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瑜伽中覺醒
人是很害怕失去的。
從初中開始踢足球的她,一直都順風順水。每天在球場上揮汗如雨,還代表學校參加比賽、贏得榮譽。她酷愛把足球控制在腳下的感覺,調動全身的力量,保持身體平衡,帶球在綠茵場上奔跑。她享受這種帶球、傳球、射門的感覺,每一個動作,她都能細緻地辨別出身體哪塊肌肉在發力,哪塊骨骼在承受重量。
足球運動總是與青春活力掛鈎,這代表着人一生中體能和力量的高峰。對她來說那是一段恣意揚灑的青春時光,有着用不完的激情。
可因為一次受傷,既定的發展路徑驟然關閉。那時她年輕氣盛,受了傷依然堅持訓練,沒有及時去醫院做深度檢查,落下伴隨一生的傷病。過去的同伴仍在奔跑,而她不得不停下來。摯愛的足球事業中斷後,一切都變得索然無味,她如同獨自漂泊在滄茫的大海上,既害怕又無能為力。
但她始終沒有放棄,以剛強的精神堅持鍛煉多年,只為等待一個機會。一次機緣巧合,她遇到了空中瑜伽,在練習的過程中,那種對身體的感受力和掌控力又重新回來了。

圖 | 瑜伽讓她找回身體的平衡
瑜伽是一個幫助人們充分發揮身體潛能的運動體系,能有效提升生理和心理健康。而空中瑜伽,更是力與美、剛與柔結合的典範。
穿上緊身瑜伽服,她依舊如少女一般,身材保持得很好。沉浸在瑜伽的動作中,手抬高一點,重心壓低一點……她有時候閉上眼睛,把自己作為旁觀者,看着自己完成每一個動作。無論是倒立舞王式對腰椎、腿部纏繞的拉力,還是傳統的拜月式站立後彎,空中瑜伽的一個個動作,讓她逐漸找回了身體的平衡,與身體重新和解。
視頻| 《刷新身份就是我的新身份》
如她所言,每一次倒立,都能找到看待世界的新視角。
空中瑜伽的每一個動作都需要剛柔並濟,考驗着骨骼的力量和韌度。練習者需要找到一個借力點,將身體的力量集中於此,來實現全身的平衡,這對腹部、手臂、腿部的力量要求很高。
她屏氣凝神,一次次把身體纏繞於黃白兩色的瑜伽布上,在空中翩翩起舞,變換着優美的姿勢。在達到身心合一的同時,也感受到身體的舒展以及骨骼的強和韌。
瑜伽鍛煉,對她來說不僅完成了一次身體上的覺醒,也是心理覺醒。她意識到,人生受挫在所難免,但過去的青春歲月依然是精彩且值得懷念的。她與曾經一起踢球的隊友仍保持着聯繫,養傷期間,她們給了她很多鼓勵。最終,剛強的意志和柔美的姿態助她走進人生新階段。
足球和瑜伽,有剛有柔,融合成她迎接新生的力量。身體是承載人精神和意志的容器,骨骼剛柔兼備,才能繼續開拓人生新階段。
經過幾年的鍛煉和學習,如今她成為了一名瑜伽老師,新的事業蒸蒸日上。和學員們在一起的時候,她總是鼓勵她們,要儘量保持微笑,不辜負生命的每一秒。這麼一個簡單的動作背後,其實都是舒展的人生。
擊退負能量
迷上拳擊,對42歲的陳玲來說是一個偶然。她每周都要上2-3次格鬥課。砰—砰—砰,拳套和教練的手靶碰撞出沉悶的響聲,直到大汗淋漓,全身的骨骼都被調動起來。
拳擊是屬於勇者的運動,無論男女,可以在練習中提高人體各系統的活動機能,從而增強耐久力。幾個月後,原本身材瘦弱的陳玲壯實了很多,也掌握了有剛有柔的運動技巧。
由於長期練拳,她的膝蓋、小腿、胳膊肘上都是淤青。好在她收穫了信心,同時被激起了好勝欲。
在一次實戰課上,她決定挑戰一位180斤的男性學員。站在一座山般的男子面前,她毫不畏懼,主動出擊。拳擊是一種面向恐懼本能的逆向練習,閉眼、躲閃是面對攻擊時的正常反應,但這會讓人失去還擊的機會。

