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系讀者投稿,來稿請投至:
zhuangao2@lifeweek.com.cn
文|讀者:鄭嘉麗
掉電快,關不完的彈窗廣告,在被逼到無可奈何後,老爸終於換了新手機。這次,手機尺寸像手掌一樣大,用起來更爽,然而對他來說,無論多大的手機,也和以前的鍵盤機無差。

老爸曾是90年代用「大哥大」的先驅,然而這次,他沒趕上,應該說,他不願再跟着手機一起向前走了。

《正陽門下小女人》劇照

最開始,老爸不會用手機線上掛號。

爸爸需要每兩個月去醫院取一次藥。自從採用線上掛號預約系統後,我就一直幫他用手機掛號。幾年前做滬漂前,我特意教他怎麼用他的手機操作。我們坐在門檻上,他帶上老花鏡看着他手機,我以慢速度用手指戳屏幕。「點這裡可以看到醫生和時間,點好後按這裡點確定……」我演示一遍後讓他操作一次給我看。他像拿着一個會爆炸的手榴彈,哪都不敢點。沒好氣的我又重新示範了一次。

幾個星期後,又到了要預約拿藥的時間。我原以為他會試着自己去操作,沒想到最後還是打電話來「求助」。

《都挺好》劇照

「忘了,怕點這裡不對,也不知道哪裡退出。」我生起無奈和怒氣,畢竟是手把手教過好幾次了,最後這個任務還是落到我手裡。我只好在自己的手機上,在醫院的公眾號里綁定他的信息和社保卡。

自那以後,我每隔1個月就會問他下次取藥的時間。剛開始還覺得麻煩,畢竟為了搶號,老爸還可能會半夜發語音讓我搶號。但漸漸發現,幫老爸預約掛號似乎也是個驕傲的「任務」。醫院的線上系統做得相當不錯,不僅可以預約,還有實時提醒到號人數,取藥信息,查詢報告等服務。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會查查老爸的報告,怕他生病了自己跑醫院了沒告訴我。另外遇到不懂的指標我都會查一查,也順便給他科普。給他掛號,成了一個我了解爸爸身體,和互相學習醫療知識的意外渠道。

除此之外,老爸還不會線下用電子支付。

自從電子支付下沉到我們這個四五線城市後,連街邊小攤和菜市場檔主,都紛紛打上自己二維碼貼在檔口前。好幾次回家買菜,我都沒有帶現金,不用摸皺巴巴和帶有魚腥味的紙幣,真的非常方便。但對老爸來說,每天帶上現金是必不可少的功課(有時他忘了帶手機出門,但現金一定不會少)。一天他推着自行車進門說,「剛剛買魚不夠錢,明天記得提醒我帶錢去給,」那個賣魚的阿姨我記得是可以二維碼支付,我便提醒爸爸「用微信掃一掃她的二維碼支付」,但他一副學不來的樣子,「要拿手機,還要掃一掃,太麻煩了,我還不如直接給錢。」於是電子支付又被他不屑地拋棄了。

不過學不會付款沒關係,老爸還是懂得怎麼收紅包。一天他主動問我「微信的紅包怎麼發」,我一聽興致來了,沒想到老爸竟然對這功能感興趣。於是我用了幾百塊給他當學習教材。用紅包方式支付,然後讓他在和我的對話框裡點開紅包。「哎喲,這樣點一下我就有錢了?我現在有多少錢?」他開心得眼睛都睜大了。於是我又讓他學會查自己的賬戶餘額。看他那興高采烈的樣子,我又一次深刻明白:收錢永遠比花錢快樂。

《八零九零》劇照

疫情之後,老爸終於又掌握了另一項智能手機技能——打開健康碼。

說終於,那是因為這過程相當不容易。疫情嚴重時,我和哥哥都在外地回不來。而當時為了方便快捷,老家也開始要掃碼做核酸了。老爸打電話問我怎麼把碼調出來,我打開家裡那邊的小程序,發現需要登記信息,也就是需要「打字」,腦袋「嗡」地就懵了,畢竟老爸不會拼音打字,而要想達到「打字」這一步,就還得先教他調取手寫出來。而要教會他調取,最好的辦法就是在短視頻平台,找一個和他手機型號相同的調取教程。

這一系列步驟捋下來,就像套娃一樣無窮無盡。當我終於找到一個視頻轉發給他後,老爸打電話過來,「學不會,算了,明天去檢查的時候護士會幫我的,那麼多老人不會用手機,肯定需要他們幫忙。」我哭笑不得。後來在經過多次做核酸後,老爸終於學會了打開健康碼、行程碼。

當我們習以為常用掃碼點餐,線上支付和掃碼後,會很理所當然認為生活本應如此,身邊人都會這樣用手機。所以回過頭來,發現父母、爺爺奶奶不會這樣玩手機,會出現驚訝錯愕。的確,科技使生活便利,但並沒有給所有人帶來便利,反而會給他們造成困惑,為什麼生活會變得如此遙遠和「不方便」。作為內心敏感的人,比「害怕科技」更嚴重的,是產生「被時代拋棄」的感覺。當全世界都在用手機幹嘛幹嘛,而自己卻是一頭霧水,老學不會,甚至還被自己的親人嫌棄時,那一定是相當難受。

能讓父母學會用手機各種操作當然是最好,但學不會,也不要緊。我曾苦惱於爸爸怎麼也學不會手機掛號,總覺得他是懶於學習,但現在明白,有的長輩就是會害怕按錯手機會出意外,會被扣錢等等,這種害怕多半是解決不了的。既然這種心理障礙是長期存在,那也不必強求他一定要克服,畢竟自己也不想被強迫,去學習一個自己害怕或不感興趣的技能。學不會,沒關係,那我們多做一步就好了,「能被他們依賴」「理解比學會」,這些更重要。

寫到這才想起來,下個月老爸又要去取藥了。我熟練地打開醫院小程序,點開醫生專欄。

「啊原來因為長假推遲了放號時間,那我建個筆記提醒自己好了。」我噼里啪啦完成這一系列操作,用時也不過一兩分鐘。當然,我的心情也沒有像最初那樣煩躁和苦惱了。


排版:紅蛋/審核:然寧

三聯人物故事徵稿
投稿要求
故事須真實可靠,可以是親身經歷,也可以是身邊看到或聽到的故事,要求故事性強,能打動人心,或者具有現實意義。以第一人稱敘事為佳,有相關圖片更佳。

詳細徵稿要求請點擊👉【三聯生活周刊微信公眾號徵稿說明】

投稿方式
稿件字數5000字以內為佳。
稿件請同時發送至:
zhuangao@lifeweek.com.cn;zhuangao2@lifeweek.com.cn

稿件示例

從北京回到老家「躺平」的七年

被騙七萬後,我再也不說電信詐騙「雨我無瓜」了

痔瘡手術和生娃,哪個更疼?

畢業後,我經歷的傳銷

甲狀腺癌,留給我的不只是一道疤

30歲+女人的復工路

中國家庭縮影之一:以愛之名餵胖你

「那個」,我經歷的月經羞恥

來稿請註明聯繫電話,方便溝通。一經採用,我們將提供有競爭力的稿酬。
期待你的文字。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文末分享、點讚、在看三連!轉載請聯繫後台。

大家都在看



▼ 點擊閱讀原文,一鍵下單本期新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