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求助,第一次做婦檢有什麼要注意的?有過性生活。」

「因為(害怕)暴力婦檢,我患上了慢性盆腔炎。」

「做肛超的時候,我不可以覺得疼嗎?」

在豆瓣小組「代表月亮消滅婦檢陰影」里,記錄、憂懼和困惑並行不悖。有時候,讓我們害怕的東西可以很小:一把鴨嘴鉗、一根棉簽或是一張就診單;有時候,困住我們的東西卻很大:懸殊的醫患比、潛伏的隱私風險、飽受爭議的男性醫生……

坦誠地面對身體,我們都想知道:婦科檢查有多重要?哪些因素織就了患者的婦檢「陰影」?對婦科男醫生的排斥是否合理?醫生和患者可以做些什麼,來達成婦檢中的良性溝通?

01 當婦科疾病來臨:

要不要去醫院檢查?

現實生活中,人們總不會像談論感冒一樣去談論婦科疾病。然而,婦科疾病離女性卻並不遙遠,從微小的婦科症狀如月經不調,到影響生育的子宮疾病,無一例外都在影響着女性健康。

復旦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的《中國育齡女性生殖健康研究報告2022》(下文簡稱《報告》)顯示,在一份對來自31個省市的3153名15-49歲女性的調查中,有月經周期不規律、陰部及白帶異常等婦科症狀的女性占比70.6%。其中,月經不規律、痛經等月經症狀現患率高達50%,是威脅婦科健康的最主要因素之一[1]。好大夫問診平台上,「月經不規律」「痛經」「月經量異常」等等,也頻頻登頂了婦科問診榜首。

在《報告》調查的828名確診婦科疾病患者中,黴菌性陰道炎、盆腔炎、宮頸炎等婦科炎症疾病最為常見。此外,因胸部血液流通不暢、壓力過大導致的乳腺增生也是常見婦科疾病之一。
然而,在婦科症狀與疾病十分常見的情況下,女性患者的就診率卻不樂觀。在《報告》的所有受訪者中,高達70.6%的女性在過去一年內至少出現過一種婦科症狀,其中僅有57.8%的女性在出現症狀後選擇就醫,且有六成以上女性最終被確診患有婦科疾病。在未就診對象中,有19.4%的人不處理,有80.6%的人選擇自行處理。其中自行處理的女性患者中,有51.3%的人會進行口服或外敷治療性藥物緩解症狀,其他則選擇靜養等非藥物治療方式。

學術研究表明,暴露隱私部位的尷尬、對疼痛的恐懼、檢查醫生的態度以及沒有陪護者等因素會導致女性推遲或迴避婦科檢查[2]。對患者來說,放下心理負擔,進入婦產科診室,躺在醫院的檢查台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除了害怕走入診室,定期進行婦科檢查的社會認知並未被廣泛接受。與感冒流鼻涕、咳嗽這些「見症狀就吃藥」的疾病不同,部分女性往往因為症狀不明顯或缺乏檢查意識而忽視了婦科檢查,錯過疾病發現、治療的最佳時期。

在《中國性科學》期刊的一個定性研究中,一位訪談對象說:「(定期婦科檢查)非常有必要,我一個朋友的女兒當時只有 18 歲,突然肚子疼,流血不止,在開腹探查前就死亡了,後面發現是因為卵巢上腫瘤破裂所致的」[3]。

隨着現代社會的發展,婦科疾病越來越趨於低齡化,這不僅與青少年性生活提前、陰部日常衛生護理不當、過量攝取雌激素、婦科病的防治意識低下有關,還與全社會的衛生政策和性觀念有關[4]。但矛盾的是,根據國內相關衛生政策,未成年女性不得輕易進行婦科檢查,特別是陰道鏡檢查。而在前往醫療機構就診的無性生活女性中,肛檢代替陰道鏡檢查,為就診體驗蒙上了另一層陰影。

當婦科症狀悄然而至,患者的第一反應或許並不是「去掛號」,而是考慮「該不該去檢查」。由於對婦檢的迴避心理普遍存在,女性的身心健康依然受到婦科疾病的嚴重威脅。

02 疼痛、隱私與壓力:

婦檢陰影如何蔓延?

