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PVC期權直播——將由兩位產業資深專家給大家帶來
主講PVC期權應用&產業風險管理方面乾貨
↓↓↓掃碼免費報名,鎖定名額不錯過!↓↓↓
作 者|油涌如泉
來 源|清泉能源SpringEnergy
編 輯|撲克投資家,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撲克投資家立場
「人努力、天幫忙」這句話最近幾年常常掛在人們的嘴邊——主要是用來表達對霧霾減少原因的調侃。人努力指積極採取措施控減空氣污染物排放;天幫忙指颳風的次數明顯多了,霧霾被吹跑了。
現在,「人努力、天幫忙」形容在中石油這家能源央企2021年靚麗業績身上再適合不過——3月31日,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公司(A股600857,港股00857,下稱中石油)對外發布其2021年業績,以2.6萬億人民幣的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5.2%)、1611.5億人民幣的經營利潤(同比增長112.2%)、以及921.7億人民幣的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同比增幅高達385%)的靚麗數據,創造了近7年來最好的年度生產經營成果,中石油籍此重回並穩居行業首位。
一方面是「人努力」——轉變觀念、通過加大勘探開發投入提高油氣產量、控減成本、精細管理、公司改革及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改造、戰略與組織架構優化調整等一整套「組合拳」打了出去,措施的力度空前,人努力的效果有目共睹。
另一方面是「天幫忙」——過去的七年,油價一直在中低位徘徊,2016年和2020年,中石油平均實現油價分別僅為38美元/桶和40.3美元/桶。而2021年,實現油價達到了65.6美元/桶,同比增加62.6%。於石油行業而言,油價靠「天」(指油價很難被準確預測,石油企業無法自主決定其產品的售價,而是由全球大宗商品標杆價格(benchmarking price)決定),而2021年不斷高企的油價、氣價確實幫了中石油的大忙。

正如中石油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柴守平先生在此次公司業績發布會上所說:公司業績增長簡單而言就是「人努力、天幫忙」,具體有三大原因,首先是油價上行,中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油氣市場需求旺盛;其次是中國石油大力實施提質增效專項行動,國內油氣產量、成品油銷量等均同比上漲;最後是公司的低成本發展戰略,強化成本費用管控,主要成本費用增幅遠低於收入增幅,油氣與新能源、煉化與新材料、支持服務及金融服務等四大業務板塊均實現盈利。
之所以說是7年來最好業績,也就是,自2014年下半年這一輪油價斷崖下跌以來的7年內,中石油的業績從未像2014年這麼好過。當然,2018年的業績也不錯,彼時,公司全年實現油價68美元/桶,實現的經營利潤超千億元。
不光中石油的業績如此亮眼,中石化、中海油這兩家能源央企也取得了近幾年少有的不俗業績。3月27日和30日,中石化和中海油在中石油之前,相繼發布公司2021年年報。其中,中石化2021年年實現營業額2.74萬億元,同比上年增長30.2%,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719.75億元,比上年增長115.2%;中海油全年實現油氣銷售收入2221億元,同比增長59.1%,淨利潤703億元,同比增長181.7%,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它們的成功亦可歸功於「人努力、天幫忙」。
如此,三大石油公司2021年以2344億元的淨利潤總額雄踞國資委旗下各行業央企的「頭把交椅」。
看到這裡,有人不禁要問:人努力、天幫忙的態勢還能持續多久?到底是人努力的成分多、還是天幫忙的貢獻大?除了人努力、天幫忙,未來還有無其他因素推動中石油等三大石油央企保持良好的業績?這裡不妨逐一說道說道。
人努力、天幫忙的態勢還能持續多久?
這句話的重點是在後半句,實際上是想問:天幫忙的態勢還能持續多久?或者說,國際油價保持高位震盪運行的態勢還能持續多久?我們必須承認,歷史上看,當油價在50美元/桶以下的區間低位運行時,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石油企業都感到日子過得緊巴巴的,這一區間也被稱為「低景氣」區間,該區間下,全球80%以上的石油企業均在生存線上掙扎。特別是那些以上游勘探與生產為核心的企業,更是如此。因為過去五年,全球的上游桶油完全成本就在50美元/桶上下。當然,油價低位運行時,石化類企業依然有錢可轉,因為來自上游的原油(原料)成本低了。這也是為什麼過去幾年低景氣周期下,中石化的業績表現要好於中石油的根本原因。
只有當油價超過60美元/桶時,大多數石油公司才感到進入「舒適區」,特別是80美元/桶上下的價格水平於石油公司而言是「最優」的,喜聞樂見。
那麼,2022年乃至「十四五」期間,「天幫忙」的態勢還能持續下去嗎?今年以來,國際油價、歐洲和亞洲氣價持續快速上漲。近期受到俄烏衝突等因素影響,國際油氣價格走勢波動加劇,屢創新高。隨着全球需求逐步恢復,OPEC+謹慎增產,市場供應偏緊,預計國際油氣價格在今年將持續高位運行。
正如沙特阿美公司總裁阿敏·納瑟爾先生在上個月參加休斯頓第40屆劍橋能源周所表示的,「當前市場的剩餘產能也就200萬桶/日左右,處於一種非常脆弱的緊平衡狀態。」
2022年,俄烏局勢、美聯儲加息,以及伊朗、委內瑞拉原油大概率回歸、我國抗疫形勢變化、供給側產能狀況等都將顯著影響國際油價的走勢。從當前油價在105美元/桶上下晃蕩的態勢來看,全年平均實現油價在80美元/桶左右應該是有支撐的。而「十四五」後幾年,受地緣政治、貨幣政策、環保要求、能源轉型等多重因素綜合影響,油價的震盪可能會進一步加劇。
至於天然氣及LNG價格,未來幾年,北美依然是全球價格的「窪地」,美國HH(亨利港)均價或將維持在4美元/MMBtu;而歐洲TTF(荷蘭基準天然氣期貨價格)和東北亞JKM價格在今年一季度保持40美元/MMBtu的高位後,或將持續震盪回落至20美元/MMBtu左右。
毫無疑問,上述油氣價格於石油公司而言是極大利好。但是,必須警惕持續高油價、高氣價下成本(尤其是物資和服務採購成本、油田作業服務成本和人工成本)顯著上升的事實。一旦成本上升侵蝕掉油氣價格上漲帶來紅利,石油企業的收益水平不升反降

