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關注▲粥左羅▲和百萬互聯網精英,一起向上生長

這是粥左羅的第2194期分享

作者l洞見·李思圓 編輯l慕白
來源 l 洞見(ID:DJ00123987)
分享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網上有個很火的帖子:你有什麼相見恨晚的道理,想推薦給年輕人?

有一個高贊答案是這樣說的:「從現在開始,去做讓自己增值的事情。」

勤學似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看似很大,但是拉開差距的,往往是日復一日微小的積累。

唯有懂得自我增值,持續學習,終身成長的人,才能在時代的浪潮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01
閱讀增值

著名投資人查理·芒格曾說過一段話:

「我這輩子遇到的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

讀書是自我覺醒,智慧增值最好的方式。

多一份知識,就多一種能力,多一份學問,就多一層底氣。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在一次演講時提到,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對他影響較大的書:《曾國藩傳》教會他讀懂人性的複雜,《道德經》讓他意識到常識和規律的重要性,《紅樓夢》更是讓他明白了人生的起落和浮沉……

他曾說過一句話:

「你會遇到很多煩惱的事情,苦難會折磨人。不過書讀多了讀出智慧,總可以好好地,正確地去面對各種各樣突如其來的苦難。」

迷茫時,書是一個盾牌,幫你抵擋浮躁誘惑。

困頓時,書是一種工具,幫你更好解疑答惑。

沮喪時,書是一把武器,幫你抵抗艱難坎坷。

一個人人生的高度,就是他腳下書本的厚度。

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是一種內在蓄力,幫你以更好的姿態,應對生活中的疾風驟雨。

02

運動增值

知乎上有個問題:你買過最貴的東西是什麼?


有一個非常扎心的回答是:「健康,原裝器官,無論是哪一個壞了,都足以讓人傾家蕩產。」

健康的身體,是一個人活着最大的底牌。

股神巴菲特,曾因為熱衷高熱量食物,還不愛運動,健康狀況堪憂。

在醫生和健身教練的建議下,64歲的他開始每天堅持跑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的身體逐漸恢復到正常狀態。

後來他在採訪時感慨道:

「如果我送你一輛車,並且是這輩子唯一的一輛車,你一定會百般呵護,任何小毛病你都會趕緊修復。

對於我們唯一的大腦和身體更是如此,不要等到50歲的時候才開始保養,你不未雨綢繆,等到老了,身體就廢了。」

有一句話說:「健康是一顆空心玻璃球,一旦掉下去就會粉碎。」

從現在開始,用運動為自己的健康增值。

要知道,健身房裡揮灑的每一滴汗水,晨跑路上每分每秒的堅持,都不會辜負你。


03
習慣增值

威廉詹姆斯曾說過一句話:「我們一生,不過是無數習慣的總和。」

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不斷重複中,轉化成你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

谷歌工程師馬特·卡茨,曾在TED的演講中提到一份「30天的挑戰計劃」。

他規定自己每天完成四個任務:騎車上班;每天步行一萬步;每天拍一張照;寫一本五萬字的自傳。

克服四個習慣:不看電視;不吃糖;不玩推特;拒絕咖啡因。

30天後,他不僅成功瘦身,而且還比曾經更樂觀,更上進。

他最後提到,做那些小的,持續性的挑戰,30天後你會感謝自己。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一句話: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複的行為所鑄造的。因為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

習慣,是一個複利。

好的習慣,可滴水石穿,在日積月累中,讓你變得愈來愈好。

與其去期待,所謂的人生巨變。

不如從現在起去建立,一個又一個看似微小的好習慣。

每天進步一點點,慢慢地你就能成為更優秀的自己。

04

時間增值

在這個世上,唯一最公平的東西,就是時間。


無論你是誰,活着的每一天都擁有24小時,1440分鐘,86400秒。

一個人怎樣過一天,就會擁有怎樣的一生。

《奇葩說》第七季的冠軍傅首爾,曾在報名參加這個節目時,被導演問道,你有什麼優勢,憑什麼來這裡?

那時她的答案是:「我的特點就是普通。」

誠然如此,在未成名前,她正過着普通人的生活,結婚生子,日子平靜如水。

但她心裡一直有個當作家的夢想,於是後來她每天下班後,就利用不多的空暇,沒日沒夜地看書,寫博客,給雜誌投稿,終於在十年的堅持後,靠辯論一舉成名。

你如何利用時間,決定了你會過怎樣的人生。

就如愛因斯坦說過一句話:

「人的差異在於業餘時間,業餘時間生產着人才,生產懶漢、酒鬼、牌迷、賭徒。由此不僅使工作業績有別,也區分出高低優劣的人生境界。」

同樣一小時,用來追劇或複習,成績不一樣。

同樣一個月,玩遊戲或背單詞,結果不一樣。

同樣一整年,混日子或求上進,差距不一樣。

永遠不要虛擲你的時間,也不要渾渾噩噩去過這一生。

當你讓自己的時間變得有意義,你的人生也就有了意義。


05
人脈增值

有句話:「人脈本質上,是一種價值交換。」

所謂「人脈增值」,不是你要去認識多少人,而是要讓多少人認識你。

自身沒有價值時,談不上所謂的人脈。

在一檔求職節目《非你莫屬》中,一個90後的小伙,中專畢業,平時拿着兩三千元的工資,卻一心想着應聘公關,總裁助理的工作。

當現場的老闆和CEO,問他有什麼優勢時?他說自己人脈廣,比如認識格力的董明珠和新東方的俞敏洪。

當時主持人很好奇地問,他怎麼認識的?

他自豪地說,是在一個企業協會上,對方主動給自己的聯繫方式。

結果現場所有人都在質疑,這些名人是禮貌性地給名片,但不會真的想結交他。

他為了證明自己,甚至主動提出在現場,分別撥打兩個人的電話,結果根本無人接聽。

人脈不是靠巴結來,是互相吸引來的。成年人的世界,要憑實力說話。

你是自己最好的人脈,也是自己最大的底牌。

當你沒有過硬的本事時,認識再牛的人,也得不到真正的認可和支持。

但當你足夠出眾或優秀,即便不去結交和攀附,人脈也會不請自來。

與其把時間和精力,耗在無用的社交上,不如學會強大自己。

當你有用了,你的人脈才有用。

當你值錢了,你的人脈才會值錢。

當你有價值了,你的人脈才有價值。

06

寫在最後

古希臘的寓言中有一個問題:一枚硬幣能讓一個人變得富有嗎?


也許你的答案,是不能,但如果是加一個,再加一個,乃至每天加一個呢?

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常常不是突然拉開來的,恰恰是在一年,一月,一天中,逐漸拉開的。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日復一日,厚積薄發。

點個在看,從現在起,給自己增值。

作者簡介:洞見·李思圓,洞見(DJ00123987)旗下專欄作家。洞見,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7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本文轉載授權自@洞見,如需轉載本文,請聯繫原作者。配圖來自網絡,如侵必刪。

END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

在于思維方式的不同
我花了6個月時間
把過去幾年的爆發式成長經驗
全部總結到這門成長課里
內含25個爆發式成長思維模型
囊括了我從月薪5K到年入千萬的成長心法
目前報名人數已突破11700人
下單後即可聽課
課程可永久回聽,並免費享受迭代
現發放一些大額優惠券,限時有效
成長有方法,一年頂三年
歡迎掃碼了解


看完記得關注@粥左羅

及時收看更多好文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