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時隔兩年,《我的天才女友》終於回歸,

三季的分數與年份呈現等差數列遞增……

爛番茄本季新鮮度還沒有,上一季已經100%了,不可能再高了。

系統選擇放棄治療。

故事好看是無疑的,演員也非常出色,小小年紀都展現了令人傾佩的表演才能。

尤其是青春期開始的莉拉扮演者蓋婭·吉拉切。被選中時她只有13歲,日常裝扮就是個天真的少女。

但戲裡裝扮成少婦模樣、激烈言辭時讓人絲毫不懷疑她就是莉拉。

高分不排除另外一個原因,這個題材戳中了很多人的心。

在時代的巨輪下,無數的人都在試圖與命運抗爭,每個人都能在裡面找到另一個自己。

還有那些在人生關鍵節點不得不做出的選擇,影響着每個人生活的最終走向。

原著「那不勒斯四部曲」上市後,受到了全球讀者的熱烈歡迎。

據悉在過去10年間,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在50多個國家發售,銷售量已超過千萬冊。

而在中國,2017年第一部《我的天才女友》上市的3個月內,就加印了4次。

所以,另外一個高分的原因,也是由於HBO在劇本和布景上的的高度還原。

貧民窟不僅實景搭建,語言也嚴格採用那不勒斯方言,收穫了大批「原著黨」的一致好評。

以下開始涉及劇透

01

《奇葩說》大火的那幾年裡,我也連續看了很多期,到現在記憶中已僅剩寥寥無幾的幾段發言。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鍵定製完美人生」那一期。

在所有人圍繞富有、自由、聰明、漂亮之類的話題吵得熱火朝天的時候。

後排的黃執中站起來補充了很短的幾句話,他說:」所謂「完美人生」並不是定製一個模板,而是在人生的每一個分叉口,事事有選擇,路路有迴轉。「

相反,真正絕望的人生,是考慮應該選擇吃雞腿還是吃雞翅嗎?

不是的,而是你只剩下一個干饅頭,而又不得不吃完,還得省着點吃。

所以,當我第一次看到「天才女友」莉拉,因為想要繼續讀初中而被父親從樓上扔下去的時候;

看到原本對莉拉充滿希望的奧利維耶羅老師講述着「平民思想」的人,世世代代子子孫孫都只能是「平民」的時候;

看到倔強而好強的莉拉在「煙花大戰」後改變了對金錢的看法,嫁給自己以為的可以改變命運、實現「階級躍遷」的愛情的時候;

在那個十幾歲的小女孩兒身上,不露神色地展現了什麼叫做「不得不選」

我第一次看《我的天才女友》也是小說,「那不勒斯四部曲」有幾年一直在書店的暢銷書位置擺着,封面非常吸引人。

小說作家名叫埃萊娜·費蘭特,目前意大利最受歡迎的作家。

但她本人神秘如幽靈,真實身份至今是個謎,但只以網絡溝通的方式參與了本劇的製作。

她曾被《時代周刊》選為「最具影響力的100位藝術家」,也獲得過很多文學獎項,可從未露面領過獎。

整本小說的世界觀,完全建立在小女孩萊農的所見所聞上,以第一人稱完成。

上世紀50年代,意大利那不勒斯貧民窟里那些瑣碎的人和事,被暴力、貧窮壓迫的街區,圍繞在她們身邊黑暗、陰鬱的群像生活。

天才女友莉拉身上的桀驁不馴和聰明伶俐,被細膩的文字描寫得纖毫畢現。

兩位主角的每一次出場,都有細微的成長和變化,命運也是這樣逐漸刻下了不可逆轉的紋路。

故事中,萊農和莉拉屬於戰後一代,成長過程剛好趕上了所謂的意大利經濟奇蹟。

短短十年,這個衰敗的國家成為工業大國,大量消費品和新科技產品,如汽車,電視機和洗衣機湧入。

很多人在其中暴富,但是自然而然的,也有很多人在歷史的車輪中被裹挾,然後被淹沒。

「那不勒斯四部曲」分為《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離開的,留下的》及《失蹤的孩子》。

