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北約特別外長會議,再次拒絕了烏克蘭要求其在該國上空設立禁飛區的要求。北約強調「北約不想與俄羅斯開戰,必須盡一切努力確保戰爭不會蔓延到烏克蘭以外的地區。」同時俄羅斯也回應稱,任何國家在烏克蘭設立禁飛區的企圖都將視為對俄羅斯開戰。因為一旦北約在烏克蘭設立禁飛區,意味着北約的戰機就可以直接進入烏克蘭領空,這自然會導致北約戰機和俄羅斯戰機直接交火。所以北約才說,一旦在烏克蘭設立禁飛區,會讓這場俄烏衝突升級為俄羅斯和北約的全面戰爭。烏克蘭方面想要把北約拖下水,但北約背後的美國,卻一直堅定不下場。美國一開始就是想着拱火潑汽油,把俄烏戰火點燃後,美國就作壁上觀,要武器可以給武器,要人也可以派一些「退役軍人」支援,但美國就是堅決不直接下場。因為美國很清楚,一旦美國在俄烏戰場被拖下水,那麼我們這邊很可能就要出手了。美國一邊想要拱火製造局部衝突,驅趕國際避險資金回流美國。一邊要避免雙線作戰,避免被戳破紙老虎真身,省得避險資金反而從美國出逃。美國這種顧頭不顧腚的做法,才導致當前這種局面出現。但美國和北約這樣遲遲不敢下場,其實也已經引發很多讓美國不願意看到的後果。從目前情況看,美國一開始拱火,只是想拱一場局部衝突,而不是要拱一場北約和俄羅斯的全貌戰爭。從這個角度看,俄羅斯這次的特別軍事行動,是超出美國預期的。普京也確實是比較殺伐果斷的人,在看清美國虛實後,就直接將計就計,索性把美國拱的這把火,點燃得更大一些。美國一開始應該只是希望戰火局限在頓巴斯地區,但美國沒想到俄羅斯真直接全面攻打烏克蘭。這使得,在烏克蘭被全面挨打的情況下,美國和北約仍然堅持不下場,是嚴重動搖了美國構建的全球安全體系的根基。我之前也分析過,美國二戰後構建的全球秩序,包括全球產業鏈、全球化貿易體系、金融體系,有一個基本邏輯。就是美國通過美元霸權向全世界收取鑄幣稅,等於是在強行掠奪。但美國又基於美國軍事霸權,向這些接受美國霸權的國家保證,可以保障他們的安全。但現在問題已經出現了,美國和北約的堅持不下場,讓全世界都要開始懷疑美國這種安全保障的有效性。烏克蘭是很典型的例子,烏克蘭接受了美國霸權,2014年就開始徹底倒向美國,但結果現在安全完全沒有保障。所以,當前這場俄烏危機,背後其實折射出美國霸權衰落的更大層面危機。一旦美國霸權衰落,意味着美國二戰後構建的世界秩序,就要重新洗牌,這才是百年未有的大變局。所以,我們應該看到,在俄羅斯果斷直接採取特別軍事行動後,美國的應對是很倉促的,一方面是制裁協調就花了好幾天,另外一方面,美國在是否下場的問題上,顯得十分的猶豫,有些舉棋不定。美國如果不下場,動搖了美國霸權構建的安全秩序基礎。所以,美國的這種躊躇不定,已經是美國霸權衰落的明顯標誌。以前美國無比強大的時候,美國霸權確實讓人望而生畏,而且過去幾十年,有不滿美國霸權的刺頭,基本都被美國武力解決了。一類是之前直接給美國交保護費的,比如韓國這樣的,心裡要開始悠着點,考慮美國還能不能直接保護他安全的。一類是直接通過交鑄幣稅,融入美國構建世界秩序的國家,要開始考慮這種鑄幣稅交得值不值。這類國家比如印度這樣的。一類是擁有世界大國影響力,但之前要一直屈居於美國霸權之下,唯美國馬首是瞻的國家,現在要考慮自己是否還要對美國惟命是從,是不是可以取而代之。這類國家以德國、法國是最典型的。其實第一類國家還包括日本,就是這類美國有直接駐軍,同時還要跟美國分攤軍費的國家。不過我對日本過去一年的所作所為比較憤怒,日本已經是徹底倒向美國,所以我基本已經不考慮日本。其實,之前冬奧會,韓國短道速滑在兩國輿論引發如此大的爭議,背後是顯然有韓國一些勢力在推波助瀾的。