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國元證券再度變更總裁。
2月24日晚間,國元證券公告披露了最新的高管變動情況,總裁陳新和副總裁於強分別因個人原因和工作調整辭職。而已離開兩年的原副總裁沈和付卻在日前悄然回歸,接任國元證券總裁一職。

公開信息顯示,沈和付日前已出任國元證券黨委副書記,而就在1月21日,他仍以黨委書記、董事長的身份主持了國元投資黨委的理論學習會議。作為曾服務於國元證券20年的老人,沈和付先後分管了國元證券的合規、風控、投行及債券業務,並最終在2020年初調任國元投資董事長。
不過,作為安徽省兩家國資之一,國元證券近兩年業績增長不慢,但風控方面卻似乎不太樂觀。在剛剛2021年,不僅連續因研究、資管、營業部的違規事件收到證監系統罰單,還連續3年出現大額資產減值計提,並遭遇媒體質疑其保薦的IPO項目涉及「上市後業績變臉」「利益輸送」。
而股價方面,國元證券近兩年表現亦不盡如人意,自2020年三季度後,股價便開啟了長期震盪下行,這也使得國元證券早年間的員工持股計劃持續被套。2017年8月和2019年8月,國元證券兩期員工持股相繼解禁,員工購買價格均為14.57元,但解禁後從未回本。若按照2月24日的最新收盤價7.11元估算,若此前認購的員工若未曾割肉解套,如今已虧損過半。
根據國元證券公告,其董事會日前收到總裁陳新和副總裁於強的書面辭職報告。其中,陳新因個人原因,申請於2月24日辭去董事、總裁等職務;於強因工作調整,申請於2月24日辭去副總裁職務。
國元證券稱,陳新和於強在公司任職期間,恪盡職守、勤勉盡責,為該公司的持續健康發展和規範運作做出了重要貢獻。但需要注意的是,陳新和於強分別於2020年1月和2020年8月出任上述高管職務,至今任職時間僅有2年/1年半。
與此同時,國元證券董事會還審議通過了議案,同意聘任沈和付為新一任總裁,任期從本次董事會決議後生效至第九屆董事會屆滿之日止。
沈和付出生於1971年3月,如今快要51歲了,曾在國元證券工作了20年之久,是法律專業人士出身。簡歷顯示,他曾擔任中國安徽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法律部科員、總經辦經理助理,安徽省信託投資公司法律顧問室副主任,並歷任國元證券法律事務部主任、合規總監、副總裁。
2019年12月31日,沈和付因工作調整,請求辭去國元證券副總裁職務。隨後,他被調往國元投資任董事長,這是國元證券控股股東旗下的子公司,主要從事投資管理、典當擔保、小額貸款,融資租賃等業務。
公開信息顯示,沈和付日前已出任國元證券黨委副書記。而就在1月21日,他仍以黨委書記、董事長的身份主持了國元投資黨委的理論學習會議。而另有消息稱,此次於強因「工作調整」辭職,是為下一步出任國元信託總裁。
巧合的是,2月22日,國元金控集團黨委曾舉行中層管理人員任前談話,彼時,其黨委書記、董事長方旭在會上稱,「這次幹部調整任用是集團黨委充分考慮國元證券和國元信託的幹部結構、崗位空缺和工作需要,從進一步推進幹部交流、強化梯次配備等方面出發,經廣泛徵求意見,集團黨委會議研究作出的慎重決定。」
此前在沈和付調任辭職時,國元證券曾高度評價其分管投行、債券業務近六年的工作。稱沈和付勤勉盡責、恪盡職守、嚴以律己,內抓管理、外拓市場、勇於創新,率領業務團隊完成了一批股權與債權融資、新三板企業掛牌;幫助了一批國企完成混改,以「投行+投資」業務模式多元化服務實體經濟;建立和培養了一支投行團隊,投行業務率先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
股權承銷確實是國元證券的優勢項目,尤其是近兩年科創板、註冊制、北交所相繼落地,國元證券投行業務更是進展喜人。wind數據顯示,2021年國元證券共完成14個IPO項目(第14),11個增發項目(第17),相比於其行業綜合排名遠遠靠前。
