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掃碼訂閱《中國信息安全》雜誌


郵發代號 2-786

征訂熱線:010-82341063

文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網安中心 何延哲

當下,雲計算得到了十餘年的發展,早已從當初的理念概念,演變為龐大的產業乃至數字時代的剛需,與其他技術相比,對雲計算的討論可謂有增無減,經久不衰。我國「十四五」規劃中,再次將培育雲產業、集約建雲、遷移上雲作為了發展的重要方向予以支持,顯然雲計算已經成為了信息化領域賴以發展的引擎,也是國家信息化發展水平的重要印證。作為數字時代的「新基建」,雲計算處於「底座」和「基石」的關鍵位置,其安全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為此,國家有關主管部門高度重視雲安全的管理工作,出台一系列政策、制度、標準,2019年,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專門針對雲安全發布《雲計算服務安全評估辦法》,對黨政機關、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採購使用雲計算服務的安全可控進一步提出評估要求。

一、雲安全評估起步較早、經驗豐富
事實上,雲安全評估工作可以溯及至2014年,中央網信辦發布第14號文《關於加強黨政部門雲計算服務網絡安全管理的意見》對黨政部門使用雲計算服務的風險予以強調,提出統一組織黨政部門雲計算服務網絡安全審查的要求。為支撐雲安全審查工作的開展,在主管部門指導下,全國信安標委組織編制了GB/T 31167《雲計算服務安全指南》、GB/T 31168《雲計算服務安全能力要求》等標準,4家第三方機構開展試點工作,完善雲安全審查的實施細則,2015年以後,雲安全審查工作有序開展,直至2019年,上述四部門發布《雲計算服務安全評估辦法》,完成了雲安全審查到雲安全評估工作的過渡。

可以說,作為雲計算安全管理方面的「先行者」,雲安全審查工作充分吸納了國外的先進經驗,結合了我國雲計算產業發展實際,積累了豐厚的第一手經驗,充分體現了我國政府對雲安全的重視程度和提前布局的前瞻性。不僅如此,通過雲安全審查工作,由權威第三方機構把關,幫助早期上雲的黨政部門排查雲平颱風險,大大增添了政務部門上雲的「信心」,推動了政務部門信息化建設相關資源的配置優化,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應。

二、雲安全評估關注風險、細緻嚴謹
與傳統的信息化自建自用的模式相比,雲計算服務的風險,其核心主要是以下三點,一是風險要素的集中化,二是責任邊界的模糊化,三是數據處理的不可控。首先,對於雲平台自身來講,其實也是一個大型的系統、平台,自身的安全建設必不可少,只不過規模大了,暴露面就多了,被網絡攻擊盯上的可能性也就大了,一旦出現安全問題,將影響面而非個體,尤其對於大型規模的社區雲,將可能對一個地區、行業產生巨大影響。因此,雲安全評估關注風險集中後的幾大突出問題,如網絡架構、邊界防護、運維管理、風險評估、安全審計等方面。其次,如果上雲客戶與雲服務商之間未能清晰界定責任邊界,容易造成安全措施遺漏,事件發現和應急處置不及時等情況,甚至導致上雲客戶「甩手不管」和雲服務商「只掃門前雪」,出現雲上系統安全能力不增反降的情形。為此,雲安全評估過程關注云服務商的徵信情況、運營狀況,客戶與雲服務商的合同協議,在持續監督過程關注云上客戶對雲服務商的反饋,從而促進雲服務商與客戶建立安全責任全覆蓋、細區分的運營模式。此外,客戶數據一旦上雲,除客戶自身可以通過常規運維手段進行訪問、變更、管理外,最為底層的控制權被雲服務商所掌握,比如,備了多少份?保存在哪?是否出境?能否遷回等等強依賴於雲服務商,一旦失控客戶將面臨巨大損失,這也是雲服務特點本身所帶來的客觀存在的風險。對此,雲安全評估關注云服務商的軟硬件供應鏈安全,數據的存儲地域,數據採用的密碼保護措施,數據及相關系統的可移植和互操作性等等,對客戶數據安全保障的條件進行評判。

而對於上述核心要點,雲安全評估過程中,以「深耕者」的態度,通過對現場相關實證的分析,抽絲剝繭,評價風險,提出建議。評估過程從訪談、檢查、測試等多角度開展,並有權威專家全程參與指導,科學、嚴謹、全面地對雲計算服務安全風險進行把關。正如參與評估的雲服務商所言,雲安全評估就是一場檢驗自身能否勝任的「大考」,需全力以赴,否則客戶無法放心使用。

三、雲安全評估注重根本、靈活創新
網絡安全是「動態的」而非「靜態的」,如今,網絡安全外部形勢複雜多變,新型網絡安全威脅層出不窮,而對於雲安全評估工作來講,在評估期間可以了解並驗證對雲平台的安全能力,而之後呢,如何能讓雲服務商自行運營期間,保持能力水平、優化安全措施、有效抵禦風險?這就需要雲服務商有着「真本事」,而非「紙上談兵」。因此,雲安全評估過程中,也正在通過評估點、評估方法的創新,加大對雲服務商實際安全運營能力的考核,比如,到底多長時間能響應0Day漏洞的處置,多長時間能夠完成客戶數據、系統的備份、遷移、恢復,這些都是考驗雲服務商的真實管理水平、人員能力、技術積澱。只有以實際安全需求出發,促進雲服務商提升實戰能力,方能以不變應萬變。

與此同時,國家對於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的要求已逐漸清晰明確,雲安全評估工作為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上雲提供保障,與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的體系密不可分。同時,具有一定規模的雲平台,大量民生相關應用部署其上,大量設施運轉都依賴其算力,其自身的安全保障可借鑑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的思維方式,以促進動態防護、協同聯防為思路,構想下一階段雲安全評估的思路。雲安全評估有着豐富的實踐經驗,充足的制度保障,理應當仁不讓,承擔大型信息技術平台、信息基礎設施管理創新的「開拓者」角色。

四、小 結

總之,多年來開展的雲安全評估工作,讓黨政部門和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使用雲計算服務變得「底數清、底線明」,也推動我國雲計算產業發展變得「底牌硬、底氣足」。如今,「數字中國」建設如火如荼,如何更好地發揮雲安全評估工作的效用,讓評估工作能護航數字經濟發展,增添產業創新信心,雲安全評估工作可謂使命在肩,仍需努力。

(來源:中國網信網)

掃碼關注我們

更多信息安全資訊

請關注「中國信息安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