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時隔兩年,Mate 50終歸來。

9月6日,華為召開Mate 50系列及全場景新品發布會,這場發布會因此前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在預熱中提到的「捅破天的技術」而備受關注。

來自華為官方商城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6日上午11點30分,預約Mate 50的人數為239萬。

「2013年Mate系列誕生,已經走過十年曆程,十年來,Mate系列堅持極致、高端、創新,一直持續引領手機行業創新,每一代都是華為尖端科技的集大成者,」余承東在發布會上說,「能夠超越Mate的只有Mate。」

「創新科技」是華為Mate 50系列的主打特色。根據余承東的介紹,這款手機集合了「支持北斗衛星消息」、「使用抗跌落能力更強的華為崑崙玻璃」、「創新低電量應急模式」、「首發超空間存儲壓縮技術」等黑科技。

這也是手機廠商們在高端市場「貼身肉搏」的一種折射,他們都希望藉助最先進的技術抓住更多用戶。

發布會現場,余承東並沒有提到華為Mate 50搭載芯片的情況。不過據官方信息披露,Mate 50和Mate 50 Pro搭載高通驍龍8+Gen1 4G處理器。

價格方面,Mate 50起售價為4999元,Mate50 Pro起售價6799元,頂配華為Mate50 RS保時捷設計售價12999元,Mate50 E起售價3999元。

今年4月,余承東在Mate Xs 2預熱視頻中透露,華為手機供應鏈已得到改善,將逐步走入正軌。

巧合的是,兩天後(北京時間9月8日凌晨),蘋果將舉辦秋季新品發布會,發布iPhone 14系列、Apple Watch 8等系列產品。有消息人士透露,蘋果也可能在iPhone 14中提供衛星通信功能。

從2019年開始,華為終端的產品發布會上,手機不再是唯一的主角,這次也不例外。除了Mate 50系列旗艦新機之外,此次發布會,華為還發布了首款純電車型問界M5 EV、新一代華為Sound Joy智能音箱、筆記本MateBook E Go、MatePad Pro平板等新品。

不過,值得關注的問題是:當前,整個手機行業都在向5G迭代,Mate50系列能否在高開後持續高走,並成為華為手機歸來的翻身仗?

首款「捅破天」的大眾智能手機

發布會之前,余承東在Mate 50的預熱視頻中放話:華為Mate 50系列將採用向上「捅破天」的技術。當天,A股衛星導航、通信設備板塊掀起一片漲停。

9月6日發布會上,這項「捅破天」的技術揭開神秘面紗:華為Mate 50系列支持北斗衛星消息硬件能力,是業界首款支持北斗衛星消息的大眾智能手機。

「當你身處荒漠無人區、出海遇險、地震救援等無地面網絡信號覆蓋環境時,在衛星通信能力的加持下,你也能通過暢連APP,將文字和位置信息向外發出,與外界保持聯繫,並支持多條位置生成軌跡地圖。」余承東解釋說。

儘管市場反應強烈,但在一位券商分析師看來,該技術的「應用場景太少了。」

除了衛星通信技術,Mate 50還在硬件、軟件方面做了不少創新。

針對售後屏幕修復昂貴等問題,Mate 50系列首發使用華為自研的崑崙玻璃,堅韌性大幅提升。據余承東介紹,相比普通玻璃,崑崙玻璃中含有億億級的高強度納米晶體,再搭配複合離子強化注入技術,在玻璃表面形成微米級堅硬保護層,抗跌落能力提升至10倍,能夠有效降低手機意外跌落時的損傷。

長續航一直是華為Mate系列的優勢基因,華為Mate 50系列自然也不例外。另外,華為Mate 50系列還推出「低電量應急模式」,在1%電量下智能啟動聚能泵,實現待機3小時,或通話12分鐘。

今年7月,華為發布移動影像新品牌「XMAGE」。此次發布的華為Mate50系列首發搭載全新品牌華為影像XMAGE。Mate 50 RS保時捷設計搭載超光變影像系統,並搭載業界首款超微距長焦攝像頭,首創雙鏡群長行程滑軸技術,35倍超級微距。

在操作系統方面,Mate 50系列首發搭載鴻蒙操作系統3.0,可將日常交互化繁為簡。超級中轉站支持用戶將圖片、文檔、文字等信息暫存至中轉站,實現不同應用或設備間的拖拽、批量分享等。

發布會現場,余承東並未透露華為Mate 50的備貨量和預期銷量。

上述券商分析師告訴全天候科技,他們獲知的備貨量是「600萬」。這位分析師同時表示,機構對Mate 50系列並沒有多大信心,銷量預期是「幾百萬台。主要(因為)這是4G手機」。

不過有媒體報道稱,華為Mate 50系列手機可以通過配置5G手機殼成為「5G手機」,原理是通過手機殼內嵌 eSIM 芯片與 5G modem,實現手機網絡 4G 升級為 5G。

公開信息顯示,不久前,Mate 50系列的三款5G通信手機殼已入網工信部,型號分別為SY108-618、SY108-658、SY108-688,生產企業為數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從線下渠道來看,Mate 50系列也算「高開」。

華為手機渠道商李林告訴全天候科技,每次新品發布,華為都會定首銷日的銷量目標。「(Mate50)分到我的貨是60台,首銷日目標是20台,截至發布會前一天,預定量已經有20多台,首銷日目標已完成。」