從身體傳遞出不適的信號,到真正走進婦科診室,邁出這一步,跨越的不僅是物理意義上的距離,更是由羞恥、疼痛和隱私風險共同織就的「婦檢陰影」。

在「代表月亮消滅婦檢陰影」豆瓣小組中,超過四成的發帖者對婦檢流露出恐懼、厭惡的態度,僅有16.4%的帖文記錄了積極的婦檢體驗。與此同時,擔憂、害怕與羞恥成為女性面對婦檢的主要情緒。
知覺上的疼痛是鋪就婦檢陰影的底色。由於隱私部位具有私密性,婦科醫生需要藉助鴨嘴鉗來擴張患者的陰道,暴露宮頸口及陰道側壁,以便醫生診斷相應症狀。在這一過程中,潤滑工作的完成情況、檢測器具的尺寸大小和患者的身體反應都可能造成痛感的差異。而患者在疼痛狀態下無法控制的身體反應,則使醫患間的溝通愈發困難。「你這樣我沒法做了,等你放鬆能別亂動再找我吧。」「不是有過性生活嗎?放鬆點!這有什麼痛的?」[5]疼痛本身、想象疼痛的恐懼感以及受疼痛反應制約的醫患溝通滋長了對婦檢的牴觸情緒,忍耐成為更多女性無聲的選擇。

如果說疼痛尚且是個體層面的身體經驗,那麼醫療系統負荷過重、婦檢操作失范和患者隱私缺乏保障則是使「婦檢陰影」蔓延的系統性因素。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中華預防醫學會婦女保健分會委員蔣泓曾在接受《中國婦女報》採訪時表示,女性在婦科疾病方面表現出的擅長忍耐與社會環境的支持、關愛不足有很大關係[6]。

婦產科工作負擔重已成為許多醫生的一致感受。根據國家衛健委公布的《2021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1年每千⼈⼝執業(助理)醫師3.04⼈,每千⼈⼝註冊護⼠3.56⼈;每萬⼈⼝全科醫⽣數為3.08⼈,每萬⼈⼝專業公共衛⽣機構⼈員6.79⼈[7],包括婦產科在內的醫生需要回應大量就診需求。「醫生人手少、手術量大,醫療資源和醫患關係都很緊張。」襄陽市某二級甲等醫院的一位婦科門診醫師告訴RUC新聞坊。廣州市某三甲醫院實習醫生小琪(化名,女)也表示:「婦產科疾病患者常因激素紊亂等導致情緒不穩,容易出現醫患糾紛。」另外,由於婦產科的部分工作性質特殊,醫生有時需要隨時待命,「不定時的休息時間,對醫生來說無疑是一種負擔。」小琪補充道。

高負荷的婦檢工作同樣導致了許多行醫規範在實踐層面的缺位。在高壓的就診環境中,患者的隱私需求經常被忽視。據《中國婦女報》報道,為了提高看病速度和效率,醫生有時不得不在檢查室內安置兩張檢查床,中間以一簾相隔,人多的時候還要「兩個病人一起上」[8]。不少用戶也曾在就診記錄中提到,隨意進出的工作人員、身後等待的其他患者都使自己感受到隱私風險。一道輕易掀開的帘子,並不足以守護女性坦誠身體的安全感。而就診環境不穩定的原因,正在於婦檢醫療資源的普遍緊張。

患者感知的隱私風險不僅受外部環境影響,有時也取決於醫生的溝通方式與文化認知。在提取陰道分泌物、檢查宮頸病變等環節中,醫生有時會詢問患者的身體感覺與性生活史以輔助判斷病情、確定檢查方式。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的婦科主治醫師何醫生告訴RUC新聞坊:「由於人員、時間緊張的問題,要讓醫生在看診過程中把每個步驟都給患者講解一遍是很困難的。所以就會造成患者不了解醫生正在檢查什麼,因而造成緊張、不適等問題。」

