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全文共4738字,閱讀大約需要7分鐘

從出新就買到普遍觀望,今年消費者對智能手機的熱情驟然降溫。

因決定果,埋頭種因,果自水到渠成。某種程度上,各家品牌面對當下市場做出的決斷,將決定這輪周期過後中國手機產業的新格局。

文|陸小明 李然

你多久沒換手機了?

面對這個問題,95後姑娘李雯愣了一下,「不知不覺已經兩年多了。」

以往,驅動她換手機的理由無非就幾個:軟件越來越多,內存越來越小;新機攝像頭更高清了,不換跟不上潮流……「以前一年左右就換了,現在用了兩年好像還能湊合繼續用,新舊款感覺沒差太多。」

吳華工作十年已經換了六台手機,目前的一款手機是前年購入,最近發現手機掉電很快。以前的他會選擇「辭舊迎新」,但這次只是換了電池。「當時買的頂配,內存512G也才用了一半,要換等明年再看吧。」

從出新就買到普遍觀望,今年消費者對智能手機的熱情驟然降溫。

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稱,目前用戶的平均換機周期已超31個月。而中國信通院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34億部,同比下降了21.7%。從外部角度觀察,今年的手機行業市場可謂「慘澹」。

然而對於頭部國產手機品牌而言,過去二十多年早已見識過太多風浪,當下不過是一時之艱。

在vivo品牌副總裁賈淨東看來,手機市場仍處於當打之年,雖然增速放緩,但存量規模和使用時長依然在不斷提升,其實是一個從增量市場到存量市場的轉變。智能手機依然是人們不可或缺的通訊工具,行業還遠遠沒有到衰退期,依然還有大量的用戶體驗待優化,用戶服務待補充,「還有很多機會。」

這已經成為國產手機品牌的「共識」。

「行業下行並不意味着無法增長,很多創新都來自逆市階段。」8月4日,榮耀產品線總裁方飛在2022福布斯中國卓越女性論壇的一場深度對話中表示。此前,中興通訊高級副總裁、中興終端事業部總裁倪飛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提到,手機市場的高速增長時代已經過去,存量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但也有可喜的變化:一是手機品牌「輪流做大」,意味着行業存在很多可能性;二是國產手機品牌崛起,國產技術創新正引領全球。

因決定果,埋頭種因,果自水到渠成。某種程度上,各家品牌面對當下市場做出的決斷,將決定這輪周期過後中國手機產業的新格局。

1

尋破局之鑰

2021年4月24日,vivo在公司內部舉行了一場極為低調的戰略發布會。

彼時,手機行業正在享受疫情後首次需求復甦——2021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3.4億台,同比大漲25.5%;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9240萬台,同比增長24%,其中vivo國內出貨量高居第一。

在這場內部發布會上,vivo正式提出了飛輪2.0階段,立志要打造偉大的產品,建設世界一流的偉大品牌,並首次提出用強大的技術儲備和科技創新去支撐創造偉大的產品。過去27年,vivo一直解決的是生存的問題,未來vivo要追求的顯然是更大的理想——如何成為行業的引領者, 解決的是發展的問題。

這是27年來vivo戰略定位的一次根本性改變。用vivo創始人、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沈煒的話說,「若干年後回顧以往,今年可能是我們質變的元年。」

▲ vivo園區

引發這場質變起點的正是沈煒——2017年他安排了一場團建,帶領高管們去西藏爬珠穆朗瑪峰。

這一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再創歷史新高,vivo擠進了全球前五的頭部陣營。

明顯的高原反應,是沈煒想對團隊傳遞的新的感悟。「手機行業已經進入高原區,就像爬山,以前在兩三千米,那時候不缺氧身體很好,發現落後了還可以跑;現在不小心到了五六千米,發現身體這不舒服那不舒服,犯個錯誤代價就很大。」

與此同時,對於公司長期戰略的思考也時不時出現在沈煒腦海里。後來,他安排團隊花了兩年時間,從手機、芯片、汽車,到電視、機頂盒甚至路由器,全都研究了個遍,想知道這些不同領域的頭部玩家,他們的戰略究竟是什麼?

如今來看,vivo的動作頗有前瞻性。因為2017年成為了全球智能手機的至高點,此後出貨量連年下滑。就連疫情後的復甦勢頭也沒維持多久——從2021年二季度開始,中國手機出貨量掉頭向下,2022年上半年的出貨量更是創下2013年以來的新低。

下行市場裡,同質化的產品往往是最慘的。但與此同時,國產手機卻越來越同質化。

早在2015年,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就指出了行業現狀:智能手機創新已經進入瓶頸期。這年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時隔六年再次出現季度下滑,與此同時iPhone卻逆勢而上,成了全民街機。

如果說那一輪市場下滑,是因為國產品牌沒踩准從3G向4G轉型的節奏,那當下這輪下行周期還是不能調整過來,就可能說明一些品牌對於行業發展方向失焦。

有時候,太執着於競爭中的一城一池,更容易被眼前的輸贏所麻痹,失去了對大局的判斷,最終因小失大。對於vivo來說,一場長達兩年的內部研究帶來的思考成果,可謂恰逢其時。

