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着Intellia、CRISPR Therapeutics 等公司的崛起,基因編輯領域正在升溫。現在,兩家小型生物技術公司將在一項價值 4500 萬美元的研究交易中攜手,提升彼此的競爭力。2022年3月31日,專注於開發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mRNA 免疫治療公司Myeloid Therapeutics(簡稱「Myeloid」)宣布,它已與 Prime Medicine(簡稱「Prime」)簽訂獨家期權和研究合作協議。該合作的重點是加速Myeloid 專有的基於 RNA 的反轉錄轉座子介導的基因插入技術 (RetroT™) 的開發,將該技術應用於基因編輯和傳遞中。根據協議條款,Myeloid收到了4500 萬美元的預付款,並有資格獲得重要的里程碑和期權行使付款以及銷售提成。Myeloid 和 Prime 將合作優化 Myeloid 的 RetroT ™技術,目標是將其應用於多種細胞類型,提高其效率和擴展其可編程性,從而可以定向到基因組中預先指定的靶點。這項突破性技術將基因大小的DNA片段植入基因組,有可能顯着擴大可以原位逆轉的遺傳錯誤的類型和範圍。如果成功,這項技術可以與Prime Editing一起使用,改變並簡化體外和體內細胞療法的交付過程,用以治療人類疾病。Myeloid是一家臨床階段的mRNA免疫療法公司,目前正在開發針對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療法。該公司的專有平台整合了 RNA、免疫學和醫學領域,通過將治療方式與疾病狀況相匹配來提供臨床解決方案,包括使用自體細胞療法,使用mRNA進行體內細胞編輯,使用RetroT™和多靶點生物製劑進行基於RNA的基因編輯。Prime Editing 是由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Broad研究所的科學創始人 David R. Liu (劉如謙)博士和 Andrew Anzalone 博士開發的,利用專有的技術平台Prime Editing,在基因組中找到要編輯的精確位置,並用正確的DNA拷貝替換有缺陷的DNA片段。目前正在推進針對肝臟、眼睛、離體造血幹細胞和神經肌肉適應症的多項藥物發現計劃。此前,Prime 已經與 Beam Therapeutics 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並在今年1月與輝瑞簽署了一份價值 3 億美元的協議,未來可能淨賺 13.5 億美元。基因編輯是一種能對生物體基因組特定基因進行修飾的基因工程技術,隨着基因編輯技術的進步和載體的發展,基因與細胞治療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張。據FDA估計,到2025年,每年將有10-20個基因與細胞治療產品獲批,未來仍有較大增長空間。2020年,全球基因治療市場規模2016-2020年年複合增長率達153.3%,2020年為20.75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有望達到305.39億美元。中國基因治療前期發展較慢,2016-2020年複合增長率為12.2%,2020年市場規模為23.8百萬元。技術的發展、政策的支持以及基因治療產品陸續上市將推動市場快速增長,預計到2025年達到178.85億元。早期行業常用ES細胞打靶等技術進行基因編輯,但成功率低。2012年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普及後,有效降低模式生物的生產成本、基因編輯精度、生產周期,成本大幅降低且具備被大規模生產的可能,從而開始廣泛普及於藥品研發和生命科學研究中。然而CRISPR/Cas9技術需要做分子原件的構建,需要對技術的深入理解和精準應用,構成了一定的技術壁壘。因此,隨着該領域研究的深入,衍生出一系列公司,對基因編輯的方式更新迭代。近期,一篇刊登在《自然》子刊的被稱作AIMers 的編輯工具,同樣引起了業內的注意。研製該工具的基因療法公司 Wave Life Sciences,介紹該編輯工具僅僅只需編輯所用的寡聚核苷酸即可發揮作用,編輯所需的酶可以由體內提供無需外源輸送,並且在非人靈長動物體內進行了測試。AIMers是一種短鏈,經過化學修飾的寡核苷酸,能夠用於糾正RNA 轉錄本中的單鹼基突變,與其搭配發揮作用的是體內作用於RNA 的腺苷脫氨酶(ADAR 酶),這種酶可以催化微小RNA 和轉錄本中的腺嘌呤(A)轉變成肌苷(I),而肌苷會被細胞後續讀取為鳥嘌呤(G),以此實現對基因的編輯。雖然RetroT、AIMers等編輯工具的研究都比較初步,需要更多實驗來測試它們的功能和安全性。但毋庸置疑的是,它們豐富了現有的基因編輯系統。希望未來可以聽到更多關於Myeloid和Prime合作後的好消息。感謝關注、轉發,轉載授權、加行業交流群,請加管理員微信號「ddlly1229"。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