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及配套指引,本資料僅面向華創證券客戶中的金融機構專業投資者,請勿對本資料進行任何形式的轉發。若您不是華創證券客戶中的金融機構專業投資者,請勿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資料中的信息。本資料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敬請諒解。感謝您的理解與配合。

文/華創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

執業證號:S0360518090001

聯繫人:張瑜(微信 deany-zhang)陸銀波(15210860866)

主要觀點


前言:3月前瞻重點討論GDP增速

(一)1季度GDP的意義在哪?多低算低?

對於經濟運行狀態的評估而言,GDP未必是最好的評估指標。但對於未來政策走向的評估,GDP可能比其他經濟指標更為重要。這是因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經濟增長層面的目標是GDP,5.5%左右。如果1季度的增長情況使得實現全年目標的難度加大,則後續擴張性政策加碼的概率會大幅上升。作為對比,2021年1季度的經濟增速,在低基數效應下,達到18.3%,使得全年實現6%以上的目標極為容易,間接助推了後續較多收縮性政策的出台。

那麼1季度增長多少算低呢?畢竟由於基數原因,今年經濟增速大概率會出現上半年低、後半年高的狀況。我們從三年平均的視角予以觀察。按照全年5.5%左右的目標,假設最終實現值在5.0-5.5%之間,意味着全年看,三年平均增速是5.07%-5.24%左右。如果1季度GDP增速對應的三年平均增速在這個區間下限,甚至小於5.07%(對應的GDP同比讀數是5.3%),那麼意味着實現全年目標的難度在加大,擴張性政策會持續加碼。目前看,這是大概率事件。

(二)1季度GDP如何預測?

我們從以下三個角度討論GDP的可能區間。預計1季度GDP同比在4.8-5.0之間。

1)方法一:生產法。預計1季度增速4.8%左右。優點在於充分兼顧1-2月的經濟數據。將GDP簡化為一產、工業、建築業、三產(不含其他行業)、其他行業(教育、醫療等7個行業,受財政支出影響較大)。預計1季度工增、其他行業增速較高,但建築業受地產拖累、三產(不含其他行業)受疫情拖累,增速較低。

2)方法二:環比法。優點在於可以排除基數影響。但缺點在於對環比的預測較為困難。參考PMI綜合產出,1季度GDP環比預計較低。假設按0.7%(2021年三季度環比)-1.4%(疫情前1季度環比最低值)作為估計值,則1季度GDP同比在4.3%-5.0%左右。

3)方法三:三年平均。優點在於,基數統一為2019年,可以排除疫情帶來的基數影響。假設如果沒有3月疫情,1季度三年平均增速與去年四季度兩年平均增速相同,為5.2%。則此時1季度同比讀數應該在(1+5.2%)^3/(1+18.3%)/(1-6.9%)-1 = 5.7%。扣掉3月疫情帶來的衝擊,參考之前報告,預計在0.8%左右,則1季度GDP增速估計在4.9%左右。

具體數據層面:

1、經濟:預計3月工業增加值增速5.5%左右,低於1-2月的7.5%。預計3月社零同比-2%左右。預計1-3月固投累計同比為8%。其中,製造業投資1-3月累計同比為16%,基建投資1-3月累計同比為6%。地產投資1-3月累計同比為-2%。預計3月出口同比+11%,進口同比+8%。

2、物價:預計3月PPI同比回落至7.8%左右。CPI同比回升至1.3%左右。

3、金融:預計3月新增社融3.9萬億,社融存量同比約為10.4%,較2月回升0.2個百分點。新增貸款預計2.7萬億,去年同期持平。預計3月M2同比回升至9.5%左右,M1同比回落至4%左右。

風險提示:

疫情擴散持續衝擊消費和地產銷售。俄烏衝突擴大加劇油價上行。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超預期。

報告目錄

報告正文

三個角度看1季度GDP的可能區間

(一)1季度GDP如何預測?