首先,5G紅利還遠未結束——這是vivo對於行業大勢的核心判斷。

從2019年第一款5G手機問世,至今已有3年,但直到2022年1月,全球5G手機的滲透率才剛剛突破50%,速度明顯落後於當年4G手機換代。行業研究機構IDG預計,2022年5G手機的出貨量將同比增長25.5%至7億台。

亞洲市場的5G基建布局是全球最快的,但即便是在中國,視頻通話、視頻直播仍然沒有真正進入高清狀態,由於資費和平台接入能力的限制,很多消費者並不理解換機的必要性在哪。

但隨着未來5G流量資費進一步降低、微信等視頻通話平台的服務能力升級,手機市場將迎來真正的全面高清時代,對於大存儲、高運算能力的智能手機的換機需求遲早會帶來新一輪增長。

在5G手機方面,早早布局的vivo技術積累深厚,優勢明顯。自2016年起,vivo成立了通信研究院,全面參與5G核心技術和標準化研究,逐漸成為全球5G專利的重要貢獻者。2021年全年,vivo在中國市場的5G手機出貨量占15.4%,僅次於華為,位居第二。(*數據來源:每日互動發布《2021年度5G手機報告》)

▲vivo通信實驗室

其次,未來進入全面高清時代後,消費者對於移動影像的要求也會水漲船高——這是vivo對於行業趨勢的第二層思考。

作為市面上較早主打影像功能的手機廠商,vivo早早意識到:移動影像是智能手機打破創新瓶頸的兵家必爭之地,很早就將影像技術定位為企業的核心長賽道之一。

一提到vivo,消費者的第一反應往往就是那句「照亮你的美」,足以證明vivo在4G時代成功打出了「拍照」這一品牌記憶點。

而面向全面的5G時代,vivo在影像技術領域的研究絲毫沒有停步,實現了自研芯片V1、V1+、vivo蔡司聯合影像系統、蔡司光學鏡頭、微雲台防抖技術、地平線防抖等一系列顯著提升影像體驗的技術創新。

其中,vivo與蔡司組建的聯合移動影像實驗室開創性地將玻璃鏡頭、蔡司色彩模式應用於手機拍攝之中。而vivo自主研發的首款專業影像芯片——vivo V1也首發搭載於vivo X70 系列產品,全面開啟了手機的硬件級算法時代。

技術創新帶來的領先,最終將為vivo向高端化發展提供持續動力,vivo調整戰略定位的目標就在於此。

Counterpoint Research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高端市場的銷售額增速達到24%,遠超整體智能手機7%的增速。2022年第一季度,高端智能手機銷售額占據全球智能手機總額的近三分之二。

「這是消費者願意考慮一個品牌的制高點。」賈淨東指出,對於科技類消費品而言,高端化是品牌的心氣,「得高端者得天下,失高端者難守城。」

2

知之而為之


當然,品牌的高端化並非一蹴而就。

2022年上半年,vivo推出摺疊屏手機X Fold,成為vivo衝擊高端市場的主打產品之一,表現也尤為突出。

推出兩個月後,根據vivo官方發布的戰報顯示,X Fold拿下618期間京東平台摺疊屏手機累積銷量&銷售額雙冠軍,以及天貓平台摺疊屏手機累積銷量冠軍。

市場往往只看到結果,卻忽略了過程。要知道,從2012年vivo的X系列第一款產品X1,到2022年X系列持續衝擊高端,整個過程花了10年。

賈淨東介紹,在2012年推出X1時,vivo將定價放在2000-2500元區間,定位入門級智能手機。在這個價位站穩後,之後幾年開始進入2500-3000元區間。之後一直到2018年推出的X20 Plus UD、X21 UD,vivo才首次突破3000元的價位。到了今年的X Fold,賣價上到8999元,依然備受追捧。

「vivo的策略是先站穩、形成規模,然後再向上繼續走。」賈淨東說,「只有把因種好、堅持下去,才可能比別人做得更好。」
無論是2G時代還是5G時代,消費者選購手機始終會聚焦於「品質和體驗」。所有手機廠商都在倡導「用戶導向」,在vivo的經營哲學中也有一句話:「我們做的一切都要圍繞用戶。」

▲vivo品質實驗室

但知易行難,真正落實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

在研究產品戰略的過程中,vivo內部將思考產品的過程歸納成三步:確定產品定位、明確品質基線、打造獨特的產品賣點。

在品質基線這一層面,vivo認為「成熟的科技體驗」是重中之重。若產品體驗上有「不成熟」的情況,意味着消費者未來可能會被動更換機器。vivo不希望這種情況的發生,並時刻堅持:要尊重消費者口袋裡的錢,不能拿消費者當小白鼠。

為此,vivo內部經常會出現針對產品和品質的「辯論」——產品部門覺得新技術趁早上市可以搶占先機,但品質部門會因為體驗上的瑕疵而拒絕。在品質和體驗面前,產品往往會讓步。

