPs與TPZ結合的腫瘤抑制研究。該研究結果為下一代VDAs及其在腫瘤治療中的應用提供了新的見解。論文第一作者為中科院長春應化所博士生徐亞軍,長春應化所湯朝暉研究員和沈娜副研究員為該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的支持。原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16/j.biomaterials.2022.121736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湯朝暉研究員:湯朝暉,國家傑青,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生態環境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生物醫用高分子課題組。曾在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和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做博士後。目前主要從事高分子載體抗腫瘤納米藥物研究。針對傳統抗腫瘤納米藥物存在的滲透和靶向能力低等問題,提出了腫瘤「邊緣與中心」協同治療和「凝血靶向」等的納米藥物研究新思路,發現納米技術可以顯著提高血管阻斷劑的的腫瘤血管靶向性和抑瘤能力,把納米藥物的瘤內滲透能力低從「缺點」轉變為「優勢」。在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Biomaterials、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等知名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沈娜副研究員:2014年在吉林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15年加入陳學思院士團隊進行博士後研究(導師:陳學思院士)並工作至今。目前主要從事納米藥物的宿主(免疫)效應及利用方面的研究工作,以第一/通訊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 Nano Letters, Biomaterials,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Oncogene, Theranostics等雜誌發表研究論文17篇,申請中國發明專利7項,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青年項目及省級項目3項,2022年入選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相關進展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陳學思、湯朝暉研究員團隊《Adv.Mater. 》:在腫瘤相關酶敏感前藥上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陳學思研究員和湯朝暉研究員團隊在血管阻斷劑納米藥物研究中取得進展
化學與材料科學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刊物或媒體如需轉載,請聯繫郵箱:chen@chemshow.cn
歡迎專家學者提供化學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產學研方面的稿件至chen@chemshow.cn,並請註明詳細聯繫信息。化學與材料科學®會及時選用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