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金曲:廣東雨神 - 廣東十年愛情故事
► 國家主席習近平: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不是輕輕鬆鬆就能實現的。要處理好發展和減排的關係,減排不是減生產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處理好整體和局部的關係,不搞齊步走、「一刀切」;處理好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的關係;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要堅持兩手發力,建立健全「雙碳」工作激勵約束機制。
► 銀保監會:要努力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按照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要求,全力支持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合理增加融資供給,做好「十四五」規劃重點領域和重大項目融資保障。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增量、擴面、降價。圍繞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創新綠色金融產品服務,支持能源穩產保供。繼續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推動完善健康保險服務。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
► 世衛組織:歐洲正在進入一個新階段,這是由高傳播性的奧密克戎變異毒株改變的。奧密克戎變異毒株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取代德爾塔變異毒株。目前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已經占整個歐洲地區確診病例比例由15%升至31.8%。與之前的所有疫情一樣,這場疫情終將結束,但現在放鬆還為時過早。
宏觀經濟
1、財政部:2021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25萬億元,同比增長10.7%,相較2019年增長6.4%。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63萬億元,同比增長0.3%。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3.5萬億元,同比下降0.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1.13萬億元,同比增長0.3%。
2、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2022年將針對市場主體需求,實施新的更大力度組合式減稅降費。聚焦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聚焦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聚焦增強地方財力,為減稅降費提供保障;堅決打擊偷稅漏稅騙稅,堅決制止亂收費。
3、商務部:2021年我國吸收外資快速增長。全年實際使用外資首次突破萬億,達到1.1萬億元,增長14.9%,新設外資企業4.8萬家,增長23.5%,實現引資規模和質量「雙提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我投資增長29.4%。新加坡、德國對我投資分別增長29.7%、16.4%。
地產動態
1、銀保監會:繼續按照「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的基本方針,穩妥處置金融領域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壓實各方責任,有序推進高風險金融機構處置。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持續完善「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房地產長效機制,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2、住建部:2021年全國實際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56萬個。我國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全國40個城市新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94.2萬套,新開工公租房8.8萬套,各類棚戶區改造開工165萬套。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全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56萬個,惠及居民965萬戶。
3、中房網:房地產企業2022年預計到期債務約9603億元,比2021年下降約25%,但仍處於接近萬億元的償債規模高位。從月度到期債務來看,1月、3月、4月、7月的月度償債規模均超過千億元。今年有251家房企需償還到期債務,其中22家房企到期債務超過100億元。
股市盤點
市場
1、周二,上證指數報3433.06點,下跌2.58%,成交額3837.28億。深證成指報13683.89點,下跌2.83%,成交額5531.34億。創業板指報2974.96點,下跌2.67%,成交額2152.66億。兩市合計成交9368.62億。盤面上,僅貴金屬、酒店及餐飲、機場航運三個板塊上漲,雲遊戲、數字貨幣、虛擬數字人、傳媒、煤炭、元宇宙等板塊跌幅居前。
2、周二,恒生指數跌1.67%,報24243.61點。國企指數跌1.79%,報8503.35點。北向資金當天淨賣出35.74億元。
3、截至1月25日,北交所上市公司84家,當日無新增。總市值2474.93億元,成交金額17.01億元。
