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的起因是北京國際電影節嘉賓合影環節,有位女嘉賓兩次伸手挽吳京的胳膊,均被吳京抽胳膊拒絕。多數網友認為吳京的行為是好男人的標準規範,但也有網友認為吳京沒給女嘉賓留面子,爭論不一。其實,吳京並不是唯一拒絕挽臂要求的男藝人,我們來看看並不頻發的「挽臂事件」。「挽臂」像個坑,有時被挽的一方拒不拒絕都會引爭議。2018年,韓國藝人金正鉉因拒絕被徐賢挽臂引發了輿論不滿。金正鉉和徐賢分別是劇組男女一號,在新劇的發布會上,女主徐賢應記者要求,伸手想挽金正鉉的胳膊,被金正鉉躲開。2021年,在綜藝《天天向上》中,靳東被校友兼老搭檔的高露挽住了胳膊,由於兩個人都是已婚人士,靳東又沒有「反抗」,在當時引起一陣小討論——異性相處該不該注意分寸感?2019年,「四爺」吳奇隆在參加某活動時,被身邊女粉絲挽臂,吳奇隆沒來得及躲閃,卻馬上轉頭對該粉絲說:「小心一點,我有老婆。」同樣是拒絕,「四爺」的拒絕相對溫和,把女粉絲也逗樂了。如果「挽臂事件」發生在同性之間,效果就會截然不同。已經退役的日本花樣滑冰男子單人滑運動員羽生結弦,也曾遇到過「挽臂事件」。在2015年的GPF頒獎儀式上,羽生結弦指導後輩宇野昌磨冠亞季軍合影標準姿勢:左手拿花(和紀念品),騰出右手(摟住隔壁選手的腰)。結果,宇野昌磨非常詭異地挽住了羽生結弦的胳膊。羽生結弦:「為什麼挽我的手?摟着,摟着……又不是婚禮,快摟住我的腰。」羽生結弦說到點上了,挽臂是西式婚禮上的經典禮節,也稱為Wedding Arm,西式婚禮上新娘通常先挽着父親的手臂入場,之後再挽住新郎的手臂。挽臂作為一種禮節,常出現在婚禮、評獎現場等走紅毯的正規場合中,挽臂的神奇之處在於時而莊重高雅時而黏膩不堪。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博士曾提出人際交往的四種距離,其中距離最近的是「親密距離(15厘米~44厘米)」,能感受到對方的體溫、氣息,可實現挽臂、執手等身體接觸。通常(擠地鐵等特殊情況除外)只有戀人夫妻、同性好友,才會進入彼此的「親密距離」範圍,而挽臂會使兩個人直接處在「親密距離」範圍。因此,關係一般的兩個人(如同事)挽臂而行,就會顯得過於親密,讓別人對他們的關係產生疑問。挽臂雖然黏膩,挽好了也會顯得莊重高雅,主要和姿勢有關。標準的挽臂姿勢是女士用手輕輕地挽住男士的臂彎。男士的臂彎不宜太直,避免女士貼在自己身上;男士的臂彎也不宜過彎,使手肘戳在女士身上。兩人的軀體都應保持挺直,不該出現一方「癱倒」或「掛」在另一方身上的情況。行走過程中,男士還需要適當放慢速度,特別是在女士穿高跟鞋配長裙的時候,男士更應起到拐杖作用。如果男士步伐過快,會出現女士踉蹌地拖在身後的場景,顯得滑稽。挽臂在東西方文化中有一定差異。在東方文化中是不介意同性挽臂的,古代詩人就常描寫好友間挽臂的場景。登山劇欲君聯臂,出戶那堪客挽衣。——《宇文德濟約游財富慶值客不果從德濟有詩次韻》入門大笑挽我臂,請向中堂壁間掛。——《范寬寒江待渡圖引為梁光祿仲齊賦》然而在西方文化中,同性挽臂容易被認為是同性戀,大多數同性不習慣挽臂而行。挽臂還有個小規則,通常情況下為女挽男,或體型矮小者挽體型高大者,如果是體型高大的女性和矮小男性搭配,則遵循性別原則。上述「性別原則」在一種情況下可以打破,在女士處在受傷、年邁、體弱等特殊情況時,男士可以挽住女士的手臂,不過這種情況多被稱為「攙扶」,屬於廣泛提倡的社會公德。無論是走紅毯的正式場合,還是壓馬路的私人場景,「挽臂」要求必須由女方主動提出,男方通常不可以主動要求其他女性挽自己的手臂。在私人場景中,不少情侶確定關係的重要標誌就是「挽臂」。在正式場合中,只有「貴賓」級別的女士,才有「資格」要求在場男士挽臂。另外,在女士在行動不便時,可以向周邊男士提出「攙扶」類需求。但吳京身邊的女嘉賓沒有「行動不便」,當時也不需要移動,只是想合影。合影時的「挽臂」屬於非必要需求,吳京自然有權利拒絕。即便是幫助行動不便的女士,或對待「貴賓」級別的女士,也有挽臂的替代方案,比如老佛爺常用的攙扶姿勢。最後,即使因行動不便,需要周邊男士「挽臂」,也要先用語言徵求同意後,再上手。因為「挽臂」可能抓皺別人的袖子,部分男士可能會排斥這種行為。
點擊圖片閱讀 |沒有倒計時的紅綠燈,到底是好是壞?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