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積電確實針對部分大客戶讓利,但對多數客戶態度堅決,2023年維持漲價。

編輯來源:technews

面對通貨膨脹及半導體的庫存壓力,半導體產業下半年陷入低迷氣氛,但是台積電7 月業績發布會展現王者風範,逆勢上修全年業績展望,儼然成為「一個人的武林」。

不過7月中至今,終端需求疲弱態勢看不到盡頭,且客戶砍單、企業投資縮手等雜音也擴大,市場都密切關注,台積電身為產業龍頭,是否也會跟着動搖。

即將進入第四季,今年營運成績單大致成定局,市場更着眼台積電2023年後表現。分析師認為,從政經環境、終端需求、半導體庫存去化及製程升級速度觀察,2023年挑戰恐怕更多,將牽動台積電的武林霸主地位。

隨着庫存壓力的影響,半導體產業自第二季度需求開始難以琢磨,到了現在具體的需求更是難以預測。最近,不少IC設計廠商都傳出削減訂單、新品上市時程延後的消息。實際上,第三季度一般都是IC設計廠商向晶圓代工廠拍板明年投片量的關鍵時點,基於目前景氣沒有好轉跡象,IC設計公司態度自然偏保守,不只盤算明年投片量,也考慮重新討論長約,晶圓代工廠跟客戶的談判、商業角力更激烈。

相較二線廠商第二季面臨降價跟稼動率下滑壓力,台積電因產能出貨調配最靈活,主要客戶也都以砍其他供應鏈、協助填補台積電產能為主,支撐公司第三季稼動率保持一定水準。不過只是「挖東牆補西洞」,整體需求依然疲軟,客戶砍單敲出的裂縫持續增加,使未來稼動率要維持高檔難度越來越高。

從價格看,雖然2021年二線廠啟動漫天漲價時期,台積電也表示今年全面調漲,並且2023年還要漲價,這讓業界出現反彈聲浪。台積電確實針對部分大客戶讓利,但對多數客戶態度堅決,2023年維持漲價。有IC設計廠指出,因台積電準確交期、優異良率、充沛產能等,只能摸摸鼻子接受,但現在為了去化庫存焦頭爛額,依然有些不好受。

目前半導體供應鏈價格戰就像「囚犯困境」,基於各自的盤算跟成本、利潤考量,沒人輕易讓步,讓庫存去化時程拉得更長。儘管大家了解降價或許能刺激需求,但多數台廠價格維持強硬,主要也是看準就算調降,客戶要大舉拉貨的意願也不高,而價格如果一降,以後很難再回頭,因此陷入僵局。對台積電而言,如何保持議價能力優勢,將是明年關注的焦點之一。

另一個觀察重點是製程升級速度。據供應鏈消息指出,iPhone 14將沿用A15應用處理器,iPhone 14 Pro采新款的A16應用處理器,分別采5nm家族的5nm加強版(N5P)、4nm(N4)製程生產;剛量產的3nm製程初期獲蘋果、英特爾採用。以手機AP看,明年iPhone 15確定采N3製程,但是否像今年只給高端機型,待市場的反饋,iPhone 16則導入N3E。

業界消息,3nm初期產能規劃約5萬至5.5萬片,後續進機擴產腳步放慢。回顧前兩個製程,產能拉升(ramp up)速度都很快,對業績貢獻隔年顯著提升。7nm製程2018年第二季量產,2019年占營收比重達到逾二成,2020年量產的5nm,2021年占營收比重也近二成(19%)。

因此,從3nm初期規模、ramp up速度及蘋果手機AP改採雙製程策略看,對明年業績貢獻恐不如前兩個節點。龐大產能是台積電護城河之一,必須新製程建置迅速拉開與對手的距離,更可確保地位,若放量時間太慢,其他競爭者就有追上可能。

不過先進制程競賽除台積電外,只剩三星、英特爾兩個玩家。儘管三星率先宣布量產3nmGAA,業界多認為GAA要大規模量產不同產品難度很高,至於英特爾頻喊話要超車,以目前進度看還是宣示意味濃厚。加上三星、英特爾雖拓展晶圓代工業務,但本質是IDM廠,與台積電純代工廠「先天基因」不同,基於產品會與他人競爭,客戶難將重要產品交付生產。

明年眾多挑戰最不可控的是地緣政治風險。美國與中國的摩擦,雖然可能帶來暫時急單,但長期營運並無顯著助益。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每次出招,供應鏈就得調整,等於增加無形成本。另美國廠、日本廠都將在2024年進入量產,折舊費用也將增加,政府補助後能否儘快達損平或獲利,也待觀察。

整體看,牽動產業的主要癥結點是終端需求。隨着疫情紅利已經過去,加上通貨膨脹揮之不去,持續壓縮民眾可支配所得。不過景氣轉弱是企業共同面臨的挑戰,台積電絕對是強者恆大的最大贏家,究竟明年營運表現是否持續滿足市場期待,並達成2021~2025年營收年複合成長率15%~20%目標,外界都靜待10月業績發布會說分明。

*聲明:本文系原作者創作。文章內容系其個人觀點,我方轉載僅為分享與討論,不代表我方贊成或認同,如有異議,請聯繫後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