我們從以下三個角度討論GDP的可能區間。預計1季度GDP同比在4.8-5.0之間。

1)方法一:生產法。預計1季度增速4.8%左右。優點在於充分兼顧1-2月的經濟數據。將GDP簡化為一產、工業、建築業、三產(不含其他行業)、其他行業(教育、醫療等7個行業)。主要預測邏輯參見圖表1。預計1季度工增、其他行業增速較高,但建築業受地產拖累、三產(不含其他行業)受疫情拖累,增速較低。

2)方法二:環比法。優點在於可以排除基數影響。但缺點在於對環比的預測較為困難。參考PMI綜合產出,1季度GDP環比預計較低。假設按0.7%(2021年三季度環比)-1.4%(疫情前1季度環比最低值)作為估計值,則1季度GDP同比在4.3%-5.0%左右。

3)方法三:三年平均。優點在於,基數統一為2019年,可以排除疫情帶來的基數影響。假設如果沒有3月疫情,1季度三年平均增速與去年四季度兩年平均增速相同,為5.2%。則此時1季度同比讀數應該在(1+5.2%)^3/(1+18.3%)/(1-6.9%)-1 = 5.7%。扣掉3月疫情帶來的衝擊,參考之前報告,預計在0.8%左右,則1季度GDP增速估計在4.9%左右。

(二)1季度GDP的意義在哪?多低算低?

對於經濟運行本身而言,GDP未必是最好的評估指標。但對於未來政策走向的評估,GDP比其他經濟指標可能更為重要。這是因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經濟增長層面的目標是GDP,5.5%左右。如果1季度的增長情況使得實現全年目標的難度加大,則後續政策加碼的概率會大幅上升。

那麼1季度增長多少算低呢?畢竟由於基數原因,今年經濟增速會出現上半年低、後半年高的狀況。我們從三年平均的視角予以觀察。按照全年5.5%左右的目標,假設最終實現值在5.0-5.5%之間,意味着全年看,三年平均增速是5.07%-5.24%左右。如果1季度GDP增速對應的三年平均增速在這個區間下限,甚至小於5.07%(對應的GDP同比讀數是5.3%),那麼意味着實現全年目標的難度在加大,擴張性政策會持續加碼。目前看,這是大概率事件。

近期國常會的部署看,已經在有所加碼。「部署用好政府債券擴大有效投資,去年提前下達的額度5月底前發行完畢,今年下達的額度9月底前發行完畢。……今年再開工一批已納入規劃、條件成熟的項目,包括南水北調後續工程等重大引調水、骨幹防洪減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灌區建設和改造等工程。這些工程加上其他水利項目,全年可完成投資約8000億元。」
3月經濟數據前瞻

(一)物價:PPI同比繼續回落,CPI同比有所上行

預計3月PPI同比繼續回落至7.8%左右。3月PPI環比或較2月小幅擴大,線索如下:一是PMI價格持續反彈,3月PMI出廠價格錄得56.7%,較2月上行2.6個百分點;PMI原材料購進價格錄得66.1%,較2月上行6.1個百分點。二是上游主要大宗品價格持續反彈,以均價看,3月除動力煤價格下跌3.8%外,水泥、螺紋鋼、布油、銅價環比分別上漲1.8%、2.1%、19.5%、3.5%,其中布油價格漲幅較2月擴大近10個百分點。三是生產資料價格指數環比漲幅有所擴大,3月份,商務部發布的生產資料價格指數環比上漲2%,較2月擴大0.8個百分點。但拖累項在於,翹尾因素將回落1.7個百分點。

預計3月CPI同比小幅回升至1.3%左右。拖累因素包括:1)受疫情影響,核心CPI環比走勢或偏弱,3月全國多省市爆發疫情,防控措施嚴格,預計核心CPI環比將小幅下跌。2)預計食品價格將由漲轉跌。除蔬菜價格上漲2.3%、走勢強於季節性外,其餘食品價格均有所下跌,其中,豬肉價格繼續探底,3月豬肉平均批發價下跌9.2%,跌幅基本和2月持平;水果和水產品價格分別下跌2.6%、2.3%。拉動因素包括:1)翹尾因素回升,3月翹尾因素將從2月的-0.2%回升至0.3%左右,貢獻0.5個百分點的增量。2)受國際油價上漲影響,成品油價漲幅較大。3月份,92號汽油零售均價環比上漲約5.9%。

(二)外貿:疫情+地緣政治衝突,增速下行

3月受國內疫情與地緣政治衝突影響,進出口大概率均受到一定衝擊。預計3月出口同比+11%,進口同比+8%。

出口方面,1月中采PMI數據解讀顯示,「受本輪疫情影響,局部地區部分企業臨時減產停產……,同時,近期國際地緣政治衝突加劇,一些企業的出口訂單減少或被取消」。具體數據來看,一則3月PMI新出口訂單為47.2%,低於前值49%;二則中港協沿海主要港口3月上旬、中旬外貿吞吐量同比均下行,分別錄得-5.3%、-4.2%,疫情對碼頭生產或帶來顯著影響。

