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水木然

來 源:水木然(ID:smr87000)

錢就是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大千世界是由「道」衍生的。

誰能抓住這個無形的「道」,誰就擁有了一切。

世界上有兩種東西最接近「道」的品質,第一個是「水」,第二個是「錢」。

金木水火土中的「水」就代表「財」。因為這兩個東西的品質最接近,並且最符合道。

《道德經》里說:「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意思是:至高的善德善舉就如同水的品性,默默滋養世間萬物而不爭強鬥勝。

所謂「大道無形」,水也是這樣,它遇器成形,無論被放在哪裡,都能融入對方、滋潤對方;哪兒低洼,它就往哪裡去,哪裡的草木最乾渴,它就流向哪裡,它可以利潤萬物卻能做到無我。

錢也這樣,它從一個地方流到另一個地方,從一個口袋奔向另一個口袋,從不執着於擁有它的主人,誰最值得擁有它,誰最真正地需要它,它就流向誰。它時刻都在那裡,總是被最懂它、最需要的人看見。

水往低處流,錢也往窪處走。什麼是窪處呢?就是最需要、最緊迫、最能滋生萬物的地方。並且只有當它被利用的時刻,它才能成為它自己;一旦它停止下來,它就不再是它。

道生萬物,錢也可以生萬物。錢能變出人間的一切,比如幸福、快樂、滿足、名聲、地位、權力,也有算計、痛苦、爭鬥、廝殺、牢獄、毀滅,等等。

為什麼越想賺錢越賺不到錢?

人生的絕大多數問題,表面上看都是缺「錢」導致的。實際上一個人缺多少「錢」,就缺多少「道」,因為兩者永遠都是同在的。

「錢」和「道」就像太極的兩個陰陽魚。錢在明處,道在暗處,有一個千古不變的規律:

有形的東西決定無形的東西,求錢必先明道。

然而,人們總是把很多痛苦直接歸結於「沒錢」,這兩個字真的是背了太多的鍋。沒「錢」是一種結果,它往往是對「道」的認知不足導致的。人們往往只盯着有形的「錢」本身,而不去想錢背後那個無形的「道」。

道是規律,是原理,是趨勢,是包容,是開放,是價值,是大愛……人一旦放棄對這些東西的追求而只談「錢」,無異於緣木求魚。畢竟:孤陰不生,孤陽不長。

因此,絕大多數人的真正問題在於: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從不想長遠的學習和提升,這就陷入到一種越急於賺錢卻又越賺不到錢的惡性循環。

錢的背後是產品和服務,把產品和服務做到極致,錢自然就來了;產品和服務的背後是「人心」,社會無論怎麼變,人心不變。

人心的背後就是「道」,「得道」後就很容易「賺錢」。

商聖范蠡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師從計然(計然是老子的徒弟),他完全抓住了規律和人性,棄政從商,很快成為富豪,然後散盡家財去做慈善,再去另外一個地方白手起家,很快又能富甲一方……前後3次散盡家財救濟貧困,被後世供奉。

他為什麼那麼厲害?因為他老師的老師是老子,更因為他參透了「大道」。

為什麼絕大部分人賺不到大錢?

因為錢的反噬力非常大,一個人如果沒有很高的德行、貢獻、智慧,很難扛得住這種反噬力。

就像開真槍時都有一股很強的後退力一樣,如果一個人不夠穩固,就會被推倒在地。

看看我們身邊吧,很多人賺到一定數量的錢之後,就開始飄了,他們作威作福,奢侈無度,無視規則和倫理,破壞公序良俗。

每個人這一輩子賺的錢都有一個臨界點,當一個人的「低劣本性」被某個財富值所暴露出來時,就是他財富的極限。

錢就是水,人就是舟,水可載舟,也可覆舟。

厚德載物,一個人擁有多大的品行,就配擁有多大的財富。

請記住下面5句話:

1. 沒錢的時候,先把勤奮捨出去,機會就來了,這叫天道酬勤;

2. 當機會來了,再把誠信捨出去,錢就來了,這叫誠信為本;

3.當有錢了,再把慷慨捨出去,人就來了,這叫財散人聚;

4. 當有人了,再把愛捨出去,事業就來了,這叫厚德載物;

5.當事業來了,再把智慧捨出去,幸福就來了,這叫德行天下。

金錢能讓人變壞嗎?