另一方面,儘管「婦科病」被證明是普遍存在的生殖健康問題,但在導致女性出現婦科症狀的複雜因素中,「性生活方式不當」仍是最顯著的道德隱喻之一。這種歸因方式指向個體,因此患者對待醫生的問詢往往生出尷尬、羞恥的情緒,甚至產生誤解。「(男醫生)用棉簽取白帶,取完問我『性生活動作是不是很大』。」一位小組成員在婦檢記錄貼里寫道,「當時就感覺被冒犯了。」[9]儘管有回覆者提出,這類問題可能與陰道出血等器官損傷情況有關,但在患者的視角下,對個人隱私生活的詢問更需要以專業、得體的方式進行,最大程度地避免隱私侵犯與道德譴責。

儘管個人的疼痛經驗與婦檢的現實問題難以避免,但幸運的是,依然有許多「姐妹」分享就醫的積極體驗。在她們的敘述中,「關愛」是驅散婦檢陰影的溫暖力量:「醫生拍拍我肩膀說不用怕」「醫生說你很棒,都沒問題」「我跟醫生說聽說婦檢很恐怖,她立馬說給你用最小號的(工具)吧」[10]。

即使心理疏導並不會改變任何一項操作流程,它們卻可以幫助女性緩解緊張情緒和對疼痛的恐懼感。更重要的是,醫生釋放的善意能在無形中鼓勵良好的醫患溝通。在熱門「婦檢經驗分享」貼中,一位組員寫道:「我們可以提前對醫生說的:1.我⽐較怕疼,可不可以溫柔⼀點?2.能不能⽤⼩點的器械?」[11]消除未知恐懼的一大可能,正在於相信我們的需求會被聽見,我們的身體會被正確對待。湖北襄陽某醫院的一位婦科門診醫師告訴RUC新聞坊:「婦科檢查的規範,就是語言要溫和,操作要溫柔,增加患者的信任感。」

03 婦科診室里的男醫生:

對他們的排斥合理嗎?

當你走進婦科診室門口,發現自己面對的是一名男醫生,或是女醫生帶着男實習生。你會選擇轉身離去,還是繼續接受檢查呢?

在現實中,除了疼痛、羞恥等個體感受與社會支持、關愛的缺乏,還有一類特殊情況可能會導致對婦檢的迴避態度,那就是男性醫護人員的存在。《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顯示,自2011-2020年,我國婦幼保健院中男醫師占比在26%左右,始終處於較低水平[12]。

在美國,男醫師在婦產科診室中更為常見。2007年,美國婦產科男醫師占比56.8%,並在10年以前保持超過半數的比例。儘管如此,這一數字近年來呈現下降趨勢,在2019年降至41.1%。與此同時,婦產科培訓期男醫師占比也在下降,2019年僅占16.2%,未來美國婦產科男醫師占比降低的趨勢可能延續。
婦產科男醫生比例偏低的情況,部分反映了患者對婦產科醫生的性別偏好。《中華健康管理學雜誌》刊登的一項調查顯示,大多數婦產科患者更偏好女醫生,僅有0.3%的患者在調查中表示自己偏好男醫生。
現實中,許多婦產科患者在面對男醫生時,容易產生猶疑、排斥、尷尬的情緒,部分男性家屬更是對此頗為介意。如微博話題#該不該提倡婦產科醫生女性化#、知乎問題「女友體檢時被男醫生檢查私處,你介意嗎?」之下,網友觀點紛紜,意見不一。

一些婦產科男醫生自白表示,他們可能出自對女性的普遍關懷或個人興趣選擇婦產科,然而,固有的性別觀念可能影響其正常行醫過程、並阻礙更多男醫師進入婦產科領域,比如有男醫生曾遭到產婦和家屬的拒絕[13]。