受本輪疫情衝擊最大的上海港與深圳港分別占全國集裝箱吞吐量的17%、10%,3月上海與深圳疫情持續時間在10天以上,假設上述港口出口增速下滑30%,對3月出口負向拖累將近9個百分點。

不過,考慮到韓國3月前20個工作日日均出口同比+26.4%,較1-2月17%-18%的增速顯著走高,創近半年來新高,反映外需仍不弱,出口增長仍尚有支撐。

進口方面,預計3月進口增速出現明顯回落。PMI的進口指數對進口的預測能力較強,3月PMI進口指數為46.9%,低於前值48.6%。且中采PMI數據解讀顯示,「地緣政治衝突和國外疫情持續擴散影響到國際市場上部分原材料產品的供給,我國進口相應有所減少」,中港協數據也驗證3月上旬、中旬我國原油吞吐量分別-17.5%、-3.8%。

(三)生產:高位回落

預計3月工業增加值增速5.5%左右,低於1-2月的7.5%。

一方面,1-2月工業生產的增速明顯與需求不匹配。以三年平均視角看,1-2月社零三年平均增速為4.3%,固投三年平均增速為4.6%,但工增三年平均增速高達7.9%。這意味着,工增三月增速回落的可能性較高。

另一方面,疫情衝擊下,生產也受到多個負面影響。包括物流堵點增多,配送時間增長;採購更加困難,進口受到影響;需求明顯承壓。最終體現到生產層面是,3月的沿海日耗同比轉為負增。3月,PMI生產指數再度回落至榮枯線以下。

(四)社零:高基數+疫情影響,預計負增長

預計3月社零同比-2%左右。

對3月社零的評估,考慮兩個因素。一是基數。2021年3月社零基數較高,兩年平均增長高達6.3%。對基數的處理可以藉助三年平均,假設3月的三年平均增速與1-2月相同,4.3%,則3月社零同比為0.4%。二是疫情。目前疫情影響較大的城市GDP占比超過1/4。按照疫情影響城市10%的消費增速予以估算,則影響全國社零增速2.5%。

其他相關高頻看,3月截止至27日,汽車零售累計同比為-18.2%。餐飲受疫情衝擊較大,商務活動指數下降20.0個百分點以上。

(五)固投:上行暫時受阻

預計1-3月固投累計同比為8%。其中,製造業投資1-3月累計同比為16%,基建投資1-3月累計同比為6%。地產投資1-3月累計同比為-2%。

1-3月固投預測的幾個要點:1)與社零一樣,基數影響需要予以關注。2021年1-3月,固投兩年平均增速為2.7%,一方面比較低,另一方面又比1-2月的1%明顯上行。固投分項中,製造業投資、基建投資的情況與之類似。2)與2021年不一樣的是,今年固投增速的另一個特徵是好於基建、製造業、地產三項表徵的增速。原因是,在專項債支出加快、穩增長發力背景下,一些社會事業、新基建的投資也會增加。這部分體現在固投的其他行業中。3)3月疫情對施工也會帶來影響。從3月建築業PMI來看,環比上行幅度低於季節性。4)受3月地產銷售增速進一步下滑影響,地產投資增速預計將轉負。

(六)金融:疫情衝擊居民,信貸仍靠衝量

預計3月新增社融3.9萬億,社融存量同比約為10.4%,較2月回升0.2個百分點。新增貸款預計2.7萬億,去年同期持平。我們從三大部門對融資進行分析:

從居民部門來看,3月三十大中城市商品銷售面積同比增速較2月進一步走低,當前同比增速在-40%到-50%左右。並且疫情衝擊了居民的消費場景,也影響了個體工商戶的借貸能力。2021年下半年以來,每當疫情環比明顯多增的情境下,居民的經營貸款和短期消費貸款的同比增量下滑就及其明顯。三月在國內疫情發生頻次明顯增多疊加商品房銷售增速進一步走低的背景下,三月居民貸款存量同比增速預計進一步下滑。