「這也是為什麼摺疊機一直迭代,vivo到2022年4月份才發布,但是產品賣得很好。」賈淨東說。也正是確保產品有「成熟的科技體驗」,vivo才能放心地「敢為天下後」,讓產品「來得晚但做得好」,成為一個「後起之秀」,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用機需求。

在市場中,有好的產品還遠不夠。如何讓消費者知道並且願意購買,同樣考驗企業的能力。

賈淨東覺得,賣手機其實沒那麼難,真正難的是讓消費者未來想買時能想起。「過去很多消費者知道vivo,但是不感興趣,這就是觸而不達。如今要解決的就是『考慮』的問題,讓儘可能多的消費者對vivo產生興趣。」

而「聚焦」便是vivo在品牌溝通上的秘籍之一。

近兩年,vivo在傳播推廣中,前所未有地強調聚焦的重要性——把干擾主角的一切配角去掉,所有內容只圍繞着產品,讓用戶只看得見產品。

行業里對於新品預熱的做法,通常是以懸疑解謎的方式每天逐步揭露產品。賈淨東不這麼認為,他認為每次都應該只聚焦一個點,直接講透,之後再去講下個點。「消費者沒那麼愛我們,不要搞懸疑。和消費者溝通,一定要在有限的關注時間裡把信息高效準確地傳達出去。」

這便是vivo的產品主義——確保產品有成熟的科技體驗,在傳播中以產品為主角,用產品講述品牌故事,這是vivo的堅守。

▲vivo品質實驗室

3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最近幾年,面對外界的諸多誘惑、同行的四面出擊,沈煒經常會提醒員工,要「永遠保持平常心,凡事回歸事物的本原思考,排除壓力、痛苦、誘惑等一切干擾,尤其是在要付出代價的時候。」

從起家於名不見經傳的東莞長安,到去年實現國內出貨量第一、全球前五(*來源:卡納利斯諮詢公司、西班牙卡納利斯諮詢公司的報告),27年來,vivo歷經從電話機、功能機到智能機的三次業務大轉折。

這一切能夠實現,基於vivo對於企業本分的正確認知:通信業務始終是vivo的核心業務。

用沈煒的話說,「vivo企業成立27年,就做了一個業務:個人通信設備的研發和銷售。」

知道什麼是「該為」和「不該為」,在忙着找下個風口的市場氛圍里,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

近年來,手機行業不斷在其他賽道布局發力,跨界造車更是引發各界關注,但其他品牌所熱衷的「外圍產品」,如手環、手錶、平板、音箱、電視、造車等等,vivo要麼是姍姍來遲,要麼是保持觀望。

這並非vivo不關心其他行業。vivo成立專項團隊研究兩年後,還是決定不過多做加法,繼續聚焦手機業務,聚焦設計、影像、系統和性能等四大賽道。

這背後的決策邏輯並不複雜:企業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將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相對少的事情上,才能更大概率地把事情做好。「況且其他產品上,消費者真的需要多一家vivo來做嗎?做了能形成商業閉環嗎?」

事實證明,vivo選擇了一條適合自己的路。雖然vivo奉行市場份額對用戶意義不大,但不可否認的是,2021年來vivo取得的成績依舊在行業中亮眼無比。在行業較為冷靜之時,vivo仍能一路狂奔,多次實現了季度銷量全國第一,而且高端突破成果顯著。

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顯示,2022年前兩個季度,vivo手機銷量均位居中國市場第一。而「後來者」vivo X Fold成為了摺疊屏品類的人氣選手。

「『本分文化』、『長期主義』這些詞聽着很乾,但日復一日的堅持、排除萬難的堅持,讓它們變得豐滿。」在沈煒看來,沒有強大的文化,沒有保持初心的踐行,就不會有偉大的公司。在每年的新春獻詞中,沈煒都會重複一句「埋頭種因,果自水到渠成」,反覆提醒公司上下。

可以說,這種始終如一、專注於己的本分精神,正是vivo能從眾多國產品牌中脫穎而出的基石,也是外界觀察vivo未來走向的着力點。

▲vivo園區大樓

一個細節能體現vivo對本分文化的執着:vivo規章要求自家員工不能占合作夥伴的便宜,「客戶來拜訪是我們請客,我們去拜訪客戶還是我們請客。」

走過2021質變之年,vivo已從飛輪1.0時代步入2.0時代,目標從「優質的產品」轉向了「偉大的產品」。談到未來,vivo的目標更是簡單明了:活得久一點,活得好一點。

全球商業環境迎來拐點,出人意料的危機正在打破市場格局,但這樣的變化最終會回歸常態。翻看那些百年企業的歷史就能發現,往往是那些業務簡潔、目標明確的公司,更容易穿越不確定性。

前不久離世的日本實業家稻盛和夫,曾提出過著名的「竹節理論」來形容企業的發展:經濟繁榮時,企業只是一味地成長,沒有「節」,成了單調脆弱的竹子;一旦克服蕭條,就能形成許多「節」,支撐企業再次成長,更加強固而堅韌。

已經穿越多輪周期的vivo,正在生長出一圈新的「節」,前往下一個高度。

*文中李雯、吳華為化名

(專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