莉拉和萊農從童年步入無所畏懼的青春,由少女變作人母,經歷痛苦、背叛、挫敗,最終走向晚年……

她們一個狂野叛逆,一個溫順自卑,暗暗較勁兒,互相羨慕。

莉拉羨慕萊農可以讀書,上學,去更大的城市;萊農則羨慕莉拉堅韌自信有魅力。

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剛看到中文譯名的時候以為是一部愛情小說。

但是只需要打開第一頁,你就不會再丟下這本書了。

老年的萊農接到了莉拉兒子的電話:沒有任何信息,不留任何痕跡,拿走了所有與自己相關的東西,66歲的莉拉離家出走,從這個世界徹底消失,就好像從來沒出現過那樣。

莉拉的兒子40多歲還無所事事,他驚慌失措地在電話那頭哭訴:「她把自己從合影上剪了下來,包括我小時候和她照的照片。」

電視劇的故事也是以倒敘開始,莉拉在她66時,完成了她童年時對自己故事結局的書寫。

02

在前兩季中,莉拉與萊農的人生出現過幾次拐點。

第一次就發生在小學畢業,萊農的父親在市政府做門房,他可以理解讀書的重要性。

而沒能繼續讀書的莉拉在鞋店與哥哥一起做鞋。

但是那時候他們並沒有產生非常大的差距與隔閡,認知與世界觀也沒有太大的變化。

讀初中的萊農依然比不過自學莉拉,落下的功課甚至需要求助於莉拉才能完成。

而對於皮鞋的設計,也再一次展現了」天才女友「莉拉在各方面的才能。

第二次轉折是萊農繼續讀了高中,而莉拉則選擇了相對更合適的那個人結婚。

當斯特凡諾為她付出金錢和精力,抵抗索拉拉家族的馬爾切洛的追求時,她便決定嫁給這位商人。

她清楚的知道,在兩人之中她必須得選一個結婚。

比起無惡不作的索拉拉家族,她更願意嫁給肉食店商人的兒子。

在這場夢幻的婚禮上,莉拉看見馬爾切洛腳上穿着她設計製作的鞋子,才看清自己丈夫的真正模樣。

斯特凡諾也在討好馬爾切洛,與他們家做着一些骯髒的交易。

莉拉悲痛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她知道自己掉進了婚姻的陷阱,卻無能為力。

所謂「天才女友」,莉拉天生就很聰明,無論學什麼都很快。

她一直認定自己不屬於那不勒斯貧民窟這個鬼地方,她不想看這些人吵來吵去,相信自己總有一天會逃離這裡。

在看第一部的時候,我一直非常期待莉拉到底什麼時候能離開,能過上自己嚮往的生活。

但是隨着劇情的發展,莉拉逐漸離自己夢想的生活越來越遠,從一個深淵跌入另一個深淵。

在婚禮之前,莉拉曾對萊農說過這樣一段話:一直讀書,讀下去,不要停下來,如果沒錢了,我來供你。

她開始把自己人生的希望寄托在姐妹身上,萊農仿佛成為了她人生的另一種可能,一個平行世界的另一個自己。

不過不論如何,這段話放在任何時代都沒什麼毛病,要一直學習啊朋友們,一直學下去。

新婚之夜,莉拉就遭到了毒打。

第二季開頭,斯特凡諾在洗手間外等待把自己鎖在裡面的妻子,映在毛玻璃上的臉也映出了這場婚姻的全貌——陰森、恐怖。

斯特凡諾婚後的一系列表現來看,我看過很多留言說莉拉也許嫁給索拉拉家的斯特凡諾會更好。

莉拉選錯了嗎?

事實上怎麼選都不會對。

第一季里,斯特凡諾就跟弟弟把街區里貧窮的女孩兒拉上車施暴;

在新年的煙花大戰上還對着人群放煙花甚至開槍;

追求莉拉的時候也是不停的用金錢和權利向莉拉家人施加壓力。

這兩個有錢的男人,選誰都是深淵……

第三次轉折是她們的一次劇烈的爭吵。

萊農這邊,知識似乎並沒有特別改變了她的思想。

她深受斯特凡諾的花言巧語影響,甚至覺得莉拉有時候有些極端。

我認為,如果不是小時候結交了莉拉這個朋友,萊農最終還是會淪落為一個貧民窟的普通女人。

莉拉身上想要反抗和戰鬥的精神是與生俱來的,是她一步步影響着萊農。

即便讀了很多的書,萊農身上那種女性對男性的天然服從感還是沒有消除。

她不理解擁有愛自己的富有丈夫,莉拉為什麼還是如此痛苦?