從企業部門來看,3月30日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再度強調要「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結合3月中下旬票據轉貼現利率明顯抬升,我們預計3月整體企業部門的信貸總量大概率仍是同比多增的。但是結構層面預計仍以衝量資金為主,當前逆周期投資仍未明顯起勢,缺乏需求抓手的情境下,企業中長期貸款預計仍難看到明顯改善。企業債層面,3月企業債券融資表現似乎沒有年初亮眼,我們預計與2021年3月基本持平。

政府部門來看,3月政府債淨融資額約為6000億,同比增量約為3000億;政府部門仍是支撐社融的重要力量。

預計3月M2同比回升至9.5%左右,M1同比回落至4%左右。1月和2月的M1通常波動較大,我們預計3月M1同比增速或回落至4%左右,但仍高於2021年12月的3.5%。值得注意的是,經濟下行壓力仍大的背景下,當前M1的修復更多體現為貨幣供應量增加後的被動抬升。

具體內容詳見華創證券研究所4月1日發布的報告《【華創宏觀】三個角度看1季度GDP的可能區間——3月經濟數據前瞻》。

華創宏觀重點報告合集


【首席大勢研判】

宏觀將進入「高能三月」,六大問題迎來答案

匯率「強而不貴」護航貨幣寬鬆獨立性——基於一些定量的啟發

回顧2021——縣級賬本里的中國故事

穩增長的兩階段理解框架

七個預期差——17句話極簡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外匯準備金率調整表明政策開始糾偏匯率——再論匯率年度級別拐點正在形成
變調了,四穩聯奏——十句話極簡解讀政治局會議與降准
假如我是美聯儲,轉向的「劇本殺」怎麼玩?——美聯儲轉向行為推演
擒賊先擒王——從突出矛盾看全球通脹演變

寬社融需要走幾步?——8月金融數據點評

債在今年,愛在明年——財政基調的理解

財政看明年,貨幣話不多,減碳被糾偏——八句話極簡解讀政治局會議

中美利率會共振反彈嗎?

「大寬鬆」的夢需要醒一醒不是你以為的「松」——7月7日國常會點評外需變化是「表」,結構變化是「里」——從「里子」怎麼看出口?
中美5月「松」的不同,未來也不同
漲價的丈量
關注一個全球資本市場脆弱性指標
政策基調穩定,核心詞在均衡——五句話極簡解讀政治局會議
銅的宏觀信號在哪?——兼論對PPI、股債影響
遠眺比近觀重要
誰是股債雙殺的兇手
經濟能更好嗎?股票還能更貴嗎!
美元、美債、大宗三反彈組合或正在靠近
新興市場的生死劫——再論全球加息周期
2021:歸途——年度宏觀策略展望
周期股從漲到贏,號角正當時——從宏觀利潤分配角度看周期邊界
【「當宏觀可以落地」2021培訓系列】
中國政經體系與大類資產配置的指標體系——2021培訓系列一
舊瓶如何出新酒?200頁PPT詳解中國宏觀經濟特色分析框架——2021培訓系列二
中美通脹分析框架的共性和差別——2021培訓系列三
流動性之思——2021培訓系列四
財政收支ABC——2021培訓系列五
海外研究的框架:全球數據盲海中的那些「燈」——2021培訓系列六

【「十四五」按圖索驥系列】

「卡脖子」商品可能有哪些?——從5000多個貿易品講起
戰略性新興產業七問七答——「十四五」按圖索驥系列二
100個商品占三成——「十四五」按圖索驥系列三
【2021「與通脹共舞」系列】

漲價的擴散之路

通脹「加速上升期」的三條追蹤線索

通脹的太陽即將升起

漲價的擴散之路

【「碳中和」系列】
邁開碳中和的腳步:各省最新政策梳理碳中和對製造業投資影響初探一「碳」究竟——碳中和入門核心詞典
中國的「碳」都在哪裡
【出口研判系列】
出口份額的提升是「永久」的嗎?——出口研判系列一出口韌性:兩股力量在「掰腕子」——出口研判系列二三個問題理解出口和出口交貨值的差異——出口研判系列三
三季報簡評:出口好轉,誰在收益?——出口研判系列四
疫情後出口的兩張「皮」與三階段——出口研判系列五
吃草買要吃「尖」——中國出口再超預期下的思辨&出口研判系列六
全觀189類重點商品份額變化情況——基於2000個貿易品的分析&出口研判系列七誰能打贏「出口份額」的「保衛戰」?——出口研判系列八
外需變化是「表」,結構變化是「里」

【大類資產配置框架系列】

從三因素框架看美債利率--大類資產配置系列一長纓縛蒼龍--中資美元債年度報告和大類資產配置系列二

2019年外資行一致預期是什麼?--大類資產配置框架系列之三

3萬億外資青睞何處--大類資產配置系列之四

2019年油價:「油」問必答?--大類資產配置框架系列之五

「金」非昔比--大類資產配置框架系列之六

【周報小專題系列】

20210627—為什麼中游利潤率不降反升?