男性是否適合從事婦科檢查工作?支持男醫生的人群認為,在醫生眼裡,患者的私密部位只是看過無數遍的器官和「肉」,患者沒必要對異性醫生懷有羞澀情緒,親屬更不必對此心存芥蒂。其次,面對高負荷的婦產科外科手術,男醫生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體能優勢。最後,婦產科對男性的不友好,是一種反向的「性別歧視」。

然而,實際問題可能更加複雜。現實中醫生素質參差不齊,既有醫德良好、醫術高超、帶來優秀就醫體驗的男醫生,也不乏男醫生藉助職業之便猥褻、性侵患者的案例[14]。在對待異性患者的態度上,也有婦產科男醫生表示,在醫生眼裡病人是人而不是肉。醫生行醫之初也會感到害羞,但專業的醫生會將注意力專注於病情[15]。因此,粗暴地批評女性面對男醫生的羞澀情緒並不公允。看病不只是醫學問題的解決過程,也包含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過分強調醫生權威性以壓抑患者感受的觀念,可能導致患者的正當權益受損,甚至間接縱容不良的行醫行為。

而在婦產科外科手術的負擔上,實習醫生小琪也從現實角度分析道:「婦產科不同其他外科,手術一般不會很久,一般1-3小時,女性的體力能夠勝任。」

醫生性別比背後牽涉的社會性別問題則更為複雜,目前難有定論[16]。但能夠確定的是,儘管一些人認為偏好婦產科女醫生是一種「反向歧視」,但調查顯示的偏好原因仍未脫離固有性別觀念的範疇:患者對女醫生的偏好往往出自情感認同,如認為女醫生更溫柔,而對男醫生則出自專業認同,如認為其專業能力更強、更有經驗。

應該如何面對男醫生?作為患者,這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需要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如患者牴觸情緒非常強烈,可以請患者簽拒絕檢查聲明書,或者另請女醫生來進行檢查。」實習醫生小琪說。同時,牢記「男醫生檢查女性,須有女性第三者在場」這一行業規定,若認為醫生行為不妥,可第一時間提出並要求終止檢查行為,或事後向醫院投訴。

04 第一次做婦檢,

你需要哪些小貼士?

在文章的最後,RUC新聞坊整理了常見婦科檢查的內容與實用小貼士,無論你是男性或女性,都可以將它分享給家人或朋友。希望它能夠成為一盞小燈,一點點地驅散盤桓已久的婦檢陰影,直至我們都能溫暖地、勇敢地擁抱自己的身體。

(向上滑動啟閱)


婦檢之前給你的一封信


你今年二十出頭,

正猶豫是否進行婦科檢查。

對婦檢還不太了解的你,

打開百度,輸入「婦檢相關知識」,

看到醫生的建議是:

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都應進行一次婦科檢查;

即便沒有性生活,如果年滿21歲;

也應該進行檢查,以篩查潛在的問題[17]。

於是,你決定去檢查,

並查了查婦檢前注意事項:

一、婦檢應避開生理期,

生理期結束3天後方可進行檢查;

二、檢查前48小時內,

應避免性生活或陰道用藥;

三、婦檢前需排空膀胱,

以確保檢查的有效與安全性[18]。

了解清楚後,你掛了婦產科的號。

走進診室,和醫生簡單溝通後,

她/他讓你平臥在檢查床上,

兩腿分開放於床兩側的支架上,

儘量打開,

以便醫生觀察和操作。

此時的你,有些緊張、羞澀。

不如閉上眼、深呼吸,

想想別的事情,

或者與醫生聊聊有意思的話題,

以轉移注意力。

外陰檢查完畢,

對於炎症充血、潰瘍、毛髮稀疏度等,

醫生有了基本的判斷。

接下來,

醫生將插入潤滑後的陰道窺鏡,

觀察陰道及子宮頸口的情況[19]。

這時,你的不適感可能會更強烈。

如果感到疼痛,

不妨告訴醫生。

Ta會有意識地對動作做出調整,

甚至停下。

如果有其他需求或疑問,

也可以大聲說出來。

比如:

「我想要使用小號的鴨嘴鉗」;

「請問下一步要檢查什麼」[20]。

隨後,醫生會進行觸摸檢查。

雙合診評估盆腔內的子宮、

輸卵管是否正常;

三合診可以觸摸到子宮後壁,

或者宮骶韌帶等位置較深處的病變[21]。

此時,與醫生之間的配合尤為重要。

如果精神緊張,腹肌收縮,

盆腔將緊成一團,

可能無法進行全面的檢查。

良好的溝通,

將有助於你打消心裡的疑慮,

與醫生之間更好地配合,

讓檢查更安全、高效和全面。

檢查結束,你走出診室,

如釋重負。

是的,你完成了一件「大事」,

為你的勇氣點讚。

下次再進行婦科檢查時,

你將更有經驗、從容面對。

婦檢只是一項再正常不過的身體檢查,

身為女性,無需為婦檢感到羞恥。




參考資料

[1]《中國育齡女性生殖健康研究報告2022》https://new.qq.com/rain/a/20220527A01GYE00.html

[2]趙皎皎,宋冬梅,楊瑩瑩,張薇,楊陽,林海燕.女性體檢人群對婦科檢查的期望及其影響因素[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誌,2022,16(07):471-477.)

[3][4] 李艷,劉雪嬌,朱偉,姚莉.家長關於兒童青春期婦科檢查認知的定性研究[J].中國性科學,2021,30(02):150-153.)

[5]《代表月亮消滅婦檢陰影小組》https://www.douban.com/group/728540/

[6]《因羞恥、畏懼感而逃避婦檢會嚴重威脅女性生殖健康》https://www.nwccw.gov.cn/2022-03/24/content_299905.htm

[7]《2021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http://www.gov.cn/xinwen/2022-07/12/content_5700670.htm

[8]《因羞恥、畏懼感而逃避婦檢會嚴重威脅女性生殖健康》https://www.nwccw.gov.cn/2022-03/24/content_299905.htm

[9]《第一次做婦檢 男醫生問我是不是動作很大》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36090989/?_i=3730513VnpAMxM,3811862VnpAMxM

[10][11]《代表月亮消滅婦檢陰影小組》https://www.douban.com/group/728540/

[12]《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https://www.tongjinianjian.com/111431.html

[13]《產科男醫生劉淼:從被孕媽拒絕到「婦女之友」》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9-05/03/content_18008062.htm

[14]《男醫生性侵患者案非孤例 律師:建議診療全程錄像》 https://news.sina.cn/2018-05-28/detail-ihcaquev2409075.d.html?from=wap

[15]《90後婦產科男醫生的自白》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2-04-07/doc-imcwipii2826428.shtml)

[16]《婦產科男醫生越來越少,急得科主任想了一個餿主意》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e5aa13833927)

[17]PELVIC EXAM TIPS. https://www.ichelp.org/about-ic/women/pelvic-exam-tips/

[18]羅蘭.舒適護理在健康體檢婦科檢查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7,33(20):127+129.

[19]微信公眾號「第十一診室」《紅着臉也要學會的婦科檢查正確姿勢,建議全體女性收藏!》

[20]Preparing for your first pelvic exam. https://www.mayoclinichealthsystem.org/hometown-health/speaking-of-health/preparing-for-your-first-pelvic-exam

[21]微信公眾號「青島慧康醫院」《帶你體驗:婦科檢查全套流程》


數據:單子郁 張子涵 余湘珺 汪瀚
可視化:張子涵 汪瀚 余湘珺
採訪:張子涵 余湘珺
文案:汪瀚 張子涵 余湘珺 單子郁
美編:余湘珺

往期回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