到底是人努力的成分多、還是天幫忙的貢獻大?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也很敏感。於石油公司的管理層而言,特別不願意將企業取得靚麗業績的主因歸功於油價上漲。而外界看到的現象是,油價高企,石油公司的業績就雄起;油價低迷,石油公司的表現則差強人意。石油公司自身「努力」到底能發揮多大作用?
於中石油而言,我們看到的一個事實是:同比2020年,公司實現油價同比增長60%左右,公司的收入、經營利潤、淨利潤、每股基本盈利同比分別上升35%、112%、385%和385%。考慮到中石油上游50%以上的商品量來自天然氣,40%的公司收入來自國際油氣貿易,天然氣和成品油銷售的非市場化(無法順價銷售),成本跟隨價格水漲船高等特點,以及中石油是一家上下游、國內外一體化的綜合性能源公司,不妨可以簡單估算一下:大體上,油價增幅的「50%效應」可以直接反映到經營收入上。也就是說,當實現油價同比增長60%時,公司營收可以「天幫忙」地相應提升30%;而30%的收入提升預計可以帶來雙倍增幅的經營利潤提升。
這樣的話,中石油2021年經營收入增幅中有5-10%和經營利潤增幅中有30-40%左右可以歸功於「人努力」。的確,清泉已經深切感受到這兩年中石油在抗擊「油價寒冬」「疫情寒冬」中觀念轉變、成本控制、提質增效、改革調整力度之大。
比如,在觀念轉變和成本控制上,公司領導層號召全體員工踐行「一切成本皆可降」「企業不消滅虧損,虧損就消滅企業」「管理出效益、精細管理出大效益、精益管理出更大效益」「零基預算」等理念。真真正正嚴考核、硬兌現,重獎經營能手,嚴懲經營管理不善的二級企業。二級子企業領導人感受到了切切實實的壓力。
再如,在改革調整上,公司領導層正將中石油帶向一個全球化企業,並按照全球化公司的戰略、架構、業務流程和人力資源模式改造中石油。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專業公司總體上不再區分是國內業務和海外業務,每一家專業公司本身就是全球化的,國內外業務齊抓共管。同時,對總部機關進行全球化改造,賦予每個職能部門的國際業務管理職責,倒逼其國際化管理能力水平提升。

除了人努力、天幫忙,未來還有無其他因素驅動中石油保持良好的業績?
有的。
最重要的驅動因素就是當前形勢下,無論在全球層面還是在單個國家層面,均將能源安全提高至一個新的高度。於我國而言,無論是「能源強國」建設,還是「將能源的飯碗端在自己手裡」,均給中石油油氣與新能源業務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作為我國第一大石油天然氣生產和供應商,中石油一直生產供應着全國石油產量的「半壁江山」和天然氣產量的65%左右。「十四五」期間,如何進一步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力度(我國在2019年開始啟動實施油氣勘探開發「七年行動計劃」),努力降低油氣對外依存度是油氣行業第一要務。這方面中石油依然大有可為。
其次,在能源轉型與「雙碳目標」背景下,如何在自己的「主戰場」(油氣領域)通過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變革將石油天然氣生產、運輸和消費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下來,則是中石油持續取得資本市場認可的關鍵。而這還得靠CCS/CCUS(碳捕捉封存和利用)。橫向比較而言,中石油目前在CCS/CCUS業務上的總體規模實力居於行業領先地位,並正在加快推進京津冀、吉林、大慶、青海、玉門、新疆六大新能源基地建設。未來,中石油在新能源業務領域的前景可期。且良好的業績和財務狀況能夠確保公司對新能源業務的持續投入。
再次,中石油正在發力「新材料」領域,重組成立「煉油化工與新材料」子集團,成立上海新材料研究院,以確保未來在與新能源相關的新材料領域占有一席之地。說到底,石油和天然氣有其「雙重屬性」,即作為燃料(能量)和原料的雙重使命,而目前的非化石能源以及儲能設施卻不具備這樣的雙重優勢,風、光和電池等只具有能量屬性。退一萬步講,即便石油和天然氣的燃料使命結束了,但其原料使命才剛剛開始,人們對石油化工製品的需求是不斷迭代和持續的。
所以,在新的全球政治經濟格局下,中石油等石油央企的未來依然可期。最近幾個月,中石油的市值(600857)已經穩穩站上萬億元台階,這與過去幾年持續在6000億元市值上下晃蕩形成鮮明對比。相信經過時間的跌宕和挑戰的洗禮,中石油的預期表現更加令人鼓舞。

最後,清泉想說,俄烏衝突導致歐亞大陸的地緣政治態勢發生巨變,再加上近幾年持續演進的大國博弈,去過40年的全球化和重商主義已經徹底地讓位於國家安全和意識形態。當前,能源安全已超越能源轉型,成為各重點資源國和消費國的首要任務。在新地緣政治疊加碳中和的背景下,我們都要重新審視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角色和作用。



👇👇【撲克微信群升級中】點擊「閱讀原文」或後台回復「群「,立即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