這個問題自古至今就被不停地提起,其實金錢並不會讓人變壞,也不會使人變好,它只能讓人暴露真實的自己。

金錢就和權利一樣,是人性的放大器,它們會將人本身的樣子放大很多倍。讓人活着更接近最真實的自己。

人在貧窮的時候沒機會釋放自己的傲慢、無恥,也沒能力發揮自己的慷慨、善良。人一旦有錢了,虛榮、貪婪、傲慢、自私、淫慾都會放大,相應地,人的慷慨、善良、勇敢、仁慈、孝敬、奉獻也會放大。

金錢讓高貴的人更高貴,卑鄙的人更卑鄙;

金錢讓深刻的人更深刻,淺薄的人更淺薄。

為什麼孔子、老子這樣的聖人,

都不需要錢?

其實,人們所謂的太需要「錢」僅僅只是需要其他東西的一個藉口,是我們內心殘缺的一種表現,比如迫切需要被認可、欲望的窟窿無法填滿、極度的自卑,等等。

聖人往往是內心圓滿的人,因為圓滿所以沒有所求,所謂:無欲則剛。因此他們可以坦然處之。

錢只是一個工具和手段,它可以幫我們渡河,但是聖人一個念頭即可過河,或者說他們早就在了彼岸。

人們總以為幸福是「有」什麼,卻很少人能意識到沒有什麼也是一種幸福,比如沒有病痛、沒有擔憂、沒有驚恐、沒有不安……

聖人不是清高,而是因為他們已經「得道」了。他們本身就是道、就是錢,所以再也不需要「錢」了。

聖人本身就像流水一樣地生活,無處不在;像錢一樣地被眾生需要、被眾生供奉。

聖人只需要值錢,而不需要賺錢。值錢遠比賺錢更重要,因為值錢是「錢求人」,而賺錢是「人求錢」。

錢是最公平的價值標尺

這個社會,一切都變成了可以衡量的錢。

這是非常合理的,只有讓錢充當價值尺度,才能將一切價值量化、標準化。

這能將社會最有效的資源流通到最合適的地方去,這就是未來的商業文明,讓最合適的人去做最合適的事,我們只需要完成我們最擅長的環節,集中我們所有的精力、思想和努力,將這個環節做到極致,其它環節自然有人來配合。

我們根本不用擔心人們將因為追求金錢而喪失「道德」。因為當人人都在講規則的時候,道德自然就會興起。相反,當一個社會人人都在標榜「道德」的時候,說明這個社會已經沒有「道德「可言了。

《道德經》里說:「大道廢,有仁義」,意思是如果一個社會的規則都被破壞了,就會處處崇尚道德品行。一個人越缺少什麼,就越炫耀什麼。同樣地,一個社會越缺少什麼,就越標榜和炫耀什麼。

所以:好的公司根本不會和員工談情懷,只跟員工談錢;好的男生也不需要和女生大談感情,只會默默為女生付出;

那些張口就是道德和情懷的人,往往都用這個標準挾持別人,然後悄悄實現自己的利益。

沒錯,談錢的確庸俗,但生活就需要直面各種庸俗,所謂浪漫就是把各種庸俗的變為美好的過程。

和人談錢,往往會把人鍛煉成狼;而和人談感情,往往會把人養成白眼狼。

靠錢維持的關係,如果能一直維持下去,最後往往會產生感情,而一開始就靠感情維持的關係,往往很容易因利益而鬧掰,到最後就是互相記恨。

賺錢也是修行

錢可以讓人覺悟,賺錢是一種修行,談錢是一種大愛。

但錢只是工具,而不是目的,道才是。

錢是一座橋,賺錢就是過橋。

過了橋去哪裡?去擁抱「大道」!

「得道」才是人生的終極目標。


👆點擊觀看視頻

了解企業家的想法、干法、活法與玩法!

好文推薦:

《誰在力挺俄羅斯?》《人大教授翟東升:對俄烏問題的8點思考,中國人一定要有定力》《華杉:「橫掃」中國市場20年,我領悟出100條不敗心法》《「金融核武器」SWIFT,到底有多恐怖?》《張麗俊:中國的商業邏輯變了》

排版| 米小白
審校| 一 一輪值主編|徐悅邦

正和島新媒體

(ID:zhenghedao)

面向中國商界決策者的新媒體,解析商界大勢,聚焦商業價值,助力企業家持續成功,讓新商業文明的曙光溫暖世界。

關注正和島,和270萬企業家、管理者一起,看透商界大勢與大事。

《任正非:面子是給狗吃的》

《馬化騰凌晨4點看產品,馬雲一年飛行1000小時:成年人的牛逼談何容易》

《王林:此次疫情,對所有企業都是一場倒逼》

《張瑞敏,自以為非》

▲長按上方二維碼識別關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