而最新業績預告顯示,2021年度,國元證券實現營業收入60.76億,同比增長34.1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8.70億,同比增長36.52%。這也意味着,國元證券2021年的營收和淨利潤相比於2019年已實現翻倍。
與此同時,國元證券日前還公告稱,計提了4.89億元的減值準備,使其當期淨利潤減少了3.67億元。換言之,此次大額計提的金額幾乎相當於國元證券同期淨利潤的26%。
其中,買入返售金融資產4.44億元,顯示相關風險集中在股票質押回購業務上。國元證券對此解釋稱,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減值準備,主要是對以前年度違約的「深大通」「珈偉新能」和「藍豐生化」等股票質押項目,根據實際變化情況,增加了計提預期信用減值損失。
而在2020年和2019年,國元證券分別進行了4.92億元和3.61億元的大額資產減值計提,分別相當於其當期淨利潤的36%和39%。
同樣是2021年,國元證券卻接連陷入合規事件風波,連續遭遇證監系統處罰。
2021年7月,國元證券淄博人民西路證券營業部被山東證監局出局警示函。原因是該營業部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從事技術、風險監控、合規管理的人員從事客戶賬戶業務活動,技術人員承擔風險監控及合規管理職責;二是向公司總部合規管理部門報送的部分年度《風險控制和合規管理績效考核自評表》未真實反映營業部實際合規管理情況。
2021年10月,因相關行業研究報告存在資料來源標註不明確、數據選取不夠審慎、研報分析不夠客觀、質量控制和合規審查不到位等問題,安徽證監會對國元證券及涉事分析師下發警示函,並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要求國元證券進一步完善相應的制度機制,加強研究所和證券分析師管理,切實提升研究報告質量。
到了2021年11月,國元證券又因存在資產管理產品運作不規範,投資決策不審慎,投資對象盡職調查和風險評估不到位等問題,被證監會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並要求該公司採取有效措施,完善內部管理和投資決策流程,提升合規管理有效性。
好不容易到2021年年底,上海證券報又連續撰文,質疑國元證券保薦IPO項目出現上市後業績變臉,關聯投資平台潛伏入股投行保薦IPO項目等問題。
不過,隨後國元證券在深交所互動平台回應稱,經核查,其投行保薦首發項目上市後出現業績下滑的上市公司多數經營業績已恢復或上升,相關情況均在上市公司定期報告中進行公告,且招股說明書中對相關風險進行了如實披露;公司擔任華業香料、國盾量子的保薦機構,擔任普麗盛重大資產重組的獨立財務顧問符合相關監管規定,不存在利益輸送情形。
截至2月24日,國元證券最新收盤價為7.11元,相比於2020年9月11.47元的區間高點,已跌去40%。但其實自2020年三季度後,國元證券股價便開啟了長期震盪下行,這也使得國元證券早年間的員工持股計劃持續被套。
2016年8月,國元證券員工持股計劃完成股票過戶。為此國元證券之前以15.92元的均價,累計斥資4.7億元對該公司股票進行回購。這也使得國元證券成為業內率先嘗鮮上市券商員工持股計劃的券商之一。
當時,包括國元證券現任董事長俞仕新、剛卸任的原總裁陳新、以及新任總裁沈和付等在內等多位高管均參與了此次員工持股計劃的認購,總參與人數達到了1776人。但誰知國元證券的股價,此後再也沒回到過14.57元的員工購買價格。
2017年8月和2019年8月,國元證券兩期員工持股相繼解禁,但解禁後從未回本。按照2月24日的最新收盤價7.11元估算,此前認購的員工若未曾割肉解套,如今已虧損過半。此外,相關員工持股計劃存續期將於今年8月19日屆滿。
責編:李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