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yunan在路上


昨天寫文章時,我突然意識到了一件事。

香港大財閥,真的挺喜歡收租。

內地物業去香港上市,香港財閥喜歡認購大量股份。

恆大物業在港上市時——

劉鑾雄的妻子甘比;周大福家族,都花了大錢捧場。

香港幾十年前有個船王叫包玉剛,家業傳到孫子輩時,80後的孫子成了香港頭號地主。

每年收租上百億。

收租也不僅是收地皮。

可以是電力,通信設備,這一類基礎設施。

人的生活離不開用電,離不開通信。這些生意,也能源源產生不斷的「類租金」收入。

比如李嘉誠,花上千億買入了英國的電網+電信公司等大量股份。

穩穩吃分紅。

(2019年,華為面臨一系列國際壓力,但拿到了英國電信大額訂單,和此有一定關係)


現在內地喜歡買分紅股的人,往往會青睞這幾類公司:

電力,銀行,基礎設施,資源股。

比如長江電力,每年分紅還挺穩。

這幾年一手股票的分紅,大概是這樣。


花兩千多塊,買一手股票,每年拿個70塊左右。

股息率大概3%。

只要長江有水,就能發電賣電;

電價會漲,分紅也能漲。

它股價相對堅挺——

因為一旦它下跌,會有人意識到,可以便宜買了。於是又把它的股價,買起來了。

(分紅確定的話,買入成本越低,股息率就更高)

。。。

又比如中國移動,年初在a股上市。

就像英國電信一樣,它也是收租資產。

不論發展到5G、6G,總是需要網絡的。畢竟,元宇宙也不能斷網呀。

所以它上市後,平靜了一段時間,股價突然急劇拉升。

因為有一些避險資金,發現了它。

發現它每年都捨得分紅。


中移動此前在港上市,分紅數字是我手動計算,忽略了匯率變動,與真實值會有些微差異。


很多人擔憂:

分紅聽上去不錯,但可能股價會跌,我的本金會損失。

「我圖它分紅,它要我本金。」

嗯,有道理。

但不妨,換個角度想:

我就當這筆錢扔水裡,永遠拿不回了呢?

就當自己拿了一份資產。

每年拿一筆分紅。可以還房貸,可以養子女,可以吃喝玩樂。

甚至反手再多買入100股。

你可以設想一下:

這家公司10年後,20年後,30年後,還會不會在。

靈魂拷問一下自己。

(現實中,很多公司既分了紅,股價也長期上漲)

。。。

就像格力,分紅也很好。

但很多人不喜歡。

「它只會做空調,未來前景渺茫。淪為像柯達一樣的公司。」

「拿它吃分紅,最後公司沒了。」

面對這種言論,董小姐很生氣。

一氣之下,格力去年大手筆分紅了227億,股息率一下飆到了10%以上。

小夥伴驚呆。

要知道,格力前年利潤也才222億,全都給分了。

董小姐有錢,她攤牌了。

但股民震驚的同時,也會打一個問號——

格力的高分紅,可持續麼

總結一下。

看分紅股時,牢記三條:

1)公司能否長期經營下去,穩穩賺錢;

這家公司能活10年,20年,甚至30年不。

2)公司是否每年穩定分紅

像Reits,每年必須拿90%利潤分紅;

有些公司,雖然沒有強制分紅,但習慣每年分紅。

3)自己買入的成本一定要低,低,低

成本越低,潛在的分紅回報率更高。

風險提示:

股票有波動風險。以上非薦股,只是為了科普分紅概念。

ps.

在哪看分紅?

券商軟件就可看。

比如我隨機抽了一隻股票,在個股資料頁的「分紅融資」就能看到。

這是一家服裝公司,每十股派8元。

也就是一手(100股),分80元。


ps.

今天有個消息,挺多人討論。

字節一位28歲員工在公司健身房鍛煉時,突然感覺不適,搶救無效後死亡。

看了一下妻子的哭訴。

說自己懷孕兩個月,每月又有2.1萬的房貸,這下不知如何是好。

真有點兒難過。

很建議——

各位經濟支柱,一定要給自己買一份定期壽險。

比如花一兩千塊,兩三千塊,就能買到200萬的保額,至少保到60歲。

這樣萬一有不幸,也讓子女or另一半有依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