但是就在這次爭吵過後,萊農開始重新審視身邊的女性,逐漸覺醒自我意識。

她開始明白了莉拉的困擾,開始明白莉拉到底怕自己變成什麼,痛苦的根源是什麼。

第二部小說叫做《新名字的故事》,主要講了莉拉從冠上夫姓到逃離婚姻的一整段故事。

莉拉在經歷了一次叛逆的出軌後離開了丈夫,徹底割裂了自己和老街區的聯繫。

這便是第四次轉折,在她的婚姻後期,她與丈夫的關係逐漸變態。

兩個人都各自心懷鬼胎,莉拉還生下了別人的孩子。

而萊農則擁有了更廣闊的世界,高中畢業後成為了暢銷書作家。

第三季原著名叫《離開的,留下的》,萊農是離開的那個,離開了卑微、艱難的社會階層。

而莉拉依然離不開那不勒斯,她們似乎已經成為了兩個世界的人。

第三季目前更新到第四集,電視劇的進程我們就不具體展開了。

03

縱觀前兩季,裡面也有很多男男女女情情愛愛的細節,但是我沒有被裡面的任何感情打動過。

我本身就是一個很難被愛情劇情打動的人,另外我認為在那不勒斯這個地方,男女地位實在差距太大,在不平等的地位上,實在無法談論所謂愛情。

除了恩佐,莉拉和萊農先後遇見的幾個男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混蛋屬性。

可是唯一的「老實人」恩佐,既沒錢又自卑。

不過,這並不妨礙劇中其他令我震撼和感動的情節。

首先是童年結束後,圖書館給萊農頒獎,她獲得了年度讀書最多的讀者第五名。

萊農去領獎時發現,前四名被莉拉的家人包攬了。

是的,莉拉一個人用全家人的名字,包攬了圖書館借閱最多的讀者的前四名。

被迫離開校園生活的莉拉只有13歲左右,但劇中沒有渲染她任何的悲痛。

但是圖書館的借閱榜,照見了她對知識的瘋狂,對改變命運的渴求。

其次是在萊農和莉拉發生爭吵後,萊農走在大街上,觀察着那不勒斯的婦女們。

周圍的人仿佛周圍都是一個個沒有靈魂的NPC,這段拍的真的非常好也非常震撼。

她終於明白莉拉怕什麼了,她怕變成大街上的這些人,這些瘋狂的、粗俗的的平庸之惡。

老城的這些女人好醜陋,不是面目上的醜陋,而是庸俗的醜陋。

莉拉恐懼這樣的生活,恐懼自己被同化,這件事也直接影響了萊農自身的陳舊思想。

另外還有萊農帶着莉拉去參加高中老師家中舉辦的聚會,在聚會上談論着文學、移民、養老、自由的問題。

從政治聊到經濟,從法律聊到人權,而莉拉一整晚幾乎一言不發。

在回家的車上,莉拉對着萊農惡語相向,不可理喻地大吼大叫。

萊農覺得莉拉瘋了,可實際上是莉拉突然意識到,自己與萊農的生活真正的脫節了。

同樣的起點,但萊農已經有了更廣闊的世界,而自己的人生將永遠圍繞着那不勒斯的肉食店、鞋店,自己骯髒的丈夫和周圍卑鄙的生意夥伴和低俗的爭鬥。

這將是她人生的全部,現在、將來,一輩子都無法逃離了。

最後一次,孩子出生後的莉拉在廣場上遇見了自己的小學老師奧利維耶羅。

莉拉曾是她最驕傲的學生之一,但卻變成了一個平平無奇的普通人。

老師說你本可以成大器,而莉拉反唇相譏:我結婚生子這也是大事。

老師接着反駁,這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事,不算什麼大事。

莉拉心底憤憤不平,但卻難掩失落,奧利維耶羅說的對,那些「平民思想」的人,祖祖輩輩都將是平庸的平民。

她並不是覺得老師說得不對,而是害怕老師說中了。

她原本有着比同齡人更多的果敢、無懼、堅定。她小聰明不斷,從小就像一隻狡猾的狐狸。

為達到自己目的充滿心機,我很喜歡莉拉的性格,甚至有那麼一點點小邪惡。

但是階級與生活環境讓她註定終將成為一個平凡、平庸,除了生孩子之外一事無成的人。

她怕了。

回家以後,莉拉開始瘋狂地教育自己的兒子和侄子,發了瘋一樣地培養他。

結局我們早在第一部開頭就知道了,莉拉的兒子成年後40歲還是一個中年廢物,一事無成遊手好閒。

直到66歲,莉拉才徹底絕望,選擇人間蒸發。

即便我本人是個笨蛋,與「天才」二字毫不沾邊,我也十分能理解莉拉的痛苦和絕望。

回過頭來看,雖然沒有了戰爭,但那不勒斯依然四處充滿暴力、貧窮、混亂。

而外面世界的經濟和科技正在突飛猛進,迅速發展,暴發戶增多,教育逐漸開始普及但又不公平。

男性還享有絕對的話語權,女性開始對自身的意義產生質疑。

在大時代的洪流下,每個人都從懷揣夢想的小孩子,最終變成庸庸碌碌的中年人。

某一些片段總覺得似曾相識,看到這裡,我似乎終於明白了,9.7分,到底是為什麼。

點擊下方卡片關注我們


您的 點讚 與 在看 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