4、兩市融資餘額:截至1月24日,上交所融資餘額報8794.34億,較前一交易日減少19.20億;深交所融資餘額報7945.66億,較前一交易日減少5.82億元;兩市合計16740.00億元,較前一交易日減少25.02億元。
5、證券時報:1月25日,滬深兩市可交易A股中,上漲個股有268隻,下跌個股有4333隻,平盤個股11隻。不含當日上市新股,共有33隻個股漲停,92隻個股跌停。以所屬行業來看,漲停個股主要集中在化工、計算機、建築裝飾等行業。
6、中證報:受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預期、海外新冠疫情肆虐依舊等因素影響,近期歐美、亞太股市普遍出現一輪急速下挫。從業人士稱,現階段,國內貨幣政策依然「以我為主」,穩增長相關政策也在持續發力之中。短中期內,A股預計將有一定的抗跌性和運行韌性,「持續下跌」的可能性較小。
7、證券時報:截至1月25日,有102家科創板公司公布了2021年業績預告。預增公司83家、預盈4家;業績預降公司6家、預虧公司有5家。業績預喜公司中,以預計淨利潤增幅中值統計,共有43家公司淨利潤增幅超100%;淨利潤增幅在50%-100%之間的有33家。
公告
8、華大基因:預計2021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4億元-16億元,同比下降23.46%-33.02%。業績下降主要原因包括全球新冠核酸試劑和檢測單價下降;基於新冠相關的業務收入較2020年同期較高基數相比有所下降。
9、用友網絡:確定本次發行價格為31.95元/股,發行股數1.66億股,募集資金總額52.98億元。其中HHLR管理有限公司(高瓴旗下)獲配10億元,易方達基金獲配2.53億元,高毅資產曉峰1號獲配2億元,高毅資產曉峰2號獲配2億元,葛衛東獲配2億元。
10、天邦股份:預計2021年歸母淨利虧損35億元-40億元,同比轉虧,上年同期盈利32.4億元。2021業績虧損主要來自生豬養殖業務。2021年生豬銷售頭數同比增長39%,但商品肥豬銷售均價卻同比下降了64%。生豬產能雖然有所增加,但受到疫情擾動加上上半年外購母豬、仔豬的影響,整體銷售成本同比降幅較小。
11、*ST拉夏:預計2021年虧損6億元-9億元。主要由於已關閉門店的經營虧損及一次性確認裝修攤銷等費用、毛利率下滑及計提存貨跌價損失、計提信用減值損失及商譽減值損失等因素導致。
12、匯通集團(17連板):目前股票價格已嚴重背離基本面情況,也顯著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存在應收賬款、合同資產減值風險及業績下滑等風險。目前基本面未發生重大變化,不存在應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財富聚集
1、證券日報: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公募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名單出爐。貴州茅台和寧德時代幾乎成了公募基金公司的「標配」。目前全市場公募基金數量達到9152隻,意味着重倉持有貴州茅台、寧德時代和東方財富的基金占總基金數量比例的18.74%、18.31%、11.42%。
2、上證報:去年四季度公募基金整體盈利2795.1億元,將全年盈利推上了7000億元大關。截至去年12月底,9000多隻基金,合計規模達25.57萬億元,較去年9月底增加了1.5萬億元。
3、證券日報: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穩定器」和「壓艙石」,也是資本市場的重要主體。2021年,深市共有國有控股上市公司573家,占深市上市公司總數的22.23%,總市值10.62萬億元,占深市總市值的26.47%。IPO方面,2021年深市國企新上市數量20家,同比增長150%;募集金額140.82億元,同比增長318.61%。
行業觀察
1、商務部:北京冬奧會開幕在即,各地都掀起了冰雪消費熱潮,北京、吉林等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冰雪消費活動。一些電商平台滑雪用品銷量增長1倍以上。
2、中經網:截至1月24日,今年以來各機構共對453家A股上市公司進行了13046家次調研。醫藥生物行業和計算機行業受關注度較高。年內獲機構調研總數居前的20家公司中,醫藥生物行業占比達30%,位列第一;其次是計算機行業,占比20%。
3、央視財經:近期,多家中成藥企業宣布因中藥材價格漲價而上調藥品價格。市場目前銷售的大部分中藥材還在漲價,尤其是滋補類藥材。儘管中藥材價格大幅上漲,但市場銷量卻不降反升。業內稱,去年以來中藥材價格普遍上漲的主要原因是供需不匹配。2021年平台的中藥材銷售額在30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了5%。
4、能源局:2021年我國風電、光伏發電新增裝機規模達到1.01億千瓦,其中風電新增4757萬千瓦,光伏發電新增5297萬千瓦。2021年海上風電異軍突起,全年新增裝機1690萬千瓦,是此前累計建成總規模的1.8倍,目前累計裝機規模達到2638萬千瓦,躍居世界第一。
5、商務部:2021年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貨物貿易總額連續5年全球第一,吸收外資保持全球第二,對外投資穩居世界前列,設立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簽署全球最大的自貿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公司要聞
1、中國電信:宣布5G消息正式商用。5G消息包括個人5G消息,基於手機號碼,無需下載,提供統一入口;行業5G消息,降低企業獲客成本,服務更加全面。個人接收免費,發送與現行短信一致為0.1元/條;企業按照不同消息類型分別收費。
2、順豐集團:旗下大型無人機公司豐鳥科技正式取得中國民航局頒發的支線物流無人機試運行許可和經營許可。豐鳥科技成為全國首家可在特定場景下開展噸級大業載、長航時支線物流無人機商業試運行的企業;成為全球首個運用特定場景運行風險評估方法獲得監管方批准進入支線物流商業試運行的大型無人機企業。
3、菜鳥:為泰國快遞公司閃電達建成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的自動化倉儲系統。目前該倉庫日均能保持6000單的產出,日處理能力可提升到20000單。
