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說到伊犁,先來看伊犁河。伊犁河古稱伊列水、伊麗水,平均水量約480 立方米/秒,是中國水量最大的內陸河,也是巴爾喀什湖最大的水源。

伊犁河上游有3條源流,即特克斯河、鞏乃斯河和喀什河。伊犁河主源特克斯河發源於汗騰格里峰北側,長約430千米,流經昭蘇盆地和特克斯谷地,和鞏乃斯河和喀什河匯合後稱為伊犁河。東源鞏乃斯河在安迪爾烏拉與那拉提山之間流過,長約258千米。北源喀什河在依連哈比爾尕山與安迪爾烏拉之間流過,長約304千米。

伊犁河全長約1439千米,約1/3強在中國境內,流經哈薩克斯坦,最終注入巴爾喀什湖。

伊犁河盆地緯度約為北緯42.5°至45°,盆地東西最長約520千米,南北最寬約200千米,總面積約3.4萬平方千米。

伊犁河盆地也就是伊犁河上中游,介於天山山脈北支博羅科努山與南支哈爾克山之間,穿越一系列山地和谷地。伊犁河盆地像個三角形,是個半封閉的地方,北可抵禦來自西伯利亞的乾冷氣流,東可抗拒來自哈密、吐魯番等盆地的乾熱,南可阻止塔里木沙漠風沙的入侵。

伊犁盆地年降水量達到700毫米,春季還有高山積雪和冰川融水流入,水量豐富,一年中幹流封凍期只有兩個月左右,有「塞外江南」之稱。上游主要是高山岩石,含沙量也少,河水清澈如藍天。

伊犁河谷糧產豐富,瓜果纍纍,牛羊遍野,牧馬成群,實為聚寶之盆。

早在兩千多年前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就來到伊犁河谷的烏孫國。烏孫是西域諸國中的一個,漢朝與漠北匈奴打得難解難分,烏孫人就曾與漢朝聯手夾擊匈奴。

烏孫國定都赤谷城,有12萬戶,63萬人,控弦188800騎。漢朝與烏孫和親,當時解憂公主的長子元貴靡是烏孫太子(後來成為昆彌,即烏孫王),次子萬年是莎車王,三子大樂是烏孫的左大將,長女弟史嫁給龜茲王,小女素光嫁給烏孫若呼翕侯。

清朝時期,設置「伊犁將軍」為新疆最高軍政長官,其治所在伊犁惠遠城。伊犁哈薩克族自治州伊寧市與霍城縣之間,有一處靠近邊境的古蹟,名為「惠遠古城」。後來為什麼新疆的首府會從伊犁轉移至烏魯木齊呢?難道水草豐美的伊犁河谷承擔不起充任首府的職能?當然不是這樣。

清朝鼎盛時期,西北版圖抵達巴爾喀什湖,該湖以東、以南的土地盡數歸伊犁將軍管轄。

不過盛極而衰,清朝早期的輝煌掩蓋不了後期的窩囊,面對沙俄,滿清已經無力抵擋。第一次和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朝慘敗,刺激了沙俄人蠶食清朝領土的欲望。

沙俄在東北割走大片領土,將注意力投向西北。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導致清朝喪失44萬平方千米國土,其中就包括伊犁河的中下游。

儘管清朝強烈牴觸,沙俄沒有能夠將勢力上溯至伊犁河源頭,但沙俄顯然不會善罷甘休。條約簽署之後,俄人很快就支持浩罕國軍事頭子阿古柏入侵新疆,同時俄軍也趁火打劫,將大清帝國的勢力逐出伊犁河上游,全面控制伊犁河谷。

這一次清朝上下決心不再讓步,63歲的陝甘總督左宗棠抬着棺材從京城出發。馬革裹屍,抬棺出征。書生勵劍挽狂濤,楚地兒郎盡揮旄。一年之後阿古柏兵敗自殺,除伊犁河上游外新疆全境光復。

1881年清使再赴俄,雙方簽署《中俄改訂條約》,伊犁重回祖國版圖。

在清朝痛失領土的同時,伊犁河谷由原來的中心位置淪落為靠近邊境的前哨站。

圖-航拍烏魯木齊

此時不論出於軍事上禦敵的需要,還是對新疆剩餘地區的聯絡溝通,伊犁都不再適合作為行政中心而存在。那麼退而求其次,新疆的首府應該轉向何處呢?顯然要麼烏魯木齊,要麼喀什(喀什噶爾)。

圖-烏魯木齊

然而喀什距邊境也不遠,烏魯木齊處於新疆的中心地帶,無論在軍事、商業還是交通上都比喀什適合。

— END —

您的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掃碼進網站輸關鍵詞

可搜本公眾號相關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