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15日廣州生物基與降解材料論壇,報名人數已達400人,歡迎掃碼諮詢
日前,這一成果入選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消息傳來,彭慧勝的緊迫感更加強烈了,他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美國專門成立了「革命性纖維與紡織研究院」,匯聚了美國的知名大學和企業力量,並將其列為國家級創新方向;歐盟的一份戰略報告則預估,電子織物未來10年會有2萬億歐元的市場,將會帶來一場紡織革命。
我國在纖維鋰離子電池方面的研究目前領先半個「身位」,但起個大早,如何才能不趕個晚集?
一塊看上去很普通的印染藍布,手機放上去,便開始自動充電(見下圖)。原來,這塊藍布並不普通,它織入的正是彭慧勝團隊研發的纖維鋰離子電池。這也意味着,出門無需帶充電器,通過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直接對手機無線充電。
一件由纖維鋰離子電池編織的成人襯衣
一次充滿可以給手機充電約20次
「一件由纖維鋰離子電池織就的成人襯衣,相當於一個移動充電寶,一次充滿可以給智能手機充電約20次。」彭慧勝說。
穿着衣服給手機充電,對人體是否會有傷害呢?「我們的產品不僅安全、耐洗,對敏感肌膚也很友好,我們正在努力未來做到生物可降解。」
早在2008年,彭慧勝團隊就開始研究新型柔性電池系統,2013年率先在國際上提出並實現了新型纖維鋰離子電池。
不過,當時面向塊狀鋰離子電池的成熟生產體系,很難直接用於纖維狀鋰離子電池,而國際上纖維鋰離子電池的製備研究幾乎是空白。
怎麼辦?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找到製備方法。
又經過8年的摸索,他們發現了纖維鋰離子電池的內阻隨長度變化的規律。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內阻並沒有隨電池長度的增加而增大,反而先下降後逐步趨於穩定。
在這一創新理論指導下,他們構建的纖維鋰離子電池具有優異且穩定的性能,能量密度較過去提升了近2個數量級,即使將纖維鋰離子電池彎折10萬次,其容量保持率仍超過80%。他們還建立了世界上首條纖維鋰離子電池生產線。
「過去,在實驗室做一件基於纖維鋰離子電池的襯衣,成本是一個天文數字,現在我們把成本降低到了幾百上千元,未來隨着規模化還將進一步降低。」彭慧勝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
在彭慧勝的辦公室,掛着一幅圖,這是關於纖維電池更大的願景。
彭慧勝在講述纖維電池的應用前景。黃海華攝
轉發會議文章,進產業鏈交流群
工程塑料產業鏈群
通用塑料產業鏈群
改性塑料產業鏈群
生物降解材料產業鏈群
PA6/PA66/高溫尼龍等產業鏈
(上述群掃碼加入)
(改性塑料通訊錄掃碼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