「理財產品」Mate系列

發布會伊始,余承東回顧了華為歷代Mate系列手機及各代特色。在他看來,Mate系列的每一代產品都是華為尖端科技的集大成者。

「作為主打高端旗艦機的系列,這兩個系列對華為的品牌形象和產品調性具有支撐作用。」前述券商分析師說,相比於更注重時尚設計、拍攝功能且貼近年輕人的P系列,Mate系列更顯商務范兒。

自誕生之時起,Mate系列便有了鮮明的特色及定位:主打超大屏及長續航的高端旗艦商務機。

第一代Mate系列手機誕生於2013年初,使用了6.1英寸的大屏幕,搭載4050mAh的大容量電池。一年之後,Mate 2發布,與上一代相比,Mate 2系列的升級幅度不大,主要在處理器和相機方面做了升級。不過,這兩款產品不算成功,銷量不盡人意,均在十幾萬台。

在Mate 2發布僅半年後,2014年9月,新一代Mate 7再次登場。值得一提的是,這款宣傳語為「爵士人生」的手機真正確立了Mate系列在商務手機市場中的地位。這款手機上用了指紋識別技術,除蘋果之外,華為是最早使用這項技術的手機廠商。沒有人否認其在華為手機史上的里程碑意義。

憑藉對大屏、長續航、高性能的堅持與突破,Mate 7一上市就引發了市場的強烈反響,幾乎成了國產中高端手機有史以來最搶手的一款。Mate 7後續溢價一度逼近千元,被炒成了「理財產品」。

Mate 7主打價位是2999的標準版和3699的高配版。當時,蘋果推iPhone 6,三星推出Galaxy note4,兩款手機定價均在5000元以上。華為的「聰明」定價讓Mate 7在當時的手機市場沒有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據公開信息,Mate 7最初預估的出貨量是200萬台左右,發布時備了130萬台現貨。實際上,Mate 7上市一年的全球出貨量接近600萬台,而且基本沒有降價銷售的現象。

彼時,行業人士用「很像iPhone」來形容華為Mate 7的成功。在奇酷和錘子的發布會上,周鴻禕和羅永浩也沒有吝嗇對Mate 7的讚美,表示「華為是一家有產品的公司。」

自此,華為Mate系列一路高歌,到Mate 10 發布時,華為喊出「引領手機下一個十年」的口號。

兩年前,被外界譽為「史上最強Mate」的Mate 40系列問世,主打軟件創新。以多屏協同、超大文件閃傳、智感支付等功能贏得了一波好感。

華為芯片「斷供」的消息傳出後,Mate 40因缺貨而出現溢價現象。「Mate系列的溢價基本500元起,保時捷這種高端機型溢價能達到3000元。」李林對全天候科技說,2020年,他也曾因Mate系列手機缺貨而大賺。

毫無疑問,Mate系列與P系列合力,讓華為在中高端陣營站穩腳跟,有了與蘋果在高端市場抗衡的底氣。

2017年,華為手機首次成為中國市場出貨量第一;2018年,在華為內部,消費者業務首次超過了運營商業務,成為公司收入占比最高的業務部門;2019年,華為手機在全球的總出貨量達到2.4億部,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全球手機市場份額第二位。

華為手機的翻身仗?

兩年前,可以與蘋果抗衡的國內手機品牌只有華為。

轉折發生在2020年最後一個季度,華為因芯片供應問題折戟高端市場。2020年全年,華為手機出貨量共1.89億台,同比下降21.5%,市場份額14.6%。

華為「被動退出」後,蘋果實現收割。

第三方市場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第二季度,華為在國內高端手機上的市場占有率為19%,而今年第二季度,該數據已下降至11%。

IDC中國高級分析師郭天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今年上半年,國內600美元以上的高端手機市場中,蘋果占據70.5%的份額,優勢明顯。

從這幾年的華為財報中也可以看出華為消費者業務的緊迫感。

2019年,華為消費者業務在總收入中歷史性占據半壁江山,占比達54.4%;在2022年上半年,終端業務(消費者業務更名後)的占比降至33.6%,同比下滑25.3%。

2021年年初,市場上傳出「華為正在考慮出售手機業務」的傳聞。此後,華為多次在公開場合闢謠:華為沒有出售手機業務的計劃。

華為也在努力調整步伐,尋找新的業務增長曲線。

4月底,華為消費者業務宣布更名為華為終端業務,全面進軍商用市場。在那場發布會上,余承東表示,未來華為終端業務將全面覆蓋消費產品和商用產品兩大模塊,消費產品繼續聚焦服務大眾消費者,商用產品則專注於服務政府及企業客戶。

一年前,P50發布時,李林抱着很高的期望:「華為的品牌大家還是很認的,能分到貨就能賺錢。」時隔一年,李林對P50在線下渠道表現的反應是:反響平平。

「P50是華為在5G芯片『斷供』後發布的第一款4G高端旗艦手機,熱度不是很高,可能大家不太能接受。」李林介紹說,在華為新發布的幾款4G手機中,銷量最好的機型是華為暢想50,這款手機售價1299元起,屬於典型「跑量」的機型。

前述券商分析師認為,僅有4G芯片,很難穩定華為手機的基本盤。一款僅支持4G的高端旗艦手機,能否征服消費者,仍待時間驗證。

不過,郭明錤在此前接受採訪時表示,如果華為Mate 50反應好的話,對其他國內高端手機市場應該會有鼓舞效果,有利於降低消費電子市場下行周期的影響。(文中李林為化名)

來源:全天候科技,作者於惠如,編輯羅麗娟。


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華為手機的翻身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