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王耳朵

來源: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北京冬奧會前夜正式閉幕。

無數條紅絲帶,從四面八方飛入鳥巢,將場內的雪花火炬台,纏繞成巨大的紅色中國結。

天涯海角惜別,折柳寄情,同時演繹深沉的紀念和綠色的希望。

當2008年夏奧的夢幻五環,在冬奧閉幕式上再一次緩緩升起的時候。

無數人眼淚奪眶而出,皆被中國式浪漫折服。


回顧這16天,中國代表團以9金4銀2銅,創下了冬奧歷史最佳戰績。

那些高光時刻,值得永遠銘記。

而不斷刷屏的這三封家書,才讓我看到冬奧埋得最深的彩蛋。


01
他突破歷史的那一刻
她躲着沒敢看

九天前,閆文港摘得男子鋼架雪車的銅牌。

這被稱為最虐、最刺激的項目,在冬奧史上曾兩度被取消。

一次被禁了二十年,另一次被禁了五十四年。

原因只有一點:危險。

運動員需頭戴鋼盔,手抓扶手爆發式起跑,蹬地、推橇、一躍而上,然後「貼地飛行」。

閆文港在比賽中

頭朝下,從落差100-150米的山上,一路俯衝進一千多米長的覆冰賽道。

沒有方向盤,沒有剎車系統,沒有保護裝置。

歡樂谷的「過山車之王」極速飛車,最高時速是135公里。

比賽中,運動員的時速可以達到每小時140公里,或者更大。

稍不留神,就有喪命的風險。

諾達爾·庫瑪利塔什維利鋼架雪車死亡事故

那場比賽,閆文港一次又一次沖入「雪游龍」賽道,直到最後一輪決勝局。

所有人都聚精會神,緊盯比賽局勢。

只有一個人,在這一刻躲進了休息室。

那個人,是閆文港的媽媽楊書穎。

記者幾次詢問邀請,楊媽媽都拒絕觀看兒子這最後一場至關重要的比賽。

「他的比賽速度太快,拐彎時還會有磕碰,真的太揪心。」

當閆文港摘得銅牌,創造中國鋼架雪車冬奧會最佳戰績的消息傳來時,楊媽媽才終於放下懸着的心。

賽後,她給兒子寫了封信。

「媽媽沒有你堅強,甚至連你的比賽都不敢看,躲了起來。」

他站在領獎台上閃閃發光。

所有人都在關心他飛得遠不遠,只有她在關心他飛得安不安全。

可即便如此,她也希望兒子:

「無論以後遇到什麼困難、環境,都不要輕易說放棄。你要保持你起初的激情來,熱愛你的鋼架雪車。

不斷努力,變成一個有意義有價值的運動員。要在有限的時間創造無限的價值,為我們偉大的祖國在世界比賽中爭奪更多的榮譽獎牌。」

後來才得知,楊媽媽還親手給兒子縫製了一個鞋袋。

她不善言談,只希望那個鞋袋,可以保佑閆文港遠離劃傷風險。

那裡面,縫入了一位母親的望眼欲穿和殷殷期盼。


02
她奪冠時
他仍支着小小的燒烤攤

情人節那夜,是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決賽。

四朝老將徐夢桃,站在張家口雲頂滑雪公園的最高處。

成功挑戰向後翻騰三周,加轉體三周,這一女子賽場世界最高難度動作。


一跳定乾坤。

這是她的首枚冬奧金牌,也是中國空中技巧女隊的冬奧歷史首金。


至此,31歲的徐夢桃,拖着經歷了兩次重傷、四次手術,左膝半月板切除的身體,實現了職業生涯大滿貫。

那個和父母蝸居在36平米的寒窯,擺燒烤攤的小女孩,終於兌現了自己20歲時的諾言。

她身披國旗,雙膝跪地,滿臉是淚。

而另一頭的他,在電視機前同樣哭得聲嘶力竭。

徐夢桃的爸爸,第一次向女兒流淚告白:

「我愛你女兒,非常非常愛你。爸爸給你選擇了這個職業,你很不容易。」


徐媽媽,則是用一封家書,讓所有人見識到了為人父母的格局。

「看了你在北京冬奧會精彩的表現,媽媽用任何語言表達都是蒼白的,你展現了我們中國人的強大、自信、包容和團結的奧運精神。

女兒你辛苦了,人生是公平的,你付出的一切所有,所做的一切努力會回報給你的。每當你站在賽場上,你的自信和從容、霸氣,渾然天成的動作就已經證明了你的努力。

中國有句話,做事先做人。你作為一位中國姑娘,為國爭光,時刻把祖國放在心上,為祖國的榮譽至上,我為你驕傲。

時刻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最應該感謝你自己,從沒有放棄你自己,才讓世界認識了你。」