20210620—存款利率定價機制調整:改革意義大於調息意義

20210516—海外當下如何看商品及通脹?

20210509—上游價格屢創新高,下游消費「漲」聲四起

20210505—服務修復再進一程

20210425--土地溢價率緣何飆升?

20210418--金融視角看當下地產銷售的區域特徵

20210411--租賃住房建設可能帶來多少投資增量?

20210314--1.9萬億救濟計劃落地,錢會花在哪?

20210228--油價的全球預期「錨」在哪?

20210127--城市分化、糾偏不夠、出口仍強——春節的三個核心詞

20210125--再融資債變化的十個細節

20210117--國內疫情現狀及對經濟影響評估

20210110--近期內外資產變動的兩個核心

20210103--中日韓美德加入的區域貿易協議比較

【央行雙周志系列】

疫情後美國貸款展期政策的使用與償還特徵——全球央行雙周志第28期

疫情如何影響居民超額儲蓄及疫後消費——全球央行雙周志第27期

IMF與WTO如何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與貿易增長?——全球央行雙周志第26期

實時預測美國通脹的模型——全球央行雙周志第25期

美國金融市場的風險、演化與溢出效應——全球央行雙周志第24期

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經濟如何評估?如何演化?——全球央行雙周志第23期

全球低利率時,各國是否應該增加債務?——全球央行雙周志第22期

【海外雙周報系列】

就業市場修復前景初步驗證

海外疫情發展如何?歐美「群體免疫」或就在三季度

5月非農數據的兩個信號

Fed逆回購起量,Taper的信號?

復甦與通脹在路上

美聯儲政策的轉向:當下VS2013-2014年

歐美疫情的相對變化依然主導美元

全球加息周期已啟動

2月非農超預期,年內美聯儲仍有轉向風險

美元反彈能阻擋大宗上漲嗎?

美國PMI為何持續創新高?

法律聲明

華創證券研究所定位為面向專業投資者的研究團隊,本資料僅適用於經認可的專業投資者,僅供在新媒體背景下研究觀點的及時交流。華創證券不因任何訂閱本資料的行為而將訂閱人視為公司的客戶。普通投資者若使用本資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讀服務而對報告中的關鍵假設、評級、目標價等內容產生理解上的歧義,進而造成投資損失。本資料來自華創證券研究所已經發布的研究報告,若對報告的摘編產生歧義,應以報告發布當日的完整內容為準。須注意的是,本資料僅代表報告發布當日的判斷,相關的分析意見及推測可能會根據華創證券研究所後續發布的研究報告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華創證券的其他業務部門或附屬機構可能獨立做出與本資料的意見或建議不一致的投資決策。本資料所指的證券或金融工具的價格、價值及收入可漲可跌,以往的表現不應作為日後表現的顯示及擔保。本資料僅供訂閱人參考之用,不是或不應被視為出售、購買或認購證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約或要約邀請。訂閱人不應單純依靠本資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應自主作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華創證券不對使用本資料涉及的信息所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或與此有關的其他損失承擔任何責任。本資料所載的證券市場研究信息通常基於特定的假設條件,提供中長期的價值判斷,或者依據「相對指數表現」給出投資建議,並不涉及對具體證券或金融工具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因此不能夠等同於帶有針對性的、指導具體投資的操作意見。普通個人投資者如需使用本資料,須尋求專業投資顧問的指導及相關的後續解讀服務。若因不當使用相關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華創證券對此不承擔任何形式的責任。未經華創證券事先書面授權,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發送或者複製本資料的內容。華創證券未曾對任何網絡、平面媒體做出過允許轉載的日常授權。除經華創證券認可的媒體約稿等情況外,其他一切轉載行為均屬違法。如因侵權行為給華創證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華創證券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訂閱人若有任何疑問,或欲獲得完整報告內容,敬請聯繫華創證券的機構銷售部門,或者發送郵件至jiedu@hcyjs.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