韓國一些保守右翼勢力,藉機高一些事情,煽動韓國輿論的反華情緒,這其實就是想影響韓國大選。韓國現任總統文在寅所在的陣營屬於「進步派」偏左,對華比較友好。2017年朴槿惠醜聞爆發後,也導致韓國保守陣營分裂。2020年2月17日韓國保守陣營各大勢力,才重新聯合組建了新政黨未來統合黨。所以,國民力量黨也是當前韓國最大在野黨,其所推選的候選人尹錫悅也是文在寅所在執政黨推選的李在明的最大競爭對手。目前尹錫悅和李在明的支持率是不相上下,還比較有懸念。但在3月3日,尹錫悅所在的國民力量黨跟另外一個在野黨宣布合併,這會使得尹錫悅的支持率進一步增加。之所以,韓國保守陣營要在臨選前突然加碼,我認為主要就是受俄烏衝突影響。這場俄烏衝突,深刻影響着全球格局,並且美國的瞻前顧後暴露出美國霸權開始衰落的事實。這會讓像韓國這樣直接接受美國保護的國家,心裡都開始有點打鼓。在俄烏衝突發生後,文在寅所在的進步派陣營認為,這更體現了在強國間維持戰略均衡的必要性。而保守派陣營則認為「俄烏衝突說明靠力量實現和平及建立強有力同盟的重要性。」說白了,韓國進步派會堅持不選邊站隊,來在大國博弈中走鋼絲。而保守派陣營一旦當選,有可能跟日本一樣徹底倒向美國。但美國這種不敢輕易下場,也某種程度動搖了一些韓國中間派選民的信心,對韓國保守派比較不利。所以韓國保守派陣營,才會在3月3日,緊急讓兩大在野黨合併,來重新爭取優勢。由此我們也應該看到,當前韓國這場大選,其實對未來東亞的地緣局勢變化,有很大影響。但即使韓國保守派陣營,面對美國霸權開始衰落的現實,心裡也應該悠着點,要重新考慮一下像日本這樣徹底倒向美國的巨大風險。這次韓國保守陣營的候選人尹錫悅曾經在競選的時候說一旦當選「將追加部署薩德和參與美國導彈防禦系統」,這樣的主張,對韓國來說是非常危險的。我希望韓國選民應該從這次俄烏衝突看清楚,美國是不可靠的。畢竟國際上關於俄烏衝突的發言,出現罕見的「中印巴」三方一致的局面。印度在美國的准盟友里,一致是比較特立獨行的,這充分體現了印度「神經刀」的特點。所以,之前印度在俄烏衝突的一些聯合國決議投了棄權票,並且堅決不跟隨美國去譴責俄羅斯。這一度讓美國威脅要制裁印度,不過由於印度在美國印太戰略里的位置太過於重要,美國很快又開始對印度「好言相勸」。我之前也分析過,印度跟俄羅斯是冷戰時期就建立起來的傳統友誼,而且很奇特的是,在蘇聯解體後,印度跟俄羅斯的關係居然沒任何變化。印度也成為美國准盟友里唯一跟俄羅斯關係這麼好的國家。所以,在這次俄烏衝突里,印度的中立態度,在美國一眾盟友和准盟友里顯得鶴立雞群。而且印度民間對俄羅斯的支持呼聲也很高,而且印度因為也是英語語系,所以在國際輿論上,印度網民的「話語權」還非常大。這也使得前兩天,印度網民一度把「支持普京」的詞條刷上熱門榜。從特朗普時期的堅定跟隨美國,開始重新回到一個相對比較中立搞大國平衡的狀況。而且前幾天,美國脅迫尼泊爾批准MMC協議的事情,其實對我們影響還沒那麼大,對此最感到噁心的應該是印度。美國脅迫尼泊爾批准MMC協議,實際上就是美國把手直接伸進印度的後花園,這讓印度怎麼忍。而且,我之前在分析中俄聯合聲明的時候,已經提到過一件事情。在中俄聯合聲明的末尾,有這麼一句話「雙方將繼續在中俄印機制框架內開展合作」,這是有些意味深長。印度是比較典型的,接受美國霸權,但又不用直接給美國交保護費,但又要被美元霸權收取鑄幣稅,時不時掠奪的國家。在俄烏衝突後,包括印度在內的這些國家,都需要思考一個問題,就是一旦美國霸權開始衰落,國際安全形勢重塑,那麼繼續交這個保護費有必要嗎?相比印度這種地區大國,法國雖然經常在全球網友日常調侃,但不可否認法國怎麼說也是五常之一,在英國脫歐後,法國更是歐盟里唯一的五常。不過這一點,德國就不太服氣了,畢竟從經濟上來說,德國要強於法國。