賽後採訪,徐夢桃毫不避諱:「就像網上傳的一樣,我真的是爸媽用羊肉串爐子做生意培養出來的。」

09年她拿第一個世界冠軍後,還在幫她爸爸賣羊肉串。

一閉上眼睛,腦海里總是浮現爸爸裝貨的泡沫箱子。

箱子輕一點的時候,說明肉串賣得比較好。箱子沉的時候,可能沒有賣多少就拿回來了。

這台煙熏火燎的燒烤爐,捂熱了徐夢桃的冬天。

這個站立了二十多年的身影,如今終於用皸裂的雙手托舉起女兒的夢想。

而當冬奧閉幕式上,徐夢桃高舉中國國旗,迎着雷動的掌聲走進會場之時。

那掌聲,同樣也送給了電視機後面的他們。


03
他成為中國歷史之最
她卻在自責自省

一金一銀,大概是蘇翊鳴夢寐以求終如願以償的成人禮。

大跳台決賽中,得知自己是冠軍的他,和教練抱頭痛哭。

一周多的時間,他經歷了緊張的比賽和輿論的波瀾。

爭議和是非在他身上淡淡滑過,然而我們看到的,只有他沖天而起的霸氣和享受比賽的從容。

當蘇翊鳴媽媽李蕾的手寫信曝光後,人們才知道,為什麼他會成為冠軍。

除了關懷遠行的兒子,她在反思和自省。

「這三個多月來,我一直在思考,你漸漸長大了,如何放手讓你自己去闖蕩這個世界,可能不止是你自己,更是我作為一個母親,需要學習的課題。」

他執着於奧運金牌時,她在強調沿途的風景。

「雖然你一直說,目標永遠是奧運金牌,可是媽媽希望你能放下壓力,輕鬆地去享受每一場比賽。」


他為參與冬奧興奮時,她適時出言提醒。

「擁有這樣難得的機會,你很幸運,需要感謝國家隊、省隊、教練對你的培養,感謝合作夥伴、媒體和觀眾對你的支持。

但你最應該感謝的,是你自己,正是你從4歲起的永不言棄,造就了現在更強大的自己,讓你可以更從容地面對人生中撲面而來的一切境遇。」

她一直在跟兒子強調,生活不止滑雪,只有平衡才能找到真愛。

「你已經長成了一個堅毅的男子漢,媽媽相信,無論是單板滑雪,還是你所熱愛的其他事情,你都能夠完成得很好,為我們的國家和社會做出更多貢獻。」

那個依賴大海、信仰高山的野孩子長大了。

由童星,變成中國冬奧史上最年輕的冠軍。

千字家書,李蕾把兒子所有的成功,都歸納在他自身的熱情和努力,對自己隻字未提。

然而冠軍的秘密,就藏在她的這些自謙里。


04

回溯這些奧運健將的來時路,肉體的苦痛是註腳,精神上的苦悶和焦躁,才是最大公約數。

他們此刻享受的榮耀,和往日流的血、汗和淚,完全等價。

三封家書,以及三段經歷了跌宕起伏後的人生成長。

不僅是個人的,還包括家庭。

他們代表國家,從鐵被淬成金。

他們作為父母,永遠做無條件給孩子托底的人。

用理解、支持和自省,源源不斷地給予他們前進的動力。

又何止奧運冠軍?每一個孩子都需要這樣的動力。

因為每一段成長都是一場奧林匹克,有巔峰,有低谷,有勝利,有啜泣,重要的不是高光之時的見證,而是落寞之日的掌聲。

所以才更驚覺三封家書暗藏的智慧:孩子,你若登頂,我為你歡喜;若你沒有,我亦為你的付出感到驕傲。

其次,良好的教育不是教會孩子某種技能,而是幫助他構建整體的見識、心胸和格局。

如李蕾那般「步步為營」,適時在兒子偏執、衝動的時候,一語中的地提出來,協助兒子重塑自己的邊際感、思考和眼界。

想起女網大滿貫冠軍李娜曾說,家裡沒有擺任何獎盃,也沒有她的冠軍照,和任意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一樣。

她不希望自己的光環影響到孩子們。

要傳承的,只有運動的精神:敢於迎接挑戰,堅持和責任感。

亦如這場冬奧盛事。

金牌銀牌固然令人激動,頂尖運動員的實力值得讚嘆。

但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凡事全力以赴、追求自我突破,每個人就都了不起。

這大概就是冬奧最大的彩蛋。

讓父母看到了除了成績以外,孩子最正向的模樣:強健有力的體魄,樂觀堅強的精神,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時間是最真誠的見證者,看到了你披荊斬棘的痕跡,便會自動奉上獎勵的舞台。

用帕斯卡爾的名言說,「我只讚許那些一面哭泣一面追求的人。」

就像歌里唱的那樣:

「關於理想我從未選擇放棄,即使是在灰頭土臉的日子裡。」

-END-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關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