4、喜馬拉雅:聯合彩雲小夢打造首個AI電台。由其AI續寫的小說故事將由喜馬拉雅AI主播「喜小道」演播並發布在喜馬拉雅平台。彩雲小夢是基於大規模語言模型自研的自然語言處理模型,是一個能夠進行各種類型文本創作的人工智能。
環球視野
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預計2022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4%,較此前預測下調0.5個百分點。預計2022年美國經濟將增長4%,較此前預測下調1.2個百分點。
2、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跌3.45%,報1343點,連續第13天下跌。
金融數據
國內
1、新三板:1月25日,合計掛牌6915家公司,當日無增減,成交金額5.74億。三板成指報1129.12,跌0.33%,成交額3.63億。
2、國內商品期貨:截至1月25日下午收盤,多數收跌,滬鎳主力合約跌停,不鏽鋼跌超6%,LPG跌超5%,滬錫、硅鐵跌超4%,紙漿、乙二醇、國際銅、豆油、鄭油、瀝青、滬銅跌超2%,燃油、棕櫚、花生、紅棗、玻璃、原油、短纖跌逾1%。動力煤漲超2%,豆一、鐵礦、焦炭漲逾1%。
3、國債:2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S2203下行0.09%,至101.385;5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F2203下行0.14%,至102.510;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2203上行0.01%,至101.520。10年期國債利率漲2.28BP,至2.70%;10年期國開債利率漲2.50BP,至2.94%。
4、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1月25日,原油期貨主力合約2203,以533.8元/桶收盤,下跌6.7元,跌幅為1.24%。全部合約成交280833手,持倉量減少3796手至74103手。主力合約成交240361手,持倉量減少4382手至45387手。
5、央行:周二,開展1500億元人民幣14天期逆回購操作。因當日有1000億元逆回購到期,實現淨投放500億元。
6、Shibor:隔夜報1.9310%,下跌0.40個基點。7天報2.0930%,下跌3.90個基點。3個月報2.4640%,下跌0.10個基點。
7、人民幣:在岸人民幣兌美元16:30收盤,報6.3252,漲0.1074%,人民幣中間價報6.3418,跌0.0110%。NDF:3個月報6.3710,6個月報6.4014,1年報6.4528,2年報6.5368。
8、上海環交所:1月25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掛牌協議交易成交量151噸,成交額8732.59元,收盤價57.83元/噸,跌0.07%。
國外
9、亞洲:日經225指數跌1.66%,報27131.34點。韓國KOSPI指數跌2.56%,報2720.39點。
10、美股:納指收跌2.28%,報13539.29點;道指收跌0.19%,報34297.73點;標普500指數收跌1.22%,報4356.45點。
11、歐洲:德國DAX30指數收漲0.75%,報15123.87點;英國富時100指數收漲1.02%,報7371.46點;法國CAC40指數收漲0.74%,報6837.96點。
12、黃金:COMEX 2月黃金期貨結算價收漲0.6%,報1852.5美元/盎司
13、原油:WTI 3月原油期貨收漲2.29美元,漲幅2.75%,報85.60美元/桶。布倫特3月原油期貨收漲1.93美元,漲幅2.24%,報88.20美元/桶。
·地方兩會·
► 經濟參考報:截至目前,已有江蘇、山東、廣東等多地出爐2021年經濟成績單,經濟穩健復甦、穩中向好成為共同特徵。GDP突破3萬億元大關的省市共有12個。廣東GDP首次突破12萬億元,連續33年位居全國首位。此外,江蘇、山東、浙江分別突破11萬億元、8萬億元、7萬億元,湖北、四川、河南均突破5萬億元。北京、浙江、江蘇、山東、重慶、安徽、湖北、江西、海南、四川、山西等11個省市2021年GDP增速超過了全國增速(8.1%)。其中,湖北GDP增長12.9%,快於全國4.8個百分點,實現強勢復甦。
► 中新網:截至1月24日,除天津因疫情原因推遲召開兩會,目前有30個省區市提出2022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在30個省份中,海南設定9%左右的GDP目標,位列第一。受益於煤炭價格上漲,煤炭大省山西2021年GDP增速達到9.1%,衝到全國第三,經濟總量邁上兩萬億新台階。「煤飛色舞」的山西2022年GDP目標為6.5%左右。2021年,北京和上海的GDP(GDP增速)分別為4.03萬億元(8.5%)和4.32萬億元(8.1%),中國迎來兩座4萬億GDP城市。
► 上證報:上海提出預先安排今年上海市重大建設項目投資初步計劃。福建從農業、工業、投資、消費等方面出台九大措施。分析人士稱,今年穩增長政策的重心之一是要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浙江、河南、四川、廣東等地都將儲能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中,大力發展儲能產業鏈成為諸多省市2022年重頭戲。穩外資穩外貿也是地方政策着力點,北京提出25條措施,促進外商投資穩定發展。山東提出實施外貿固穩提質行動等擴需求穩增長「十大行動」。
► 光大證券:2022年GDP目標大概落於5%至5.5%區間內,而非5%左右。今年就業依然有較大壓力。退休高峰已經在2018年至2019年提前到來,2022年就業壓力,並沒有因為老齡化加速而得到邊際緩解。各地兩會的首要發展任務聚焦於穩增長、高質量發展和區域協調。固定資產投資是穩增長的首要抓手。從各省具體布置工作來看,基建、舊改和保障住房是最主要的三個發力方向。消費具體抓手是穩定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綠色建材等綠色新型消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