但德國畢竟有歷史負擔,所以從國際影響力來說,法國是大於德國的,畢竟法國還有非洲勢力圈,有海外駐軍。但在這次俄烏衝突里,我們應該看到,德國和法國都開始有一些各自的小舉動。德國新總理朔爾茨甚至直接說「德國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很顯然,德國也已經開始為「後美國霸權時代」做準備了。在此之前,歐洲的安全防務,基本都靠北約保障,也就是靠美國保障。但現在俄烏衝突的形勢,德國也應該能看清楚,美國是不可靠的。相比日本來說,由於德國在歷史懺悔這件事情上做得比較好,再加上德國當前在歐盟的中心地位,所以在謀求國家正常化上,德國並沒有太大障礙。德國之前沒有這樣做,只是因為美國還足夠強大,可以保障德國的安全。所以,一旦連德國都開始謀求國家正常化,就是美國霸權衰落的典型標誌。法國有相當大的「槓美」情結,這個是從戴高樂流傳下來的傳統。在戴高樂時期,法國一直是靠着跟美國對着幹,來謀求國際話語權的存在感。而且法國雖然歷史上經常拉胯,但法國人自己不這麼認為。這使得法國一直是不甘心於完全聽從美國的命令,只當美國的小弟,這是法國和英國的很大區別。而且馬克龍去年因為澳大利亞核潛艇的事情,被美國給戲耍了一下,雖然法國在「大發雷霆」了一下下後,就很快就被美國安撫下來。在這次歐美制裁俄羅斯的過程里,歐美也顯示出很大的分化。美國之前一直在不斷給俄烏局勢拱火的時候,德法是一直跟普京打電話,來試圖滅火。雖然俄烏衝突爆發,但我認為,這不代表歐洲因此徹底跟俄羅斯決裂,就要徹底投保美國的懷抱。反而是美國這種遲遲不敢下場的瞻前顧後表現,會讓歐洲選擇更加遠離美國。其實我是一直覺得,俄羅斯之所以不選擇「小打」,而是抓住美國不敢雙線作戰的現階段弱點,直接選擇升級打擊力度。普京的真正目標,不應該僅限於烏克蘭這個局部,普京真正要對付的是北約,只要美國遲遲不敢下場,北約的存在意義就會大打折扣。那麼歐洲就會更加切實的考慮一個問題,就是歐洲需要自己建立自己的安全防務體系,而不是延續冷戰時期,將安全防務都交給北約。客觀來說,北約就是冷戰遺留產物,是不符合時代發展的怪誕之物。這場俄烏衝突最後可能導致的一個最大全球格局變化,可能會在未來2-3年後,人們最後驚訝的發現,北約開始形同虛設了。我們在和普京最近這一次通電話里,有提到一個觀點,我認為十分重要。其中提到「要摒棄冷戰思維,重視和尊重各國合理安全關切,通過談判形成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機制。」這句話實際上就是暗指,歐洲應該摒棄北約模式,歐洲應該和俄羅斯通過談判對話,形成真正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機制。北約把俄羅斯摒棄之外,把俄羅斯當做假想敵,是必然導致歐洲分裂,引發局部衝突是時間早晚的事情。在蘇聯解體後,美國仍然保留北約這個冷戰產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搞亂歐洲。雖然說,歐洲最近這幾十年,被美國忽悠瘸了,一代比一代拉胯,缺乏戰略思維,只有政客走馬觀花,不見戰略家。但在美國霸權衰落之後,歐洲也會開始自己的覺醒之路。現在這場俄烏衝突,實際上是扒下了美國霸權衰落的遮羞布。世界各國的有志之士,都應該看清這一點,為未來的「後美國霸權時代」開始早做準備。在美國霸權崩塌之路,世界各國都應該聯手,構建起新的世界秩序,讓世界平穩過渡到真正的多極化時代。本文作者「星話大白」公眾號。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