圖 |拳館裡的拳擊手套
陳玲深諳此道理,格鬥場上,危險在哪兒就要去向哪兒。終於,憑藉靈巧的身體,在一次毫無徵兆的出拳中,她擊中了男學員的下巴,場下一片歡呼。那天,陳玲成為格鬥場上的女王。
學員們不知道,作為北京一家大型公關公司的總監,同時是一名7歲孩子的母親,陳玲曾經在平衡工作和家庭上艱難地走鋼絲。儘管6個月的產假她只休了一半時間,工作崗位仍然被邊緣化。
都市裡,複雜的社會關係常將人消耗得身心俱疲。如何重獲力量,是個巨大的考驗,更是人生的關卡。她決定,必須要從糟糕的狀態中走出來,與身體達成和解,因此拿了老公閒置的拳館年卡,一發而不可收拾。
在這下班後的這一個半小時裡,拳擊讓她獲得奪回自主權的契機。她不再是媽媽、妻子、員工等他人賦予的身份,格鬥場上,她第一次感受到,無論精神還是身體,她只屬於自己。
拳擊滲透到生活,也起到了正向作用。長時間的體能訓練,讓陳玲擁有了抵禦壓力的能量,心態也越來越好,明白了應對危機不能硬碰硬,要懂閃躲,知進退,以強韌的骨骼支撐剛柔並濟的人生。
孩子慢慢長大,她又有了更多的自主時間,工作上,她開始主動出擊,更加積極熱情地參與團隊協作,因此越來越得心應手,受到客戶和領導的好評。
有剛有柔,陳丹以剛柔並濟的態度,找到了自己,創造出精彩人生。
攀至人生新高度
當代人的生活往往看似一帆風順,實際上充滿了無奈和被困。開拓人生新局面,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
37歲的張原在金融行業工作,可謂事業有成。此前他一直在拼事業,不僅要照顧好領導,也要顧及下屬,長此以往練就出一種柔軟而圓潤的處事方式。
苦惱隨之而來:為了維持老好人的形象,沒有勇氣做超出他人想象的事情。不是討厭自己照顧他人感受的習慣,而是苦惱於失去了縱橫一躍的暢快感。
攀岩這種極具冒險精神的運動,甫一接觸,立即拽住了他。正如他那兩條骨骼堅硬的手臂,像是一根繩索將他從當前的生活里拉了出來。

圖 |來自日本電影
攀岩是一種對骨骼要求很高的運動。他總是提前做好充分準備。前一天晚上,他會跑幾公里,調動全身機能。次日到達攀岩館,先做一些力量訓練,用各類器械練腹力、腰力、臂力和指力。攥着握力器,他胳膊因發力而顫抖,四根手指不斷伸縮,能聽到指關節發出嘎嘣嘎嘣的聲音。
第一次攀岩,他的感覺是恐懼,全憑意志強迫自己往上爬。越爬越高,顱壓隨之升高,離頂點還有兩三米的時候,他一度想過放棄——身體懸在牆壁上,手指和胳膊不停顫抖,感覺骨骼快要崩斷了一樣。
但僅僅是往下看了一眼,恐懼感卻催生出頑強的意志,最終他順利爬到十米的頂峰,在新的人生軌道上完成一次突破。兩腳着地後,他體會到一種戰勝自我的精神愉悅。

圖 |來自日本電影
訓練久了,他開始痴迷於身體各個組織的靈活運用。每一次抓住岩點時,巨大的拉伸力,讓他獲得了十足的掌控感。依靠臂力在牆壁上騰躍的瞬間,讓他明白,人不是所有時刻都必須圓滑求穩,大膽求變也許更能抵達高峰。
曾經,他性格溫柔隨和,不懂得拒絕,也不善於表達自己的觀點。但在接觸攀岩之後,他開始試着改變自己,他依舊保持着為人厚道的品格,但開始提出創新的想法,懂得堅持自己的立場,用專業去挑戰每一個工作上的難題。
這一份自信與從容讓他精神煥發,身姿挺拔,越來越多的客戶信賴他,選擇他成為合作夥伴。他常說,攀岩是征服大山,回到地面是戰勝自己。
這個時代已沒有四十不惑的人生,遍地都能撿拾到遺憾。可人生從來都不止一面,要有剛毅的一面迎接挑戰,也要有柔軟的一面享受生活。換個思路,生活就會豁然開朗。
如同張原,他事業成功,職場形象能幹、宜人,卻曾經失去了某種暢快的感覺。事實上,只要被某種改變的欲望催動,什麼時候開始挑戰都不晚。
身體上勇敢,「剛」幫我們邁出去一小步,人生就會前進一大步。而人生的經驗給了我們「柔」的智慧,只要補充一小塊碎片,強化力量,就能把那種缺憾打通,獲得精彩人生。
每個人都曾經面臨選擇,年齡越大,往往越容易畏縮。
其實,生活的選擇從任何人生階段開啟都不晚。離開熱愛的足球,並不意味着失去了迎接挑戰的身心和能力,她在瑜伽里重新獲得平衡。被生活瑣事纏繞,陳玲在拳擊里找到自己,伸縮自如,知進知退。性格圓柔的張原,在攀岩的一次次力量拉伸中,最終攀登到生活的另一面。他們都收穫了自己的精彩。
精彩人生,也需要強韌的骨骼支持行動力。相關研究表明,骨骼主要由鈣和骨膠原組成。補充足量鈣劑和VD3,能夠增加骨骼剛力,而鎂鋅銅等礦物質則可以有效促進骨膠原蛋白形成,提升骨骼韌性,鎖實骨質。
用剛毅的一面迎難而上,用柔軟的一面排憂化難,兼具強度和韌性的健康骨骼,是應對人生挑戰的基礎。
作為鈣爾奇旗下的高端子品牌,金鈣爾奇一直專注於更好地提供骨骼健康營養,助力骨骼更添剛性與韌性,盡享未來人生。
決定改變,便永遠都不晚,剛柔並濟的人生,才更精彩。
點擊「閱讀原文」解鎖更多「剛柔並濟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